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8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应该将刘文学请出教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29 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应该将刘文学请出教室

               lqm407

  那天去开学生家长会,老师在上面讲,我的眼睛在四处蹓跶。后来看到墙上的一些画像,禁不住产生了一些感想。
  
  教室的正面墙上,掛的是马、恩、列、斯、毛、邓;侧面墙上,则是董存瑞、黄继光、刘文学、赖宁……后面墙上则是“学习园地”什么的。
  
  这种情况跟过去几乎没有什么不同。记得我当小学生的时候,教室里也是这样贴着,只是没有邓小平。那时听课听得烦了,我就眼瞅着四个长胡子的外国人和一个没长胡子的中国人发呆,想像着村外的小河,想像着大树上的鸟窝。我们爱听老师讲故事,但老师总是说董存瑞如何炸桥梁,黄继光如何用胸膛阻挡子弹,罗盛教如何跳到冰窟窿里救人,邱少荣如何被大火活活烧死……都是些很惨的死人事件,听得我们很害怕。还有那个刘文学,让我们的眼睛经常瞪得大大的,监视着村里“五类分子”的一言一行,寻找着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晚上,我问孩子:你知道刘文学吗?孩子说:就是那个让老地主揑死了的学生吗?我问:是的。你觉得刘文学值得那样做吗?孩子说:老师说他很勇敢,当然值得。我问,如果发生同样的事情,你也那么干吗?孩子不吭声了。他闪动着大眼睛思索着。
  
  我给孩子说:如果有类似的事情,你可不能那样干。你们年龄还小,分不清人的好坏,分不清事情的正确错误。另外,你们没有与一些人进行面对面斗争的能力。所以,在你们来说,与别人作斗争是很危险的事情。
  
  于是,我给孩子又详细地讲述了一遍刘文学的故事:
  
  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发生在四川某农村的故事。当时,整个四川的农民都少吃没穿,忍饥受饿。这个村子有个姓王的“地主分子”想偷点生产队的辣椒吃。(还有个说法说王地主想偷辣椒換草鞋穿。那时当地的许多农民连草鞋都没得穿。)结果,在晚上偷摘过程中,王地主被年仅十四岁的“少先队员”刘文学发现了。刘文学立即扯住王地主要到生产队长那里去。王地主无奈,就从身上掏出一元钱递给刘文学说:“小兄弟,你就放我一马吧。”刘文学将钱摔在地上,怒斥起王地主。王地主无奈,就哄骗刘文学说:又不是我一个人在偷,那边还有人偷桔子呢。刘文学相信了。因为当时偷窃是普遍现象。但这次是王地主用假话哄骗,想伺机逃跑。刘文学拉着王地主来到桔子地里时,才发现王地主是说谎,就痛斥他。王地主脱不了身,想到日后被残酷批斗的情景,于是横下心来与刘文学打斗。王地主力大,刘文学毕竟只有14岁,只几下,刘文学就倒在地上。王地主见事情闹大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用背篼绳子勒死了刘文学。刘文学牺牲后不久,王地主也被政府枪毙了……
  
  我给孩子说:少吃没喝时的小偷小摸,本来是一种求生本能,说到底是一种小错误。但是在当时,任何事情与“阶级斗争”一挂钩,问题就变得异常复杂了。如果偷辣椒的人是个“贫下中农”,那刘文学是不会不息不饶地往队长那里揪的;即使揪去了,队长也会不咸不淡地说上那么几句;哪怕“贫下中农”将刘文学弄死,刘文学也不会成为那么著名的“英雄人物”。当时,包括地主在内的“五类分子”敢于偷窃的比较少。他们根本没有社会地位,生活得连猪狗都不如,有点屁大的事就遭受残酷的政治批判与人身伤害。他们是最弱势的群体,再安分也保不了身。如果他们偷窃生产队辣椒的事情暴露,那后果非常可怕。
  
  刘文学坚持斗争后的结局还是非常可怕的:刘文学死了,王地主也死了。刘文学成了“在阶级斗争风浪里”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而王地主成了是典型的“时时刻刻想着反攻倒算”的阶级敌人……
  
