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1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原创]国画——西洋画是否矛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2 1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14 编辑 <br /><br />当今,许多国人的眼中认为:“国画”就是“水墨画”,“西画”就是“油画”,而且中西彼此对立。那么,“国画——西画”到底是矛盾的吗?
  纵横观照,中国千百年来的社会文化艺术场景,总喜欢搞派行斗争,尤其喜欢争得正宗。特别是别人别国发展了起来,心中就大为不畅,便千方百计地找出自家早于他家的道,以此来奚落成功之士,慰藉自己。就连佛的本意为一切皆空,可是,中国宗教史上的师门、教门、宗门、宗派斗争却搞得如火如荼。武侠小说中的武术门派之争更是热火朝天、刀光剑影、残不忍睹。各个系统内外形成对抗,互不相让。政治派行斗争在各国之间和内战之中也得到充分地体现,更是不用多言,彼伏此起,连绵不绝,直到而今还是好一个是非天下。
  给艺术分门别类,便于系统地研究,在不同程度上给死气沉沉的文艺界输入新鲜的血液,本无可厚非,但是,要争得一席之地,让人认可,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要生存就得竞争,要竞争就有牺牲,这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的规律。可是各占一个山头,自立为王,老死不相往来,或是常年处于争斗的状态中。如果把美术与其它学科和科学弄得彼此孤立,不互相学习,各自为阵,不剖析它们间的关系,只顾自吹自擂,这岂不成了孤家寡人,井底之蛙?
  在这种争斗中,瞎起哄的现象还是非常严重,盲目地追从,说实在的,其内心到底能讲出多少道理?实则是空谈,不外乎是各自维护其利益罢了,是自私自利思想而已。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道“弯弯梨头,水牯牛。”,这些皆不是艺术的本相。
  20-21世纪的中国是社会和美术大开放、大革新的伟大时代。
  当今,中国美术界及教育界把绘画主要分成两大类:“中国画”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代表;“油画”是西方绘画体系(简称“西画”)的代表。却把这两种绘画搞得相当对立,经常把它们作为水火不相容的门派来对待处理,经常强行把“国画”凌驾于其它画种之上。反之,到底是“国画”好,还是“西画”好?谁说得清楚?我却觉得要解决这种矛盾,首先应该淡化“中国画”和“西洋画”两个概念,似乎学习美术没有必要分得过于细、过于孤立,多一些宽容胸怀有利于博大精深。
  有国家出版的美术课本上有概念:“中国画是用中国独有的毛笔、宣纸(或绢帛)、水和墨等材料画画的画种”。
  简单地说,“中国画”的原意为中国人用中国固有的(或先有的)方法和材料绘制的作品,用来表达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愿望的艺术载体。说直白一些就是“中国民族绘画”。
  可是,随着古今中外社会历史文化精神千百年风、雨、雷、电、云、雾、沧桑万般变化,“国画”的内涵及外延早已变得面目全非。
  纵观这一百多年,有关“国画”的唇枪舌战,中国艺术界和非艺术界论述和呼吁“国画”在世界美术界的价值地位,我国“国画”的变革方式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一类,传统出新。
  陈独秀的“革命论”;要求“国画”一定要姓“国”,金城、林纡的“国粹论”;要求“国画”与“西画”拉开差距。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黄宾虹的“绝似又绝不似”——创“五笔七墨”,潘天寿主张“中西绘画应该拉开距离”——“距离论”,属于东方意象表现体系。
  二类,融贯中西。
  高剑父、高奇峰的“结合论”;林凤眠主张“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调和论”,融合西方形式构成性的抒情表现体系;吴冠中提出“风筝不断线”的创作原则,“笔墨等于零”——“混血论”;徐悲鸿力倡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总结出“新七法”,强调“尽精微、致广大”,“微妙微肖”,“直接师法造化”——“改良论”,融合西方形象模仿性的壮物再现体系;“融合改造”为脉络,提出了“后传统主义”、“主动误取”、“绿色绘画”等新理论。
  三类,以西润中,洋为中用。
  傅抱石的“新山水画”——“抱石皴”,李可染的“新山水画”——“可贵者胆”,张仃的《守住中国画的底线》主张“无笔无墨等于零”——焦墨山水画,石鲁是“长安画派”——“野怪乱黑”,这种类型又称回归融合型,它介于传统出新和融合中西这两者之间,有较深的传统根基和较坚定的文化本位立场。该类画家把艺术触角不同程度地伸向异质文化,浸润吸收后又回到传统本体。
  四类,融合中国的水墨画、壁画、雕塑、年画、少数民族绘画、民间美术、园林艺术等等艺术。
  潘 兹提出的“大中国画观念”,就是指以中国艺术精神为创作指针,密切结合华夏特有民族性心理与艺术自醒悟性力而创造出的与时代发展同步的艺术创造形态及其作品。
  五类,彻底叛逆,与传统背道而驰的方向发展的现代水墨画……
  各家各派在激烈论争中,在拿来、融化、驱使、发挥、择取、蜕变、创造中,其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巨大变化。我们期盼着更多新的有分量的方式方法出现,以便探究未知的艺术物质和精神领域。
  另外,既不是承传,也不是叛逆,而是另开艺术先河——当代观念水墨艺术。
  按照传统方式说不是“国画”,既不姓“国”,也不姓“西”,仅仅只是使用中国画材料或综合其它材料的绘画作品,甚至是装置、行为、多媒体艺术……比如,1999年成都《世纪之门》艺术大展时,艺术家代光郁向一个花瓶中注入墨汁的场景;艺术家邱志杰的《书写兰亭序一千遍》;还有一位艺术家用宣纸包裹对象;徐冰创造的英文方块字(又叫新英文书法)《天书》;电脑里的水墨毛笔画效果图形等等。
  这些当怎么定论,是“国画”还是“西画”?谁能界定它属谁家的?什么是“国画”?什么是“油画”?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重新审视“国画”概念和名称存在的价值。
 
