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765|回复: 7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歌,是否可以在混乱中行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3 2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是否可以在混乱中行进
——对《围城——致老婆(外一首)》的一个读后感



  首先,我声明,以下要说的这些话,仅限于诗歌文本。
  
  其次,作为论坛曾经的过客,因休假在家终于得空,偶尔来此说几句,一是对曾经熟悉的各位聊表牵念之谊;二是算我对论坛诗歌版一厢情愿的一点关注。
  
  第三,关于诗歌,我已经很久不写了,也不知道大家对诗歌的认识到底深入到什么程度,但就我现在看到的,仅以对《围城——致老婆(外一首)》的跟贴为例,我觉得诗和诗意不应该这样进行——诗歌,不能够脱离生活的本真和生命现象的本来面目与规律混乱地表达。

  进入论坛,在首页,我大概浏览了一下各位的帖子,顺手打开了跟贴最多的一个帖子:《围城——致老婆(外一首)》。这也是我此刻惟一打开的帖子,看到大家的一片喝彩,我首先对自己做了高强度反省或者拷问:诗歌,是这样的吗,这是两首好诗吗?五秒钟之后,我发现我的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仅以《围城——致老婆》为例,略做一些考量:这是一首关于亲情或者爱情的诗,“围城”在这里应该借指“家”,“老婆”也就是老婆,完全没有诗意的一个俚俗称谓。诗意整体要表达的意思是:爱情(玫瑰,花)以及与之有关的美好和浪漫逝去了,生活(荆棘、篱笆等意象)还在,生活还在继续,“我”倡议“ 让我们牵手/用掌心里的老茧/把剩下的岁月/搓得丁当作响”。
  
  作为一首诗,从目前可以读到的文字,我只能理解到这么多。我们都知道,诗是要表达适当的感情的,尤其爱情诗,要有一些爱在里面的,这种感情或者爱是要让别人看到或者感受到一点不一样的东西的,即使别人不感动,自己也要适当感动一下下的。但这首诗,表达了寻常人的寻常生活场景或生命过程,几无个性可言。大家都这么过来的,说与不说其实没什么区别。甚至这么说了,还不如不说,不写。这是第一,作为诗,这是一首既没有个性,也没有才情的失败的诗,最多也仅是分行的简单的生活概括。


  第二,是关于诗歌文字的表达或者行进过程,我在标题里用了“混乱”这个词,混乱,一是指意象与意象之间的逻辑混乱,二是指意象组合与生活真实之间的混乱,三是表达本身与内心真实之间的混乱。

  诗歌第一节,诗句表象“花谢了,荆棘还在”的真实现象是“花开败了,花枝还在”——,其诗意的比喻意味是:爱情和青春走远了,生活的真实还在;这里的问题比较多:对于一个人的生命而言,“花谢”不仅仅意味着青春容颜老去,严重的还意味着消亡,再看后面的意思,这一意象只想传达“青春容颜老去”的意思,是为表达不准,容易产生歧义,而且,以“花”形容青春、女性的容颜,是一个连孩子都羞于使用的比喻,这是问题一;问题二,关于荆棘,虽然玫瑰花枝是有刺的,但玫瑰不是开放在荆棘之上的,而且荆棘也不是不美好的,以“荆棘”暗指琐屑生活未必准确,如果不是指生活本身,荆棘是否还暗指“围城”——“家”——“老婆”呢?再延展开去,荆棘所构成的“篱笆”还有“围城”之“围”的本质吗?


  诗歌第二节:从“眼角的鱼尾”到“在锅底摆动”的“鱼尾”,生硬的类比跳跃中,缺乏有机的过渡,后面紧跟着的“溅起的涟漪”更是无源之水。一个常识是,鱼在锅底,就一定是死鱼,一定是在被油煎,还有什么“涟漪”,即使有,这样的涟漪“爬上你的额头”,你还能够承受吗?这一节真实的意思也许想说出:现实生活的柴米油盐对青春的损毁、对爱情的侵害,但如此牵强的表达进程不仅毫无诗意的美感,而且极度的混乱(体现了前面所指的全部混乱)让人难以想象和接受。

  这样的混乱还在第三节继续:韭菜(头发)——发廊——烫,一般来说,诗歌的意象应该是统一的,表象起头是“韭菜”就必须顺着“韭菜”的生命过程和真实往下走,后面就不能再有“发廊”和“烫”,既然想“烫”,开头索性别用“韭菜”(韭菜可以因春雨疯长而茂盛),但头发不需要春雨也可以疯长。这里的混乱是真实与隐喻的矛盾,顺序:意象(韭菜)——真相(头发)——真相(烫);符合诗歌表达要求的惯例是:意象——意象——意象,或者真相——真相——真相,诗歌文本用语言构筑诗意环境的元素必须是统一的,完整的,而不是混乱的,相互矛盾或者冲抵的。


