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66|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寻家的雄安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5-24 0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荷花淀派 于 2022-5-27 17:15 编辑

  寻家的雄安人


  大年初一清晨,家住河北雄安新区,72岁的王深海失踪了。据老人的老伴刘凤琴回忆:他们家是2021年10月30日,搬进的容东安置区,一家四口生活和睦。王深海性格好,人缘也好,没跟人红过脸。他喜欢唱戏,爱好文艺,每年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只有他意犹未尽看到最后。可是今年除夕,不到9点王深海就回屋睡了。自己跟小红书学着调初一饺子馅,儿子王侃和儿媳妇素敏等着看贾玲的小品,没发现他有什么反常行为。可早上7点醒来,发现王深海不见了......


  王侃拨打父亲的电话,他手机来电铃声在屋里响了,原来电话留在家里。王侃和素敏翻着亲友们的手机号,打了一圈都说没见到人。王侃下楼,开着车在容东各个公共活动区找了一圈,没有发现父亲的身影。看到王侃独自回来,刘凤琴紧张地询问着:“找到你爸了吗?”王侃失望地摇着头。王深海的去向变得蹊跷,一股不祥之兆笼在这家人的心头。


  一时,春节该有的氛围在这个家全无。王侃饱满的额头溢出汗,素敏抻着皮筋扎着头发,两人商量去当地派出所报警,让公安部门的人调取监控帮忙找人。刘凤琴苦涩的双眼挤出两行泪:“死老头子,大过年的,你就生事。”她要跟王侃一块去找王深海,急得棉裤怎么都穿不上。“妈,大过年的你哭什么。你放心,我和王侃一会儿就把他找回来。”儿媳安慰着。王侃也说:“妈,你就留在家里包饺子,等我们的消息。”可是,开年第一天大清早,家里无缘无故、不明不白少了一口人,这饺子刘凤琴怎么包的下。


  王深海没有失踪,原来他去了已拆迁的老家—大河沿村。秋天的某日,王深海在抖音上刷到一幅照片:废墟里两根镶着绿瓷砖的少半截矮墙,他断定是自家的门垛。从此,这两根三十公分的矮墙成为王深海的心结。他不敢回家看,怕自己回去太激动承受不了。前年,大河沿正式拆迁那天,王深海和刘凤琴迫不及待,回家看最后一眼。没想到,两人刚从电三轮上下来,正赶上挖掘机推自己的六间大瓦房。望着眼前的一幕:“我家没了~”刘凤琴哭着昏厥过去。王深海脸色煞白,眼泪蒙住双眼跪在地上。负责拆迁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知王侃把他们接走,幸运的是老两口没有大碍。为此两人没少受孩子们埋怨和白眼。


  回迁到容东的新家后,这里是那么便捷,那么新奇,那么舒适,各方面王深海都满意。可自从进入年根底下,王深海对大河沿的思念萦绕心头。在腊月二十三那天,王深海背着老伴和孩子们精心挑选一幅春联—上联:抱影无眠唯落魄时梦归何地下联  凭栏不语最伤心处人在天涯。


  王深海把春联藏在三轮车上,大年初一回大河沿村,把春联贴在自己半截矮墙上的去意已决,他把这个秘密守到最后。除夕的晚上,春晚走不进王深海的心,他站在窗前瞧向大河沿的方向,脑海里跳进家乡的房子、树木、真武庙、祖坟和老戏台等。不知何时,王深海收回思绪,他不能打扰除夕守岁的老伴和孩子们,故意凑上前剥块软糖,面带微笑回屋躺下。大年初一早四点出发,赶在包饺子前回来,为实现既定目标,王深海一夜没睡。王深海蹑手蹑脚,从家里顺利出来,伴着街上的红中国结、红春联和红灯笼,向家的方向进发。


  王深海回到阔别一年多的家乡,天刚微微亮。冬日的北方清晨,冷得让人吃不消。尽管大河沿的房舍已从地球上消失,可走在家的乡间小路上,王深海感觉沐浴在暖阳里很温暖,驾轻就熟地寻到自己家镶着绿瓷砖的矮墙。那一刻,王深海平静的心像被人搅动一下,眼圈倏的红了。他从三轮上取下毛巾,一点一点,一丝一毫地擦拭。王深海把春联下部精心地粘贴贴在两根半截的矮墙上,把春联上半部延伸到自己院里,找来几块红色石头压盖好。王深海后撤两步,拱手作揖深鞠躬。