  如果强调“国画”这个概念,“国画”到底为何物,它是物质的、技能技巧的,还是精神的?
  假设按物质材料而命名,那么,凡是用水、墨、颜料、宣纸(或绢帛)、毛笔等“文房四宝”材料绘制的作品都是“国画”。但是,运用电脑软件程序绘制、刺绣、陶瓷、烙画……,虽然没有使用水、墨等媒材,但是表现出水墨画效果的作品,这些又当怎么定论?
  假设按技能技巧来命名,既有皴、擦、点、染、线(十八描)、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彩法等等,又有“西画”里的明暗、结构、构成、透视、比例、色彩关系等等;水彩、油画、素描等“西画”作品中也有“国画”的技法;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不分区域和技法的作品。说穿了,“水墨画”也未必一定就是中国人独有的。
  假设按文化智慧精神来命名,传统中国画追求天人合一、以神造型与以形造神的儒道、老庄思想,那么,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林凤眠、李可染、刘文西、谢天成、袁运生……这些人物的水墨画却大量运用了西画表现方法,他们的油画作品又运用了“中国画的技法”,却表达了东方精神。
  吴冠中先生说:“我的绘画道路是:油画——水墨——油画——水墨,不断循环,之字形往前走,在交叉中找到它们的优点。”,还有,西方的很多大师作品不无透射出东方美术技法和精神气息,这些作品又应当怎么界定?
  一句话说白,何为水墨精神?水墨画精神也未必就是中国人绘画的核心。
  因此,无论从物质方面,还是技能技巧方面,还是从文化艺术精神情趣来看,单纯从材料就定为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未免把艺术太简单化了。况且,现、当代许多艺术家运用的材料,把握的艺术精神早就较为综合和相互渗透了,有必要把有些艺术的界线划得那么清楚吗?能划得清楚吗?老是在一个“中国的”、“西方的”上面做文章,到底还有多大趣味,到底还有多大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欧洲许多艺术家,如梵高、毕加索、马蒂斯等等,他们的艺术作品有谁规定为姓“荷兰的”、“西班牙的”、“法国的”……何况梵高的表现方法受日本版画影响,毕加索的作品受非洲雕塑影响,马蒂斯受中国传统绘画影响。
  邓小平先生说(常言也道):“不管是黄猫、黑猫、白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尽管方法不同,但是效果都是一致的。我的见识浅薄,不知道西方人是怎样来看待“中国画”和“西画”两个概念的?是否把它们切然分开地看待和研究?
  随着绘画媒材的改进和艺术观念的演义,对画种的传统界定已趋淡化。不少作品以一种材料为主,以其它材料为辅,或者使用多种综合材料,很难用单一的画种来区分,往往只能注明所用材料而已。比如,画在纸上的叫纸本,画在木版上的叫木本,画在布上的叫布本……实际上,现在人们心中的“中国画”已让水墨画占了统治地位,就特指水墨画,这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多麻烦。要说作品表达了哪一个国家的情怀,这也是牵强附会,别人的作品、别国的作品也同样可以传达同种感觉,更何况当今艺术交流的频繁,相互观摩,趋于同化、全球化。
  我以为“国画”这个名称已经就象一个酒瓶,运用所谓的“国画”材料绘制的画作,不一定就符合传统的“国画”概念要求,或者是什么“中国特色的东西”。酒瓶里到底装的是什么,更没有多大的追究必要,哪怕装的是蜂蜜、酱油、水,还是醋,但是,我们最终还是不会认为这是酒。“酒瓶”转变为“酱油瓶”、“醋瓶子”、“水瓶”……“酒瓶”仅仅是一种盛装东西的容器而已,至于有什么“新瓶装旧酒,旧瓶装新酒。”、“穿旧鞋走新路,穿新鞋走旧路。”之类的事,我不管。总之,瓶和瓶中之物已变了无疑,还有多少人在乎?
  著名美术评论家刘曦林说:“我认为中国画的现代形态包括意与形式两个方面,意——即内在思想情感是现代的,适应于中国现实的,是现代人对现代人生、历史、自然的思考,天人合一的美学也会有它的现代品格。其形式结构也将更适合现代的节奏,笔墨结构与西方现代构成观念融合为新的美学品格,在视觉上将强化色彩意识,使这种古老的民族艺术表现出它的现代形态、现代风神。它将在传统、民族、个性这几个方面找到一个理想的中界,并以此作为现代中国画的主流。”
  可见,“意”即精神,“形式”即水、笔、墨、纸、颜料等材质和视觉效果。许多专家也主要是从“意”和“形式”两方面来剖析“中国画”的,进一步研究“中国民族绘画艺术”。
