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8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筑玉听韵的诗《清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4 1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筑玉听韵

往昔联系现在,哀思裹紧期待
倒春寒突然来临,搀扶燥风抵达生死临界
梨花自损容颜,黑蝶跳跃火焰的温度
怀念跌跌撞撞,萧瑟喃语,叙述发抖的阴霾
生世骨灰填不满匣钵
阴阳黑白分明,缠绕太极,盘旋
两尾鱼的姿态

我的微笑,与朱砂和织品同期腐朽
暴露嶙峋骨头
镔铁镰刀闪烁冷光,沉浸铅灰色的血液
释放泪水的浓度,耳鼓深处缥缈乳名
悲歌遗失姓氏笔画,怀念恣意挥霍
流水的清白

重新用时间埋葬自己,双鳍化作翅膀
指尖上的快感拨动单弦,勃然体验另一个昼夜
墓地喉咙沙哑,磨损梗概碑文
残留记忆洞开河流,倾斜残肢,摇晃着奔向山脉
遗留铁链串起的字迹
野花弯曲颈椎,鞠躬:山为陵,江水为竭

我的孤傲,与泥土和朽木密谋磷火
蓄意加温季节
播种葵花成为祖谱,在春天的前端分蘖
温习干旱的故事,游隼俯冲攫猎诗句
龟裂文字拆解宿命,期待雨箭掷出
重瞳的四月


    和筑玉听韵朋友同坛的时间比较短,就是说还很不熟悉。只读过他几首诗歌,就感到很有特点:语言得古典诗词的韵致,准确精炼节奏感极强;象征比喻暗示以及非语法的语言变形等新诗手法被得心应手的运用,诗歌含蓄蕴藉空灵。诗歌的意境深幽意蕴深厚,举凡思考均讲求思想的系统性,因之便都呈显出形式逻辑的严谨和辩证逻辑的深刻,加之其知识面宽广常有读者感到陌生的词语和知识,虽再三品读揣摩,也难求得甚解。诗歌还因其善于运用意象逻辑运思,字句节段首尾均运用意象缜密牵掣勾联辉映,读来意象纷呈精彩迭出;语言的自组织状态及篇章结构呈现序列性和整体性的完美,所以很是欣赏。斗胆解读,这是第一次。

    此诗除上述特点外,觉得作者又利用了诗歌“意象化”会呈给读者多视角多层面阅读的可能的特性,叙述的过程均生死交织,让人生在参悟解读生死的奥秘过程中渐次完成对生与死的超越,使生命趋于成熟;又在时间上让以往和现实并行,且联系当前大西南干旱的濒死之灾,表达对尘世的垂怜和悲悯。作者对诗歌的辛苦经营,给阅读带来相当的难度,使人欲罢不能,欲解读又实在觉出力不从心。

    “清明”祭扫,悼念祖先,诗歌的第一段开门见山,口语入诗,写到“往昔联系现在,哀思裹紧期待”。“往昔”明显是对死去的逝者的怀念,“现在”一方面有眼下的悼念仪式,另一方面又隐含大西南严重旱灾的现实,“哀思裹紧期待”明显照应诗歌的结尾“龟裂文字拆解宿命,期待雨箭掷出/重瞳的四月”。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写法?这样写的意义何在呢?我想,这就是作者的睿智深刻、襟胸开阔之处,作者深知“清明祭扫”,慎终追远,无疑是为了使现实现世的人们生活的更加完美精致而有意义。孔子《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生死都是“命”即理性唯物的承认并顺应自然规律,才能懂得人生人性和情感的表现是“仁爱”!这也和托尔斯泰如出一辙。托尔斯泰认为“复活的生命没有死亡。”对托尔斯泰来说:如果人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在理想的关照下对人类表现出一种博爱精神,整个生命之流就会随着爱的不断增大而愈发强健,死亡也就无所畏惧,更是无所谓的了。就是说,“有爱的生命没有死亡”!
   