  自刘文学死后,我们一直这么宣传,这么鼓动。没有谁说这有什么问题,没有什么不合理处。
  
  现在我们细细想来,这里面其实包含着荒唐与悲哀。这样的悲剧,在一个比较和谐或比较正常的社会里能发生吗?悲剧发生了,我们不是去反思那个社会环境,不去反思那极“左”的理论,不去反思那荒唐的道德观念,而是将全部罪过推到“阶级敌人”身上,将全部的“光荣”罩在悲剧人物刘文学头上。当然,我们不能责怪刘文学,他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可悲的是,直到现在,我们的学校还在用刘文学的“精神”教育着我们的孩子……
  
  看着自己孩子纯真无暇的面孔,我想:我们要教育孩子建立一种同情心、慈善心、宽容心,要他经常用一种公允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和每一个人,特别是要同情弱势群体,包括在生活非常困难情况下偷辣椒的王地主那样的弱势人。就是与王地主这样的人作斗争,也要讲策略,讲智慧,以道理去说服他,不能死认一个并不正确的道理来硬拼硬干。如果当时的刘文学有这种观念,他是会处理好那件事情的。他不会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也不会引得别人被砍去脑袋,事情的结局肯定不是悲剧形式……
  
  我给孩子的班主任打了电话,陈说了我的观点,建议学校将刘文学的画像取了。班主任的态度很好,但她说这事她不敢作主,没有这个权利,只能向学校转达转达。
  
  又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那些画像还是挂在那里……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12-30 09:3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要教育孩子建立一种同情心、慈善心、宽容心,要他经常用一种公允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和每一个人,特别是要同情弱势群体,包括在生活非常困难情况下偷辣椒的王地主那样的弱势人。”
  文章主题深刻,很有见地。
3#
发表于 2007-12-30 10:1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小时候做学生还真的没少学习刘胡兰啊董存瑞、黄继光、刘文学等等英雄,甚至把他们的事迹编排进我们女孩子们跳皮筋的游戏里。如斑斑所说,那时候真的不是很懂他们做英雄的原委,只知道课本没错,老师也没错,就是跟着学。

斑斑之文确是主题深刻,议论出新的观点,有很充分的内容补充。值得思考。

问407斑斑元旦快乐。
4#
发表于 2007-12-30 10:2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在对原来的价值观念提出置疑,置疑得好.
那年代,一点小事也上纲上线,于是,谬误便出现了.问题是现在还在沿袭.
5#
发表于 2007-12-30 11:29 | 只看该作者
  班班与众不同的观点,独到的思考值得学习。祝节日快乐!
6#
发表于 2007-12-30 11:51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了这个题目,还是比较震动的。引起许多的思考和感慨。看到一篇文章。权且一看:
     红色少年刘文学
 

