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9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贾平凹:无法回避文学史的权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6-10 1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贾平凹:无法回避文学史的权力  
  
   文/佚名


  20多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你说上个世纪后半部分中国文学到底留下一些什么东西,现在也难说,可能也不是很多,但改变了文学上的一些观念,这重要得很。

  贾平凹:上个世纪80年代的文学革命成熟不成熟现在回忆起来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们的过去。现在出现这种小说,很多人接受了,习惯了。20世纪后20年的文学是最动乱的,也是最有生气的,冲击力最大,是逼着每一个作家不停地学习的20年。好多作家的分化,就是在这个时候分化了。我估计过了这段以后,不可能出现整个思维上的分化,只能是能力强的跑得远,能力弱的跑得近的问题。20多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你说上个世纪后半部分中国文学到底留下一些什么东西,现在也难说,可能也不是很多,但改变了文学上的一些观念,这重要得很,就像推翻清王朝一样,推翻了也不是说马上就能建立个啥东西,但推翻了,封建王朝从此便再没有了。

  谢有顺:一开始就想建立一套新的文学观念,没那么容易,但至少改写了很多死去的文学常识。过去都讲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学是时代的号角之类,说得更好一些,就是文学是人类良知的代表,等等,经过80年代几场重要的文学革命以后,中国作家的文学观念已经被改写了,知道文学除了表达的问题,还有一个怎么表达的问题,除了写什么的问题,还有一个怎么写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文学的两面,用传统的话来说,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过去,内容是决定形式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现在这种观念被推翻了,内容需要形式来表达,形式本身也是内容,形式也有它独立的意义,独立的价值。这些,在今天的作家那里,已经成为一个常识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作家,他们不一定以先锋小说家那么极端的艺术探索的姿态出现,但你还是看得出来,先锋作家所做的探索成果,在他们身上延续了下来。这些作家一开始写作,就知道有个叙事、形式、语言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没有这个东西的话,你光说写什么已经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了。就这点而言,先锋文学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它使很多人的文学观念变得健全了。先锋文学之后,之所以不太可能出现更有影响的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就在于文学的叙事革命已经初步完成,现在看的是个人的才能、个人的天赋和创造性能把你带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90年代以来,流派慢慢消失,个人开始凸显出来,后来有了个人化写作、身体写作,我觉得都是在这个大背景里面出来的。文学已经不需要流派了,也没有一个流派可以来掀起一个文学热潮了,个人的创造性开始显得至关重要。先锋小说之后,虽然还有一些所谓的流派,但多是杂志社和评论家为着操作上的方便命名的,我个人认为不一定成立,也没什么科学性。尤其是现在的文学,已经没有多少共同性的东西能把大家联系在一起了。

  贾平凹:拿我的创作来讲,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吧,经常有一些归类,一会把我划到地域文化派,一会划到寻根派,又是什么现代派呀、传统派呀。当时呀,把谁划为哪一个流派都不是很准确,也都不是很重要,归类者是为了一种需要。我一直生活在西安,在西北,这里毕竟不是文化中心,属于外省人,而且没有形成一个文学圈子,基本上是单干式的。在北京、上海,好处是信息量大,交流多,弊病可能是常常不独立。在西安各种交流少,但新东西一旦传过来,起码自己要独立思考一下,能逼着你想好多东西,你得单独来弄。再一个就是你没有你自己的圈子,没有保护能力。一大帮,没人敢欺负你,你单枪匹马,有人就可能要掐死你。对你作品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而产生文学之外的一些东西,你一个人就难了。人是活在尘世上的,每个人都顺着潮流往前走,大风来了所有的草都摇晃,但从事创作有时你得感应整个时代,要坚持自己的。我的写作似乎老同一些潮流不大合拍,老错位着呢,不是比别人慢半拍,就是比别人早半拍。人家写“伤痕”的时候,我写的不是“伤痕”,“伤痕”风过去了,我却写,别人不写改革那一段吧,我去写了,等人家都写开了,我就坚决不写了,写到《废都》那儿去了。我有时也讨厌自己,一个评论家给我安慰,说有时看你慢半步,实际上有时也是快半步,人在地球上走,谁在先谁在后呢?他这是鼓励我。我这不是有意为之,全是自己跟着自己的感觉和思考走。所以,这几十年,你说受文坛关注也一直在受关注,你说什么时候特别火爆,也没火爆,反正就这么走了过来,热热闹闹的,是是非非的。

  基本上每个人都面对一个世界,每个人都面对文学史,每个人都面对自己的内心,是这样的一种状况,所以在90年代,优秀的作家开始凸显出来,不是以流派的方式,而恰恰是以个人的方式。  