        接着写道:“倒春寒突然来临,搀扶燥风抵达生死临界”是讲“清明”到来,同样还是影射着大西南的旱情。“梨花自损容颜,黑蝶跳跃火焰的温度”,“梨花”自然是指生命向死亡的零落,“黑蝶”是飘舞的纸灰,“火焰的温度”仍在隐喻着干酷热灾。往生的死和现实的灾害使人们的“怀念跌跌撞撞,萧瑟喃语,叙述发抖的阴霾”。“生世骨灰填不满匣钵”是说现实的“生灵”的灾害之深重,比过往的死亡都来得要更严酷!“阴阳黑白分明,缠绕太极,盘旋/两尾鱼的姿态”,作者盘桓于冥生阴阳之间深思并想象从而参悟“太极”之“道”,表象定格在“黑白分明”“缠绕、盘桓”的宋周敦颐的“太极图”上,一方面深入领悟死的“无形无象的无极”的空亡,另一方面借“两尾鱼的姿态”隐喻着现实的生。关于现实现世的深重灾难,当然还可以拓宽联想的范围。

    理解这里讲的用“两尾鱼的姿态”体味现实的生,请读者注意以下各段的尾句。第二段“流水的清白”;第三段“江水为竭”;第四段即尾段“期待雨箭掷出”等。“清明”本来是传统习俗上对逝者的缅怀祭祀之日,作者的神来之笔却句句段段,通过意象准确的把握和移行,强烈的表达着干旱灾害对生者残酷摧残的哀恸和怜悯!在对生与死的多重体验和把握中实现着对生死的感悟和超越!

    第二段,“我的微笑,与朱砂和织品同期腐朽”,是联系到“我”,讲生命是坚强的艳丽和脆弱的苍白的统一体。和万物一样,有生也必有死,“暴露嶙峋骨头”。死和生一样,都源于生命的内在的本质——本能,“镔铁镰刀闪烁冷光,沉浸铅灰色的血液”。死对生固然是否定是痛苦,“释放泪水的浓度,”死亡到来,是生命连同他的名分一起消失,在悲哀中恣肆呼唤,“耳鼓深处缥缈乳名/悲歌遗失姓氏笔画,怀念恣意挥霍”。这就如时光岁月像滚滚江河东流而不能遏阻,无可置疑,形成“流水的清白”。

    如果说第一段主要是写了对死的祭奠,第二段主要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第三段作者就主要地要进一步来表明人生对生死应取的态度。柏拉图的死亡智慧不乏浪漫之思,提出:研究哲学就是“死亡练习”,真正的哲学家并不害怕死亡,而是“经常在练习死亡的人”。我们感到,真正的诗人也如是!“重新用时间埋葬自己,双鳍化作翅膀/指尖上的快感拨动单弦,勃然体验另一个昼夜”。“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所以,清明祭扫“墓地喉咙沙哑,磨损梗概碑文”,亡者渐行渐远。既然死亡与生一样都是自然规律,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不妨学东方的庄子和西方的苏格拉底等,泰泰然然地去赴死。“残留记忆洞开河流,倾斜残肢,摇晃着奔向山脉/遗留铁链串起的字迹”。当我们用理性洞穿生死,穿越生存的假象时,我们不能忘记敬天祈天,对死亡表示某种臣服:“野花弯曲颈椎,鞠躬:山为陵,江水为竭”!这段的“双鳍化作翅膀”照应回映诗歌一段的“两尾鱼的姿态”,在述说,当我们参悟了生死特别是死亡的奥秘所在,我们在被死亡逼视的无奈中要珍惜和热爱生命,高昂起生命的精神主体的尊严高贵。

    我的孤傲,与泥土和朽木密谋磷火
    蓄意加温季节
    播种葵花成为祖谱,在春天的前端分蘖
    温习干旱的故事,游隼俯冲攫猎诗句
    龟裂文字拆解宿命,期待雨箭掷出
    重瞳的四月

    结尾这一段,作者回到诗人自己并推及所有的人,说明正是因为理解了死,领悟了生死的真谛,我们才更要燃起生命的希望,肩负起生活的重任和历史的使命,令有爱的生命之树常青有爱的生命之花永不凋落!这些内容,前面已说及一些,在此不赘。关于此诗就说这些,讹解误读难免,望作者读者鉴谅!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1 于 2010-4-4 17:0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4-4 19:20 | 只看该作者
精细的解读有助于读者对筑玉诗歌的理解。
3#
发表于 2010-4-4 22:08 | 只看该作者
“意象缜密牵掣勾联辉映,读来意象纷呈”以前也读过几首筑玉的诗歌。说实话,真的有种参不透的感觉。今天读老师对筑玉诗歌精细的解读,读来受益很多。学习欣赏!
4#
 楼主| 发表于 2010-4-5 09: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山流水 于 2010-4-4 19:20 发表
精细的解读有助于读者对筑玉诗歌的理解。

有勉强理顺的感觉,有争论才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03: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欣月 于 2010-4-4 22:08 发表
“意象缜密牵掣勾联辉映,读来意象纷呈”以前也读过几首筑玉的诗歌。说实话,真的有种参不透的感觉。今天读老师对筑玉诗歌精细的解读,读来受益很多。学习欣赏!

