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5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要] 解悟“太虚幻境”,明白《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明白的真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3 2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站在现在回想清朝的雪芹,
是什么让这么多人留守,
可是,
是否真的有那么多人了解你,雪芹。
当我明白你著作的真意后,竟是那样的感慨,也许........

相信喜爱《红楼梦》的人对“太虚幻境”在红楼中的地位已经很熟悉了,
而太虚幻境石牌坊上写着的四个大字“太虚幻境”,或许很多人都不了解,
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石牌坊上的横批和对联里隐藏的玄机便是踏入《红楼梦》真意的大门。

下面我来简单解释一下,以便清楚明了。

所谓“太虚”就是指一切万有的本体,
这个本体他无形无相,没有大小,没有动静,没有办法用言辞来形容,但是确实存在这么个东西,而且只有一个。
一切万有都是这一个本体变现的,一切万有都是这同一个本体变现的。
(这一个本体可以叫空,可以叫性,可以叫道,也可以叫真心,上帝,真主......也可以叫太虚。)


而“幻境”呢,就是指一切万有,
他们有自己个别的形相、大小、多少、高矮、胖瘦、红黄、黑白、有情还是无情等;总之我们能够耳闻目睹、身受心想所涉及的一切的范围,
时间空间,山河大地太阳银河系宇宙,是非好坏忧伤快乐........等等一切万有

(他们可以叫有,可以叫相........,可以叫幻境。),一切万有都是那一个无形无相的本体变现的。

水变现成波,波就是水,
太虚就是幻境,幻境就是太虚,所以说太虚幻境。
举个例子:大海比喻太虚,海浪比喻幻境,海浪是大海所变现,那海浪是不是大海,就是啊。我的身体及心理精神是那一个无形无相的空性所变现,那我的身体及心理精神是不是那个空性,是啊?就是他,你也是他变现,那你是不是他?是,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时间空间等等一切万有都是他变现,那我你他是不是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时间空间等等一切万有?是。
你的心理精神是不是我?是。牛屎狗粪是不是你我他,是。(A=B,A=C,那B=C.)

一粒沙子就是一切万有,因为我们都是由同一个本体变现的,所以一切中的任何一个都是那个本体,所以一切就是一体,而且当下就是。
如同一个人做梦梦见一切万有,那做梦梦见的一切万有是不是就是那个做梦的人。
是啊。
所以,太虚就是幻境。
“太虚幻境”与对联对应的话,“太虚”就是“真,无”,“幻境”就是“假,有”,那对联的意思大家大概也应该知道了吧。
总之就是(一切万有都是同一个无形无相的本体变现的,一切万有当下都是那一个无形无相的本体,一切就是一体,就是一个)
一切万有都是由同一个无形无相的本体所变现,这个本体可以叫空性,也可以叫真心,真如,道,上帝,空性,真主,真神,太虚,万有的本源......等等
水变现成波,波就是水,
再比如一个人做梦,梦中梦见的一切其实当下就是这一个做梦的人。
那么一切万有当下就是那一个空性,我的身体是他,精神是他,你也是他,时间空间都是他,一切万有都是他,
若A=B,B=C,那A=C
那一切万有不就是同一个东西吗,而且当下就是,不用破有归空,因为一切万有当下就是那个空性
所以一切当下就是同一体。



这位法师视频里所讲的佛法可以具体明白的告诉你们一个真理,而这个真理就是曹雪芹所明白的。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13303096i68329475.html

视频搜索:1.《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
2.《如是我闻真实义》
3.楞严经168个字
4.印广法师


2#
发表于 2011-11-15 14:59 | 只看该作者
太深奥了。所谓“太虚”就是指一切万有的本体。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20:34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6:3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诸位,认真对待所得不可思议。
5#
发表于 2012-1-16 20:03 | 只看该作者
没事来串串门,问候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21:1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顶上去!
7#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4:2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顶上!
8#
发表于 2014-7-17 15:42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研究得很深刻,有哲学家的风格.
9#
发表于 2014-7-27 08:55 | 只看该作者
噢,这个“万有”和“虚空”的解,真是集约。印象很深。去看看。感谢您推广。
10#
发表于 2015-10-12 11:09 | 只看该作者
做做看哦,谢谢提供
11#
发表于 2018-1-4 08:05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中有许多玄而又玄的人生现象,让读者百思而不得其解。这也是曹雪芹孤独的地方。
     
      为了让读者能解“其中味”,曹雪芹在小说的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特为读者指迷。所以,能走进“太虚幻境”,看清太虚幻境的真面目,读者才可能读懂《红楼梦》这一部“千古奇书”。

