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啊故乡——系列散文·23(27.分鱼啦)
分 鱼 啦
MLMC 米粒满仓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村里有时候会分鱼。
这样吧,我带朋友们,去50年前,看看我们村里的水库,你可以站在岸边看,也可以挽起裤腿儿,下水去摸鱼,随你——在50年前的水中,摸50年前的那条鱼。
那时候,不是每年分鱼,其实不定期。不用花钱买,鱼是本村水库里的。印象中,好几年才能分一次,每次一家仅能分三条两条鱼。家家都有份,按户分配,一家几条,大的小的平均搭配。
可能哪一年,书记、大队长(彼时不称村长、主任)乐意了,就差人出外弄些鱼苗回来,放进水库里,也不知道是要的,捡的,还是买的?你放了鱼苗进去,以后才会有鱼可分哪!——天上不会掉鱼苗,或者“下”鱼苗。等养上一年半载的,到了秋末,山里的庄稼收拾得差不多了,劳动力有工夫了,鱼也该长大了、吃肥了。特别是,秋收之后大家才有时间、有心思调剂吃食了。村里择个暖和天,组织大家去水库抓鱼、分鱼。
水库在村子外东南角。出鱼前,需把水库的水放出去,放到一大半就放不动了,再用水泵把库底残余的水抽干净。这些活大约要两三天才能干完。在水库的东北角溢洪道口,柴油机带动水泵,砰砰砰、砰砰砰成天轰鸣转不停。整个大地仿佛都在颤抖,不知是否叫柴油机吓得?柴油机的叫声确实够歹毒的。那时候乡下没有电动机,没有电,即使有电动机也用不上。
抽完水正式捉鱼这天,一大早,全村的人都出动了,场面十分独特热闹。人们拉家带口的,一家家、一伙伙说着笑着,经过一条条大街小巷,汇聚到水库边。有的手扯着孩子,有的用手臂扶着老人。像赶大集似的。不规则的水库四围,零零散散到处是人。水库北东南三面,在库边一墩墩棉槐条子的空档,是站着蹲着或走动的人。尤其是水库西边的道上,站满了人:男女老少、劳力妇女、包括老弱病残,这时候也都来到现场。这样的热闹、喜庆场面,在春节、元旦也是不会有的!大家个个笑逐颜开嘻嘻哈哈,快活地拉着闲呱儿。现场看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身高、胖瘦、衣着、表情、体态、站立姿势或动静状态。
这样的倾巢(村)而出,这样的热烈场面、欢声笑语,真的是非常感人。无形之中,里面充满了温暖与温馨!所有人都被一个鱼字吸引而至、让鱼的腥鲜味诱来,当然,还有预想中这个场面的热闹红火、对捉鱼的兴致、乐趣与好奇。
大约,每个人心里,都在暗暗地憧憬、品尝淡水鱼的鲜美滋味?
在这一潭静水般的乡村生活里,大家长年累月在山里劳动,几乎没有任何文化娱乐生活,物质生活贫困交加。那么,这样的一次抓鱼、分鱼“大聚会”,不仅能吃到鲜美的腥鱼味,还是个非常有娱乐休闲意味和情趣的活动。使乡村寂寞单调的流水日子,长出欢歌笑语、泛起欢乐的涟漪。所以,每个人都不愿缺席,男女老少满怀兴奋激动,都想来看看这个场面,并同时参与作为该场景的一分子。
水库的水,抽出来时都是土黄色的烂泥汤。特别是,后半截的库底子,都是灰黑色的烂泥浆,臭气熏天。终于抽干了,只剩下湖心不大的浅水面。抽水机歇了。库底总也无法抽得滴水不留,会剩下一些深深浅浅的浊水泥浆。
大大小小的鱼儿,开始在浅浅的水面上蹦跳腾跃,水花迸溅、水波荡漾,使整个库心犹如沸腾的水面,或雨滴密布溅落的湖面。有的鱼已经被搁浅在库底泥浆上,上下胡乱翻腾着。鱼们已经等不及了!牠似乎嫌我们捉得太晚,竞相在水面上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好像是急于寻找、眺望我们的鱼叉或罗网。
开始捉鱼!男女劳力挽裤腿、或是脱裤子,许多男劳力只穿个内裤衩和上衣,一群一群噗哧扑哧、呼呼啦啦,从岸上踏过抽干的库底烂泥,纷纷走进库心的浑水里。有的抡渔网,有的持粪叉,有的拿铁锨,有的手提瓶瓶罐罐,多数人是赤手空拳,准备和鱼奋力肉搏决一雌雄。
从这时起,水库周边便是真正的沸腾了。在原有的人声鼎沸基础上,添加了许多的一惊一乍、尖叫呼喊、嘻哈笑声、大惊小怪。总之是嘈杂一片,库里库外天下大乱。水里、岸上互动频繁。这里,整个就像一个活跃的影视剧场,系列剧不断演进跌宕起伏,有趣的故事离奇的情节抓人眼球。只见水中人,扑嗵扑嗵走来走去,一次次弯腰捉鱼,双手不时从水下揪出一条什么鱼,在他手上活蹦乱跳的。岸上人便呼啦啦跑过去观看或迎接,特别是孩子们比鱼儿还轻浮嘚瑟、欢呼雀跃更胜一筹。哪一处摸到了一个螃蟹,一只鳖,抑或大蛤蛎,大家又是一阵儿欢腾,引起一阵儿骚乱,大人孩子风风火火靠近围成一团观看,或者上前摩挲牠们。并不断附上去各种议论点评和愉快的笑声。
