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150|回复: 1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的隔壁是臭豆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23 0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4 编辑 <br /><br />      我的隔壁是臭豆腐

           ■
敬一兵

  每次到昆明,我都要去天君殿巷的巷口吃臭豆腐。这次也不例外。

  在我的印象里,心仪的东西,应该都有一双翅膀,稍不留意,就会飞走。否则,我很难解释,为什么面对喜欢的东西,我们不仅表现出小心、细致、关爱和虔诚的态度,甚至还会把它紧紧握在手里,或者恨不得把它直接含在嘴里的情形发生。很多时候,看见的东西,确实不如吃在嘴巴里的东西让人感到实在。臭豆腐就是这样一个情形,没有看见的时候就痴心挂念,看见了就想立即把它吃进肚子里,让我感受到它已经彻底靠近了我,就像住在我隔壁的邻居那样有了摸得到、看得见的踏实与安全感。

  我把臭豆腐当成住在隔壁的邻居,是我的一种心甘情愿的表现。即便偶尔之间出现了若即若离的情况,也仅仅只是与气候或者位置有关,绝对不会危及到我与臭豆腐之间签下的心灵契约。住在我隔壁的臭豆腐,就是这样被一种叫做情愫的绳子,捆在了我的腰杆上,行影不离。谁捆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臭豆腐把它的全部感情都分配给了我一个人,并且不断地变换它呈现在我面前的形象,要么是一本书,要么是一面镜子,要么是一间房屋,要么是一段路程。

  我可以拂去喧嚣,倾轧,忧郁和文字,但我拂不去旧日的一些影像。

  臭豆腐就是我的一位朋友,住在旧日影像里的朋友。

  朋友,一个充满了感性色彩的词汇,丰满的情愫,像落在棉纸上的水滴,悄无声息向四周浸渗开来,轻易就把臭豆腐和路这两个事物,纠集在了一起,成了母亲看见我和其他孩子闹别扭时,常常说的那句话,多个朋友就是多了一条路。遗憾的是,母亲给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并没有仔细地听进去,那时的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观看窗户外面那些鸟儿,是怎样在树上欢叫、张望的景象里了。我无动于衷的表情,母亲一定很失望。等我明白了母亲失望的原因时,我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那年正好是我外婆去世一周年,有许多重要的祭祀活动等着我母亲千里迢迢从四川赶回云南去参加,自然,我和母亲要走很多的路,也会在不同的路段上,遇见不同的亲朋好友,包括具有典型云南风味的传统食品臭豆腐。当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所有的亲戚和朋友都是属于我母亲的,只有臭豆腐才真正属于我。

  从成都到昆明,再到宜良,经过大火车、小火车和马车的辗转,母亲引领我来到了舅舅家里。舅舅一直是和外婆住在一起的,外婆走了,这里就成了舅舅的家。房屋是祖传的瓦房,有一个小院坝。房门正对院坝的那间屋,就是堂屋,紧靠正对院坝的那面墙壁,设了一个神台,上面供奉了外婆的灵牌和遗像。先前夕阳的红铜色光线,还照在屋外松软舒适地趴在用秫秸杆和树枝搭成的架栏上的丝瓜叶,扁豆角和静悄悄站在墙边的梨树上,现在却已经照在了外婆的灵牌和遗像上了。这是夕阳光顾这间堂屋的最后一段路程,之后就会结束它把深厚而又古老的自然属性,暗暗铺排到灵牌和遗像上的所有过程了。那时因为我识字不多,更不理解灵牌里面的宗教和伦理奥秘,只是隐隐感觉到了一种神秘的传递秩序。各种各样的菜肴端上了饭桌,香喷喷的味道把我的口水都勾引出来了。肚子早就饿扁了的我,却还不能先吃饭,而是要等着舅舅把用盘子盛放着的臭豆腐(在这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这道菜的名字,也没有吃过)摆上神台,然后让我在母亲的带领下,向外婆的遗像跪拜、叩头、献祭,再把点燃的香插在香炉里后,才能动筷子。大人们席间说的那些地里缺水了,坟草又长高了,母猪下崽了的话语,我一句都没有听进去,我的所有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了神台上的那盘臭豆腐上了。母亲发现我直勾勾盯着看臭豆腐的眼神后,就严肃地对我说,那是外婆最喜欢吃的菜,你不能够抢外婆吃的菜,知道吗?舅舅用责怪的眼睛看了一眼我母亲后,立即起身走进灶房,不一会儿就端来了一小碗清蒸臭豆腐让我吃。小碗里的臭豆腐是乳黄色的,不像我吃过的豆腐是白色的,漂在汤里的油珠子还在不断游动,很像是在寻找一条路,以便爬上臭豆腐的身上来,和那些撒在臭豆腐表面上的细碎葱花站在一起。从小碗里腾腾冒出来的蒸汽里,有一股难闻的臭味,我以为是豆腐坏了,是舅舅故意用坏了的豆腐来惩罚我的贪嘴行为,所以犹豫着不敢吃它。舅舅似乎明白了我犹豫的原因,对我说你不吃呀,不吃我来把它全吃了!一边说着,一边就动筷子拈起一块豆腐放进他嘴巴里嚼起来,还故意发出啧啧的声音。终于禁不住从舅舅嘴巴里传来的诱惑声,我也往嘴里送进了一块豆腐。真是奇怪了,闻着很臭的豆腐,吃进嘴里却是清香清香的,细嫩滑爽,简直跟我吃过的猪脑花的感觉是一样的。好吃吗?好吃!一问一答间,小碗见底了,臭豆腐全都被我吃完了。

