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50|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复调咏叹:鸽子杨军的叙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8 0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复调咏叹:鸽子杨军的叙事

   ——《春天是只可能的手》读后感

           敬一兵

  鸽子杨军嘱我为他的散文集《春天是只可能的手》写评论。收到他寄来的稿子已经快有一个月了。天天抽时间读稿子。于是,稿子里清新优美的自然韵致就天天将我熏陶。清新优美的自然韵致是一种精神情态。养自于鸽子杨军的阅历。只有长期积累了丰富阅历的人,才会在主宰自己审美意识中,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春天是只可能的手》里的个性和风格,集中体现在了诗意的复调上,成了作者也成了我赏心悦目的风景。

  这部散文集里的绝大多数文章,都是采用情景交融的方式细腻缜密地描写乡村的自然景象,有感有悟地抒发自己真挚浓郁的情愫。比如“雨水把空气擦得亮亮的,透过迷濛的雨雾和围墙,我还可以看见远处的青山……雨水也把我的目光和心擦得亮亮的,让我看见了许多的美”,“天空有阴晴,月亮有圆缺,可只要我们的心底的晴空永远碧蓝如海,我们的心地就会永远开阔,我们的目光就会永远明亮,我们脚下的路就会越走越宽阔,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充满幸福和欢乐”,还有“我看着天空,天空也在看着我。我没有办法把天空装进我的眼睛里,而天空却轻而易举就把我吸了进去。这是高原上的天空,蓝得透明,蓝得洁净,蓝得让所有看到它的人都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变成蓝色”等等。这样的叙述充满了双重性或者双重奏的明晰特征。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自然性与理性,彼此交融不分轻重和主副的双重奏格调,使得人与自然处在了自由平等的地位上,从而凸显出了人的相对立场和自然的背景映衬。两个或多个并行存在的主体,在互证互识互动互补之中共存共生形成了一种境界。从场景的物象出发,再回到场景的物象身上。景物还是那个景物,但抵达景物的高度却发生了变化。这样的高度变化,彰显而出的就是复调的艺术境界。

  《春天是只可能的手》里的复调手法,基本上都是围绕肉体的我和精神的我相互感应而展开的。鸽子杨军不是以时间和物象作为贯穿文本的中轴,而是以他的精神向度来贯穿文本的,是整体精神和情感的协调与统一。这本散文集里有几处的复调手法很突出。在“和绿草在一起”这篇散文里,作者写到:和草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也长出了根须,我也抽出了叶子,我也开出了花朵,我也成了一株貌不惊人但却平凡幸福的小草。这样的描述,让肉体的我和精神的我既不完全相融合也不完全相分割,从而构建出了一种相互契合的状态,因此有复调型关系的明晰特征。“在麻雀歌声中”这篇散文里,作者描述了屋顶上的麻雀与海棠树上的麻雀,还有自己用心灵倾听解构麻雀对话的情景。不同个性的对象以各自独立的声音平等对话,作者以第三者的身份介入其中感悟,互证互识互动互补之中产生的意境,便有了和而不同的理念,这种理念具有很浓郁的复调型意识。之外,像“与稻草把的一次深情凝望”,“和麦子说说话”以及“一棵悄悄老去的梨树”等散文里,感念、感悟、仁厚的博爱以及崇尚自然和怀旧的情愫,其涵义也在多重变奏的复调中获得了不断的延绵与丰腴。

  很明显,《春天是只可能的手》是作者一个人观看的纸上电影。电影在作者的脑袋里拍摄、剪辑和一次次播放。作者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平铺直叙,剔除了过多的形容词和副词,只有动词和名词的剧情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我十分迷恋这种叙述形式。本质上看,这样的叙述属于传统的“话本体”语言表达方式——口语铺陈意气渐平,以一个物象带出另外一个物象,基本上放弃了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或者剖析。一种真正现代的思维方式,或者确切说是已经达到了成熟程度的语言表达便是如此情形。在利用复调手法进行叙述的人中,鸽子或许不是最出色的,但却是最准确的一个人。不难看出,只有这样的叙述形式,才能够将主旨不在于展开叙述情节、性格命运,而在于展现那些拥有各自世界、有着同等价值、具有平等地位的不同的独立意识的复调型韵致和盘托出。当然,我所看重的不是复调形式与手法的使用,而是鸽子杨军在叙述中真切逼近的情感及灵魂,还有对故乡、亲人、传统、自身和自然的展露与抒发。