  当王深海落寞地抬起来头,浑浊的眼里显出四叔家的老榆树。冬天的大榆树,静静地伫立在严寒中,独处一隅很孤单。王深海蹒跚着走进四叔的家,双手摩挲着高大坚挺榆树,闭上双眼把脸贴在褶皱的树皮上,仿佛听到母亲喊自己的乳名:“臭小、臭小—”那时正值挨饿的年代,母亲为孩子们充饥想尽办法。到榆树开花结榆钱的时节,母亲都带自己到四叔家摘榆钱,带回家在大锅灶上做榆钱饭。兄弟姐妹五个,争抢着吃清甜的榆钱饭。母亲坐在灶口旁吸着旱烟,慈爱地看着我们吃......


  王深海从四叔家出来,穿过干涸的鸭子坑,来到八爷王鹤鸣的老宅。王鹤鸣在大河沿村辈分大,他的传奇人生令人津津乐道,因此村里无论大人小孩,都尊称他为“八爷”。印象里的八爷的宅院:一座平顶房屋,女儿墙底部排列的四个排水口是精致的雕刻,屋檐上瓦片一瓦压一瓦,一层压一层。门楼门头上精美的瓦片搭接和整齐的木条排列,质朴简洁。影壁为雕刻精美的青砖垒砌,影壁墙上是王鹤鸣临摹的康熙皇帝的诗《白洋湖》: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据说八爷书法技艺得到过书法大家潘龄皋的真传。


  这座老宅列为大河沿村乡愁保护点,得以永久保留。王深海眼前的宅院满是枯黄的杂草,西侧围墙坍塌,屋内落满尘土、结满蛛网,整个破败的院落迷漫着令人窒息的味道。王深海很气愤,撸起袖子徒手拔着院里的杂草,他拿出手机拍照,决定节后到相关部门反映问题,让八爷的宅院完好的保留下去。


  不舍的告别八爷的老宅,王鹤鸣走过一条拱形的砖桥,来到二奶奶的马牙枣树下。这株枣树粗壮的马牙枣树,主人家都不知道它有多大年纪。王深海只记得自己和儿子两代人的小时候,这棵树是同样的高大和粗壮。二奶奶有五个天仙一样的女儿,曾经马牙枣院是这条巷子最热闹的人家。直到她们一个个风流云散,各自配姻缘远嫁,陪伴二奶奶就是这棵枣树。那时,每到马牙枣开花,巷子里的孩子开始憧憬马牙枣红了。等到枣子成熟,王侃总和马牙枣的主人斗智斗勇。殊不知,老太太自己都舍不得吃,她要把马牙枣留给即将归家的女儿们。可好心肠的老人,还是给巷子里的每个孩子送一碗马牙枣。后来,二奶奶故去,五位姑姑音信全无。听说大河沿村拆迁前,二奶奶的五个女儿回来,经多日奔走将马牙枣申请为乡愁保护点,它永远见证她们的母女情深。


  带着满脑子马牙枣的回忆,村南的真武庙门前,一棵光秃枝丫的桑树上乌鸦凄厉地叫声,把王深海拉回现实。1990年大河沿村民集体捐款,兴建坐北朝南青砖红柱的真武庙,庙宇门厅悬挂“真武庙”字样的匾额,庙内供奉周文王、周公和桃花女以及福禄吉祥的图腾像。三十年间,真武庙香火不断。直到大河沿外迁后,真武庙断了香火,庙内供奉的神仙全身满是尘埃。王深海用毛巾擦拭众神塑像,直到文王露出仁厚睿智的尊容。王深海又用雪水把真武庙每处窗棂清理干净......


  王深海虔诚地叩别真武庙,盘算每月的初一、十五来真武庙做清洁、上香等义工,让真武庙的香火延续下去。王深海把贴完春联回家的事抛在脑后,从真武庙出来,沿着河堤来到自家的祖坟。大河沿拆迁前,王深海故去的先人都迁入骨灰堂。可当王深海再次踏进祖坟时,一股近乡情更怯怎么都化不开的感情堵在胸口,王深海“哇~”得哭出声,跪倒在这块荒凉的土地上。这一刻72岁的王深海,在祖坟上他就是个孩子,他毫无顾忌地哭着,宣泄着自己的苦楚。就在这一刻,祖坟对面的柳树下传来呼唤声。王侃带着母亲和妻子终于找到父亲。