  艺术与宗教是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我简略地说,寺庙中有“小雷音寺”和“大雷音寺”,“人间佛教”的大慈大悲,佛学中的“讲经说法”分为“小乘佛经”和“大乘说法”。“大慈”即为“博爱”——爱世间万事万物,追求“真、善、美”。
  我喜欢“禅”的博大智能和高深神秘的思维方式,禅家语录的思想和文学之美让人深思。我把美术分为:
  “小成美术”指狭隘的、死板的、闭关自守的、孤立脱节的、单向的、纯技术的、纯审美的、界线分明的、有意识的、肤浅层次的、过多排它性的,除了美术还只是美术,这只是人的兴趣需要。
  “大成美术思想”是广义的、团体的、动态的、博大精深的、融贯东西方全方位的、巨大兼容性的(不是无所不包)、无穷的可能性、多向开放性的(含横向、顺向——逆反向)、无为而为的、有意识与无意识结合的、直接与间接切合、传统与当代整合、审美与反审美同构的、大俗与大雅相融、常规和反常规同在、理性与感性相匹配、内在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自然而然成神仙的、形散而神不散的、至上之法为法无定法、刷新艺术与非艺术的界线,大彻大悟,博采众家之长,即集大成的文化思想,这是人们内心深层的高级精神需要。
  常言道:“大智若愚”,正反映出——通常伟大和渺小就差一步、真理和谬误只隔一张纸的状态和处境。一件事通常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这种因素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禅说——“不道之道,道之不道;无修之修,修之不修;无知之知,知之为不知,不知为知之;画之不画,画不画之画;学之不学,不学之学;……。禅家打破教条,斩段葛藤,撇开正面论证,越过逻辑思维,直探生活和思想本身的矛盾,表现了思想开放后的悟境。”,所谓“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些哲学思辨的原理和思维方式,给当代美术鲜活旺盛的生命力。在美术创作中,“胸无成竹”比“胸有成竹”更高一筹,艺术最忌讳模式先行,这实际上是无为而为的体现,也是艺术创新的契机。这样,艺术界才有机会吐故纳新,艺术才能有更大的时、空间场,才会得到永生。
  那么,“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应该是姊妹艺术,在表现人的内心需要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何况它们之间早已潜移默化、互相渗透。因此,我以为传统的“中国画”这个概念发展到当今阶段已完成了它的重大使命,当代形态的“中国画”的外在和内核转变为“水墨画”,应该更为恰当一些。同样,“西画” 已经不只是“西方的绘画”,也不只是“油画”。可见,“中国画”——“西画”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它们之间的界线应该模糊——淡化——削解,而让绘画艺术界更加宽容大度,互相取长补短。
  总而言之,中国美术界进入当代状态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既是国际美术界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国家自身传统文化艺术的要求——包含“禅意”的需要。当然,这还需要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当代形态的中国画应该为——水墨画,当代“中国的绘画”(含水墨画)要取得成功,不应走向狭隘,钻入牛角尖,我以为应该把握多元、立体综合、创新的发展趋势。不能只在一棵树上吊死,应该八方求援,吐故纳新。关键要给“水墨画”相对准确地定位,要综合地学习整体的知识和技能技巧,以便成为复合的创造型美术人才。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以为:首先就必须转化“中国画”和“西画”两个概念。把现在人们说的“中国画”名称还原为“中国绘画”体系,把“国画”还原为“水墨画”;把现在中国人所认为的“西画”名称还原为“油画”。既对比又联系地研究“水墨画”、“油画”以及与其它艺术之间的关系,方能不孤立于世界文化艺术界,与整个社会快速协调地发展。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5-3-2 11: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14 编辑 <br /><br />也不知道把这个帖子贴在这里好,还是贴在“江天漫话”恰当。
姑且暂时放在这里吧~~