  谢有顺:一般的规律,作家刚出来时都要跟上一个潮流,跟上一个流派,当他个人的创造性强大了以后,他就要建立起自己的文学速度,这个文学速度跟当下的文学流派、文学潮流往往不是同步的。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很多的人,早期都在某一个流派里面,被当作某一个群体中的一员考察、研究,等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往往就会否认、推翻这个东西,这让人困惑。这里有一个东西在影响评论家和作家,就是文学史。不知道你注意到一个现象没有,文学史基本上记住的都是流派,或在一个流派里担当了重要角色的作家,那些特立独行,什么流派、什么潮流都没有卷进去过的作家,除非你是一个天才,否则历史很可能遗忘你。很多作家很聪明,他知道成名需要批评家的命名,一开始的时候,都愿意被归纳到一个流派里面,因为在这个流派里面,有一个互相帮衬、互相烘托、集体出名的好处,等自己成熟之后,再单飞走自己的路。这是一个现实。作家在这一点可以放开一点,真有评论家把你概括到某一个流派里面时,未尝不是好事,只是要记得,没有一个作家是为流派而写作的。评论家把一些作家归纳到某一个流派是为了考察的方便,其实作为一个个体来讲,他们之间的共同点远远要小于他们之间的差异,这是个矛盾。但你回避不了文学史的权力,你很难摆脱这个东西。

  贾平凹:是这样的。你到底是理论家,概括得好,你再说吧。 

  谢有顺:90年代以后,整个文学环境发生了变化,那种以集团方式、流派方式出现的也有,像新写实小说,包括后面的新生代,新状态,70年代出生作家群,都以一个流派或团体的方式出现。但这些流派基本上不是从艺术本体的角度来概括的,更多的是出于刊物的操作策略。整个90年代的文学环境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作家已经没有一个共同要面对的东西了。伤痕文学有共同的东西,就是曾经有过的苦难经历、苦难历史;寻根文学也有共同面对的文学的根,民族文化、国家命运等;先锋小说所共同面对的是小说的叙事或形式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大家共同面对和解决的。当这几个问题都解决之后,我觉得,90年代已经没有作家共同要面对的东西了。基本上每个人都面对一个世界,每个人都面对文学史,每个人都面对自己的内心,是这样的一种状况,所以在90年代,优秀的作家开始凸显出来,不是以流派的方式,而恰恰是以个人的方式。很典型的就是像先锋小说这样一个群体,当时他们作为一个群体被联结在一起的时候,我认为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多共同性的,比如他们对形式对语言的那种热情。后来,他们转型之后,互相之间的那种差距已经拉得非常大。比如余华,他原来是一个用非常冷酷的方式来写人性恶和暴力的作家,可到了《活着》,他返回到一种非常现实、非常温和的道路上来了;还有苏童、格非,到了90年代,他们都有重返现实的倾向。但他们即便回到现实生活,也跟一般的传统作家不一样,毕竟他们经过了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叙事训练,他们再来讲故事,再来描写一段现实生活,就会赋予它一个现代意识。你的写作里面也一直贯彻着这样一种努力,那些看起来非常传统的生活,你总是试图用一种现代意识来观照,来审视,使它被照亮,这段生活就在一种现代眼光里获得特别的意义。从《废都》开始,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长篇小说的创作历程,《废都》用了一种很旧的话语方式,就是从古白话小说里获得的启发和滋养,但你在小说里所传达出来的,是一种非常现代的思想。在20世纪,所谓的现代,就是把19世纪的乐观主义变成了20世纪的悲观主义。20世纪文学的一个特点,就是悲观主义,是悲观的,颓废的,看起来左冲右突都没有出路的,可它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深的精神困境。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使得你的小说具有现代意识,又有很强的可读性,这可能也是你的作品获得商业成功的重要原因。

