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46|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嵇康:才华未必真是好东西(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5-25 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唐僧没有肉 于 2023-5-25 15:23 编辑

  嵇康当然是有才华的。真正撑起嵇康这个名字的说到底还是才华。凝固在历史上的颜值和品德如果抽去了才华,大概会像浮沫一阵风便吹得没了影子,虽然我们总是把品德排在最显眼的位置。


  俏皮的人调侃钱时爱说这么一句话:“钱这东西就像内裤,虽然你得有,但不能到处显摆。”


  可话反过来说有钱却不能显摆那得多难受,再说我不显摆谁能知道我有钱?


  我记得西楚霸王项羽说过另外一句“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你想想,锦衣丽服豪车游艇加别墅如果不能显摆,内心该有多憋屈。


  但说钱的这句话套用在才华身上好像不合适。为什么呀,我觉得才华更像怀孕,只要你肚子里有了种,即使你不显摆甚至竭力掩饰,它总有一天要显怀。


  不光是显怀,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瓜熟蒂落终要见天日。就说嵇康吧,他那满腹的才华就算躲又能躲了哪里去?


  躲是无法躲,挡又挡不住,这天纵才华就好比六月天下暴雨遍地乱淌一气:诗歌、散文、音乐理论、养生学说、弹琴打铁甚至书画。


  嵇康的诗歌很精彩,四言、五言、六言甚或杂言。比如这首《酒会诗》


  
……


  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


  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


  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


  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清风拂面,贤士云集欢宴,妙手弹素琴,雅操伴清风。这是何等美好的画面,可嵇康在如此欢乐的场景里却用“斯会岂不乐”轻轻带过而“恨无东野子”,诗歌由外在的欢乐而写出内心的忧伤——换成我们今天大白话游玩的快乐不只是风景,更是一起赏风景的人,只因为和你在一起,这风景才有了美的意义。


  “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幽人幽情、故人故志、诗里诗外各有乾坤。端起酒杯便无可救药想起了你,想故人,守故志我嵇康依然是往日的嵇康啊,从来没转移!你可知道就在我弹奏七弦琴饮酒欢乐的时候,我最想告诉你的是我想你,想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想告诉你我的坚守我的节操矢志不移。


  “诗言志,歌永言”。当我们阅读这首诗时,又有多少朋友能体会到嵇康文字之外的东西,而恰恰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才是我们最应该看到的东西。


  嵇康为他的兄长嵇喜写了很多四言诗,我们知道嵇康少而失父,由他兄长和寡母抚养长大。嵇喜非常包容自己的弟弟,也许内心里怜悯弟弟过早失去了父亲,包容得甚至有些宠溺。兄弟俩感情深厚,据鲁迅先生校勘编定嵇康写给嵇喜的四言诗一共18首。


  《世说新语》对嵇喜所记甚少,且都是以配角甚至反角的方式出现。比如阮籍的“青白眼”,青眼给了嵇康,白眼就给了嵇喜,而且都发生在阮籍丧母一事上,这一“白”一“青”几乎就是前后脚,确实太不给嵇喜面子。


  还有吕安,就是导致嵇康被杀的直接责任人,他也从内心里瞧不上嵇喜。据说有一回吕安去拜访嵇康,可惜康不在家嵇喜接待他。然而吕安转身在大门上写一“鳳”(凤的繁体字)而去,借此讽刺嵇喜庸俗不过是“凡鸟”而已。


  
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世说新语·简傲》)



  对于只读死书的人来说也许会因这些文字而想当然以为嵇喜鄙陋可憎,谬矣!