3#
发表于 2005-3-2 22: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14 编辑 <br /><br />还是放在这里吧:_)
我给加了精,建议我们这个版得到管理员的重视哦,也希望多多来些朋友发这样的有原创性的优质稿件!
对于文中的看法,大的方向我深表赞同,惟于国画之提法和技艺等"器"的方面的认识和态度有所保留.国画毕竟是国画,正如书法有法,其技巧表现,艺术理念,甚至人生哲学都是大大的不同的.昔云"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此话如今虽也遭受质疑和批判,但是基本格调是不谬的.包括黄老爷子,林风眠先生,吴冠中老师,李可染老师等的作品在内,人们关注他们的作品更多只是看其表面的技巧运用,或是大胆借鉴油画方法,或是引入透视和光影等态度,但是有质的不同,这和张五常所谓的八大山人的画就是什么西方印象派的肇端之说绝然不同,可以说他是在扯淡.融合并不意味着表层的东西的简单揉杂堆砌,或象一些前卫书风倡导和运行的那种"书法主义"那样只是一味的拼贴和重组,更是一种审慎地有保留地借鉴和运用, 然而这些都离不开旨趣和意境的前提.国画自宋元以来已经逐渐形成风貌和性格内涵特征,或有人说正是元人扼杀了中国画的生命历程,然而纵观中国绘画史.又的确是到了宋元时代,我们的绘画才酝酿成熟,形成了自己的品格.其中真味难以言传.当代人们都乐于出名,出风头,搞创新,然而种种所谓主义,前卫等主张和提法自古都非时人所造,全需后人,历史的检验和品评.创立和融合,并非一日之功.而国画的内在质的规定性是不可改变的,否则,就是走向了虚无主义.因为我们可以设想,将来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容纳在一个范畴定义之内.这样是不是很危险呢?或者是一种荒诞.

