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7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蕴含在民族躯体里的恢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4 1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幽谷幽兰 于 2015-12-4 17:20 编辑

                                                                  蕴含在民族躯体里的恢弘
                                                                             ——  王克楠诗剧《屈原》之解读

                                                                             文/幽谷幽兰

       笔者与王克楠先生同在诗梦网站待久了,自己以为还是比较了解他的人品和才情。2000年的时候,就听说他正在写一部诗剧,并且断断续续在诗梦见到他的诗剧片段(此稿发在中财),没有想到,几年之后的深秋季节,终于见到了他完整的诗剧《屈原》。尤其听到《当代汉诗》要刊登这部诗剧,我为王先生感到高兴,因为,作者用了将近六年心血终于换来的大作,终于要付梓纸媒,可以期待在海内外华人世界形成一定的影响。

      笔者在教书之余写作多年,看到有的人是用智慧写作的,有的人则是用心来写作——用心的燃烧去给他人带来光和热。王克楠当属于后者,他是一位有蒙古族血统的汉子,虽然他是北方人,却具有浓浓的“屈原情结”,所以,作者经过多年的素材积累和人生经验的积累,才情终于在人到中年爆发了,而且一发而不可收,大有郭沫若先生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创作《凤凰涅槃》的激情。人到中年写作的诗歌和青春诗歌有着很大不同,王克楠把现实场景与虚幻想像紧密结合,把历史真实与诗歌想象相交融,诗剧里的真实人物与虚构人物同歌共哭,可以说,他的构思很大胆,而且富有新意,为更加丰富地表现屈原探索了一条新路,甚至对当代汉语诗歌是一种贡献。

一、把现代诗的叙事元素和戏剧的表演元素紧密结合

     王克楠的诗剧《屈原》是用现代诗的形式来解读屈原的精神世界的。作者在现代诗的故事性、故事性和表演性方面,进行了诸多具有新的诗学意义的探索。当代的一些优秀诗人,正在将叙事性作为新的想象力来运用;这样可以不动生色地成功整合诗人对现实的观察和理解。王克楠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散文叙述自成一家,这也促成了他在诗歌叙述上的自觉,使得他以中国诗圣屈原为历史源头,对如何用现代诗展现屈原的精神世界进行了精心的再思索,再创造,自觉地打破了传统叙事诗的线性思维模式,创立在整个诗剧立体交叉的叙述架构,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艺术再造”,使得改剧有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品位。

       从艺术上来看这部诗剧,是诗歌和戏剧成功相结合的一次尝试。以笔者有限的阅读范围来看,中国文学史成功的诗剧并不多。王克楠选择用诗剧的形式来写历史人物——屈原,是需要一定的胆略的,因为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和考验,原因有三:一是屈原这个人物在中国人人皆知,很难写好。二是如何把诗歌和戏剧这两种不同的文学样式融合到一起,确实太难。三是汉语诗歌里可以借鉴的成功的诗剧太少。尽管困难重重,王克楠还是决心走下去。王克楠注意到了从中国传统戏曲里吸收有用的经验,把戏曲里的唱腔“改造”为诗剧的诗歌本体。要知道,戏曲和外国的歌剧都是可以由演员唱的,诗歌不能唱,是直接朗诵出来的,这就难度增大了。

       王克楠的这部诗剧,注意到合理吸收话剧的舞台效果,比如吸收了话剧的对话性和戏剧结构里的矛盾冲突设计,《屈原》剧本里的诗歌朗诵,都是在系列人物的整体对话结构中完成的。戏剧和诗歌各有自己的特点,两者并非简单地拼贴,而是经过一番深刻的有机融合功夫。在王克楠的诗剧语境下,戏剧的巨大的冲突性是弱化的,而诗歌的内在张力是张扬的。诗剧就是诗剧,其主要“零件”是可以独立成章的现代诗,而不是政治讽刺诗或者专门朗诵的朗诵诗。此诗剧的中心人物是屈原,屈原一生的跌宕起伏是大多国人所知晓的,就没有必要在戏剧矛盾冲突方面大做文章。诗剧《屈原》里的诗歌不是一般的长诗,也不是史诗,注意诗歌的“表情性”和舞台效果。