  在这本散文集里,到处都能够读到诗性的语言和体味到诗性的视觉韵致,显然,它们都是与作者的诗人身份密切相关的。例如“在屋后的树林里”一文里有这样的叙述:林中鸟多,鸟鸣声响起来,鸟鸣声是大珠小珠落玉盘,是雨霰霏霏潜入夜,是山间清泉响丁咚,是树上清露闪银光,这些声音有颜色,有味道,有形状!倾听鸟鸣,让这些动听音乐轻轻擦亮被灰尘迷惑和眼睛,让这些动听的音乐轻轻滋润疲惫不堪的身体,让这些动听的音乐轻轻泡软积圬的心灵……人在树下,树间有鸟,树上有鸟声,鸟声之上是天空!站在天地之间,听着这天地之间的乐间,无论是闭上眼睛,还是睁大眼睛,只在敞开心灵!那暖暖的、透明的、湿湿的鸟鸣声啊就会从四面八方漫过来,浸透你,淹没你,复苏你……真挚的情感和抒发的韵致,都依凭诗性的语言得到了淋漓的彰显。又譬如“夏雨如歌的夜晚”中有这样的描述:雨还在忙碌,把一朵偷懒的花唤醒,把一只藏在叶片后面的果叫熟,把一根缩头缩脑的竹笋子叫成小竹竿,把河滩边的大写意图画重新画一遍,为塘里的鱼儿重新谱下新曲子作上新歌词……触景而感的密集情绪,在诗意的笔触中逶迤和渗透,勾勒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像这类传递着透明的思绪或者浓厚生活气息的诗意语言还有很多,枚不胜数。因为它们具有很强的节奏和旋律,从而让触景生情的叙述和作者对应的抒情性感受得以像多声部组合一样,充满了逶迤荡漾和起伏跳跃的美感,使得多角度的视觉和抒情的厚度,由此而变得感性和丰腴起来。所谓诗意的复调,便是如此。这应当是《春天是只可能的手》的高光点。

  鸽子杨军擅长甚至陶醉于用自然的场景进行罗列和堆叠。初读时很容易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压抑感和累赘感。但是,结合全文反复阅读后就会发现,正是这些场景的罗列与堆叠,才能够让场景的意境得以无限延伸,才能够让联想生发的多重歧义具有血肉感,才能够在在有限的文字尺幅内有效地拓展抒发的空间和深度。现在,我们先来读读“夜雨轻敲瓦房顶”这篇散文中的句子:“啪”一声,一滴雨潜进了瓦面。“啪”一声,一滴雨在瓦面弹出一个优美的弧线。“啪”一声,一滴雨和另外一滴雨漫漶成瓦面的一片潮湿。“啪!啪!啪!”、“滴!滴!滴!”那是一声声“你好吗?你好吗?”……听着一声声问候,我的心润润的,我的眼亮亮的,我的身体轻轻地,我的想法柔柔的。我相信,在我心底我也在一声声地回应着雨的问候:“我好啊!我好啊!……”我渐渐被夜雨濡湿,松动,并有生命的萌动。像一片迟钝的瓦片,在雨的弹奏里,我开始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静静的夜里,氤氲着湿湿的雨汽。静静地听雨时,静静地迷醉,静静地沉入梦境。而后,又从静静的梦里醒来,又听见雨水在耳边款款的呓语……这享受,何止是浪漫!那是生命在雨水的敲打中飞翔,那是灵魂在雨水的抚慰里舞蹈。那是一颗心,剥开面具,泪水淋淋看见自己本来的面目。罗列和堆叠性的描述,烘托了情愫,强化了动感,突出了情景交融的质感。这仅仅是一方面。关键是如此的罗列和堆叠,有效地映衬出了独白式叙述、单一的具象以及象征、暗示和拟人化等多种叙述方式勾勒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将历史的、记忆的自然与现实的自然景象一道端了出来。如此,便能够有效地从本质上改变传统散文单一线性的结构,使得叙述的语言呈现出了多元化、开放度和自由性。无疑,这就是复调艺术的基本属性和形式,也是《春天是只可能的手》的感染力和散文的韵致所在。

