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朱国前 于 2018-12-23 19:57 编辑
新姑爷稀客
前 方
我们那年代,尤其是乡下,如若出身不好,或者家境贫寒,或者人不成器,不是换亲插门,就是外地买婚,不然光棍一生。
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一个女婿抵半个儿。新姑爷也投其所好,礼躬毕敬,谨慎有加。情人眼里出西施,主人爱的是真龙。男女双方对上眼千好万好,不对眼千不好万不好。时下不是流行说,爱你有一条理由就够了,不爱你有一千条理由。
谁家相女婿了,亲友村邻免不了对新女婿评头品足,说三道四。好说歹说,都有说辞。讲客套,好说懂事,知书达理,礼多人不怪;不好说迂腐,歪尾巴礼行一箩筐。少说话,好说稳重着实,谨言慎行,少开言,慢开语,不好说老实巴交,笨嘴笨舌,三棒头打不出一个屁;多说话,好说能说会道,不好说油嘴滑舌。舍得,好说大方,善交,撒秋风,收夜雨,舍得钱,赢得钱,不好说大手大脚,乱蹶乱打,推屎虼螂不攒粪,老鼠不留隔夜食;不舍得,好说勤俭持家,会居家过日子,省得钱,攒得钱,日久必成大气候,不好说小气鬼,窝囊废,铁公鸡一毛不拔。勤动手,好说勤快肯干,见眼生勤,不好说憨头憨老,苕里苕气。总之,嘴长人身上,话在人嘴里,嘴有两张皮,咋说凭自己。东说东是对,西说西是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女婿装斯文,假客套,以此迎合岳父母,博得好印象。新姑爷进门,岳父母笑脸相迎,热情有加:
“抽烟!” “不会。”
“喝茶!” “不会。”
“坐板凳!” “不会”。
上菜开席了。
“喝酒!” “不会。”
“吃菜!” “不会。”
“吃饭!” “不会。”
坐不会,吃不会,不是说顺口了,就是装不会,却也客套。抽烟喝酒不会,好说没不良嗜好,省得钱,攒得钱,不好说这不会那不会,哪有半点男人味,烟不抽酒不喝,就怕阎王一冷戳。看上了,吃少了,说文化人斯文,以后是吃轻省饭的,吃多了,说劳动人豪爽,吃得就做得,吃得就健壮;看不上,吃少了,说吃不得就做不得,吃不得就有病,吃多了,说像饿牢里出来的,十八年没有吃。真是让人左右不是,哭笑不得。
但也有女婿个性使然,本色出演。新姑爷进门,盛情款待,倾其所有,唯恐招待不周,稍有怠慢。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天,新姑爷光临。
“稀客!稀客!”丈母娘喜出望外,又是递烟,又是筛茶,又是让坐。
忙不迭一头扎进厨房,打一碗荷包蛋,鸡蛋逢单不逢双,通常5个,多则7个,放红糖,以示这门亲事红红火火,甜甜蜜蜜。那年月缺吃少喝,农家孩子饭量大,又正处长身体的当口,5个鸡蛋算是打牙祭,吃了不打佬,姑爷眼尖嘴快,就地取材,边吃鸡蛋边就菜,连桌上罩盖的半碗盐豌豆,半碗油粑粑也一扫而光。
饭毕,丈母娘收拾碗筷,女婿忙拱手叫多谢。
“多谢我什么了?”丈母娘见桌上几碗剩菜空空如也,明知故问。
“多谢您郎的荷包蛋,多谢您郎的盐豌豆,多谢您郎的油粑粑!”女婿如实禀报。
本故事绝对真实,而故事的结局却有两个不同版本,有成事,也有废事,更多的说法说是一顿饭把一门亲事吃黄了,于是“多谢您郎的油粑粑”成了“废事”典故的口头禅和代名词,谁的亲事泡汤了,就说“多谢丈母娘的油粑粑”了,即荷包蛋完了,盐豌豆完了,油粑粑完了,亲事也完了。
女婿姑爷为大,新姑爷是贵客。坐席了,谁坐上席?何为上首?谁都知道,上首贴毛主席像方为上席,上席右手为上首。客人们少不了一番谦推礼让,后一致推举:
“新姑爷上坐!”
姑爷便顺手指指头上方的主席像,勉为其难而又不无自豪地说:
“还不只有我和他坐上席!”
开席了,贵客先动箸。动箸吃第一片糍粑,动箸吃第一片肉。客人们随席就餐,一人一片,最后还剩一样一片,谁都不好意思多拈多吃,叫姑爷带东。
“还不是我来把它撩了的!”姑爷想,所谓带东,不就是先吃多吃。
当然,此言此举与某女婿吃油粑粑事件不谋而合,异曲同工。主席依然高高在上,女婿却从此逐下席位,酒席散了,亲事也散了。教训啊,撩了糍粑又撩肉,姑娘撩去一片片。
一来二去,女婿是女婿,亲戚归亲戚。平时,选日不如撞日,家常菜也是盐豌豆、鸡蛋巴、豆腐干、油粑粑,有几次,盐豌上升成了花生米。那时严重缺油,花生米并非油炸,而是一星半点儿油干锅焙炒,黑一半白一半的,确实“花”生米,酒更金贵,打一斤喝几餐,逢年过节,孝敬岳丈大人三五斤粮酒算是这厢有礼了。如岳丈好一口肯带东,女婿好酒量也当仁不让,便两人一人一盅对饮,一盅定量三两三,兴来还可各加一两,一斤瓶见底,皆大欢喜。那时,光一碗花生米,岳丈女婿俩就可以各喝上半斤。岳丈是个左撇子,筷子夹花生米难免掉落地上,岳丈往往低头探脑,满地搜寻,借口找酒瓶盖,其实瓶盖在桌上,油灯昏暗,有时找到手一捏却是鸡屎,农家鸡子散养满堂屋跑。或不小心,或喝高了,酒洒桌面,还急忙拿手指攒揩,抢救式伸进嘴舔嗍几下。见此情此景,此举此行,做客人的女婿还忍心大口吃菜,大碗喝酒吗?不过,俗话说,留客杀鸡,杀鸡待客。老人家是旧社会过来的人,可以理解,或许岳丈以为“打入宫内是享受,流落民间就怜惜”呢。如次三番,习惯自然,一听花生落到声,齐作探头搜寻状。
遇事都具利与弊,论事都有两面性。俗话说,豆腐酒,了家当。确实也有花生酒,了亲事,喝酒把亲事喝掉喝没的大有人在。酒不醉人人自醉,至于借题发挥,节外生枝,那就另当别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