      诗剧《屈原》的整体结构是线型的,而不是爆炸辐射型的,因此,这部诗剧即使对不熟悉屈原的观众和读者,也可以从诗剧的舞台“进行时”中,逐渐熟悉了屈原的精神世界和屈原的人生遭遇。诗剧在把握具体的人物精神世界时是强烈地抒情的,而在表现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则是用“叙事”来连接的。为了连接顺利,作者使用了“剧情介绍”的策略来强化故事性和渲染诗歌的“现场性”。至于诗剧的“表演性”,是通过诗歌的极大的抒情性来实现的。笔者注意到,虽然整个诗剧注意到了现代诗的特点,但是在实际表述中,还是尽量使用“明白如话”的传统诗抒情表意,有意回避了现代诗里的解构、反讽等。作者写诗剧《屈原》是尽量用现代诗的来表现特殊的历史人物。但是他与现代西方戏剧里的隐喻和解构,保持足够的距离,尽力地向西方观众和读者呈现“中国元素”。

       尽管如此,诗剧的象征性还是存在的,即是两个节点,一是最圆满的情操是容易受到伤害的,其次是精神不死,精神可以死而复生。写屈原,作者将屈原身上的伟大精神元素表现了出来。战国时期的楚国是被秦国兼并的,诸侯国楚国奋斗了800年,还是失败了,但失败的楚国却造就了伟大的诗人。屈原的伟大,不在于他对“楚辞”这种文体的杰出贡献,不在于他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而在于他的精神和存在。一个国家该怎样建设,一个民族该保持怎样的精神场,形而上的精神怎样和形而下的具体国家建设相结合,是作者有意在剧本里藏下的伏笔。

       屈原的从政理想是实行“美政”,他虽然投江而死,但是屈原“美”的精神不灭,死而复生,这样的艺术效果是作者通过虚构的神话来实现的。为了表现屈原的精神不死,作者结合楚文化的特点,虚构了湘夫人这个人物(湘夫人本来是先秦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来表达神境和人境之间关系的。戏剧的结尾是屈原沉江……屈原最后被湘夫人从江中解救,也表达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可以说,屈原的精神不死,至今还是民族的精神财富。

二、以人物为主线,展开戏剧冲突

      诗剧《屈原》既然是诗剧,就无法回避戏剧冲突。没有戏剧冲突,就没有诗剧冲突,就没有戏剧,当然也没有诗剧。王克楠尊重戏剧冲突的戏剧要素特点,同时,为了突出诗歌的抒情效果,有意弱化了一些激烈的戏剧冲突,尽量用现代诗的抒情特点去“追补”。

      毫无疑问,诗剧《屈原》的最主要的人物就是屈原。王克楠采取了正剧为主的现场方式,没有大量虚构历史人物和故事,而是基本按照屈原的一生的线索去推进人物性格的嬗变和递进,由此展开历史现实和历史人物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此诗剧矛盾冲突线索大致有三条,一条是屈原与楚国贵州以及楚王之间的矛盾;第二条是战国各国之间在“发展自己,消灭他国”前提下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战争风云变幻;第三条是知识分子的内在爱国情怀和有志难酬之间的矛盾状态。在这三条矛盾主线之外,还有许多枝蔓的矛盾线,共同组成了该诗剧的矛盾系统。诗剧三条主线之间不是平行的,而是互相交错的,互为铺垫。诗剧有过程,也有高潮,作为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有志难酬之间的矛盾高潮在于屈原的投江,屈原投江时期,基本形成秦国灭六国的大格局。屈原投江,贵族们得到了苟安,但是最终依然被秦国所灭,贵族的荣华富贵化作乌有。

       亚里斯多德总结了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艺术经验,在《诗学》第六章中指出,戏剧有六个基本成分: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歌曲。王克楠作为一位诗人,写作诗剧《屈原》初稿的时候,情愫集中在人物性格,人物的言词,人物的形象以及诗歌的美感。作者修改第三稿的时候,才在戏剧情节和思想方面有了更多的体悟。可以说,诗剧《屈原》矛盾冲突无所不在,有外在的冲突,也有内在的矛盾冲突。作为主要人物屈原的命运和大致生活轨迹,大多数国人耳熟能详,但在用现代诗形式挖掘屈原的内心世界方面,恐怕很多作者知难而退。王克楠是知难而进的人,他在独特的楚文化背景下,去展示屈原的内心世界,既忧国忧民,也有对各种人物的恻隐之心。屈原自己的性格也是发展的,由一个才气勃勃的爱国有为青年而成长成为一位感情深刻的爱国者。苦难是塑造屈原的财富,这笔财富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不幸,对于思想家和爱国者去原来说,却是一笔扎扎实实的财富。两千多年过去了,当时的许多高官厚禄之人成为了泥土,屈原依然像是灿烂的星座,在天空闪烁。作者创作《屈原》的时候,由人物带动了结构,由结构丰富了人物内心世界。历史现实和戏剧冲突不过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而人物的命运又会给读者带来哲学的思考和揭示出某种人生“真相”。

