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43|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佳文有约】 为心灵的震颤煨桑祈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6-23 20: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立红 于 2019-6-23 20:31 编辑

为心灵的震颤煨桑祈福
——读嘎玛旦增的《分开修行——在路上找到自己》


  也许是年龄渐长,越来越喜欢旧物。偶然的机会,读作家嘎玛旦增的散文《旧物上的时光》,一下子被他诗一样的语言和深邃的遐思吸引。上网查了作者简介,买了这本书,那是2013年11月12日。仔细读过后,总想写点什么,六年过去了,没写下只言片语,它就静静安卧在我的书架上。这个月,论坛倡读游记类书籍,忽又想起它,想起那时阅读时的悸动,一些美好时光也拾级而上,慢慢达到一个高处,又顺流直下,溅出一波又一波的涟漪。

  很抱歉,我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说不清楚修行是什么意思,读过书后,也是一知半解。我理解的修行就是为美而讴歌,就是不断修正思想中的杂质,让灵魂一次次净化的过程。作者在旅行的路上,面对天空、大地、故乡旧宅,面对陌生却又有某种熟悉的人们,不断生成新的自己,使自己越来越接近有灵魂的人,用一次次离家出发,重新塑造自己的精神相貌,也许这就是他所说的,在路上找到自己吧!

  作者嘎玛丹增曾获冰心散文奖,军旅出身,我怀疑他写过诗,可并没有资料这样说,我总觉得,书中的语言有很明显的诗歌韵味。《分开修行》是作者深入西藏、新疆以及西南古镇所得,是对天地人的回归,对传统文化的缅怀,对自我的追问与探寻。书中的每一个字符都充满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终极目标的求索,有一定的哲学深度,思考的维度也是多方面的,是我喜欢读的类型。

  因为喜欢读书与旅行,所以热爱旅行类书籍,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零零碎碎读了几本关于旅行的书,自己也出了一本游记体散文《一直在路上》,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字里行间对生命的敬重,对信仰的思索。它与郭子鹰的《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比如封面极其相似,都有红色的僧袍,黄土地,蔚蓝的天,比如书里都有非常精美的原创摄影,宏大中不乏感人的一瞬,让人心动,比如对旅行与心灵的认识极其相似,比如对精神世界的超乎寻常的关注等等,但掩卷细思,两本书又有根本的不同,郭子鹰的书注重生活的本身,行走中有更多俗世的温暖,而嘎玛旦增这本书也描写了很多细节,但更注重探讨细节所折射出的形而上的东西,更关注个人心灵的成长,更关心人类的未来,主题比较深邃宽阔,表达也更具文学性,少了鸡汤似的警句名言,多了一层神秘与反省,读起来难度更大。

  在书中,他写了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题目都十分醒目。天途:听神说话——城市和天空之间,隔着一段打满补丁的路程,写藏地旅行;地途:新疆秘符——大地总是无私地为我们库藏一切,写新疆见闻;人途:古镇流水——一条活着的河流可以成为圣经,写古镇的那些旧物与传统。第一次读这本书,就被“一段打满补丁的路程”深深吸引,读到最后,也最喜欢写西藏那部分。

  神是什么,是主宰一切的物质?抑或是神秘的力量?还是精神层面的寄托?我说不清,这对于毫无实质信仰的我来说,确实很难。可能我无权说信仰,更对神讳莫如深。生活在城市,被世俗腌咸菜一样腌渍透了的人,还有什么资格说这些呢?我只能在城市与天空中虚妄地前行,渴望通过书的指引,弥补心灵的空洞。

  作为从小在四川藏地生活的作者来说,对藏民的了解自然多于我这样的读者。“藏民族全民信教,不是一种形式,他们把身体和心灵都献给了精神”,他们终身在路上,旅行贯穿来世今生,就像灵魂流转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样。跟这样的人相比,作者发出感慨“仰望佛像、菩萨和护法神像,好像被人脱光了衣服站在法庭,等待接受精神审判”,自惭形秽的感觉也曾有过,每次去寺庙,听着佛音袅袅,经幡在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都会有家徒四壁的感觉,面对有信仰的人,我觉得自己是真正的贫困户,一无所有。

  有信仰的人,眼神里都溢满光辉,纯净而简单,就像文里的曲波大叔,不厌其烦地教作者读转经筒上的藏文,咒语一样,普度众生。喜欢读他们在昌珠寺僧房的台阶上交谈那段,散淡、冲和,没有芥蒂,黑毛小狗晃来晃去,不时抬起小脑袋张望。正午的阳光火辣辣晒过来,仿佛能把人融化,但那种通透与和谐真是让人向往。

