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570|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土怀旧系列之八:白面馍馍的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19 2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乡土怀旧系列之八:白面馍馍的记忆
              
            文/于文华
 
  能够天天吃上芳香、甜美、柔软、好看的白面馍馍,该是一件怎样值得喜悦的事?几十年前,在贫穷乡村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比家里来远方亲戚做一顿肉饭实在,比低头走路猛然捡到5分钱神气,比过年时穿一身新衣服惬意。那是一种不敢奢望不太理智的“异想天开”,但现在却完完全全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平常的无法再平常的事情。如今的年轻人一般会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这是他们没有经历那种饥饿岁月的磨折,没有饱尝粮食紧张的考验。
  
  那些年,天天随意吃上雪白雪白酥软的馍馍,是人生中最幸福、最渴盼、最神往的。为了把不是日子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把清汤寡水的岁月尽可能绵延成为梦想的目标,人们从不吝惜汗水,天天忙的汗流浃背,甚至经常在晚上挑灯夜战,但理想与现实常常不能碰面,好像是两股道上的马车,个走个的路,谁也无法妥协。不要说白面的,就是磨坊里磨得和麸子差不多的黑面馍馍,对饥肠辘辘的肠胃,也是一件很大的安慰。和杂面、黑面一起蒸几个白面的,是给家里生病的老人和从乳头上揪下来的孩子哄嘴吃。为了防止大点的孩子偷吃,我家的白面馍馍,被奶奶专门锁在一个小木箱里,平时谁都无从晓得。但这样做不利于保存,不几天就会长出毛来,人的嘴里咽不上的美食,搁坏了岂不可惜,叫人心疼。聪明的农民就想了一个办法,从房梁上吊一个竹筐,馍馍陈放在四面透风的筐里,上面有盖,有人起了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气死猫”——意为猫儿只能干着急,无法下牙爪,爬不上去,即或上去又掀不开筐盖,只能干瞪眼。我们生病了,奶奶把干干的馍馍小心地掰成小块,放点盐末,倒入开水,小口慢慢喂着吃,病好像也减弱了不少。一口馍,一口开水,被奶奶或者妈妈喂上一顿白面馍馍,不一时就会和好如初,蹦蹦跳跳地去和小伙伴们疯跑开来。要是糖开水效果就更佳。那种美好的感觉是一种诱惑,一种甜美生活的前景招引着我们幼小而稚嫩的心灵,使我们知道:日子有好有坏。而有谁不渴盼过那种像白糖般甜蜜、像白面馍馍好吃的日子!而随着阅历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拓展,我更知道只有心中揣着美好的梦想,前行的脚步才会有力、稳健!

  农村的馍馍一般用酵母,一种用叫“酵头子” 和面细细揉了,做成发面。然后把发好的面揉成块状,加入温水,取些面,巧妇在案板前反复揉,摊开,再揉和到一起。面是一样的面,水也一样的来自同一个沟渠和水库,但蒸出来的馍馍却完全不一样。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味道,而且一旦形成就绝然难以更改。关键就在于揉的技巧和酵母及掺面的迟早、多少。好的馍馍即或是晒的干干的,开水一泡,也会渐渐化开,就像棉花一样松散开来,吃到嘴里满口生香。
  
  我小时候很听话、不淘气,长的乖巧,说话慢条斯理、细声细气,是奶奶最忠实的“跟屁虫”——她常常在她小小的“百宝箱”中摸出一个核桃、两个枣儿,或者半块饼干、几粒小如豆状的糖粒儿。免不了在喂弟妹时,也顺便喂一口白面馍馍给一脸馋相的我。家里弟妹多。我是老大,理应让着幼小的他们,但我嘴太刁,黑的不能再黑的面做成的馍, 我是“浅尝辄止”,害得母亲做饭时,给劳苦功高的父亲和我单独下面,蒸馍馍时,也顺便蒸几个白面的。乡村的日子,苦也罢,累也罢,好也罢,赖也罢,都得按部就班往前走。有白面馍馍吃,最好!没有白面的,黑面的,杂面的,甚至炒面,也照样过,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就成。但人的内心深处,在灵魂的底层里,谁不愿意过的好点,不想着一辈更比一辈强。那时过年过节,上面常常提倡过革命化的春节,谁家吃粮都紧张,过年只蒸几个充面子的馍。在旧时的乡村,能够随意吃上馍馍的家庭,必定是殷实富足之家,必定是男人勤劳、女人持家,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家道兴旺的好人家。而有白面馍馍吃的日子,就一定是甜美充实、惬意而愉悦的日子;天天能够吃上来自麦子做成的白面馍馍,才能切切实实咀嚼到麦子的质朴无华!