  车开不过来,他们三人跑向王深海。为了寻到父亲的踪迹,警方调取城市监控视频,由于拆迁村庄无据可查线索中断,找王深海的过程很复杂,经过多名破案经验丰富警察的分析,基本确定王深海去了大河沿村。王侃怕母亲回到大河沿又激动,担心发生意外要送她回家,可刘凤琴怎么都不应允,其实在她内心也有过年回大河沿看看的想法。王侃和素敏拗不过老人,只得从家里带上速效救心丸,一路北上去寻他们大年初一失踪的父亲。


  当车开进大河沿时,刘凤琴双眼都没停歇过,这里的一切已经烙在她骨子里。突然在前方的一片荒地上听到悲怆的哭声,刘凤琴断定就是王深海。“爸、爸—”王侃和素敏大声呼喊着。三个人下车奔来,望着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无心怪责王深海。春节祭祖是中国人重要的风俗礼仪,父亲的尽孝敬责是一面旗帜。刘凤琴让王侃从车上取来水果、面包等做祭品,抛在荒凉的祖坟上。他们三人挨着王深海旁边跪下,作揖磕头做跪拜礼。


  一家人站在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大河沿村,头顶的阳光那么灿烂。王深海看到一家三口赶来,对自己的行为很是自责,转向儿媳妇:“素敏,爸爸对不起你,大过年的让你跟着担惊受怕。”本来要抱怨公公的话,素敏咽回去。刘凤琴凑上前:“你可真行,大过年的玩失踪,你到底回来干什么?”王深海讲出实情。刘凤琴抱怨着:“你可真行,你要来贴春联,怎么不叫我?”王侃立刻制止母亲:“妈,你快拉倒吧?有拆迁那天你晕过去,谁敢带你来。”王深海向家人摆摆手:“走回新家过年包饺子,天不早了。”刘凤琴不走,她要深海带他去看看家的春联,王侃也要一同前往。他们一家四口返回家的矮墙,那两道猩红的春联那么的醒目,刘凤琴把起褶的地方,一点一点抚平。素敏和王侃一人一句读着上联下联。


  当车子来到村口,要驶出大河沿时。王深海让王侃停车,原来他发现了村里的老戏台。在冬日阳光下,老戏台慵懒地晒着太阳,三面厚厚的黄土墙和很少的青砖就支撑起了戏台。戏台四周的杂草也摆动着身姿。戏台前,没有了锣鼓的喧闹,更没有往日真假戏迷的聚集。戏台似一位垂暮的老人,苍老而孤独。这一刻王深海犯了戏瘾,他要登台唱一段。王侃征求父亲的意见,在手机上搜索河北梆子《南北和》选段十五年的伴奏。


  河北梆子是王深海的梦想,他9岁时在大河沿老戏台登台演出。**后,超龄的王深海,被新安县河北梆子团破格录取做老生演员。可是只唱了四年多,剧团解散,王深海下岗。为了养家糊口,王深海把心里的戏曲梦搁浅到现在。家乡的老戏台是王深海梦开始的地方,72岁的王深海再次登上老戏台,整个人像点亮的一束光。王侃点开河北梆子伴奏,王深海用搭调开腔,瞬间与戏中杨八郎融为一体:


  老娘你且息怒,听儿我慢慢的道来、儿的娘啊,十五年流落在异乡卧薪尝胆,穿绫罗居华室如坐牢监。满腹的悲伤调琴弦布满,归故里对知音我要弹一弹......


  那高亢、激越、慷慨、悲忍的梆子腔,像一声闷雷在大河沿上空炸开。先前,台下刘凤琴,王侃和素敏嬉笑着指指点点,当看到王深海的表演都被震撼到,集体变得严肃。素敏在王侃耳边絮语:“想不到,爸还有这么一手,我们家深藏着一位艺术家啊~”王深海唱段河北梆子,把满腹委屈全都吐净。一家四口,在迁入新居的开年第一天,在故土大河沿走访一圈,让他们对新生活燃起新的希望......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2-5-24 09:33 | 只看该作者
荷花淀派老师写家乡的人和事得心应手,一桩桩一件件总在文中跳动,可见老师对家乡有着很深厚的情感!