  阮籍也罢,吕安也罢,甚至包括编著《世说新语》的刘义庆也罢,他们也许情感上更倾向隐逸避世不问凡俗的“清流”,热衷于仕进的嵇喜和嵇康相比,自然“非我族类”而成为讽刺的靶子。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18首中,大家相对熟悉的是第14首,此诗想象他的兄长从军路上的情景,从侧面表现兄弟二人的深切情谊。但此诗虽然是写给兄长的,嵇康却又习惯“借他人之酒樽浇自己之块垒”,字里字外依然少不了吐露自己心曲。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仰目看空中飞鸿来来去去,信手弹奏五弦琴高低纡缓,这天上飞鸟潇洒自由的影,身边五弦琴奏出慷慨激昂或曲折萦回的曲,让嵇康产生一种任意俯仰于天地之间脱离污浊尘世驰骋在精神世界里的自在惬意。


  这是他的追求吗?好像是,却又似乎不完全是,因为他内心有着难以为外人道也的隐忧和悲悯,有看穿之后欲逃脱却又难以摆脱的纠结、不平与抑郁——“郢人逝矣,谁与尽言?”到底是知音已逝还是向无知己,抑或是空有知音却难以倾诉?


  不知道。却正因为这份不知道才使诗有了更多神秘的魅力,就好比西方维纳斯的那根断臂,正因为缺了双臂却让欣赏者内心生出千万条臂!
   鲁迅先生钟爱嵇康,从1931年到1935年的23年时间里,他校勘《嵇康集》十余次,更是亲手抄录三本嵇康诗。我们可以这样想,像鲁迅这样的文学大师肯定很忙,但他竟然在这23年时光里一直没有放下校勘《嵇康集》这事,这不是真爱是什么?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喜爱嵇康这个人和他的作品,百忙之中的鲁迅又怎么会持之以恒去做一件在外人看来并非急务似乎也并无意义的小事儿?   
  鲁迅先生于1936年去世,如果说他这一生有什么遗憾,我觉得他没能看到自己亲手校勘的《嵇康集》出版应该算一件。真正的知音足以穿越近两千年的时空,真正的交流更是超越了容颜、地域、性别、时代的所有藩篱。


  文字是最好的桥梁。此岸与彼岸也许只是默默相对,心灵却紧紧地贴在一起,同悲同喜……

   除了写诗,嵇康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声无哀乐论》《养生论》就不说了,因为说的人太多,一搜便是。我只说一个《难自然好学论》,我相信绝大多数学子尤其天性不喜学习者读罢此文会大声叫好,内心之激动甚至恨不能拉过来八拜之交认个异姓兄弟!


  为什么呢?就因为嵇康开篇就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哪个人生来爱吃苦爱勤奋爱学习,人的天性便是贪图享乐和安逸而不爱学习,如果一个人生来就衣食丰足,傻子才爱捧起书本子当呆子。


  这话对不对?我个人觉得接近真理。其实很多人可能早就发现这问题,好比今天教育圈的人凡懂几分教育的内心都明白如果教育仅仅指成绩,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目标。但人家肯定不说呀,那样站位太低,非要人家说就慷慨激昂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对那些生在罗马的人来说,奔跑还有什么意义?更何况学习这事很复杂,并不是任何人想学就能学好,除了后天努力有时还真得看“上天赏给你哪碗饭吃”。


 
 “夫民之性,好安而恶危,好逸而恶劳,故不扰而其愿得,不逼则其志从。”(《难自然好学论》)



  嵇康有点像安徒生童话里那个说皇帝什么也没穿的孩子,在聪明人的世界里,他永远是傻子。


  至于“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两句惊世骇俗让嵇康名满天下却也招致杀身之祸的名言则分别出自《与山巨源绝交书》和《释私论》。


  大家都知道嵇康音乐修养很高,这个修养可不光指他懂一套一套的音乐理论写什么《声无哀乐论》一类的学术论文,更重要的是人家善实操,一曲《广陵散》更是天下独一份儿,多少人想拜他为师而不得,直至嵇康被杀当天,三千太学生还为他请愿但最终未能挽回“广陵散于今绝矣”的悲剧。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世说新语·雅量》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嵇康还擅长书画,他的画作据说曾被载入中国第一部绘画史著作《历代名画记》,草书作品更是“精光照人,气格凌云”被誉为上品,你看后人是怎么评价他书法的——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时集,群乌乍散。