  一个乡村就是同一条根系上生长发育、繁衍生息的树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乡村里一家办喜事,全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兴高采烈。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了,全村子的人都面含悲戚,无限悲痛。谁家有难,谁对会伸出救援之手,没有谁号召和发动,好像谁都是自觉自愿发自内心的。而在城里,人们都是陌生的,我看见一部电视短片,反映一个老人突然晕倒在人行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街道,谁都脚步匆匆走过,好像司空见惯了麻木不仁,好像是谁有意设的“局”和“套”,人人都小心谨慎地走过。而在乡村,这样的事情谁遇见都会赶紧上前询问,拉人一把。就是看见谁家走失的一头小猪、一条狗甚至一只小鸡都要设法送回。我一直在寻找:乡情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愫呢?是过年时人人洋溢的张张笑脸,似乎有些太浓;还是乡下的亲戚千辛万苦淘洗了麦子,推碾了细细的面粉,用力反复搓揉,再经过炉火与蒸汽的加工,送往城里人的餐桌和冰箱的白面馍馍,好像又有些淡薄。

  北方的乡村,走不出麦子的滋润与深情呵护;北方的家园,离不开庄稼的悉心喂养与风雨锻打;北方的人们,逃不脱白面馍馍的忧伤回味与美好回忆!

  日子年复一年匆匆过。麦黄麦绿,雁来雁往,乡亲们苦苦把挣的日子终于有了甜美的结果。承包责任制实行后,激发了压抑许久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家里的粮仓第一次满满当当的,感觉特棒!记得那年收割完毕,母亲迫不及待先捶了几升麦子,好好磨了面,蒸了一幅新盘——敬献给土地爷,也慰劳多年未曾放开肚皮吃白面馍馍的肠胃。那一年的春节,家家户户蒸了好几锅馍馍。全是白面的,乡亲们乐呵呵地开心笑着。蒸好了,盛放在大缸里、案板上,甚至堆放在炕上,看看都是一种欣慰和感激,一种苦尽甜来的涌动和热望。家家户户提着篮子或者包包,走亲访友,互相拜访和探视。乡村道路上,全是提馍馍的人流,一股亲情在荡漾、在流泻,而各家各户馍馍大走访的结果是:年终于在馍馍的相互走动中再次走向远方。现在过年乡里人的礼当也“与时俱进”,提牛奶、饮料、挂面,自家产的黄瓜、人参果等新鲜时令蔬菜。但从不媚俗、毫无奴性,生性率直,品质憨厚的麦子,滋润着我的乡亲具有宽厚待人的品性:大凡客人进门,无论亲疏,无论认识与否,都会先端来一杯热乎乎冒着热气的茶水,然后是或蒸好的馍馍(或是黄皮的或是胡麻卷的或是香斗卷的或是烙的锅盔)。吃与不吃是你的事情,但端与不端却表现出一个人家的家风与基本礼节。即或家里没有现成的,或者蒸的馍馍端不到人面前,主人也要千方百计从邻居家借来几个装门面。无怪乎乡村人到城里作客,看见只上茶水不见馍馍,感觉不大对劲。其实这就反映出乡村人的厚道朴实,城里人的机敏灵巧。

  西北乡俗是乡村红白喜事随礼 ,也基本上是馍馍。而主人一般要回两个馍馍,算是答谢也是给老人与小孩一点吃的。在粮食紧张的年代,人也讲究面子和礼数。就是再紧张、再困难,砸锅买铁也要还人情份子。返还的两个馍馍,对于一个贫穷的家庭,那可是小孩几天的吃食。乡村人吃馍馍,一般要双手承接着,小心翼翼,一小口一小口地咀嚼,生怕遗漏在外边。有篇《吃馍》的文章这样写到:“馍是放了几天的凉馍,捧在双手中间,如一样圣物,如一次礼拜。吃上一口,整个口腔动着,整个脸部的肌肉也随之动着。那专注和投入的表情,只有在专心致志吃馍时才能体会到。吃完一个馍,将手心里掉落的馍,再小心地放入嘴里。”

