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01|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泰山乎?鸿毛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3 2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冰 于 2014-11-21 13:31 编辑

【随笔】
     
  10月30日晚,著名诗人及诗歌评论家陈超跳楼自杀身亡。

  第一时间看到这则消息,就感到沉重。除了沉重,我一时想不出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这不是一桩偶然事件。因为类似的事件常常听闻。不是诗人作家,就是歌星影星,要么政府官员,抑或寻常百姓,谁都能登上这个舞台,吸引一下观众的眼球。倒好像这是一桩多么值得做的事情一样。远的就不说了,其他人也不说了,今年4月末,就有诗人卧夫在北京怀柔山绝食自杀。震惊的波涛还未平息,人们还在彼此唏嘘,这个时候,我们再一次被寒流所击,瞠目结舌。

  这是怎么啦?活得好好的,就会走上那样一条不归路!人们一般会如此思想,并言说,聊作饭后班余的谈资。也仅仅是谈资而已。其实对于已逝者以及准备步其后尘者,于事无补。

  对陈超,事先并不熟悉。所以从网上搜看了一些资料,知道了一些情况。扼腕。长叹之余,作想,值不值?关于人之死,有泰山鸿毛之别,那么,这样的死法,该隶属哪种?

  所有的光环都有其局限性。不是说谁就能免俗。职场环境因素,自身家庭因素,个体心理因素,身体状况因素,等等,都会严重左右着这个人的生存状态。貌似平和的状态肯定不是平和的状态。你永远无法想到每一个具体的人心灵深处的悲苦与不堪是如何让他的所谓才气和能力骤然失色,是怎样碾碎了他前行的勇气和决心。我们往往会津津乐道于某个人的成功,往往能够看到笼罩于他头上的光环,但根本无法设想他在这成功、光环背后的付出与艰辛,以及隐忍。每个人都无法彻底摈弃和躲开源自内心的折磨与困扰。无形中就会有层出不穷的东西来倾轧,颠覆,但是你只能看到他的正面,他正面所具备的那些光华炫目的东西,既迷惑了大家,也遮蔽了他自己。

  但这种遮蔽是暂时的,也是表面的。他自己心里十分清醒。在这样的清醒作用下,事情就以不可挽回的情形发生了。一方面,他按照大家习以为常的样子正常前行,另一方面,他自身在那种污泥浊水里沉沦,麻醉,做着拼死的抵抗。直至彻底崩溃。

  可惜这样的情形,被大多数人所无视。

  真的不能再忍受了?性格中的极限允许范围达到顶点了?再无法接受现实的种种了?也或许,是一种自觉,是一种放松,是一种超然?

  应该扪心自问。这样的现象并非与己无关。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经历类似的精神历练。程度轻重不同而已。你或许能记得,自己多少次在街头踽踽独步,多少次在茫茫人海中仰天长叹,多少次恨不得突破炼狱一样的牢笼,只是想呐喊一声,活出自己的人样来……似曾相识的情景不是真实在白昼发生,就是反复出现在夜梦里——但是谈何容易。你的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在这样一种过程中,有诸多的情不自禁,有诸多的不由自主。你在社会中存活,就成为社会中一段链条,只有与其他零部件一起活动,才能和谐一致,才能完成任务。这种集体似的行动导致了个体的被忽视。任由一己冲动、意气用事、简单粗暴的个人做法,注定会偏离中心,失道寡助,遭致失败。每一种值得推崇的活法都是遵循于既有经验的活法。任何极端的活法都被人不齿,遭受淘汰。人们已经对此了然于心,人人身经百战般耳熟能详,个个醍醐灌顶样传诸后辈,惟恐落之人后。

  就全社会而言,涉及到对个体心理的关注。关注到位,是一种局面;相反,又是一种局面。毋庸讳言,人的一生中,经历一些艰辛挫折是必然的。重要的在于怎样应对艰辛,战胜挫折。在应对艰辛、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人的适应性很关键。因为艰辛和挫折而夜不成寐,而茶饭不思,而积劳成疾,而走向人生极端,这都有实际的活生生的例子做证明。置身其中,那种熬煎是真实的,那种挣扎也是真实的。能否在短时间内走出低谷,走向崭新的明天,取决于个体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取决于全社会对之关注程度的强弱、相关举措的是否完备。一个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度严重缺失并渐呈危机状态的社会,无法缓解这种情形。只能加剧信任危机的局面,迫使人人自危,空虚绝望。