  半醉而抱琴,醉与不醉之间,抱琴而歌,何其畅意而至忘了形骸!此时才是真性情,不带丝毫拘泥和作伪,完全任由天然率真,忘了笔画,忘了布局,忘了这样那样的套路和礼仪,欢乐、狂放、忧愤和超脱全在点滴笔墨里……


   尽管如此,嵇康也不过“偏才”,虽然他偏得稍微有些广。如果让我们稍微离远一点身子,从更高更大的视角看嵇康,他的才华似乎更集中在文学艺术领域,打铁其实不能算才华,充其量算是一门“技艺”,就算归到才华里那也不过“文体娱”。


  他当然不屑也不会跨界“娱乐圈”,但事实上他始终作为娱乐圈的话题人物,换作今天话叫“流量担当”——哥从来不混娱乐圈,可圈里始终有哥的传奇。


  客观地说,嵇康的才华更多体现在文艺、时论、思潮等相对比较“虚”的方面,清音清流占据精神高地,充其量不过“意见领袖”“精神导师”;不论是《晋书》还是《世说新语》都找不到他“实务”方面更有力的证据。


  倒是他哥哥嵇喜虽然不为清流所重甚至被鄙视讥刺,事实上却相当有吏才,很务实,也确实做出相当成绩。


  嵇喜的名气显然无法和他弟弟相比,《晋书》甚至没有单独为他写哪怕三言两语。虽然也提过几次他的名字,但都是叙述别人故事时捎带出来,“绿叶”或者临时“凑搭子”。他之所以不招清流喜欢大概是由于太热衷官场有点“官迷”,和嵇康孤傲高标一比落差太大。但正所谓“志趣不同道路不同”,嵇喜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道路上确实兑现了自己的为政能力——从官职说他做过郡太守、州刺史和宗正卿,用今天的官僚等级说郡太守大体相当于地级市一把手,州刺史已经是妥妥的封疆大吏,相当于省委一把手。宗正卿虽然权力范围不算大,可在那个时代担任此职的几乎全是皇族宗室,我们知道嵇喜出身并非显贵,更别说什么皇亲宗室,仅此一点便可证明他的能力,更何况从实绩说他曾击退吴国进攻,平定建业之乱,最终死于任上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反观嵇康做过什么?作为曹魏宗室女婿,他从内心里倾向曹魏却又身在朝堂心思山林;司马氏篡魏立晋,除了发几句议论冷言讥刺,除了不合作又干了什么?没有,他只是躲进竹林,借饮酒和打铁来麻醉和自欺。皮里阳秋的议论是有的,冷嘲热讽的揶揄是有的,慷慨激昂的詈骂虽然有却还没敢面对面而是拉出挚友山涛做了幌子……


  我又想到了比他晚几百年的唐人“诗仙”李太白,他们大体可归属于同类人——文才天纵无人可敌却缺少官场上纵横捭阖实政为官的能力。


  嵇康当过曹魏的中散大夫,估计这不过是个荣誉性质有职无权的闲官,有名头有面子,有地儿领俸禄;李白虽然被玄宗诏令进京供奉翰林却也只是个文化伶人、艺术花瓶,酒后茶余为皇帝心爱的美人写几句赞美诗歌吟逗个开心而已。


  他们都是艺术人才。才艺大师、精神偶像、文化高标,驰骋某一专业技术领域无人匹敌。


  李白不适合官僚体系,嵇康同样不适: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正如东汉王充说的那样“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我们不能因为喜欢一个人就自作多情去“造神”膜拜,不论是对人还是历史,最大的尊重应该是还原真实。


  但一个人拥有才华真的未必就一定是好事儿,如果你感觉平庸也实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甚至自暴自弃。