  行文至此,我觉得自己多少有些过分无聊或者苛刻了,既然那么多人可以从中感受到这首诗的美感来,一定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一定不是大家错了,只能是我错了。果真如此,敬请作者和各位读者多多包涵。


  春天来了,今天,在从兰州到天水的路上,我看到树绿了。让我想起天水籍北京地产老板潘石屹在自己博客的一句话,大意是:夏天了,草总比树长得快,但最后成材的还是树。谨以这句还算有些哲理的话和各位共勉。


附:
围城——致老婆(外一首)《围城——致老婆》

曾经,你是一朵玫瑰
花谢了,荆棘还在
正好派上用场
木桩都不用打,你张开手臂
就围成一座篱笆

从眼角那些鱼尾
抽出细细的丝线,把篱笆捆紧捆牢
鱼尾在锅底摆动,溅起的涟漪
一不小心,就悄悄
爬上你的额头

韭菜刚刚收割,一场春雨
又固执地在头顶茂盛
思念太长,到发廊烫一烫
弯曲的波浪上
净是牵挂
打下的结

小酒窝不见了,酒已被我喝干
醉,是迟早的事
趁着还清醒
让我们牵手
用掌心里的老茧
把剩下的岁月
搓得丁当作响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财智天下 于 2009-4-5 11:14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4-3 23:30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财智兄很高兴,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23: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笑后 于 2009-4-3 23:30 发表
看到财智兄很高兴,问好!



呵呵,终于闲了,来看看,你还好吗?

论坛来的少了,新人多了,很多不认识啊,借发小文字的机会,也问各位老的和新的朋友和作者好!
4#
发表于 2009-4-3 23: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财智天下 于 2009-4-3 23:35 发表



呵呵,终于闲了,来看看,你还好吗?

论坛来的少了,新人多了,还多不认识啊,借发小文字的机会,也问各位老的和新的朋友和作者好!

我还好,能就诗歌本体说出来,对我们都好,谢谢,共勉!祝福你们好!
5#
发表于 2009-4-4 05:58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财智老师的来临感到了快乐。阅读如此的文字仿佛感到了自己习作中出现的类似的问题,也让内心警醒和警觉。尽管一些创作上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觉悟和体会,但是对于作品本身的放大镜一般的条分缕析和手术一样的精细和耐心,还是可以感到用意良善和良苦,应该对创作有提升和受益之用。非常欢迎如此率真的文字。也盼望对此进行相关的讨论,以明晰问题所在,加深对于诗歌创作的相关认知。问好:)
6#
发表于 2009-4-4 08:14 | 只看该作者
问申兄春好~~~~~~~~~
7#
发表于 2009-4-4 08:27 | 只看该作者
曾经,你是一朵玫瑰————  我曾爱
花谢了,荆棘还在—————青春逝去了,生活却留下了硬伤
正好派上用场——————宝剑锋从磨砺出
木桩都不用打,你张开手臂————女人的天性
就围成一座篱笆———————捍卫自己的婚姻
——————————————————————一千零一个林黛玉(或者哈姆雷特)
8#
发表于 2009-4-4 10:24 | 只看该作者
真诚的感谢老斑主对高山习作的认真点评,从你理解的角度点评得很到位,同时让老斑斑在百忙之中能抽时间把高山的贴子解析得这么透彻,高山真是太感动了,并且受益匪浅,你既是明月清风的老斑斑,同时也是高山的老师,高山虚心向老师学习,再次表示真诚的感谢,握手了。
9#
发表于 2009-4-4 10:30 | 只看该作者
受益非浅,这也是我们这些新手常常忽视或者搞不明白的地方.
曾打印了不少财智斑斑的诗,大气,有分量,非常喜欢!
10#
发表于 2009-4-4 10:36 | 只看该作者
无论你的评论是否准确,是否具有权威性,但你这种敢于直言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为此,特加精华飘红以示鼓励,希望老师再接再励,为明月清风指明一条新诗写作的光明大道。
11#
发表于 2009-4-4 11:18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见,先问才智好。也非常高兴看到财智兄就诗歌的发言。