许多老人、孩子们也尾随劳力,踏进遍地泥浆的库底。他们在水面周围观赏、玩耍、嬉闹乱跑,或等待着接劳力抓到的鱼,充当小帮手,把鱼一条条送到岸上。有些小孩子贪玩,干脆也下到水里扑腾捉鱼。到最后,水库里的几乎所有人,都是满身泥水甚至黑泥浆点子。
捉到鱼,一个个扔到水库边上,鱼儿大的小的乱蹦乱跳,不一会儿就不动了。孩子们也插手,一块儿把鱼搬到岸边。抓到一条大鱼,就引发一阵儿大呼小叫、议论纷纷,把整场渲染得喜气洋洋。
你看你看现场的全景:水库水里是鱼,蹦啊跳呀;库水里,到处是人,大人孩子,捉鱼的,玩耍的,走动的,弓腰的;水面外的水库底、稀泥塘也是人,老人、妇女、小孩,闲聊嬉笑、玩得开心;水库边上,四围都是人,有走的、有看的、有蹲的、有站的;人们一堆堆、一团团,围着岸上的一摊摊鱼儿,看着、玩着、说着、笑着……
尤其是,今天更是孩子们的节日!许多孩子,都在水库内外到处跑动嘚瑟、又看又玩、亦笑亦闹,忙活得不亦乐乎。上来一条鱼,孩子们好奇地凑上前,抻头看看、用手摸摸,瞅一瞅鱼眼,动一动鱼的尾巴。看了又用手去抓,鱼浑身滑滑的,有水有泥脏兮兮的,抓不住鱼就更加胡蹦乱跳,常甩孩子一身泥水。
这时候,孩子们的开心、贪玩、好奇更是令人忍俊,给大人们凭添许多笑料、笑声与欢乐。这里节日般的场面氛围,离不开孩子们的倾心“助演”!我认为,这天的孩子完全应该授予“最佳配角奖”!
整个水库区域,当然还有村里村外,包括人们心里!整天都沉浸在欢乐、喜悦的氛围里不能自拔,引人入胜的精彩片段接连涌现。一天下来,每个人都很快活、兴奋且满足。满街都是笑脸,到处都是愉快的笑声。
平时寂静的乡村,这几天凭添了许多笑声!人们个个笑嘻嘻的,像过节一样愉悦。见了面,都笑哈哈地打招呼,都会说上几句抓鱼的事。水库内外、大街小巷里的人们,个个都在喜悦之中。互相打听、询问、传递着水库抓鱼的各种状况和信息。这几天人们口头谈的大部分话题,都是村里水库的鱼!
常年吃不到鱼,馋得慌!能不欢喜吗?
平时不大怎么看见、不能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的病弱老人,也出来了,看光景、看热闹、看玩艺儿。
说来好奇怪,库里还有鳖和螃蟹。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并没有放鳖苗和蟹苗,但是常能
“生”出螃蟹来,还有大泥蛤——是淡水蛤蛎。
等到捉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分鱼。先分到鱼的,回家开始忙忙活活剖洗、蒸煮或是盐卤,好保存以后慢慢食用。虽然只有三两条鱼,也不舍得几天里吃完。希望最好是,能留到过大年。
实际上,水库的淡水鱼并不好吃,土腥乱气的,闻着一股土味。而且,水库水很脏,常年是一部分乡亲们洗衣服、刷粪桶、冲孩子尿布、涮打药机、喷雾器的地方,也是夏天男孩子洗澡游泳的地方,还是成群的鸭子、家鹅们生活、工作、吃喝拉撒的地方。这样的浑水、污水里长出来的鱼,能没有怪味么?但是从没有人嫌脏,个个吃得劲儿往外!
这,正是乡下的味道,农村生活的味道。
在人们眼里,分到水库的鱼,比麦收和秋收下来新粮食还要高兴。因为,粮食终归是每天吃的,虽然有时候吃不饱、吃不好,起码知其味。而鱼,常是一年吃不上一回。甚至可以说已经忘记了鱼味!
今天,太高兴了!终于能够吃到鱼了!尤其是馋嘴的孩子们。
乡亲们,一般的家庭,基本上常年沾不到鱼腥。就连小杂鱼干,也买不起。供销社代销点(店)倒是有卖杂鱼干、小咸鱼干的,但是,绝大多数人家没钱买,一年吃不到一次鱼或鱼干。所以,水库里这一点土腥乱气、不干落净的淡水鱼,就非同小可,显得格外重要、不可或缺,牠是来填补“年度”空白的。故然,在村民心中有不可替代的身价与地位!
水库分鱼的日子,绝对是全村社员最快乐、最幸福的日子之一!大人孩子皆然。
一条土里吧唧脏乎乎的淡水鱼,一下子把全村人的生活水准和品位,提高了几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