   为什么这样说?还真不是单纯的安慰,是事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且不说才多招忌容易被惦记。单说自身,才华这东西太锋利,这种锋利固然能帮你脱颖而出鹤立鸡群但它同样会在伤害到别人时伤害自己。至于它的伴生物更惹人烦:清高、孤傲、自负、锋芒毕露、敏锐、易感多思、忧郁、孤僻……


  敏感的人容易痛苦,深刻的人更容易痛苦。敏感是别人体会不到的哀乐你很容易就察知,这并非刻意,而是这种察知主动地找到你;深刻就像张爱玲那句名言,只不过别人只看到了袍子的华美,你却在华美背后看到了虱子。


  敏感容易忧郁,多愁善感绝非什么好词儿;深刻则容易让人变得不合群最后越来越孤僻甚至自闭。


  触角越发达便越痛苦,思想越深刻便越难挣脱抑郁的泥潭。


  明明在人群却俨然在沙漠。目光不在一个层次,思维不在一个层次,所关注的便也自然不在一个层次,跑得太快便成了迟钝,而这种迟钝让你成为大家眼中的呆子和傻子。


  然后你会检讨,反思。会一次次地否定并责备自己。


   然后绝望。虚无。


  最后很可能就是崩溃和毁灭。


  所以有人断言,天才和疯子只隔一道墙。


  我说天才和一般人相比离死亡更近。


  疯了的梵高、尼采,自傻的川端康成、海明威……太多了,不想列举。


  有人说嵇康的死最终是因为政治“站位”,但又何尝不是因为他的才华和性格?


  才华如刀,智慧如玉。在历代封建官员文化人中,我比较推崇两个人,魏晋的山涛,唐朝的贺知章,品操温润如玉,性格圆融看不到锋芒,也如玉。


  但问题是嵇康生来便注定是嵇康。


  好比一把刀,你很难把它琢磨成玉。


  宋代的苏轼得算有才吧,可他一辈子过成什么样?我记得他写过一首诗《洗儿戏作》, 这调侃里藏有多少辛酸与真实——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3-5-25 12:45 | 只看该作者
先生是用了心了。论嵇康之美,论嵇康之才,应该还有续集,即嵇康的“人格”。期待。
3#
发表于 2023-5-25 14:33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的“月牙” 对嵇康的爱慕时常挂在嘴边,她也做了两年嵇康板块的版主,后来就退隐。估计那里也荒草满园
现在的老唐又是嵇康的粉丝,就这一篇篇文可以证明,对嵇康的喜欢是从骨子里冒出来的。
让咱汗颜的是,当时居然不认识这个嵇字,还是去问度娘。文章就更是没有读过了
唐生厉害!
4#
 楼主| 发表于 2023-5-25 14:49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23-5-25 12:45
先生是用了心了。论嵇康之美,论嵇康之才,应该还有续集,即嵇康的“人格”。期待。

谢谢老师来访阅读并点评支持。我主要是想围绕世说写点自己读书笔记,因为零碎有了一些,所以在写时就想整体上保持一致。好不好姑且不论,写出自己能有的水平是底线,认真当然就成了前提。。。。。。。希望先生多提建议,互通有无,虽然只是业余爱好,但这种野生交流更有意思。
5#
 楼主| 发表于 2023-5-25 14:51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3-5-25 14:33
以前的“月牙” 对嵇康的爱慕时常挂在嘴边,她也做了两年嵇康板块的版主,后来就退隐。估计那里也荒草满园
...

难为草草啦。
知道你不喜这类作品,还能留墨宝点评纯粹是给俺面子。这份情谊俺收下了。
其实说到粉丝,我还真算不上嵇康粉,尽管我比较喜欢他。
我对魏晋很多人物都很喜欢,就好比喜欢李白苏东坡一样
6#
发表于 2023-5-25 15: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幸福小草 于 2023-5-25 15:26 编辑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3-5-25 14:51
难为草草啦。
知道你不喜这类作品,还能留墨宝点评纯粹是给俺面子。这份情谊俺收下了。
其实说到粉丝, ...

