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0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试解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2-25 1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试解李兴文老师所说“可指”与“所指”

  李兴文老师提到散文与小说的区别:“可指”与“所指”。我的理解是,“心境”与“物境”,或者叫做“有物之境”与“无我之境”,不知可否。

  其实,平时在看书的时候,不太关注某人写的是小说还是散文,喜欢读就读了。但有的时候也有些小麻烦比如看三毛的一些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等,一开始觉得她写的是散文,里面所叙的都是作者真实的经历,而后来又有人说那根本就是小说,里面的好多故事,包括她与荷西的真爱,其实都是假的,一时间让人很沮丧。

  而作者声明在写小说的,大家又忍不住把里面的一些故事与作者本人联系起来。比如《围城》写得太真实,读者就认为里面的“方鸿渐”就是作者钱钟书,于是按书中人物的假学历事件,来怀疑钱钟书的博士学位。杨绛忍不住站出来辩白一番,在书后单附了一篇说明性的文字,给大家讲解了作者写书的缘由。介绍,书中的人物确实多有现实基础,但又不是本人。有的是假借了一部分,有的是把其年龄骤然增长了,把现实的孩子写成了一个成年。

  杨绛也是写文章的好手,当然不会与人吵架也不屑于打官司,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说当年福楼拜的名作《包法利夫人》问世以来,许多人都在猜测,作者写得是哪个?是不是有意在讽刺某人?福楼拜认真的说“我就是包法利夫人”。于是,钱钟书完全可以说“我就是方鸿渐”。杨先生轻飘飘一掌,四两拨千斤,尽显大家风范。

  事实上,我们在区别散文与小说时,往往以“虚实”为标准。所谓,散文写的都是真人真事,而小说是虚构的。

  问题是,一般的读者怎么知道作者写的到底是真还是假。一篇高明的小说,就是要以假乱真,不到此境不足以为好小说,就像读了《红楼梦》大家相信宝玉黛玉王熙凤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大多女孩觉得自己就是林妹妹,男生觉得自己才是宝哥哥。

  判断真假,要靠考据吗?吵架吗?打官司?显然都不实际,也没必要。于是有人认为其表达习惯,语言特点方面有不同:散文语言具有概括性,不像小说语言具有针对性。散文注重“可指”,小说语言注重“所指”。小说注重实际关联,散文注重可能关联(李兴文老师语)。

  我觉得李老师所说,都是经验之谈,都是自己多年创作的经验感受,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说教,对我们读文章写文字的来说,有很大启发。我也尝试的理解他说的“概括性”与“针对性”的区别。对于“可指与所指”“可能关联与实际关联”,我的理解,还是属于“虚实”的判断标准吧。

  可指,应当说的是自作者心思出发,所思所想为内容,其根源线索重点还在于作者本心所在所向,而达到的范围也就是心可指而可止的地步。而写到的这些内容往往是以作者真实的感受为限,属于“真实”

  所指,应当说的物象本身。尽量把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起来,让那个外物来客观展现。这个外物看起来是“实际关联”的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是作者有意截取,或者创造出来的,这个世界属于“虚构”。作者没有直接说,而是让这个假借的世界替自己代言。至于为什么要虚构,只能说真实的世界不足以代表作者最完整的意思,所以有必要按照自己的思想来构制虚象。譬如《水浒传》《西游记》历史上真实情况,并不一定是作者真实希望的那样,所谓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如何弥补?文学家的办法在于“虚构”。

  王尔德有句名言:艺术就是说谎。用于小说十分恰当。这也是散文家该不该被称之为“文学家”的一个纠结所在。

  其实,散文并不是没想象,只不过它的想象往往是作者内心的“联想”。想象是创造,是一种文学本领,而联想也是一种创造能力。也许在某些文学家的观念中,真实的描述是人人所有的一种生活本能,并不是创造行为。那么,我们说绘画是一种艺术,摄影岂非也是一种艺术?再比如,音乐算不算艺术呢?一些高高低低的音符,它们本来都是客观存在的,音乐家所做的就是把这些音符用不同的方式,联想组合起来,于是就成了千姿百态的音乐世界。换句话说:联想是创造的基础,想象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联想。

  说到这里,我们也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在评判散文时,喜欢用“行云流水”“形散神聚”等词语,其原因也就在于“联想”这种思维模式吧。

  其实,散文与小说的界线并没有那么清晰。比如,鲁迅的《社戏》看起来很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行文自由流畅、并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里面所述的内容也就是以作者早年真实的经历为主,用“行云流水,形散神聚”来评价,并无不妥,但实际上被收录到小说集《呐喊》中。而他的《藤野先生》就是在写一个客观的人物,形神俱备活灵活现,几乎可以做为一个剧本在舞台上演出的,有没有虚构不好考证,但作为一篇小说来读,也完全可以吧。但他实际上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中有叙事散文,往往就是在叙事摹人;小说中有意识流,往往就由作者随心所欲。沈从文的湘西系列,明明是小说,往往却让人觉得有散文之美。也有许多散文作品,读来人物明灭可见。还有一种纪实文学偏于文学却是真事,而中国的历史著作往往重在真实,却离不开文学创作。

  文学还是一种文字性的交流方式,对于作者而言,自己习惯于哪种方式易于表达,觉得舒服准确就可以了,读者也一样,觉得喜欢阅读某一类文字,读来自己喜欢且有收获就行,也不必太过于拘泥于考据分类。