    1959年11月18日晚,合川县(现合川市)云门区双江村双江小学四年级年仅14岁的刘文学,为维护集体财产,被地主分子王云学杀害了。很快,刘文学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
    进入新世纪,这位红色少年的英勇事迹渐渐被冰侵风蚀,更有好事者考证:刘文学当时也是去偷海椒,刘文学是出名的调皮大王……各种版本纷至沓来,竟不怕长眠地下的亡魂突然打个冷战?
    为此,我们要重讲一遍刘文学的故事———
    “渠江水呀弯又长,有颗红星放光芒。少年英雄刘文学,你是我们的好榜样……”前日,提到刘文学,家住重庆龙湖的一位长者立即就唱起了这首旋律优美的儿歌。他说,对于刘文学这位少年英雄谁不敬仰?他一直就是我们这代人学习的榜样,我们也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
    在云门区双江村(刘文学的家乡),55岁的村支书李天益老人也当即放开嗓子唱了起来,“这首歌是当时专门歌颂刘文学的,我们许多人都会唱。”旁边村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合唱:“刘文学呀刘文学,你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们站在刘文学家老屋前集体合唱,略为沉重的神情透出掩饰不住的淡淡哀伤。他是为了一堆海椒被地主勒死了的啊!老邻居郑开英愤愤地说,王云学太坏了!刘文学成了英雄,我们作为同村人,都为他感到自豪。
    村民们满怀深情地回顾了刘文学当年的历史片段。
    刘文学的爸爸死得早,妈妈对他非常严厉。从小有良好家教的刘文学经常帮邻居做事情,挑水、喂牛、捡柴,样样都做。刘文学的老邻居黄婆婆对这个蓄着“一片瓦”式的发型,跑跳时头发在额前一搭一搭的小同学印象非常深刻,她是看着文学长大的,黄婆婆回忆说,刘文学在班上的成绩很优秀,当时全校只有3个人加入了少先队,其中就有刘文学,他真的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李天益老人是刘文学的小学同班同学,比刘小4岁。回忆起刘文学的那场厄运,他仍记忆犹新:1959年11月16日是星期六,所有同学都在双江村9社的白菜地里抓虫子。活儿做完了,刘文学就“噌噌噌”地爬到树上逮了两个小斑鸠。我是从城里搬到农村的,所以见着鸟儿稀奇,打算买下来,问他要多少钱,他就开始“一、二、三……”点起了抓虫子的同学人数,结果刚好50个,于是他对我说:“就5角钱吧,正好买50个1分钱的海椒糖,一人一个。”因为当时我手头没有钱,就第二天回城找爸爸要了5角钱,准备星期一上学时买糖发给大家。哪晓得那天带着钱回到学校去找刘文学,看到不少同学都很伤心,一打听,他们说刘文学死了。我当时吓了一跳,根本不敢相信,心想头两天他还活蹦乱跳的,怎么说死就死了呢?
    刘文学遇害的第二天,地主王云学被捕,他向公安局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经过。
    那时正是“大跃进”时期,学生们都要参加集体劳动。11月18日那晚12点钟左右,刘文学在地里干完农活回家,刚刚走到一块海椒地,发现地里有一个黑影在晃动,当即上前看个究竟,原来是地主王云学在偷海椒。当时的海椒要卖4角钱一斤,王云学恰是收粪工,他打算进城收粪时,把海椒带到城里去卖。那时王云学已经偷了半背篼海椒,正准备离开,没想到被刘文学逮个现行。
    刘文学望着王云学跟前的半背篼海椒,立即拉住王云学嚷着要向生产队长报告。王云学从身上掏出一元钱递给刘文学,“小兄弟,这一块钱给你,你就放我一马嘛。”刘文学不肯。王云学骗他说,又不是我一个人在偷,那边还有人在偷桔子呢。刘文学一听,这还了得,马上拉着王云学向更黑暗处走去。
    当他们走进一块红苕地里,刘文学这才发现原来王云学在耍诡计。奸计被识破的王云学顿时起了歹心,要置刘文学于死地,只是刘文学的力气够大,两人就打了起来,连红苕藤都被踩烂了整整六排。刘文学毕竟只有14岁,哪里是40多岁的王云学的对手,最后被他用背篼绳子勒死了。
    王云学把刘文学勒死后马上跑回收粪船,船长见王云学蹲在地上卷叶子烟,向他喊道:“王云学,恁个晚了,还蹲在那里干啥子?”船长哪里知道,此时的王云学正计划着,如何制造一个假象躲过这事。烟卷抽完后,王云学直奔红苕地,扛起刘文学的尸体扔进附近一个浅浅的堰塘,制造刘溺水身亡的假象。
    刘文学一夜没有回家,邻居们四处寻找,终于在堰塘里发现了他的尸体。县公安局得知后,马上派人到双江村调查。那个时候穿鞋的人少,几乎人人都打着赤脚,而红苕地里到处是脚印。所以公安人员立即在村里召开社员大会,要求每个人都到地里去对脚印。
    王云学被吓得魂飞魄散,在大家还没有对脚印之前,他主动到公安局自首了。10天后,王云学在合川体育馆被枪毙了。
    那天,刘文学的妈妈余太珍惊闻噩耗后,当即晕倒在地。今天,90高龄的老妈妈(人们都亲切地称她刘妈妈)忆起儿子时仍撕心裂肺。她说:“那晚出事之前,我在家就告诉他说:‘刘文学,现在大家都在为集体劳动,你也要坚持原则,积极劳动啊!’他答应后就到地里去了,我随后也到附近修建凤鸣水库,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了,仍没见他回家,着急得不得了,哭着和邻居到处找,最后在一个堰塘里找到了他的尸体。”刘妈妈说着说着,声音再次哽咽,“王云学这个坏蛋一贯喜欢偷盗,那晚还把我儿的脸抓得稀烂,威胁说如果我儿要带他去见生产队长,就要整死我儿。我儿不怕他,说要保护公共财产,坚持要拉他去,结果他就真的狠下心来,把我儿用背篼索索勒死了。”
    事情已经过去45年,刘妈妈仍深深地怀念着她的儿子。“我现在最想的就是我的儿,如果他还在的话,都差不多60岁了。”刘妈妈浑浊的眼睛里顿时包满了泪水,“我虽然失去了儿子,但我感到骄傲,因为他是为保护集体财产而牺牲的。”
    1960年,由合川县出钱,渠嘉公社农民出工修建了刘文学墓园。当时的团中央书记胡耀邦亲笔题写了“刘文学之墓”的碑文。
    在这块肃穆的英雄墓前,每年的11月18日,都有不少小学生来扫墓。特别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来扫墓的学生数以万计,密密麻麻的,整个墓园根本挤不下。到了九十年代,人相对少些了。现在每年祭奠,双江小学的人员依然全部到齐,别的小学也要派代表前来扫墓。
    当有人提到刘文学的种种“不好”时,李天益老人义愤填膺:“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小孩子顽皮是很正常的事,刘文学这么优秀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去干那种危害集体利益的事偷生产队的海椒呢?事实就是事实,我不会因为自己是他的同学,不会因为自己是党的干部,就帮他说好话!”再问,如果当时偷海椒的不是地主分子,而是贫下中农,那刘文学会不会去抓呢?李说,他肯定照抓不误。在那个讲阶级讲政治的年代,集体利益胜过一切,不管是谁,只要做了损害集体利益的事,刘文学绝不手软。
    “你觉得刘文学值不值得后人去怀念和歌颂呢?”李支书想都没想就说:“那肯定是值得的噻,虽然只是半背篼海椒,但他是为了集体财产而牺牲的,啷个说也值得大家学习。说这些流言蜚语就不怕我们这些还活着的老同志心寒?”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0 12:0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李淮南 发表
“我们要教育孩子建立一种同情心、慈善心、宽容心,要他经常用一种公允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和每一个人,特别是要同情弱势群体,包括在生活非常困难情况下偷辣椒的王地主那样的弱势人。”
  文章主题深刻,很有见地...