读了你对高山流水朋友诗歌的解读。这样的真诚态度令我感佩,也欣赏兄的直言。其中的一些基本理解方式我也赞同。有些想法也非常愿意与兄商榷。先撇开这首诗歌具体的分析,谈一下理解诗歌的方式。
一、我们读诗歌,从一定程度上说,需要撇开传统意义上的起承转合的理解方式,要让整体的阅读感觉退到更宽大的背景上,就是说我们理解诗歌要有一个更宽泛的感觉背景,从这个层面说,将诗歌的语言锁定在语言具象的本身逻辑连接上,会局限诗歌在更大感觉背景上的理解和贯通。
二、其实我们都知道诗歌无论文本和内涵表达都需要一种探索和创新,那么说,重要的是我们看一首诗歌就要细心体会作者的企图(尤其在那些试图进行语言文本创新尝试的作品),以及这样的企图所达到的整体感觉。

(刚才看到靖子朋友的回复,里面有这样的理解“我觉得曾经,'你是一朵玫瑰————  我曾爱; 花谢了,荆棘还在—————青春逝去了,生活却留下了硬伤”。等等,这是一种感觉的传达。)

三、再谈一下高山斑斑的诗歌。每周我都在读高山流水朋友的诗歌。我个人感觉,他的诗歌一直在试图进行一种语言感觉突破传统意义上表达倾向。尽管这样的表达存在着一定的瑕疵,有待完善,但整体上的感觉还是有积极意义和借鉴价值的。我个人赞赏文本(语言)相对陌生化一些,因为这样才能体现诗歌的创建意义。

     才智是老斑竹,我们搭档期间是好朋友,现在依然是好朋友,所以,我不揣冒昧仅就诗歌本身谈了一点不同看法。我相信我们的交流是有价值的。
     握手才智兄,非常欢迎你来明月清风发言。

[ 本帖最后由 房子 于 2009-4-4 11:21 编辑 ]
12#
发表于 2009-4-4 11:50 | 只看该作者
万仓兄对高斑斑的诗作认真解读,梦魂在这儿问好了!论坛需要您这样诚恳和由衷的批判,本人受益匪浅!

[ 本帖最后由 曹国魂 于 2009-4-4 11:54 编辑 ]
13#
发表于 2009-4-4 12:1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刚巧来,看来这一趟的到来非常有意义,也许是冥冥中的天意吧
一来就收到了短消息,有人加我为友
二来就看到了这里飘红的主题,一看是财智的,再一看,是关于诗歌讨论,而且是刚看过的一首诗,再三看,随后的跟帖,都是在探讨诗歌的写作与理解,很好, 这样的气氛是不错的,曾也有文友想在跟帖的过程中指出一些诗歌的不同意见或是一些对诗歌写作的不同看法,但是并没有进行更多的交流.而这样的方式,就针对一首诗来进行讨论,我觉得是很好的,对于大家来说都很有启发性.

从这个帖子中学到很多,同时这种交流也是我所期望看到的.

节日愉快,写作愉快,交流愉快
14#
发表于 2009-4-4 12:12 | 只看该作者
原来财智老师是这儿的诗歌版主,后来者未能领略,实属遗憾。不过在遗憾的同时,我刚才翻阅了老版主的诗歌作品,受益匪浅。你对高山君的点评,我看了,震动很大。基于此种评论,我想先谈什么是诗歌的具象和意象,然后再回到相关的评论中来剖析,以供商榷。

1:诗歌的具象:指物体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物象。
  一般来说,诗词作品中的具象,就是指的实物的名称,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如树木中的柳、樟;草本植物中的荷、兰花、芦苇;地面的山、河、湖、海;人工制造的桥、楼、绸缎、汽车、飞机等等。这些物体前面加上圆、方、长、短、弯、直等形容词以及青、绿、黄、红、紫、白等色彩词,就成了可感的具体形状了。再加上硬、柔、韧一类形容词,就可知某些物体的质地了。当然,我们之所以能从诗词作品中感知这些物体的具象,是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的。

2:诗歌的意象:是一种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
  意象属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该词原为哲学概念。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
  比如说,“马”是物象,“白马”是具象,“烈马”就是意象。为什么呢?因为一匹马的烈与不烈,是靠人的感觉加上大脑的判断来完成的。同样,“人”是物象,“黑人”是具象,“好人”与“坏人” 就是意象。物象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具体,比如“马”这是一个物象,它包括一切可以称作“马”的动物;而具象“白马”,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形象了;“烈马” 呢,它已经加上人的感觉和判断了。在一首诗里面,如果让“烈马”这个意象配上一位“将军”,那么这首诗在风格上就会显得比较大气,也有利于刻画“将军”高大威武的形象;如果让“烈马”这个意象配上一位牧民,那么这首诗便可能会具有粗犷的风格了;如果配上一个“侏儒”呢,那么这首诗很可能就会显得滑稽可笑了。在诗歌创作中,意象是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服务的,是经过作者经过思考、筛选才用进诗歌里面去的。所以选择恰当的意象进行表达,是一首诗成败的关键之一。