   后来去兰州上学,有些同学把吃剩下的馍馍,甚至完整的囫囵的馍馍,都毫不可惜地随手扔进垃圾桶里面,看着叫人非常可惜。来自农村,从小养成的不浪费一点粮食的习惯,叫我就是剩余的半个馍馍,也带回宿舍,肚子饿时顺便吃完。前几天,我母亲特意蒸了一锅馍馍,给城里的我送来——也带来了久违的乡情,带来了家乡麦子的芳香气息,带来了故土深厚绵延的情感,让我夜不能寐,产生了春水般的涟漪。

  吃麦子长大对麦子情有独钟,嚼着麦子精华白面馍馍芳香成人的我始终认为:乡情是乡村安身立命的法宝,而松软朴质的白面馍馍喂养的乡村,一定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宁静家园!
               (全文3159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8-4-19 22:37 | 只看该作者
    真诚渴盼版主和文友一如既往的批评指正!
3#
发表于 2008-4-19 22:42 | 只看该作者
先沙发一下,慢慢品读:)
4#
 楼主| 发表于 2008-4-19 22:4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如浩先生第一时间的评阅!问好!
5#
发表于 2008-4-19 22:47 | 只看该作者
现实与记忆相互为参照,相互映衬,有追忆,有对当下的清醒的审视,文章厚实丰满,有着浓浓的反思意味。学习,问好文华!
6#
 楼主| 发表于 2008-4-19 22:5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汤如浩 发表
现实与记忆相互为参照,相互映衬,有追忆,有对当下的清醒的审视,文章厚实丰满,有着浓浓的反思意味。学习,问好文华!

     再次衷心感谢文友如浩欣赏恰当中肯的评阅与厚爱!再次问候!
7#
发表于 2008-4-20 07:5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叙述细腻质朴,情感真实饱满,拜读欣赏好文!
问好朋友!
8#
发表于 2008-4-20 09:31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的这个系列文章,总是通过一个细小的视点切入,以点及面,采用纵横交贯式的艺术手法,佐以历史的线条穿插,既有厚度,又有艺术的浓郁氛围,是不错的白描作品,继续欣赏并精华支持!
9#
发表于 2008-4-20 09:3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汤如浩 发表
现实与记忆相互为参照,相互映衬,有追忆,有对当下的清醒的审视,文章厚实丰满,有着浓浓的反思意味。学习,问好文华!



文华的系列很厚实,我打算将你的<< 春夜听雨>>用在校刊上,不知可否?    问候!
10#
发表于 2008-4-20 10:00 | 只看该作者
于兄的文章真个好,让我学习提高了。不过你这篇文章中所描写的生活场景我不熟悉,我只知道小时候眼巴巴的盼望能吃上一顿尽是大米煮成的”白米饭”,就别管什么优质不优质米了。
11#
发表于 2008-4-20 10:23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真是很厉害,写得这么好的散文,总让我仿佛回到了从前那个令人心酸的日子,学习并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11:0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雪梦 发表
文章叙述细腻质朴,情感真实饱满,拜读欣赏好文!
问好朋友!

     感谢雪梦 文友的支持与厚爱!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11:1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作者的这个系列文章,总是通过一个细小的视点切入,以点及面,采用纵横交贯式的艺术手法,佐以历史的线条穿插,既有厚度,又有艺术的浓郁氛围,是不错的白描作品,继续欣赏并精华支持!

         感谢斑竹一如既往的厚爱和抬举,我是十分的感激!只有再努力和加油才能够回报斑竹的支持!再次感谢,祝一切都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11:1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吕永红 发表
文华的系列很厚实,我打算将你的<< ...

         完全可以,承蒙抬爱,十分感谢。只是别忘了寄一本给我!你们学校年年高考攒劲,每年都有考入重点的大量学生!我一直想问一下:能否将你们的押宝题给我透露一些,因为我的姑娘今年也参加高考,可能有点难为永红老师,如果有难度就算了!
    假如能够搞上,能否寄如我们学校。万分感谢!
    感谢支持,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11:1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聂志刚 发表
于兄的文章真个好,让我学习提高了。不过你这篇文章中所描写的生活场景我不熟悉,我只知道小时候眼巴巴的盼望能吃上一顿尽是大米煮成的”白米饭”,就别管什么优质不优质米了。

     感谢文友志刚 的支持,可能是年龄关系,不过不要紧,只要支持就可以了!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0 03:08 , Processed in 0.05478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