       诗剧《屈原》在反映戏剧冲突的胶着时,大部分用“诗歌独白”来抒发;这样的独白实际上反映了人物在人和社会之间的焦灼状态。诗剧用诗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至于外部世界,只是促进戏剧冲突的一个外界元素。《屈原》不仅有屈原在不同历史时期内心世界的写照,还有各类人物的心态。可以说,人物的不同心态致使了不同的结果,不同的结果又互相交织成利害冲突。诗剧中的各种人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作者没有可以去贬低一些人物,也没有故意拔高一些人物,而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年代情境下去展示,或者说去“打开”,使得今天的观众、读者在受到强烈震撼的同时,触摸到彼时彼地的历史真实。
李渔是清朝初年杰出的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李渔非常重视戏曲结构,对于戏曲结构有着独到的见解。在中国古典戏剧美学史上,李渔第一个提出“结构第一”观点,把戏剧结构摆在戏剧创作突位置,李渔说:“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倘先无成局,而由顶及踵,逐段滋生,则人之一身当有无数断续之痕,而血气为之中阻矣。”这个意思就写作戏剧之前,在哪里粗线条,哪里细线条,如何设计多少幕,人物有多少,都要成竹在胸,格局了然。王克楠的诗剧《屈原》写作,据笔者和作者的电话沟通,作者自己说,刚开始对“结构”的概念不是太清晰的,刚开始准备写成独幕剧,后来分为七幕,是逐渐形成的。作者让剧中人物领着戏剧冲突往前走,因人物而设结构,这和李渔的“结构第一”的观点,似乎有某种冲突,但是,再三细品诗剧《屈原》,就会发现作者与李渔有异路同归之处,这就是无论是重视结构也好,重视情致也好,最后都要落到人物身上。一部戏剧经过一番演出,人物如果立不起来,这部戏剧就失败了。

       毫无疑问,诗剧《屈原》立的主要人物是屈原,历史人物屈原从情感上,情操上,审美上,都强烈地唤起了作为现代人王克楠的创作冲动。在他对屈原精神世界的挖掘中,渐渐地,历史人物演变成了戏剧人物,因而就有了合理的虚构。戏剧人物屈原比历史上屈原更加丰满,更加有血有肉。当王克楠诗剧创作进入到“中间时期”,他终于改变了原来的把这部诗剧写成独幕剧、只供表演不考虑可读性的想法,此剧由独幕剧延伸成多幕剧。多幕剧本身要求剧幕之间要有合适的“配合”,互为铺垫,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对诗剧的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作者不畏挑战,本来不擅写作戏剧的他,从中国当代话剧里吸取了不少营养,结合西方歌剧的特点,形成了自己鲜明风格的诗剧《屈原》。此剧的结构是在人物塑造和诗歌审美的过程中完善和完成的,这也许是作者的独特之处。

       戏剧和小说对比,小说的叙事是多元的,戏剧的叙事是单元的。历史人物屈原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但楚国朝廷里的许多人,包括楚王在内,无法接受屈原的“爱法”——这是屈原心理矛盾和悲剧的内因。诗剧《屈原》的叙事说到底,就是屈原报国无门而被流放,而投江自杀,以彰显志向。戏剧有铺垫和高潮,《屈原》的高潮是人物屈原闻听楚国国都沦陷,而投江自杀,这是高潮,也是结尾,与李渔提倡的“小收煞”有暗合之处。笔者认为《屈原》还有一个高潮,这就是在流放过程中对自己的家国情怀的反思和国运和“人运”关系的思考,这是一个隐忍的“高潮”,却往往是粗心的观众和读者所忽略的。
李渔的“结构第一”戏剧理论讲究“立主脑”、“减头绪”,对于诗剧《屈原》来说,形成多幕剧之后,人物之间的关系复杂了,怎样才能“立主脑”、“减头绪”,作者费了很多的功夫,即是主要人物占主要位置,“第二级别人物”占次要位置,第三级人物是点缀人物,这些人物在诗剧里只有动作,并不揭示内心。这样安排结构,减少了戏剧的枝蔓,保证了诗剧主体更加纯洁和干净。当然,作者不仅在挖掘主要人物屈原的内心世界下了功夫,还对“次要人物”进行了非脸谱的刻画,如楚怀王既有庸碌的一面,也有爱国的一面。作者还刻画了主要人物的身边有许多人物,这些人物的是屈原的朋友,有的是他的学生,有屈原所忠诚的君王,也有陷害他的小人......这些人物织成的人物网,使得诗剧结构更加丰富,饱满。