  在这本散文集里,作者为我们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展开了自然场景。无论是一条河流,一棵树,一只鸟,一缕风或者一条路,细节的呈现都因为有了人文元素、感情成分的浸润而有了呼吸的轮廓和呼吸的线条。复调手法的应用强化了勾勒的效果。从细腻到细腻深处的笔触上不难发现,作者之所以对自然景象情有独钟,是因为自然景象的每一个细节都与他的人生和命运攸关。是说我在他的每一个文字里都能够感觉到脉搏的跳动和血液带来的温度,原来凭借复调的放大特征和镜面反射,我才发现一切自然景象的存在,都是我们生命的一个本质性的反映。


  鸽子杨军的复调特征与其说是一种散文特征,不如确切说是他的一种独特的认知话语和思维方式。在深刻剖析现代人的生存面貌和精神状态方面,作者的复调式写作所表现出的独特魅力,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所具有的广阔视野与辩证思维。广阔的视野和辩证思维在他的散文“像一尾游鱼逍遥地穿过清晨”,“在时光的内部,或边缘”和“一条流淌在心底的河流”这些具有典型关照内心世界色泽的文章里,表现得特别清晰。内观、谨慎、对照和呈现,既突出了境由心生和物我交融的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还旁证了复调理论从一种文学论、批评论而走向美学,最终归返于哲学的必然规律。

  借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复调不仅为我们生动感性地诠释了《春天是只可能的手》中作者的内心世界、价值取向和对淳朴自然的追求,更为我们翔实缜密地提供了复调可以扩大散文的意蕴含量和审美张力的客观参照体系。一杯淡茶,懒散在沙发里阅读这本散文集,自然的景像,人文的景象,历史的景象和文学的景象便都活色生香了。

  《春天是只可能的手》是单纯的,叙述和抒发是单纯的,复调的使用也是单纯的。它们都被规定在了一本书的相对有限与相对单纯的空间里了。也正是因为这种相对性,才便于深入提供无限的审美可能。不要那么多,只要一点点;从一滴水珠出发,便可以直接俘获阳光。池莉的这句话,还有鸽子杨军的这本散文集,都让我相信,这是文学的最高境界。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08:37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我在杂志上发表的多是自己的散文或者小说。已经很久没有写文学鉴赏和评论的文章了,不仅欠了很多朋友的债,关键是错过很多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抽空一定要把这些事情了结了。目前已经写完了峻毅的评论鉴赏,鸽子杨军的评论鉴赏,还有很多朋友的鉴赏文章抽空也要写写。
  评论鉴赏从文本上属于随笔形式,具有大散文的属性,中财论坛散文版不应该缺失这个重要的部分,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另外,鸽子杨军也是中财论坛的老会员了。鉴赏他的散文,也希望能够在散文版引起互动。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08:43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6-8 08:57 | 只看该作者
写评论文章是一件很费气力的工作,也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情,需要投入和奉献。
非常钦佩敬老师这种精神,也期待着您专业和精彩的赏评文章能给论坛带来一股新风,给我们带来更多创作的体悟。支持。
5#
发表于 2013-6-8 09:38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杨军老师电视散文的气息,喜欢敬老师入木三分的点评。
6#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10: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6-8 08:57 发表
写评论文章是一件很费气力的工作,也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情,需要投入和奉献。
非常钦佩敬老师这种精神,也期待着您专业和精彩的赏评文章能给论坛带来一股新风,给我们带来更多创作的体悟。支持。
十分感谢剑鸿的首肯与支持,握手致意!
7#
发表于 2013-6-8 11:03 | 只看该作者
因工作原因,久未来论坛,感谢敬老师,感谢朋友们。
8#
发表于 2013-6-8 12:37 | 只看该作者
敬老师不是以一个评判者或纯学术研究者的姿态,没用文学观点和让人捉摸不透的美学理论去解说这本融入诗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息息相关的力作,而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以自身对人生、生活的忠实体验和敏锐的观察力,从个人的接受和阅历出发,从内心感受出发,没有张扬与狂热的呐喊,将内心的感受和感动写出来,使自身,也使杨鸽作家的人格和精神在作品的基调中透现出来,提供给读者更广阔的视觉空间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更具有深度、厚度和穿透性。由此深深吸引和打动着读者的心。我想,只有具有足够的谦卑和敬畏,领悟生活的真谛,才能写出如此打动人心的评论。