  同样条件下,同样环境中,适应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其拥有不同人生。适应能力强的人,善于寻找情绪的突破口,以相对成熟的心智适当宣泄负面情绪,以乐观心态应对一切;适应能力不强的人,则表现为脆弱,悲观,把困难看作无限大,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浸染中,无法正确客观看待人事,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容易抑郁、孤独、狂躁,甚至毁掉一生。阳光的也好,阴雨的也罢,都是一种现实存在,都需要你以理性心态和眼光去看待,去面对。以宽容之心面对世界,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恰当认识艰辛与误解、挫折,显示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也是其成熟的表征。

  站在常规意义上说,人对生存环境和自身遭遇的适应处变能力,决定了他的成功与否,幸福与否,安然与否。成功与幸福不论,单论安然,就是怎样一个叫人唏嘘的话题。人固有寻找庇护、寻求安稳之本能。谁也不愿意生活在繁冗杂乱的忧患之中。哪怕是适当地低低头,适度地睁眼闭眼,都不失为一种处世哲学。故此,乱象纷纭中,矛盾丛生中,尴尬无奈中,更多的人选择适可而止,安然度日,不是没道理。但是对于某些拥有独异性格、秉承自己的生存哲学的人来说,这个适可而止,就难,甚至是,难上加难。

  行文至此,我忽然滋生一个疑问:好像诗人们或者兼备诗人气质的人,显得尤其脆弱。你要么不要写诗,不要拥有诗性气质;要么就义无反顾地选择无视眼前的黑暗与肮脏。恰好你全选,那么对不起,脆弱就来找你了。难道,莫非,就是这样?也或者,这与脆弱完全没有关系。对,不是脆弱,而是另外一种坚强。我是不是应该这样解读,才更其合理?

  个体心理如何适应生存环境,如何强大自卫,如何做到安然度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无奈与不堪。这显而易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无法获得最完好的空间。存在感缺失。可有可无。恍惚。游离。个体意识让位于集体意识。任何个人的东西都必须建立在全局基础之上。从众习惯左右一切。每一个人的内心需求被忽视,被遗忘。从根本上就不存在人性化的关怀和呵护。就没有这个土壤。如此想来,怎不让人愀然心惊?长此以往,令人痛心的事件就不可避免。

  站在这个意义上说,陈超的走,还是有些道理的。

  2014-11-12
2#
发表于 2014-11-13 21:19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离去对这个麻木的社会来说徒劳无益,既不会增加什么、唤醒什么,也不会减少什么、警示什么。
3#
发表于 2014-11-14 10:12 | 只看该作者
读过夏版的文字,心里还是禁不住沉重,俺在这里回复高大哥的一篇文章时说过,诗人、诗评大家先后寻短了那么多,这其中不可否认有社会和生存环境的原因,但是个人性格的偏执应该是主因主因,他们在生前想过没有,他们倒是一闭眼走了,可是他们的亲人呢?还不是在悲伤着、难过着?这一点上,俺高度赞成夏版的分析。夏版的文章真诚友情,依据充分,说理清楚,叫人震撼,学习了!
4#
发表于 2014-11-14 11:12 | 只看该作者
还是要好好活着,只要是你的诗有人读,那就是支持你活着或写下去的决心和信念!
5#
发表于 2014-11-14 14:03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话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样的事情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说到底,还是个体上的事情,遇到一个坎儿,跨不过就会摔倒,而问题是每个人的坎儿又还都不一样……
6#
发表于 2014-11-14 14:51 | 只看该作者
这都怎么说的?又一个诗人就这么走了?
7#
发表于 2014-11-14 15:3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只有安慰自己,上帝让我们活着,就好好地活着吧。因为活着或离开都不是一个人的事。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1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范廷伟
因人而异,因事而异。问候范老师。谢谢来读。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1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琴岛小丫

谢谢小丫。实在是类似事件太频繁了。让人不得不心情沉重。
问候。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1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李华新
这个需要很好的自我心理机制。问候李老师。谢谢来读。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1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一孔
说来话长,说来话长。不说也罢。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1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一水

偶尔还那啥,如此密集,不是让人视若无睹的事。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1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摇曳风铃

确实不是一个人的事。往往就陷入困境了。这个现象很普遍。
问候风铃。
14#
发表于 2014-11-14 20:07 | 只看该作者
泰山乎?鸿毛乎?试想:一只鸡被人宰了吃了和被狗咬死吃了,哪个更有意义?
诗人有时候可能更把自己看成是个“人”,更理想化,而现实和理想常常是矛盾的。然而古代的诗人们基本不自杀。代表性的如李白,如杜甫。李是精神的独立,杜则是社会责任的升华,占其一点,就不会自杀的。
15#
发表于 2014-11-14 2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夏冰


    “乱象纷纭中,矛盾丛生中,尴尬无奈中,更多的人选择适可而止,安然度日,不是没道理。”生活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我们要生活下去,就要这样安慰自己。拜读学习夏老师文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9:52 , Processed in 0.05409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