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怀古 步韵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龙山青翠龙湖平,十里杏花伴云生。
风送涟漪波万顷,画山绣水入眼明。
岸草萋萋绕花甸,纷飞柳絮如雪霰。
浪里鹭鸥逐影翔,没入苇丛寻不见。
苏公岛上净无尘,澄波无声卧冰轮。
古人诗中常吟月,而今对月思古人。
佳篇世代诵不已,阴晴圆缺何相似?
明月千年光不换,高照靑山低照水。
时光如水去悠悠,悠悠不绝万古愁。
莺歌声声知春岛,寂寞年年燕子楼①。
户部山上独徘徊,春雨秋风戏马台。
楚王霸气应犹在,乌骓一去不再来。
茅冈杂芜蛩声闻,石床②依旧待使君。
放鹤亭前鹤影杳,龙潭③旧迹铭诗文。
蔌蔌衣巾落枣花,太守问茶野人家。
黄楼④桥横波光耀,秀水轩外竹影斜。
子房⑤松柏绕靑雾,清词玉韵镌石路。
月夜箫声几人听,银晖洒满山间树。
注 ①:燕子楼: 唐贞元年间,朝廷重臣武宁军节度使张愔(张建封之子)镇守徐州时,在其府第中为爱妾关盼盼特建的一座小楼,因其飞檐挑角,形如飞燕,且年年春天南来燕子多栖息于此,故名。 ②石床:云龙山西麓峭壁下一座天然巨石,刻有“石床”二字。石高1.75米,长3.30米,宽1.30米。上面刻有苏轼《登云龙山》诗:“醉中走上黄茅岗,满岗乱石如群羊。岗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清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跋文有:“元丰元年(1078年)九月十九日张天骥、苏轼、颜复、王巩始登此山”22字就是著名的东坡石床。 苏轼的诗一韵到底,取行歌体,仅止七句,戛然而止。在艺术风格上不落俗套,耐人寻味。 ③龙潭:亦称老龙潭、石潭。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苏轼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一、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二、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三、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篟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四、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五、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④黄楼:在徐州市区古黄河畔,矗立着一座双层飞檐的仿古高楼。这就是1988年修复的黄楼。历史上的黄楼是900年前徐州知府苏轼率领徐州军民战胜洪水之后,于宋神宗元丰年(1078年)八月在徐州城东门之上建造的。因为土能克水,所以涂上黄土,取名黄楼。黄楼内有许多碑刻,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苏辙撰写,苏轼亲笔所书的《黄楼赋》"黄楼赏月"亦成为徐州古八景之一。 ⑤子房:[size=+0]徐州作为古战场,八百里群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位于城东北的子房山,原名“鸡鸣山”,相传楚汉之际,张良为了瓦解楚军,巧妙使用了攻心术。他训练了一批吹箫能手,制作了许多大型风筝,风筝下悬挂箩筐,将吹箫者置于其中。张良坐镇鸡鸣山指挥,乘风势将风筝放到楚军阵地上,一时洞箫齐鸣,凄婉的箫声勾起了项羽江东兵的思乡之情,八千子弟弃甲而散,汉军不战自胜。从此,鸡鸣山改称子房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