三、尽力挖掘人物形象身后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戏剧有自己的创作规律,戏剧的矛盾冲突的起源和落脚点都会凝聚在人的身上。诗剧也一样,人物和人物的命运构成了剧本的起承转合。王克楠诗剧《屈原》中人物虽然不算庞杂,但基本的历史人物都在场了,有屈原、楚怀王、楚顷襄王、苏秦、张仪、子兰、上官大夫等。屈原所生活的年代,实际上是一个有才华的知识分子“无国家”的年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有作为的知识分子,可以在不同的诸侯国之间盘旋,比较典型的是苏秦和张仪,竟然在不同的国家为相。楚国多有人才,人才外流,各诸侯国有不少干才都是楚国人。屈原仪表堂堂,内外双修,却没有受这个风潮的影响,没有去他国做官,而是选择与楚国共存亡——这样铮铮铁骨不是任何人可以做到的。

     诗剧《屈原》在人物塑造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虚拟人物和真实历史人物互相错合,虚拟的人物大多是神话人物,有湘夫人、桑、预言者等。这些“人物”是对真实历史人物的补充。虚构人物为真实人物服务,包括反面人物,也从另一个角度来衬托屈原的精神境界,构成衬托和揭示屈原的精神境界不可少的外在环境。人和人的思想境界不同,在诗剧中是比出来的,不是硬性拔高的。还有,总之考虑到了戏剧冲突,杜绝让人物呆板地站在台上朗诵诗歌,戏剧人物是生活在“戏剧流”中的。在战国时代背景下,有些人物的行为匪夷所思,具有传奇色彩,比如楚怀王这个人物,这个大国的君王不敢大胆使用屈原,是出于内心的“求稳”心态,还有,他对秦国的幻想状态,也是有复杂的原因的。一般的人说起楚怀王这个人物,大都是否定的,其实,历史上的真实的楚怀王还是有骨气的,尤其是他被囚禁在秦国,坚决不出卖楚国,不在出卖楚国的协议上签字,表现为一种气节,怀王为什么总是被张仪把玩?也是世界观的不同所致,楚怀王是相信人和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言而有信,但秦国的发展自己时,是不择手段的,其中张仪这样的机会主义者和秦国不择手段“奋发图强”,和楚王的世界观不是一回事。

       可以说,诗剧屈原是写人物命运的,但是人物的背后却有着宽泛的政治、艺术、审美等多方面的要素,屈原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战国年代的政治家,对楚国如何改革求强,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有着自己的思索以及具体操作方案。屈原还对楚国的外交政策有着自己清醒的思考,力主联齐抗秦。屈原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屈原的悲剧当然是楚国的短视贵族们排挤所造成的,同时也是与屈原不屈不挠的、不肯与权贵妥协的个性有关(后代诗人李白在很多地方继承了屈原的风骨),如果屈原世故一些,妥协性浓厚一些,他的待遇也许好得多,但是如果这样,屈原就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屈原了。

      诗剧《屈原》的中心人物是屈原,诗剧创作的意义也在于屈原精神的弘扬。屈原是中国战国年代忠心耿耿的知识分子的代表,在屈原的精神诸要素里,除了忠君爱国之外,还有面向民间、体恤民情的平民精神。屈原的平民精神在于他身在高位却心系百姓,在于他在流放的过程中访贫问苦,了解民情,在于他听到大批的楚国将士战死疆场,屈原痛不欲生!王克楠的诗剧剧本力表达一个由外到内,由内到位的全方位的屈原,一个活生生的屈原。为了表达正能量,把强加上屈原的不实之词,全部摒弃(如网络疯写的屈原和楚王爱妃郑袖的暧昧关系等)。屈原的忠心耿耿的爱国情怀,不仅中国历史人物的闪光点,也对现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然,此诗剧还是有不足的,笔者认为在诗歌的押韵方面,在楚地民俗的表现方面,还可以进行修改。还有,一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还可以进行考证,诗中对屈原的情感生活和诗歌创作涉及较少,更多的落笔于他的政治生涯,可以再加强一下屈原的家国情怀,比如他对故乡的留恋,对楚国的深爱,还有屈原本人诗歌里的强烈的悲痛、愤怒、绝望......在死去还是活着之间的纠结和徘徊,感情色彩还可以再浓烈一些。中国的戏曲历史悠长,但话剧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却培养了一代观众。时光到了当代,如今的观众对思考和娱乐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又促使了话剧的发展,诗剧这一新的戏剧类型,无疑会给观众带来新的惊喜。