  闻着臭,吃着香,不尝还真不知道。这样的印象,几乎成了我童年最深的一个印象。尽量让自己用自己的感受来接近真相,而不是道听途说,是我思考的习惯,直到今天。现在想来,这个习惯,与我第一次吃臭豆腐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我周围的亲人,都与臭豆腐有紧密的关系,这是一个事实。

  舅舅后来说了什么话,我就不知道了。我还没有来得及问为什么或者后来呢这些问题,瞌睡虫就把我带进了梦乡。我没有做梦,或者因为我走了太多路,累了,没有在睡觉中,还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做梦的心思了。天麻麻亮的时候,我才被一些响动的声音惊醒,发现自己已经从堂屋的凳子上,转移到了床上。堂屋里只剩下舅舅和我母亲在准备上坟的事情。舅舅见我揉了眼睛坐在床上,赶紧兴奋地跑过来,问我在梦里听见外婆说了什么话?我说我没有做梦。舅舅听我这样回答,有些失望。在舅舅和他周围上了年纪的那些人的印象里,一个孩子如果在神台前面睡着了,一定就是祖先在显灵,然后向这个孩子传递祖先的某种意图或者心愿。舅舅他们一直认为,祖先就住在神台上的灵牌里,而不是住在坟墓里,并且祖先是不会轻易和大人们说话的,只和他们的孩子说话。他们把臭豆腐摆放在外婆的灵牌面前,就是希望外婆在吃臭豆腐的时候,一不留神就向他们说出了外婆走之前还没有说完的话。我为自己有了这样的猜测,很是得意了一阵子。当然,我得意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遗憾的,外婆不给大人们说话,应该给我说说话呀,可我怎么一句话都没有听见呢?当我在我的无神论的坚决支持者母亲的循循诱导下,明白走了的外婆是不会再说话的,就像臭豆腐不说话的道理后,我已经随母亲离开了我舅舅的家。

  臭豆腐是我的一位沉默的朋友。它的轮廓是安静和柔和的,但它的线条却在我的眼睛里散发出了呼吸、脉动的景象,这应该与它肚子里装满了外婆的故事,还有我母亲的伤感有关。臭豆腐不说话,大概是它在等待机会,或者还在不断选择着它认为是合适的说话场所吧。带了这样的判断,我从一个懵懂的孩子,走进了成年人的行列。

  孩子喜欢憧憬,老人喜欢回忆。这不是选择的差异,而是生命行走的结果。如果孩子与老人是生命之路的两个端点,那么上有老人,下有孩子的中年人,就是这条路途中的徘徊者。徘徊是等待、苦恼和责任的表达,而不完全是我过去理解的犹豫。我为自己找到了这条线索感到十分高兴。是说我的长辈们要么喜欢吃臭豆腐,要么就会被臭豆腐牵引出不尽的思绪,原来臭豆腐不仅仅是臭与香的气息在交融,并且还是一段艰辛经历和情感在交汇的象征物。无论我怎么看,臭豆腐就是一条通道,真的。