这才读完。
建议你以后写短一点,这太长读着累,且还得有耐心。这也是现在人唯一缺乏的(包括我)。
再说杂文不像小说,吸引人的内在有点弱。好再,论坛现在冷清,随便放上来就可。
估计这样说话会气着唐生。

点评

我才不生气呢,我要生气就输了。何况你说得是大实话。  发表于 2023-5-25 15:24
7#
发表于 2023-5-25 17: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洛雨漁舟妙玉桌 于 2023-5-25 17:25 编辑

满了会溢,要不将容器变大,或将容器开槽,或直接漏掉。

玉,似乎是个好东西,少了,多了,缺了,凸了,都是玉。
智慧如玉。是玉也罢,是石也罢,都在鉴定师手中。


8#
 楼主| 发表于 2023-5-25 17:17 | 只看该作者
洛雨漁舟妙玉桌 发表于 2023-5-25 17:05
满了会溢,要不将容器变大,或将容器开槽,或直接漏掉。

玉,似乎是个好东西,少了,多了,缺了,凸了, ...

感谢朋友阅读点评。
以我目前之脑力,破解大师如你般的断语尚欠修为。容我慢慢悟。。。。。。。。。
9#
发表于 2023-5-25 17:22 | 只看该作者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3-5-25 17:17
感谢朋友阅读点评。
以我目前之脑力,破解大师如你般的断语尚欠修为。容我慢慢悟。。。。。。。。。

真有这般费脑阅读吗?
我仔细查看下。
10#
发表于 2023-5-26 00:13 | 只看该作者
看看山涛、嵇喜,官场也并非特别排斥才华横溢,只是才华里如果没有包括权术,那还不算横溢。
当然,还有政治立场。很多人站在官场的对立面,自命清高、追求出世,未必不是酸葡萄心理。
不过,晋朝官场有其特殊,就是比较高危。如此得不到才华横溢的人才加入,国祚如何能长?
11#
发表于 2023-5-26 00:16 | 只看该作者
洛雨漁舟妙玉桌 发表于 2023-5-25 17:22
真有这般费脑阅读吗?
我仔细查看下。

我也试着破解,直到大脑破解了,还没悟到。
12#
发表于 2023-5-26 08:17 | 只看该作者
老唐头这个结尾不错,这篇我给精华了。
才华是好事,但有才的人一是为利用,二是被打压。
孙悟空有才吧,所以他一直被唐僧所用。
如果不听话呢,那就念咒疼死你。
稽康就是这么有才的,却还不想被利用。
你说这么清高,又不去学陶渊明遁世,偏偏还在闹市中招风。
还要特意昭告天下,我就是有才,但我就不听你摆弄。
于是乎,他得到了比念咒还惨的结局。
13#
发表于 2023-5-26 08:2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继老唐头为女网友自费出书写评论之后,我第一次拿正眼看他。
可见,在我的帮助下,老唐头还是有进步的。
14#
发表于 2023-5-26 08:44 | 只看该作者
苏轼有句诗怎写的,希望自己的儿子愚蠢且粗鲁,幸福快乐一辈子。才华这个东西一旦沾上,人生就有了变数。
15#
 楼主| 发表于 2023-5-26 08:51 | 只看该作者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23-5-26 08:44
苏轼有句诗怎写的,希望自己的儿子愚蠢且粗鲁,幸福快乐一辈子。才华这个东西一旦沾上,人生就有了变数。

哎呀古琴啊,文章最后一段就是那首诗啊!!!!!!!!!!!!!!!
你这个留言只说明你没耐心看,连结尾都没看一眼。
这不怪你,怪我,写得没拉住你的眼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8 04:40 , Processed in 0.10775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