学习问好二位老师
9#
发表于 2013-6-8 12: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2013-6-7 08:47 发表
有缘千里来相会,清风的这篇文章情愫饱满,读后给人带来了很强的正能量的鼓舞。欣赏并祝你的文友遍天下哈~~
\
呵呵呵,谢谢一兵兄,你和吴安臣老弟,你的夫人,我亲爱的嫂子,可是我第一次第一个见到的中财文友,相见的场景和喜悦似乎就在昨天,别说你老给忘了,那样,我会很伤心滴。喜欢上次那样的相见情景,带着我亲爱的嫂子,你的亲戚朋友来见我,就象一家人的团圆。再回昆明,别忘了呼叫清风。

(备注:怕你太忙,无暇再看,特此转这,让你老阅批
10#
发表于 2013-6-8 15: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清风盈袖 于 2013-6-8 12:37 发表
敬老师不是以一个评判者或纯学术研究者的姿态,没用文学观点和让人捉摸不透的美学理论去解说这本融入诗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息息相关的力作,而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以自身对人生、生活的忠实体验和敏锐的观察力,从个人 ...
这样平易的评论,更谦卑地写出作品的内涵与品质。喜欢这样一些点评,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谢谢。
11#
发表于 2013-6-8 15:35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才情与鸽子杨军的信任才有了此评论。为老师感到骄傲!此评论让我在获悉鸽子杨军散文集优美自然韵致的同时,知道到了什么叫复调,即“两个或多个并行存在的主体,在互证互识互动互补之中共存共生形成了一种境界”的创作手法。并通过老师一系列的例句得以理解。
12#
发表于 2013-6-8 1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敬一兵 的帖子

拜读了敬一兵老师的序,内心也希望能够看到那一篇篇散发自然韵味的书

学习并祝福周末快乐
13#
发表于 2013-6-8 21:16 | 只看该作者
看得出,原文原作很有艺术价值,作者的创作手法很有个性。凭感觉,敬一兵老师的评论应该是高度贴近原作的,也应该是深入细致地研读过原作的,并抓取了原作最有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部分,欣赏这样的书评精神和书评风格。但我只能在这里就评而评,对原书与原作者的更多细节不好贸然指摘。
问候一兵!
14#
发表于 2013-6-9 08:21 | 只看该作者
抓住作品的核心特征,通过专业细致的分析,让读者在领略作品精髓的同时,更能从中得到写作的启发。这种书写已经是很专业的评论了,敬老师名之为读后感,乃是谦虚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9 08: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红秋叶 于 2013-6-8 09:38 发表
喜欢杨军老师电视散文的气息,喜欢敬老师入木三分的点评。

谢谢回帖,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30 20:32 , Processed in 0.05480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