  从情感上说,我更愿意认为亲人离我而去,他们的身体渐渐在我的视线里变成了泥土或者野草的时候,他们的灵魂是不会死去,甚至也不会离我走得太远。这个认识,在我一个人坐在冬季的天空下晒太阳,特别是我每次从成都回到昆明,坐在夜色笼罩下卖烤臭豆腐的摊点边时,就会变得清晰起来,很像挂在树枝上的蜘蛛网,正在随风摇摆。我在昆明吃到的烤臭豆腐,是来自呈贡的臭豆腐。用来烧烤的臭豆腐,习惯上都是事先用刀切成小方块,然后放在铁网上,架在栗炭火炉上慢慢烤烧,来回翻动,直至呈现出金黄的色泽。烤好后的臭豆腐,蘸上食盐、味精、花椒面、胡椒面、辣子面混成的干粉后,味道就出来了,特别好吃。看烤臭豆腐的过程和吃臭豆腐,对许多昆明人来说是一种享受,但于我而言,则多了一种在通道上与祖先邂逅的感觉。当黄豆变成豆腐的时候,我不敢确定这个过程里面一点都没有我外婆,还有外婆的祖先种植黄豆时曾经洒落在黄豆身上的汗水痕迹。我也不能肯定,在豆腐变成臭豆腐的过程中,绝对就没有曾经接触过外婆的手的那些霉菌,经过世代的繁衍,传递到了我现在看见和吃到的烤臭豆腐里面来的情形。甚至,就连烤臭豆腐所发出来的吱吱响声,我也无法彻底否认它一定不是我外婆的灵魂在和我说话的声音。事实上,臭豆腐就是祖先灵魂的一个行走通道。借此通道,许多灵魂在臭豆腐里面相遇在了一起,然后又相互道别,从臭豆腐里面走出去。

  自从我吃了烤制出来的臭豆腐后,我就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心中有鬼的人。我说的鬼,就是指的我外婆的灵魂,如果她真有不死的灵魂的话。臭豆腐吃进了我的肚子里面,会经过我肠子的消化,变成丰富的营养元素,构建到我的骨骼、肌肤、器官和血液里面去,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外婆的灵魂,我母亲的伤感,还有我舅舅的影子,都通过臭豆腐这条通道,汇聚到了我的身体里面,集体叩敲我的记忆,提醒我说他们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又耐心的等待后,终于在我的身体里团聚在一起了。

  臭豆腐在我的心里是一个解不开的情结。没有看见的时候就痴心挂念,看见了就想立即把它吃进肚子里,让我感受到我的所有长辈,已经彻底靠近了我,近得就像住在我隔壁的邻居那样,有了摸得到、看得见的亲切感。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0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4 编辑 <br /><br />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0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4 编辑 <br /><br />
4#
发表于 2009-10-23 06: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4 编辑 <br /><br />食欲,激发人生存活力和智慧,因而把本以为可丢弃的豆腐变作了美味。臭豆腐,的确是一种神奇的食物,它闻着臭吃着香。我们这里街上的油炸臭豆腐,竟然要排队等候才能买到呢。此篇融传说与亲历,层层铺垫,散发着亲情芬芳,可谓于情物两得中给人以感动!精华支持。

5#
发表于 2009-10-23 06:40 | 只看该作者

文化品味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4 编辑 <br /><br />  至从我吃了烤制出来的臭豆腐后,我就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心中有鬼的人。我说的鬼,就是指的我外婆的灵魂,如果她真有不死的灵魂话。臭豆腐吃进了我的肚子里面,会经过我肠子的消化,变成丰富的营养元素,构建到我的骨骼、肌肤、器官和血液里面去,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外婆的灵魂,我母亲的伤感,还有我舅舅的影子,都通过臭豆腐这条通道,汇聚到了我的身体里面,集体叩敲我的记忆,提醒我说他们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又耐心的等待后,终于在我的身体里团聚在一起了。

6#
发表于 2009-10-23 07: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5 编辑 <br /><br />文笔很,写得很美,敬兄“美食”是高手,拜读并学习班

7#
发表于 2009-10-23 07: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5 编辑 <br /><br />这两天事情多,没及时欣赏呢。不好意思。先记号。慢慢学习着。问好!