3:诗歌的意境:指抒情诗及其它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艺术境界。
  美的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水平深层次的悟性。好的诗词都会有一种意境美,即意境高超、深远,使人读后感受到它的诗味浓郁、情意盎然;使人沉浸于其中,深思回味,浮想联翩。或者受到思想启示,沉缅于哲理性的思考。诗词如果缺乏这种意境美,便会浅露无味,或者是格调低下。
  意境并不玄奥神秘,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生活形象或生活环境)的统一,是形与神、内情与外景的和谐完美的统一。用通俗简明的话来解释,“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把两者结合起来,做到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寓理于境,或借境达理。我们写诗,要用凝练、准确、优美的语言文字,创造出既不同于生活原型,又形神兼备、包含着不尽之意、不尽之情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境界。在这种艺术境界中,“意”并不是直接的倾露或抽象的论述,而是在画面中自然而然地让读者感知;“境”也不是纯客观的外形摄像,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思想见解和感情色彩。把感情含蓄在形象里,即意寓于境,境中见意,才能创造出意味隽永的艺术境界。
  凡是好诗词都讲究意境。这是因为思想感情必须含蕴在具体的形象中。想要写好一首诗词,就不能不写景,而且必须讲究情景的交融统一,而这种统一应该是水乳般的交融。在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词里,这种情景交融表现得尤为明显。

现在回到高山流水的作品中:

曾经,你是一朵玫瑰
花谢了,荆棘还在
正好派上用场
木桩都不用打,你张开手臂
就围成一座篱笆

读这样的诗句,我看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因情“你是一朵玫瑰”而造景;“画中有诗”是“围成一座篱笆”景中寓情。前者选择和描绘了适合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景物,后者是借生动的画面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

小酒窝不见了,酒已被我喝干
醉,是迟早的事
趁着还清醒
让我们牵手
用掌心里的老茧
把剩下的岁月
搓得丁当作响

  这一段诗,是典型的借境达理的句子。“小酒窝”、“掌心的老茧”,这是景,“牵手”、“岁月”、“作响”这是理。其实这一段小诗,充满了趣味,那就是生活的趣味,说理的技巧比较高。这是对生活的感悟。再现了情感的演变和岁月的交响。乃至于被曹版主加精和被更多朋友所喜欢的真正原因。

诗歌的另外两段,我承认有瑕疵,比如“鱼尾在锅底摆动,溅起的涟漪”、“思念太长,到发廊烫一烫”这些句子我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只不过在形容上有些牵强了。但诗意的美还在,美不可说。

尤其在新诗的创作中,我们提倡新的视角和新的创意,但诗歌的美,是至高无上。无论怎样变迁,离开了诗歌的美境,任何的文本语言都将苍白无力。当然,解读是要花很长时间的,感谢财智老师的真诚评论,有时间欢迎帮我评评,我将感激不尽!也希望高山老师多在这些有益的评论中窥见瑕疵以利诗歌更加醇美!

雨阁点评高版主的作品完全赞同:1)自古以来就有对诗歌理解的说法:诗无达诂。意味着诗歌可以从不同的欣赏角度去理解他,去解读它其中的蕴含着的情感因子。2)诗如画,这是对诗歌写作的一种引导。这种指示性的表意里要求诗歌需要适合于诗歌模糊的意象,就如中国画一样,有空白也有浓墨。3)诗歌虽属个人意识形态,但个体意识适合于群体意识,也就是一首诗歌要让大多数读者接受,感到心悦···
以上借鉴雨阁的话再说一两句不成之言!

[ 本帖最后由 曹国魂 于 2009-4-4 12:26 编辑 ]
15#
发表于 2009-4-4 12:13 | 只看该作者
一、我们读诗歌,从一定程度上说,需要撇开传统意义上的起承转合的理解方式,要让整体的阅读感觉退到更宽大的背景上,就是说我们理解诗歌要有一个更宽泛的感觉背景,从这个层面说,将诗歌的语言锁定在语言具象的本身逻辑连接上,会局限诗歌在更大感觉背景上的理解和贯通。
二、其实我们都知道诗歌无论文本和内涵表达都需要一种探索和创新,那么说,重要的是我们看一首诗歌就要细心体会作者的企图(尤其在那些试图进行语言文本创新尝试的作品),以及这样的企图所达到的整体感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8:39 , Processed in 0.07041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