这篇小说,阐述了雄安拆旧房建新区中,老人对旧宅的依依不舍,以及对家乡邻里的追忆,对家乡梆子戏的念想,写得细腻,情感充沛。值得肯定。
3#
发表于 2022-5-24 09:37 | 只看该作者
让公安部的人调取监控帮忙找人   公安部门,似乎掉了一个字
小说写得圆满,故事情节和对人物的塑造都不错,尤其语言很成功。
4#
发表于 2022-5-24 10:44 | 只看该作者
人物饱满,语言有韵味。最后一段,“向”字笔误。
5#
 楼主| 发表于 2022-5-24 10:49 | 只看该作者
邱天 发表于 2022-5-24 09:33
荷花淀派老师写家乡的人和事得心应手,一桩桩一件件总在文中跳动,可见老师对家乡有着很深厚的情感!

这 ...

谢谢邱老师点评指导~~
6#
 楼主| 发表于 2022-5-24 10:49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22-5-24 09:37
让公安部的人调取监控帮忙找人   公安部门,似乎掉了一个字
小说写得圆满,故事情节和对人物的塑造都不错 ...

谢谢老师点评,特别是能帮我纠错,十分感谢,已订正~
7#
 楼主| 发表于 2022-5-24 10:50 | 只看该作者
王传刚 发表于 2022-5-24 10:44
人物饱满,语言有韵味。最后一段,“向”字笔误。

谢谢老师点评,篇幅有点长,还帮我纠错,十分感谢。已订正~
8#
发表于 2022-5-24 11:07 | 只看该作者
题目似乎大了一点,我想以那一堵矮或者老榆树为点铺陈,或许更实在。
个见,仅供参考。
9#
 楼主| 发表于 2022-5-24 14:29 | 只看该作者
老粉 发表于 2022-5-24 11:07
题目似乎大了一点,我想以那一堵矮或者老榆树为点铺陈,或许更实在。
个见,仅供参考。

谢谢老师点评和建议,很有见地~
10#
发表于 2022-5-25 07:58 | 只看该作者
细节的描写透露出时代的步伐,看似琐碎的生活细节无时无刻都散发出很深的人文情怀,以及独有的地方特色,欣赏,问候。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08:02 | 只看该作者
莹莹子期 发表于 2022-5-25 07:58
细节的描写透露出时代的步伐,看似琐碎的生活细节无时无刻都散发出很深的人文情怀,以及独有的地方特色,欣 ...

谢谢版主老师点评,期待大家多交流多探讨,写作资源共享
12#
发表于 2022-5-25 08:52 | 只看该作者
一家四口,在迁入新居的开年第一天,在故土大河沿走访一圈,让他们对新生活燃起新的希望......
13#
发表于 2022-5-25 08:53 | 只看该作者
写熟悉的人和事,总是得心应手,没有生搬硬造 的感觉,反而能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觉,让外地人对你的荷花淀有所了解。欣赏学习精彩。
14#
发表于 2022-5-25 09:06 | 只看该作者
仔细看完,心生一叹!
曾经我的家乡,现在也是一片废墟喽。
只要我回老家,都要去那片废墟看看,现在,那片废墟只剩下我家的老房子了,
其他地方早已断壁残垣杂草丛生。

本篇就是详细讲了一位72岁的老了在搬到新家之后,大年初一去曾经的家园贴对联,怀念过去的情感经历。
可以说,我虽然没到72岁,但文中老人的心路历程,也可以共情之。。。。
作者极其细腻地描写了72岁老人的曾经过往,最后用不得不展望新生活的态度收尾,
可以说,整篇气氛非常沉重,不得不让读者对“新居”二字有所联想。
所以,写到这里,砖家似乎觉得,标题《寻家的雄安人》
如果改成《新雄安人》也许会更有深意。
人们总说,家是新的好,可是情感的家园永远是旧的才好。
再换一个角度讲,本篇在时下,并不能算“正能量”了,
但从小说创作的角度看,是相当不错的一篇。
要说问题,当然也有,主要还是叙述上过于沉重。
沉重的原因在于,长句子过多,而且多以回忆叙述为主。
这样就容易造成阅读负担。
整体非常不错,砖家推荐之

点评

这篇文章真不错,几处描写都把我的老泪骗了半路上  发表于 2022-5-27 16:02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22:16 | 只看该作者
fonyuan 发表于 2022-5-25 09:06
仔细看完,心生一叹!
曾经我的家乡,现在也是一片废墟喽。
只要我回老家,都要去那片废墟看看,现在,那 ...

谢谢,非常有见地的点评。特别是给作品选的名字很好,令人倍感亲切,像是给孩子起名字一样。对于长句,我一直是反对的,因为长句会让人读着累,让作品显得冗长。可能是段落设置有些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 21:18 , Processed in 0.08241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