8#
发表于 2009-10-23 08: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5 编辑 <br /><br />  去昆明,一个地方是必须去的。那就是天君殿巷的巷口,去吃臭豆腐。初看标题,就有一种念想,那就是一定要细致细心地看下去,以便从中感受或体会作者吃臭豆腐的情形或氤氲开来的味道。
  “看见的东西,确实不如吃在嘴巴里的东西让人感到实在。臭豆腐就是这样一个情形”这不仅是作者的切身感受,也使得我有了思想的共鸣性。也就是说,实在的东西,需要你去真切体会,经心咀嚼,方能有实实在在地感受。臭豆腐何不如此。
  这又使我想起当年的情形。那个时候,总有挑着担子走乡串户的生意人,他们卖的就是豆腐,当然,一定是有臭豆腐的。当有一天,姑姑家油炸臭豆腐非让我尝尝时,我算是第一次嗅闻那种难以和不可接受的味道,想尝,但对这种味道实在不敢恭维。也从此,知道了什么臭豆腐。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当我想问问,这种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时候,姑父一句:是猪食水泡出来的,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产生着抵触的情绪。似乎也相信他的所谓的“泡”的结果。后来,在外地念高中的时候,也就有同学带臭豆腐吃着,那种味儿让我感觉到了恶心。可是,人家吃的津津有味,我却掩鼻怒斥。再后来,到了部队,在新兵训练期间,一次早餐中的小菜就是臭豆腐时,我改变了对味的抵触。这是炊事员亲手做的,那种臭味,那些大口品尝着的战友,还是忍不住尝试着,尽管是不情愿,可是,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味。咂巴咂巴,在嘴里的却上一股子淳厚的香。我不敢说也是从此喜欢,但一定是接受。在北京的十几年,对于“王致和”的臭豆腐,那是无比的喜欢了。所以,至今,我要是想吃臭豆腐,也一定是北京“王致和臭豆腐”。
  “臭豆腐就是我的一位朋友,住在旧日影像里的朋友。”作者将朋友和臭豆腐联系在一起,显然妥帖而生动。大量的亲情之为的细节呈现,更鲜明地反映出了“我周围的亲人,都与臭豆腐有紧密的关系”。所以,写臭豆腐,实际上是自己心旅之过程,更是一种亲情的回溯和踵念。
  《我的隔壁是臭豆腐》一文,体现在情节和内涵的细化,深化和掘进,拓展上,也着实地反映出了一种传统食品对人生的影响。诚然,这种影响甚至就像血液,始终流淌着你的身心。读中,读完,接下来你脑子里便会渐渐地升腾起一股欲望——这些文字像长出了一只只钩钩挠挠的小手,挠得你心里痒痒的,口里津津的,恨不能立即就能尝尝臭豆腐并反复地去咂巴。支持精华!
至(自)从我吃了烤制出来的臭豆腐后。。。如果她真有不死的灵魂话。(,)臭豆腐吃进了。。。