4#
 楼主| 发表于 2005-3-2 2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14 编辑 <br /><br />
最初由 圆月弯刀 发表
还是放在这里吧:_)
我给加了精,建议我们这个版得到管理员的重视哦,也希望多多来些朋友发这样的有原创性的优质稿件!
对于文中的看法,大的方向我深表赞同,惟于国画之提法和技艺等"器"的方面的认识和态度有所保留.?..

谢谢圆月斑竹点评!
那我把其他几个朋友的帖子复制过来,便于交流吧——
许也 版主
注册日期: Jun 2004
性  别:
来  自: 汽车保修厂
发贴数量: 727  
画家论画俺耳目一新。
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人学。
2005-03-02 13:55            
   
俊子 普通会员
注册日期: Nov 2004
性  别: ?
来  自: 俊子画室
发贴数量: 535
引用:
--------------------------------------------------------------------------------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画家论画俺耳目一新。
--------------------------------------------------------------------------------
谢谢许也评手!
画者对艺术思想的论述,可能只是多了一点专业的底气、脾气和 霸气;文学家来看美术,却是旁观者清啊。

2005-03-02 17:10            

   
一楠 版主
注册日期: Aug 2003
性  别:
来  自: 天涯
发贴数量: 3925
  
  国画与西画显然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因为都是画,我们就没有必要说成雕塑。他们的区别就在于西方和中国对画的表现形式。西画如果以油画作代表,它主要是以色块来表现,其内容多在于写实。而中国画则以线条表现为主,虚实结合以突出主题,多以表现祖国的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而且国画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书画合一,它可以表现画,更可以表现书法,这就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诗、书、画、印”合一构成和体现,一幅国画,如果没有书法和印章就不能称其为完整的,或者说就不叫国画。当然,伴随现今各流派,以及高科技的绘画,传统的国画的定义不断的在拓宽,但只要沿袭国画这一传统的精髓,国画依然是西画所不可替代的。
  要说到水墨画,其实它只是国画的一种。国画大体分工笔和写意。工笔分工笔重彩和工笔淡彩,还有一种是白描。写意则分为大写意和小写意,也可称为大泼墨小泼墨,而水墨画就是泼墨画的一种。所以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就在于此。它与我们传统的文艺创作一脉相承,国画可以通过散点透视来突出主题意境,展示他的恢弘气势,以无声胜有声。即使一片竹叶,一叶兰草,也可领略到国画的精髓。
  
  其实国画用纸,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西画无可比拟。
  其实我是鲁斑门前耍斧头,凭一知半解说了几句,实在是凭兴致。也是俊子友的文章吸引了我,便勾起了我的一点偏好,多有不通之词,望海涵!
__________________

2005-03-02 18:57              

  
俊子 普通会员
注册日期: Nov 2004
性  别: ?
来  自: 俊子画室
发贴数量: 535
引用:
--------------------------------------------------------------------------------
最初由 一楠 发表
  国画与西画显然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因为都是画,我们就没有必要说成雕塑。他们的区别就在于西方和中国对画的表现形式。西画如果以油画作代表,它主要是以色块来表现,其内容多在于写实。而中国画则以线条表现为主...
--------------------------------------------------------------------------------
  谢谢一楠大哥点评!我写文字倒是弄斧到班门了。其实,可能真正的艺术探讨工作不分彼此,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你说得很好,以前没有看出你对绘画颇有研究,觉得遗憾,今天真是幸会。看来小弟没有白贴帖子。
  另外,我这里的本意主要是探讨未定型的艺术思想观念,只是我一家之言罢了。你说的美术分类,大概是书本上早已定论的问题。但是,小弟真的觉得一楠大哥对美术的研究和认识是非常深刻的,而且是专业水平的。
  还有一楠大哥也喜欢画画么?还望我们继续交流,真诚地说谢谢!

2005-03-02 20:01

5#
发表于 2005-3-2 22: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杜小龙 于 2016-8-17 18:14 编辑 <br /><br />大家交流的好啊!喝彩
要是以后都来这里,就好了,我只给大家端茶送水站着看!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16:37 , Processed in 0.14311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