      诗剧不同话剧,对观众的人文素质要求更高一些,可以使得观众不仅感受到了戏剧冲突,更可以享受到了现代诗歌的韵味。对于好导演来说,得到一个好剧本,就像得到了黄金,王克楠的诗剧《屈原》就是这样的潜在股,此诗剧在《当代汉诗》的发表,就意味从小圈子欣赏,走向大众欣赏,如果被导演注意,继续开发诗剧的舞台效果,这部诗剧有望进行排练和演出,届时可以影响到更多的观众,于是,诗剧《屈原》既有文字读者,又有舞台的观众,祝这部诗剧取得更大的成功!

附:诗剧《屈原》2010年7月发在中财的地址链接 http://bbs.zhongcai.com/thread-160334-1-1.html



2#
发表于 2015-12-4 19:30 | 只看该作者
从三个方面,对诗剧《屈原》予以点评解读,总结了优点,也指出了不足,这对作者进一步打磨剧本,很有益处。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1:39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12-4 19:30
从三个方面,对诗剧《屈原》予以点评解读,总结了优点,也指出了不足,这对作者进一步打磨剧本,很有益处。

感情高老师的解读,敬茶
4#
发表于 2015-12-7 16:23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前日粗读了下。
该评紧抓作品特点,采用大结构的宏观叙事与精微的细节分析相结合,全面综述出王克楠屈原诗剧的内容及其艺术特征,具有一种大气、高格的艺术气象。足见作者阅评所花的心血及其展现出的艺术功力。
在此也顺祝王克楠先生所取得的艺术创新及其成就!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5:19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5-12-7 16:23
这篇前日粗读了下。
该评紧抓作品特点,采用大结构的宏观叙事与精微的细节分析相结合,全面综述出王克楠屈 ...

谢谢梁老师解读,借你吉言,期待《屈原》早日搬上舞台。
6#
发表于 2015-12-8 19:13 | 只看该作者
评得认真,评得专业,气势恢宏!向您学习!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0 10:49 | 只看该作者
长河饮马 发表于 2015-12-8 19:13
评得认真,评得专业,气势恢宏!向您学习!

谢谢您的解读。
8#
发表于 2015-12-11 14:39 | 只看该作者
来欣赏。
客观辩证的理念,纯熟到位的用笔,确实是大气有致的一个评论佳作。
顺问候各位老师安好。
9#
发表于 2015-12-11 15:28 | 只看该作者
克楠老师的诗剧很不错,幽兰老师的评论文章抓住了特征,条分缕析,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受益不浅。学习。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1 15:32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5-12-11 14:39
来欣赏。
客观辩证的理念,纯熟到位的用笔,确实是大气有致的一个评论佳作。
顺问候各位老师安好。

夏老师谬夸了,幽兰写评论不多,只是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1 15:33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5-12-11 15:28
克楠老师的诗剧很不错,幽兰老师的评论文章抓住了特征,条分缕析,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受益不浅。学习。问 ...

嗯,希望他的剧作能有艺术团体愿意排练,公演......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1 15:35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5-12-11 15:28
克楠老师的诗剧很不错,幽兰老师的评论文章抓住了特征,条分缕析,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受益不浅。学习。问 ...

刘老师,幽兰只是一个阅读者,写评论刚刚学着写.,这个评论写了将近半个月,挺费力,不如诗歌来的痛快.......
13#
发表于 2015-12-11 15:37 | 只看该作者
幽谷幽兰 发表于 2015-12-11 15:35
刘老师,幽兰只是一个阅读者,写评论刚刚学着写.,这个评论写了将近半个月,挺费力,不如诗歌来的痛快... ...

是啊,写评论很辛苦的,劳心劳力;不过,乐在其中,也不错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4 08:54 , Processed in 0.0633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