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9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葛亮的文字风格和他的《北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8-10 1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葛亮的文字风格和他的《北鸢》

  葛亮是位年轻的作家,生于南京,现居香港。葛亮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以其博学、多识及对事物的真切认识,赢得了写作领域的诸多奖项。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他的文字落脚点不同于其他作家,他精于工笔细作,白描手法的运用既突显了文字,也赋予作品人物独具特色的思想。文字的诞生犹如草木生长,生于什么环境,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字气息。人的生长也一样,所谓环境育人,的确不是一个传说。

  葛亮的文字风格源于他生长的环境,源于家族在岁月沉淀过程中滋生出的文化气息,受环境熏染的写作特点,及对文字和人物刻画的认真在成就他。古语说,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接受诸多优秀人物思想的葛亮无疑是最受益的一个人。他的太舅公是陈独秀,叔公是邓稼先,祖父是工书善画、精微超妙、造诣甚高,被王世襄先生评其“不下黄宾虹”的葛康俞。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在于先天的根基,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延展在于后天的努力。葛亮是两者巧妙的结合,他承载了家族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品行,也为笔下人物赋予了同样的品行。这是中华儒学文化,也是文字成就之后呈现给读者的中国人独有的秉性。近代文学由于地域和文化氛围的原因,让许多本土作家停滞于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局限性点位描写上,而没有也不能放眼长远进行全方位描述。我们看到许多作品都是有时代痕迹有文化倾向的,甚至还可能不自觉地在作品中掺杂个人对于近代历史无端的猜疑,从而让作品成为一时风云,在大红大紫之后再无复生的可能。葛亮的文字不是这样的,产生即是真道理,他从人性最基本的品质说起,娓娓道来,却很少附加个人的思想,只是将一个个人物用工笔描写出来,写在纸上,由读者观看和评说。

  笔者最初接触的人物是葛亮笔下的《书匠》。主人公老董是一名古籍修复师,也是一个老匠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许多工匠中的一个,他敬业、矜持,对事对物尤其认真。作品中“我”因为祖父手稿受损,自己偶然接触到古籍修复师这一行业,并亲自体会到一本书被完整修复的全过程。因为市场与供需的关系,古籍修复比书画装裱行当更不为人所知。葛亮坦言道:“我所接触到的他们,有一种和体态无关的年轻。其中之一就是他们仍然保持着丰沛的好奇心。在一些和现代科学分庭抗礼的立场上,他们需要通过老法子解决新问题,从而探索大巧若拙的手段和方式。这其实带有某种对传统的任性呵护与捍卫。”这是对人物的诠释,也表露出了葛亮本人对古籍修复师的尊重,是对于工匠精神的崇敬与感激。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也是中华民族在每一个时期应当释放出来的文化气度,是他国文化不能复制的特质。

  我们总在追求文化另类,却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欧美文化的渗入,日韩文化的并行,从饮食到服饰,似乎都在走一条与世界共融的路子。却终究忘了中国有中国独特的风物,有与世界不同的地域风情和文化风格,我们的儒家、我们的道家,我们可能藏于某个小乡村的针黹、中医药学,或者是一口千年老井、一棵枝繁叶茂的银杏树。它们都是属于我们的古老,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独一无二的财富。葛亮对文化的探究正说明了这一点,应该保留的我们要不遗余力地保留,应该保护的我们要极力保护,对一只瓦猫如此,对一本即将被修复的古书籍亦如此。只有保护好属于我们自己的,才能赢得更多崇敬的目光。有句话说得好:只有自己的,才是世界的。葛亮的写作根基正在于此。他将这些极富特色的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小说中,融入到他的文化随笔中,同时也释放到读者的心里。他是为宣扬中国文化而努力写作的一个人。

  葛亮的作品众多,每一部作品都拥有自己儒雅的风味,清新、素淡,绮丽,却不张扬。他将伏于案前的沉静缓缓地注入文字、注入作品,自己也在这种注入中成为更加安静的人。中华文化本就是沉静的所在,像池水,风不动则水不动,风乍起,亦不过吹皱一方清水,波纹微细。《书匠》中古书籍修复师老董敬业、持重,《北鸢》中纸鸢的制作者四声坊龙师傅忠诚、信用,技艺高超。他们信奉着历史,呵护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那一点手艺,不论日月怎样轮转,不论时局怎样变化,也不论传了多少人多少代,静默、坚守、秉持,是他们共同的信念。他们是时代的追风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长篇小说《北鸢》是葛亮的倾心之作,“笔喻七载,尘埃落定,于第三个本命年。”葛亮写成《北鸢》在三十六岁时,年轻有为,成绩斐然,实属罕见。对于一般的年轻人而言,能够沉默地进行史料研究,沉默地静坐于案前研习人物,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但葛亮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北鸢》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从小说构架到对人物的铺陈,从故事情节的推动到对小说人物命运的安排,在笔者看来都非常完美。这是一部风云诡谲的时代画卷,是一个时代对人物对时局对人性的考量。处于怎样的时代,人们才能生活得更好;在怎么的时间里活着,才谓之为真的人生。小说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人生一线,恰似风筝。命运漂浮,做人要有风骨有心性,无论是商贾巨富,还是革命先驱,亦或是伶人戏子,都要有自己的信仰。小说《北鸢》之名,出自曹沾《废艺斋集稿》中《南鹞北鸢考工志》一册。葛亮在自序《时间煮海》中写道:曹公之明达,在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道。字里行间,坐言起行。虽是残本,散佚有时,终得见天日。管窥之下,是久藏的民间真精神。这种民间真精神,正是葛亮通过小说人物所要表现出来的。

