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14 编辑 <br /><br />还是放在这里吧:_)
我给加了精,建议我们这个版得到管理员的重视哦,也希望多多来些朋友发这样的有原创性的优质稿件!
对于文中的看法,大的方向我深表赞同,惟于国画之提法和技艺等"器"的方面的认识和态度有所保留.国画毕竟是国画,正如书法有法,其技巧表现,艺术理念,甚至人生哲学都是大大的不同的.昔云"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此话如今虽也遭受质疑和批判,但是基本格调是不谬的.包括黄老爷子,林风眠先生,吴冠中老师,李可染老师等的作品在内,人们关注他们的作品更多只是看其表面的技巧运用,或是大胆借鉴油画方法,或是引入透视和光影等态度,但是有质的不同,这和张五常所谓的八大山人的画就是什么西方印象派的肇端之说绝然不同,可以说他是在扯淡.融合并不意味着表层的东西的简单揉杂堆砌,或象一些前卫书风倡导和运行的那种"书法主义"那样只是一味的拼贴和重组,更是一种审慎地有保留地借鉴和运用, 然而这些都离不开旨趣和意境的前提.国画自宋元以来已经逐渐形成风貌和性格内涵特征,或有人说正是元人扼杀了中国画的生命历程,然而纵观中国绘画史.又的确是到了宋元时代,我们的绘画才酝酿成熟,形成了自己的品格.其中真味难以言传.当代人们都乐于出名,出风头,搞创新,然而种种所谓主义,前卫等主张和提法自古都非时人所造,全需后人,历史的检验和品评.创立和融合,并非一日之功.而国画的内在质的规定性是不可改变的,否则,就是走向了虚无主义.因为我们可以设想,将来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容纳在一个范畴定义之内.这样是不是很危险呢?或者是一种荒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