9#
发表于 2009-10-23 0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5 编辑 <br /><br />欣赏完本文,臭豆腐已经改变了我印象中的一种普通食物,而是一道融情感、阅历、思索、回想与展望等于一体的一道精神大餐了。
       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总是会存在着一种情系一生的物象或背景。我们蛰伏在这样的物象中,咀嚼与品位生活的酸甜苦涩,加深对生活、生命中的爱与归宿的认知和理解。一篇随着作者灵动思绪、从容文笔、深厚情怀徐徐展开的关于臭豆腐的美文,让我不仅仅感觉到作者生活的质朴的情感依托以及对藏在时光背后的亲情的追忆和眷恋,也感觉到了人的成长,是伴随着一种以爱为背景的凄美诗意的环境和氛围当中的,或许年龄的缘故,一个人尚未意识到席卷在生活本身的这样厚重与伤怀,然而,时光以及岁月迟早有一天会使一个人明白这一切,从而使生活的质感清晰地展现出来,路一样地,无形地暗示和指引着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言行和深思。
       反复阅读过本文之后,感觉作者的语言有一种奇异的功能:呼吸,曼妙,滋生。诗的语言一样的质地。比如本文开头的部分,以对情人般的语言描述与回忆臭豆腐,把一种微妙难言的动感隐匿于其中,读后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与新奇感,如绉纱一样的梦蛰伏心底,却又引起浮想联翩。
       对祭祀外婆的那段回忆,是清晰的,时光并没有黯淡一段深刻的回忆,而是因它的悠久使得这段文字镀上了成人情感的凝重和隽永,浓得化不开继而融入骨髓的情,通过近乎白描的细微的回忆表现出来:“房屋是祖传的瓦房,有一个小院坝。房门正对院坝的那间屋,就是堂屋,紧靠正对院坝的那面墙壁,设了一个神台,上面供奉了外婆的灵牌和遗像。先前夕阳的红铜色光线,还照在屋外松软舒适地趴在用秫秸杆和树枝搭成的架栏上的丝瓜叶,扁豆角和静悄悄站在墙边的梨树上,现在却已经照在了外婆的灵牌和遗像上了。这是夕阳光顾这间堂屋的最后一段路程,之后就会结束它把深厚而又古老的自然属性,暗暗铺排到灵牌和遗像上的所有过程了。那时因为我识字不多,更不理解灵牌里面的宗教和伦理奥秘,只是隐隐感觉到了一种神秘的传递秩序。”我仿佛想象得出作者写此文时,那种回望的艰辛与酸楚;以及由于此种情感的表述而逐渐趋于平静、从容的心态。
       隽永深刻的痛,是永远不会为人所忘记的。对,它就是一条路,蛰伏在曾经的或未来的路途中,使我们以深思的状态去思索生活:“这不是选择的差异,而是生命行走的结果。如果孩子与老人是生命之路的两个端点,那么上有老人,下有孩子的中年人,就是这条路途中的徘徊者。徘徊是等待、苦恼和责任的表达,而不完全是我过去理解的犹豫。我为自己找到了这条线索感到十分高兴。”
       每次阅读敬版的文章,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感动诞生,真的。

10#
发表于 2009-10-23 08: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5 编辑 <br /><br />对于臭豆腐的垂涎,我想看过此文此图的人都会起馋嘴的,但从苍劲大气的文字背后,读到了一种隐隐的痛,那应该是关于对亲人的一种思念情愫,真实而又感人,没有过多的文字渲染,但笔者运用坚实的笔力全然把那种隐痛悄然传递给了读着,显得文字很是感人至深。
问好,秋安!

11#
发表于 2009-10-23 09: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5 编辑 <br /><br />读你的文字,感觉你与云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2#
发表于 2009-10-23 09:09 | 只看该作者
臭豆腐闻着臭,吃起来香,这就是臭豆腐名扬天下的真正魅力所在.敬版的文字,平缓、自然的象我们传递着臭豆腐的美味,读着文字,不经意间,嘴角流涎,有一种想吃块臭豆腐的冲动.通篇文字,脉络清晰,结构缜密,不是单纯的为美食而写美食,由豆腐这一主线,勾勒出母亲、舅舅、外婆,以及亲朋好友等人的形象,人物个性鲜明,与场景丝丝相扣,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情愫,文字在行走中流动起来,咀嚼回味无穷。学习好文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09: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10-23 06:33 发表
食欲,激发人生存活力和智慧,因而把本以为可丢弃的豆腐变作了美味。臭豆腐,的确是一种神奇的食物,它闻着臭吃着香。我们这里街上的油炸臭豆腐,竟然要排队等候才能买到呢。此篇融传说与亲历,层层铺垫,散发着亲情 ...
十分感谢高版第一时间点评和一直以来的支持鼓励,握手致意!
14#
发表于 2009-10-23 09:52 | 只看该作者
美好的文字。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别具风味,来湖南尝尝哦。欣赏并问好~
15#
发表于 2009-10-23 10:03 | 只看该作者
所有的亲戚和朋友都是属于我母亲的,只有臭豆腐才真正属于我。
哈,敬版这句话写得太有童趣了,我一直在笑呢。
对于你写的这种浸满了童年回忆的臭豆腐,我也非常熟悉。这是没办法的事,我家的小儿,对什么东西都不太爱吃,唯独臭豆腐,比你文中所描述的,有过之,无不及。
只是没有想到,最平常的臭豆腐,竟牵系着如许的亲情。
问候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4:59 , Processed in 0.05558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