  我是企图将作品写得混沌,模糊,多义性,故事很简单,但不是简单的主题。作品得有维度呀,维度越多越好。

  贾平凹:因为我一直在追求吧。从写《卧虎说》,是1983年吧,就老想。其实也是受拉美文学和日本文学的影响,他们的河床是本民族的,流的却是现代的水,起的是现代的浪花,我就想,一定要有现代的东西,但也一定要写出中国人的味道来。这个意识从80年代就有了,所以写了《卧虎说》,到了40岁,写了《四十岁说》更是专门谈这种想法,一直到今年五十,又写了《五十大话》。这10多年20年,意识还是比较自觉的。在作品的境界上————我说的是境界,我没说思想上,说思想上容易引起别的误解————在境界上一定要借鉴西方的东西,在行文表现上一定要有中国的作派。为了学习人家,你得读许多历史的、哲学的、宗教方面的书,要研究人性中的东西,要改变对文学的看法。要写出中国的作派,怎样让一般读者接受,又不要落俗。这方面我进行过美术上的、戏剧上、医理上的中西比较。在这20年里,你若不接受新东西,没现代意识,你绝对没出路。你死抱着五十年代六十七十年代的东西不放,你抱的只能是一堆没价值的东西。现代意识可以说是人类意识,地球上大多数人在想什么,思考什么,你得追寻那个东西。但是,中国在现在这个时候,人都浮躁,都追逐时尚,寻找热点和刺激,一些新奇的东西容易被注意,读者和批评家都在盯新奇的东西,发现了这个拿眼又盯那个,那个有了又等着第三个。我弄的那一套,说新吧,外表上又不扎眼,它可能有许多读者,但同时也可能被误读。好多人跟着你的作品走,走着走着,有些就不见了,他们反映说,你的作品好读,读完了却迷迷糊糊,有多种解释。是的,我是企图将作品写得混沌,模糊,多义性,故事很简单,但不是简单的主题。作品得有维度呀,维度越多越好。这方面的试验是慢慢来的,意识也是慢慢清晰和自觉的。比如写《废都》时,我想几个人同时对待某一件事,并且佛道怎么看,动物界怎么看,灵性界怎么看,但想得蛮好,表现时就觉得能力不够了。在中国现在对小说的认识里,如果小说写到人生、命运层面,就算是好小说了,但我觉得还不够,你还得写到人性层面,写到灵魂层面吧,生命之外肯定还有什么东西,理论上怎么讲我搞不清,但作品不能太单一了。作品产生多义性,模糊性,误读就来了。如果说你是纯粹的极端的现代派,读者就把你当作纯粹的极端的现代派读,会认同你跟着你走,哪怕读后骂娘,但读时会顺着你的思路走的。比如你是大富豪,你就戴个假表,人家都以为是劳力士,你是个穷人,你戴的是真的劳力士,也会怀疑你是假的。问题是我的作品表现上似乎很传统,有人以传统文学的眼光看你,看着看着你却不是传统那一套,他就有些糊涂了,要误读了。 

  从80年代开始,中国作家有两个明显的焦虑。一个焦虑是如何创新,现在都讲创新嘛,就是如何跟世界接轨,如何让我们的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的行列里。

  谢有顺:你的独特之处,在于你有一个非常强的中国外壳,比如语言,从古白话小说中获得滋养,建立起了自己的个性,不是欧化的,不是翻译化的,是来自底层的、土气的语言,它有根,是很有表现力的语言;另外一个,你写的生活,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活法,体察到了中国人活着的滋味,这是一个很中国化的外壳。但是你在表现手法上,在叙事方式上,甚至在整个精神空间的传达上,你都试图引进西方现代意识,这两部分的结合,形成了你作品中非常独特的一面。这个东西,在其他作家里面,不一定意识得到。说某个人是现代派作家,他很可能从语言、结构、到人物、生活,全都西方化了。那种活的滋味,那种活法,也不像中国人。他是在实验,但没有找到一个中国的落足点,这种探索肯定是过渡性的,不够。还有另一种人,他也写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现实,但他用的是一种很陈旧的观察方式、表现方式,也很难把复杂的中国现实表现出来。最好是两种相结合。我个人觉得,这是目前中国作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贾平凹: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不知如何解决。

  谢有顺:从80年代开始,中国作家有两个明显的焦虑。一个焦虑是如何创新,现在都讲创新嘛,就是如何跟世界接轨,如何让我们的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的行列里。80年代这个焦虑非常明显,一个作家,只要他接受了一些现代思想的影响,他在作品里就会努力把自己表现为一个现代派,而害怕被人称之为保守、落后的作家;到了90年代中后期,作家的内心开始有了另一个焦虑,就是如何将这种西方化的艺术经验(包括现代精神)中国化的问题,怎样找到一种中国的方式、中国的手法,写出中国人的生活。这种焦虑当然以前也有,但最近是越发的严重了。中国文学有没有创造性就看一点了。如果你还是跟在西方大师后面,亦步亦趋,你学得再像,也成不了气候。写作是创造的事业,最怕一眼就让人看到你受了谁的影响。这种中国化的焦虑,在成名作家身上正成为自身获得突破的障碍。你突破了,你可能就是大作家了。如果中国作家能更自觉地往这一方面走,在中国化的过程里,又不排斥现代艺术经验对他的洗礼,我觉得是到了一个出现好作家、好作品的时代了。



  以上资料来源:故乡网站,转贴请注明出处
http://www.guxiang.com/others/ot ... 06/200306090003.htm
2#
发表于 2003-6-10 15:03 | 只看该作者
  在我的阅读印象中,对于贾平凹这个作家的认识很浅很浅,知道他的废都很出名,有一些大胆的色情字眼,然后知道他写山野村夫很厉害,然后,然后,不知道啦,这篇文章让我更进一步认识了他。:)
3#
发表于 2003-6-10 15:12 | 只看该作者
  很新的讨论,很有指导作用  谢谢贴主 :))
4#
发表于 2003-6-10 15:52 | 只看该作者
可以回顾王富仁的《废都漫议》
5#
 楼主| 发表于 2003-6-10 17:06 | 只看该作者
贾平凹与散文渊源不浅,否则也不会转巴斑这里来。
谢谢大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6:48 , Processed in 0.04888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