  小说主人公一为卢文笙,一为冯仁祯。他们分别代表着两个家庭,代表在那个特殊时代商贾家庭对革命对人生的认知。卢文笙出生在卑微的生母怀里,后被养母孟昭和收养。孟昭如温和善良,对待文笙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父亲卢家睦对他也极好。卢家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的家学,为小说人物的升华提供了精神营养。所谓,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卢文笙无疑是卢家家学中健康成长起来的一个人。他丰神俊秀、性情温良,不贪不嗔,对待身边人有着传统文人应有的风度。卢文笙的形象源自葛亮的祖父葛康俞。《北鸢》这部书正是他送给祖父的礼物。书序中葛亮这样写道:大约太早参透“用大”之道,深知人于世间的微渺,祖父一生与时代不即不离。由杭州国立艺专时期至中央大学教授任上,确乎“往复无际”。其最为重要的著作于一九四零年代撰成,始自少年时舅父陈独秀的濡染,“予自北平舅氏归,乃知书画有益,可以乐吾生也。”这几乎为他此后的人生定下了基调。这是对祖父的评价呢,还是对祖父一生的绘写呢?笔者认为这其中饱含着作者对祖父的爱戴与敬重。因爱戴与敬重书写人物,卢文笙这个人物由是生彩。

  小说《北鸢》在民国大时代的背景下形成,涉及人物众多,涉及事件也众多,有着不可避免的人物故事交集。小说重点书写卢氏、孟氏和冯氏家族的纠结和兴衰,通过大家族中几代人的生活方式,展示出新旧文化冲突对于普通家庭的深刻影响。纸鸢则是一个很好的象征。纸鸢犹如命运引线,在风起云涌动荡不安的民国时代,飞起却不会偏离航线。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小说多次出现对于纸鸢的描写,既在照应人物命运的坎坷,也在照见人处于大环境下顽强与坚韧的态度。小说对祖父的舅公陈独秀的书写不多,却从多方面照见了陈独秀先进的思想,和对新时代的认知,从而推进人物意识的变化,及对新文化运动的认可。小说中孟昭德的死、冯仁祯的死、言秋凰的死,无不是一曲曲时代的悲歌,是抗争与奋进中的存在。从而,造成了卢文笙这个人物独特的性情。他努力、进取,勇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可以在家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也可以为了家人含辛茹苦。这正是中华文化滋养下的中国文人的形象代表。

  葛亮的小说委婉,耐读,不失为现代作品中的优秀之作。在读过他诸多的作品之余,给人回想最多的是他在书中显现出的书卷气。这种书卷气,是读者喜爱的,也是需要中华文化进一步传承下去的。“再谦卑的骨头里,也流淌着江河。”这是葛亮的写给《北鸢》的一句话,也应该是他为人的根本。中华文化,民族传承,谦卑是内里,博识是外貌。这是中华的文化底蕴,是每一位中国文化人潜在的内质。它造就了不卑、不亢,谦虚、谨慎,在关键之时勇于担当,勇于成为中流砥柱的志气,如陈独秀、邓稼先,如葛亮笔下诸多的人物。它也成就了中华文化的坚不可摧和绵延流长。书写的目的是为了传递,而传递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醒后人,有精神内涵的写作与没有精神内涵的写作的确不一样,葛亮显然属于前者。他是优秀的年轻人,也是独具风韵与才华的写作者。

      

2#
发表于 2022-8-10 15:0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柳老师支持【书话评论】。敬茶一杯。
3#
 楼主| 发表于 2022-8-11 08:32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2-8-10 15:04
感谢柳老师支持【书话评论】。敬茶一杯。

偶有支持,谢老师。天气炎热,注意防暑。
4#
发表于 2022-8-15 10: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2-8-15 14:56 编辑

木门长子的《葛亮的文字风格和他的<北鸢>》是关于年轻有为的作家葛亮的长篇小说《北鸢》的读后感,先从葛亮的成长环境和写作风格入手,后对其《书匠》的阅读谈起,从而引入文本的重点,对这部作品的小说构架、人物的铺陈、故事情节推动、小说人物命运的安排等进行概括评述,然后着重对小说的风格、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等深入分析,并对该部作品进行了高度评价;观点客观,有理有据,论述言之有物。欣赏学习,祝秋安!

点评

老师辛苦  发表于 2022-8-15 11:39
5#
发表于 2022-8-17 22:07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写什么像什么。书评人评用心用情。柳老师可以尝试接触一些小说理论。
6#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7:57 | 只看该作者
剑鸿 发表于 2022-8-17 22:07
真是写什么像什么。书评人评用心用情。柳老师可以尝试接触一些小说理论。

不会写小说,哪来的理念呢?谢来访。
7#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07:58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2-8-15 10:42
木门长子的《葛亮的文字风格和他的》是关于年轻有为的作家葛亮的长篇小说《北鸢》的读后感,先从葛亮的成长 ...

老师留评辛苦,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6 07:59 , Processed in 0.05135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