  因为有信仰,就有精神归属,所以,藏族是平静对待死亡的一个民族。在郎木寺镇的一个下午,在神秘的天葬台,作者遇见了丹增,一个不到十岁的藏族男孩。那时,他正在荒无一人的天葬台转悠,手里拿着一根秃鹫的羽毛。在火葬、水葬、墙葬、土葬等葬仪中,天葬是最神圣的,人的肉身经过秃鹫的啄食,而走进天堂,这是藏民终其一生向往的事情,贯穿了他们对精神、对大地、对天空的虔诚理解。一个孩子独自在天葬台游玩,并不害怕,他们从小就淡泊了名利和生死,在信仰的关照下,他们不畏惧死亡,也许宗教的神圣使他们把死亡当成另一种生存。

  “信仰的缺席就像很多真相和事实的毁灭一样,得到了时间和财富的默许”如今,越来越多的富人信仰宗教,他们每遇庙宇都要走进去,燃香,祈祷,大多不是救赎,而是为了祈祷财源滚滚,平安幸福,“都达不到甘南的本真”。

  信仰无关俗世,只关灵魂。还记得那个从春天就离开四川的朝圣者,已经“走”过了两个季节,满脸沙尘,用等身长跪的方式,三步一叩,缓慢“行走”在去往布达拉宫的路上。她爬冰卧雪,风雨无阻,藏袍和背囊变成了泥土的颜色,手掌龟裂,有血渗出,“给人一种醒目的疼痛”,面部却看不出痛苦,只有满心欢喜。读到这里,我肃然起敬,她匍匐在大地之上,身体受着煎熬,但精神却在高处,“跪行的长途就是心灵的喜悦”。

  总是在很多描写藏地旅行的书中,读到类似的章节,年少轻狂的我曾哂笑朝拜者的执着,不理解他们的理想,但这本书里的内容,让我震撼,可能和阅历有关,也跟年龄有关,我不再轻易否定什么,特别是否定我并不知晓的东西,我没有权利表达对他人的不屑,以我自己的浅薄对抗别人的至上信念。其实,要聆听身体与神灵的对话,我应该也跪下,才有可能参悟那些用膝盖行走的人所表达的对天空、大地、人间的敬畏与感恩,一切轻浮都是对自然与生命的大不敬。

  在藏人眼里,石头、塑像、画像都像万物一样,是有生命的,只是换了一种表现方式而已。他们说,所有的生命都是大地的主人,所以,花草会疼,唐卡有心,众生平等,所有的一切在西藏都有了皈依。

  煨桑是藏族最古老的祈福仪式。点燃桑枝,再撒上青稞、小麦等。在西藏第一座煨桑炉前,一位阿妈,忙着出售祈福物品,一套只一元,作者递给十元,说,不用找零了,但她对这种慷慨执意不收,固执地把零钱塞给他。这是恪守一种准则,是对执著无我的诠释。赛里木湖的热合曼是以招揽住毡包的游客为生的人,当他殷勤地招呼作者的时候,他以为作者带了很多人,其实,只他一个,最后悻悻离开时,还不忘骑摩托车追过来说,开车小心点,前方有测速的警察,这种友好让人内心温热。


  桑耶寺,年轻的喇嘛蹲着地上,正伸出双手和一只鸽子交谈。顾县镇一个刻章的老人,一心一意做着活计,对作者的招呼与问话置之不理,那种对工作的投入,对世界的缄默,不能用沧桑来介绍,只能用自己的手艺书写。一位藏族老阿妈将青稞弯身放在一块石碑下,几只鸽子从房顶飞落下来,在阿妈脚下旁若无人地觅食。图瓦人家的狗和鸟,对陌生人熟视无睹,不吠叫不惊飞,不管有无主人,大门对外来者敞开着信任……

  这些美丽的场景都在安静中舞蹈,都在有神灵的地方安息。

  格桑梅朵说:“懂来每个牵住目光的风景,都是心底旧痕。触摸不可言说的灵魂,把视线转向同样伟大无声的雪月江川。……如此和更恒远更沉默存在的对望。彻见彼此,如何一体相依,就是怎样独自空旷。”旅行的最大收获在于行走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遇见的人、遇见的事给我们灵魂的触动。没有内心参与的旅行,只是游山玩水的消磨时光。

  我始终觉得无所谓风景,它们都是心灵的投射,再美的地方,如果脱离了我们的内化,也不过照片上的到此一游而已。旅行是灵魂的漂泊,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发生的联系,是我们内心的救赎。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6-23 20:53 | 只看该作者
忘了是谁介绍给我的,这本书我看了一半,终究还是放下了。
这就是阅读的缘份,和人与人的缘份是一样的。有各种各样的认识,和各种理由的离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发表于 2019-6-24 13:58 | 只看该作者
柳藏 发表于 2019-6-23 20:53
忘了是谁介绍给我的,这本书我看了一半,终究还是放下了。
这就是阅读的缘份,和人与人的缘份是一样的。有 ...