       太虚幻境石牌坊上写着四个大字“太虚幻境”,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石牌坊上的横批和对联里隐藏的玄机便是踏入《红楼梦》真意的大门。“太虚”是道貌。老子《道德经》认为,道大而虚静。所以,这里的“太虚”实际上就是指老子、庄子所说的“道”。《道德经》又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因此,“太虚幻境”之意即谓世间万物(包括人)皆由太虚之处幻化而来。

       曹雪芹特地在《红楼梦》开篇中写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其意在于用小说的形象来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三个终极的人生追问。既然道是世界的本源,人当然也是从道的大而虚静之处来。

      所以,道的世界是物与理混沌成一体的大而虚静的世界。人的身和心都是从那个遥远而微妙的世界里来的。人的身只有通过死亡才能回到那个世界,而人的心却可以通过道德的自我实现回到原本的那个世界。所以,人生的真谛是以生求存!这个人生的真相有几个人能知道?又有几个人能证得?世间凡夫以身为“我”,智者以心为“我”,却不知“道”才是真正的我(本我)。面对世人这样的迷失,曹雪芹点拨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中国汉语中有“道德”与“道理”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中包含着十分深刻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老子《道德经》曰:“道失而后德”。可见,人德是道之失,即偏面的道。对人,道失而后德,对物则是道失而后理。德与理都是来源于道,但又都是偏面的道。理是物存在的根本依据,而德是人生活的根本依据。然而,因为德与理的偏面性,所以人之身与万物一样都不得永恒。正因如此,回归于道就成为人与物存在的最本质的生命要求。由此可见,道失而德显,积德复得道是人生最本质的运动。如果把德对道的回归表述为生的此岸渡达存的彼岸,那么,艺术就是这两岸之间的渡船。而爱情却只是不知水性的落水者怀里紧抱着的一段木头。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沉浮漂流时,他和她都把自己的性命和这段木头系在一起。只有到达彼岸后,他和她才会明白,原来爱情仅是他们渡达彼岸的一段木头而已。

       贾宝玉就是这样的一个渡河人。用隐藏在太虚幻境的真意来解读《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爱情。如此,便可知《红楼梦》为什么要写神话传说一般的“木石前盟”;接着写多情公子的种种痴情;写痴情难偿的痛苦和痛苦中的反思——宝玉参禅、识分定情悟梨香院等;最后情爱经历一番离散之后,宝玉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高鄂)。这不就是曹雪芹拟定的创作大纲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形象化展现吗?

        可见,贾宝玉只是曹雪芹世界观、人生观的象征。正因曹雪芹如此看待人生和世界的,所以对人生中的爱与情,作者视之为孽。故有“孽海情天”的四个大字挂在转过牌坊的一座宫门上。旁又有一副对联作诠释:“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进入二层门内,还有“痴情司”、“结怨司”、“夜梦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 “秋悲司”。这不就是人感性生活的象征吗?接着宝玉被引到“薄命司”,并有一副指迷的对联——“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在觉者看来,春恨秋悲的感情都是人自作的多情,花容月貌本自在,哪能为谁而动情。既如此,男女之间的爱情又缘何而起呢?警幻仙子有层次有步骤地引贾宝玉游太虚幻境,就是为了开导宝玉,使其跳出人的迷圈。幻警仙子先以牌坊警语醒之;不悟再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悟;饮其仙醪,聆其《红楼梦》曲词,演其《红楼梦》,历其饮馔声色之幻,亦未能跳出迷人圈子;最后,只好授其云雨之事,万望由此醒悟。然宝玉终不醒悟,警幻只好说:“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溪,设如随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


        警幻的意思是,别人如何用心警戒,也只是他觉,而人生是自觉的,所以我无法渡你了,只好靠你自渡了。而你自渡的唯一希望就是一木筏,撑篙的也是你自己。对贾宝玉来说,那一木筏就是爱情,那位掌舵的“木居士”就是林黛玉,而宝玉就是那位把握不住方向的撑篙“灰侍者”。撑木筏而渡迷津就是参透爱情,觉悟人生之喻。可见,明看为痴情公子悲金悼玉之爱,暗里却是宝欲变宝玉的自经锻炼。经过一番悲凉切骨的家庭灾难和情爱离散之苦后,贾宝玉终有所悟,对他身边的女色变得冷淡了。有意思的是:《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六回中写贾宝玉重游太虚幻境。高鄂把牌上的横联和对联给改了。横联“太虚幻境”被改为“真灵福地”。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又被改为“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孽海情天”被改为“福善祸淫”。旁边的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改为“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再看原来的“簿命司”,变成了“引觉情痴”,旁有对联注解道:“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高鄂如此改动好不好不论,但高鄂的用心显然是在于表现贾宝玉之悟。最少,读者可以高鄂之理解印证前八十回雪芹的创作意旨。




12#
发表于 2018-12-19 18:46 | 只看该作者
你不是曹雪芹
就是最好的证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8 15:23 , Processed in 0.07014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