谢谢淮南先生阅读。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0 12:0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一水 发表
其实小时候做学生还真的没少学习刘胡兰啊董存瑞、黄继光、刘文学等等英雄,甚至把他们的事迹编排进我们女孩子们跳皮筋的游戏里。如斑斑所说,那时候真的不是很懂他们做英雄的原委,只知道课本没错,老师也没错,就是...


  我总觉得,当时社会上充满着极左思潮,树立起来的英雄人物也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0 12:1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文章在对原来的价值观念提出置疑,置疑得好.
那年代,一点小事也上纲上线,于是,谬误便出现了.问题是现在还在沿袭.


谢谢武版的评说。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0 12:1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班班与众不同的观点,独到的思考值得学习。祝节日快乐!


祝跃农先生节日快乐!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0 12:1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万里山水 发表
看到了这个题目,还是比较震动的。引起许多的思考和感慨。看到一篇文章。权且一看:
     红色少年刘文学
 

    1959年11月18日晚,合川县(现合川市)云门区双江村双江小学四年级年仅14岁的刘文学,为?..


感谢万里先生转贴来这篇文章。
我的观点只是一已之见。大家可以多方面地评说。
祝跃节日快乐!
12#
发表于 2007-12-31 08:48 | 只看该作者
斑斑之文确是主题深刻,议论出新的观点,有很充分的内容补充。值得思考。

问407斑斑元旦快乐。
13#
发表于 2008-1-1 14:03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的发展总是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某些经典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总是说不出的隔膜。也许这是一个教育与时俱进的问题。

问好407班班,元旦快乐!
14#
发表于 2008-1-1 17:29 | 只看该作者
政治宣传造就的英雄,比宗教殉道者更悲哀。
老李这样的文道坚持走下去,定有收获,祝贺了。
15#
发表于 2008-1-2 09:10 | 只看该作者
榜样总是有着时代的烙印,其实也是时代心理的一种折射。欣赏斑斑好文。并祝新年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7 16:54 , Processed in 0.15138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