:handshake 谢谢欣月!
转作者回复:
    谢谢野鹤对拙作仔细的研读和解析。反复阅读了几遍,能从读者的角度做如此深刻的评析,确实表现了其对诗歌理念的深入理解和丰厚的感悟能力。
仔细一些可以看出,这首诗布局上是两阕四节,即每阕两节。随阅历增长,对死亡见识太多,长辈、同辈,甚至晚辈,匆匆西驾。每去一次殡仪馆,心境备受冲击,从起始的恐惧到现在的沉静,人生无常的概念已成定理。现在,清明又至,黄花白纸祭于烟火,生者与死者莅界对语,仪程成俗。当以诗句为媒,处两界之限,感谓生世而拟思阴域,两极而终合于生命终点,自成归宿。思亡亲而不泣泪,微笑达界;步尘世而淡名利,孤傲擎心。抬眼注目,西南连年不平,巴蜀震波直抵贵滇旱殇,盖天道以人道释之,人道为天道左右,生死之间,遥仅咫尺。看透生死,无非蝉翼之薄。故,野鹤先生虽未直达笔者心境,也悟沧海桑田,不过红尘一笑耳。
    言之有理!
6#
发表于 2010-4-8 16:37 | 只看该作者
:) :) :)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7:33 | 只看该作者
楼上滴咋了涅?看看你的文字就可以明白,没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7:3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野鹤对拙作仔细的研读和解析。反复阅读了几遍,能从读者的角度做如此深刻的评析,确实表现了其对诗歌理念的深入理解和丰厚的感悟能力。
仔细一些可以看出,这首诗布局上是两阕四节,即每阕两节。随阅历增长,对 ...
筑玉听韵 发表于 2010-4-5 19:33
谢谢筑韵听玉朋友!于清明究生死之道,理莫大于此,幸焉!
9#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7:38 | 只看该作者
站长发言:
非常感谢野鹤的解读,为我们理解这个作品当了一个很好的向导。实在话,尽管由于我知识有限,对于一些词语觉得陌生,但我一开始就觉得这个作品有大气象,正如野鹤评论的那样,作者通过清明节的祭奠,写出了对生与死的看法,力图告诉我们一个观念,就是孔子说的“五十知天命”之命。这个问题,是佛、道、儒的一个共同的课题。儒家讲至善,讲天命,教人中庸;道家讲太极,讲自然,教人无为;佛家讲轮回,讲涅槃,教人如如不动。基督讲上帝,讲平等,教人博爱,毛讲唯物主义,讲辩证法,教人为人民服务。总之,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世界的优秀文化本质上是相通的。老子讲“守中”,就是讲“中道”,但“中道”是什么呢?他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如果有一个固定的东西可守,那就是“住”在这个东西上啦,《金刚经》讲“不住”,也是这个意思。“中道”是指一个过程,就象拉二胡一样,停在中间是发不出声音的,必须一左一右的运动才行,它是自然的法则。我们常讲天地无私,养育了我们而不居功自傲,但天道是公平的,它给我们带来灾难。所以,我们人类的责任就是弥补天地的不足,儒家叫“参赞天地之化育”。例如,对于一个残疾人、乞丐,上天已经给他惩罚,我们能歧视他们吗?能不给一点慈悲吗?有的人说要饭的有骗子,这个也是实情,但10个人里,我们宁可被九个人骗也不能让一个人失望。因此,社会要提倡奉献,提倡爱心。那么,一个真正的诗人,必须在这方面有成就,就是明白道理,否则,不关心人间疾苦,只注意自己那点利益,最终是不会有出息的,就是得了一千个一万个精华也没有用。古往今来,凡是有大成就的诗人,无不在这个地方找到一块立足之地。例如“离离园上草”“白日依山尽”“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等,没有悟道的人是难以写出来这样朴实这样大气的诗句的。筑玉的作品好就好在认真思考天地人这三个要素,以清明为契机,抒发对亲人的爱,对灾区人民的牵挂。祭奠,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方面,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说的“礼”不仅仅是礼貌,而是一种规矩。“克己复礼”就是指这个。我们的网站提出“雅俗共赏”的理念,这里的“雅”不仅仅是文章里文雅的词语,更重要的是要在“天道”上有思考,有感悟,有收获。释迦穆尼前期讲“苦、无常、空、无我”,临去世时又讲“常、乐、我、净”,为什么?这个就是一乘,就是拈花一笑的意思,就是“教外别传”。说多啦,水平有限,让大家见笑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3 21:01 , Processed in 0.05704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