肯定是我咯。我在江天写过啊。哎,什么记性。
4#
发表于 2019-6-24 14:12 | 只看该作者
嘎玛丹增老师的《分开修行》,是“异域版图”的特写,和黑陶的《漆蓝书简》一样,对距离笔下版图陌生的人,有比磁铁更为牢固和顽强的吸引力。尤其,当这些异域版图,是你内心的向往所在,而又尚未付诸行动,或者,是你一生都无法完成的行走时。
非常欣赏立红关于旅行的观点:旅行是灵魂的漂泊,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发生的联系,是我们内心的救赎。
原来立红出过一本关于旅行的书啊,一直都没有听你说过,真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9-6-24 15:26 | 只看该作者
在城市与天空中虚妄地前行,渴望通过书的指引,弥补心灵的空洞。深以为然。
立红不愧是老师,能从书籍里提炼出旅行的意义,精神跟灵魂的交接才让行走变得与众不同,而这种独自,一般人是做不到,也理解不透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发表于 2019-6-24 15:3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秋天想去甘南浪一圈,感受一下藏民族那种信仰,看能否理解他们那种匍匐着的朝拜。我想,咱还是肯定会俗气的瞅瞅,不可能有深层次的撼动。
7#
发表于 2019-6-26 08:39 | 只看该作者
这人早先的散文,有一本。忘了书名了。久不见,不知现在的文字什么样儿了。
想来,会有流行的成分。

立红这文字,倒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6:15 | 只看该作者
柳藏 发表于 2019-6-23 20:53
忘了是谁介绍给我的,这本书我看了一半,终究还是放下了。
这就是阅读的缘份,和人与人的缘份是一样的。有 ...

嗯,嗯,书都是好书,能不能读下去,喜不喜欢,真要看你和它的缘分呢!我个人比较喜欢旅行思考类的书,还买过一本《中国著名小镇》那本书,闲时翻看,想有生之年,多去看看
9#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6:16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6-24 13:58
肯定是我咯。我在江天写过啊。哎,什么记性。

竟然把晰子推荐人都忘记了,我看,柳同学真该被罚哦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6:20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6-24 14:12
嘎玛丹增老师的《分开修行》,是“异域版图”的特写,和黑陶的《漆蓝书简》一样,对距离笔下版图陌生的人, ...

多年前,我发表纸媒的第一篇文字就是游记,那时,喜欢玩,还有寒暑假,学校也组织旅游,写了不少文字,发的多了就结集出了两本书,一本是纯游记,另一本有游记有散文。我都怀疑那时怎么那么勤奋,一样的工作,一样的忙碌,还能三两天就写点文字,现在怎么都不行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6:21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9-6-24 15:26
在城市与天空中虚妄地前行,渴望通过书的指引,弥补心灵的空洞。深以为然。
立红不愧是老师,能从书籍里提 ...

草姐过奖了,行走与读书是我的两大爱好,可惜,现在都基本被抛弃了,走得少,写得更少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6:22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9-6-24 15:30
今天秋天想去甘南浪一圈,感受一下藏民族那种信仰,看能否理解他们那种匍匐着的朝拜。我想,咱还是肯定会俗 ...

支持姐去甘南,读过关于甘南的书,向往中,可惜这个假期没时间

点评

嘿嘿,咱不急,等待退休了慢慢走。  发表于 2019-6-28 17:42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6:23 | 只看该作者
鲜然 发表于 2019-6-26 08:39
这人早先的散文,有一本。忘了书名了。久不见,不知现在的文字什么样儿了。
想来,会有流行的成分。

他的散文真的很好,有古韵,有思想,除了这本书,读他的散文都是零星读的,是我喜欢的调调
14#
发表于 2019-6-29 09:38 | 只看该作者
认真读了,书话指向的原著没读,读了评点,一股久违了的纸质出版物的气息扑鼻而来,人即刻安静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5#
发表于 2019-7-3 15:18 | 只看该作者
不断修正思想中的杂质,让灵魂一次次净化的过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8 11:39 , Processed in 0.123304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