  划分类别的意义在于将对象典型化,强化其特点,发挥其长处,但不要太过拘泥于细节。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1到2之间的分别在哪里?看似一清二楚,但实际上,一与二之间还有无数个“中间因素”,譬如1.1 1.2 1.8 1.88889……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2-25 12:27 | 只看该作者
说到散文与小说的区别,其实很简单,因为两者是不同的文学体裁。
从写作方法上来说,一个写实,一个虚构。
从表现内容上来说,一个写物,一个写人。
当然,这在排除广义之后从狭义上来说的,还是基于叙事散文的基础上,因为叙事散文与小说是“近亲”。
一般来说大散文也就是文化散文,容纳的量很多,读余秋雨的散文就像读小说,但他又不能说是纯粹的小说。这也就说明了大散文包含了小说的成分(故事)。现在的散文体小说,从形式来说大多指写作叙述和描写的不同方式,叙述多了显然就散文化了。不过有一点是比较好区分的,那就是“线与面”的区别,小说主要是人物线构成,在起承转合中完成主体的表现。散文讲究的是形散而意不散,自然是在面上“整体”推进,自我的东西多。
所以在这儿很赞成“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点评

见解深刻  发表于 2021-3-1 21:14
3#
发表于 2021-2-25 14:09 | 只看该作者
每个都会有自己不 同的理解,写起来的时候,有时并不刻意去介定写什么文体,首先是把要说的表达出来,其次才是文体。所以,文学的形式难以泾渭分明,边缘化,或者兼存式是普遍。只要文好,并不必去界定什么体裁,一定要弄出个规则,反倒不美了。

点评

很有同感。  发表于 2021-3-1 21:14
4#
发表于 2021-2-25 14:16 | 只看该作者
  文学还是一种文字性的交流方式,对于作者而言,自己习惯于哪种方式易于表达,觉得舒服准确就可以了,读者也一样,觉得喜欢阅读某一类文字,读来自己喜欢且有收获就行,也不必太过于拘泥于考据分类。


这个可以有!
5#
发表于 2021-2-25 14:2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长篇散文,有时就很难和小说区别开。长篇散文里也离不开深度叙述。我的理解是,小说叙事的线条性很强,需要保持故事的完整清晰,侧重故事性。散文中的叙事,是作者根据表述需要节选,有时是片段的,有时是碎片的,目的在于表达当是的心绪或抒发一种情感。散文中事件也可以虚构吧。
6#
发表于 2021-2-25 15:10 | 只看该作者
有思考,有个人见解的一篇。问好。
7#
发表于 2021-2-25 15:21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21-2-25 12:27
说到散文与小说的区别,其实很简单,因为两者是不同的文学体裁。
从写作方法上来说,一个写实,一个虚构。 ...

十分同意楼主的分类和楠兄的解读。
补充几句,作为读者,在阅读时充分享受阅读的快感是第一位的,写实和虚构与否的确不那么重要。但是为什么要分类?分类是给作者的,因为作者可以、应该自觉掌握虚实。分类的直接目的就是防止把婚帖写成讣告,把小说写成判决书。
8#
发表于 2021-2-25 15:2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原本散文和小说是比较容易区分的,就是虚构和不虚构的问题,可现在还真的是不好说,比如我们在风起就出了好几本散文合集,又叫暖文,它的要求就是,散文里面要有故事性,可读性,每篇要求3、4千字,我参加了其中的六本,最后都在全国公开发行了。以前很多人都认为故事和小说是不大好区别的,可是现在连新闻和科技类的东西都讲究好看,吸引人了,你说这文体还怎么细化啊?
9#
发表于 2021-2-25 15:22 | 只看该作者
试解散文与小说的区别?如此看来,好像是无解
10#
发表于 2021-2-25 15:45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1-2-25 15:21
十分同意楼主的分类和楠兄的解读。
补充几句,作为读者,在阅读时充分享受阅读的快感是第一位的,写实和 ...

嗯,草舍版分析的很透彻!
11#
发表于 2021-2-25 16:03 | 只看该作者
姚玉凤 发表于 2021-2-25 15:21
其实原本散文和小说是比较容易区分的,就是虚构和不虚构的问题,可现在还真的是不好说,比如我们在风起就出 ...

嗯!不必真有事实,但必须会有实情。感人就好!
所以,散文也是可以虚构的。最早何为的《第二次考试》是完全虚构的。冰心的《小橘灯》也有一半的虚构。冰心就说了,虚构就是为了更真实。
最早的电影《拂晓的爆炸》是根据真实故事拍的,可观众看了感觉很假。《胜利大逃亡》是完全虚构的,观众看了却感觉很真实。
所以,有些东西跟着自己感觉走就好!
12#
发表于 2021-2-25 16:0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长知识了,问好!
13#
发表于 2021-2-25 20:33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问候!!
14#
发表于 2021-2-26 16:20 | 只看该作者
散文注重“可指”,小说语言注重“所指”。小说注重实际关联,散文注重可能关联。

我个人很赞同。
15#
发表于 2021-3-1 21:17 | 只看该作者
文无定法,能写出真情实感,并有一定造诣就是不错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5 08:51 , Processed in 0.08270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