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4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观音山上的菩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9-17 0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音山上的菩萨》

        一
        “观音山上观山水”,这是广东省楹联协会会长邹继海先生为东莞观音山景区所出的上联。几年来,为了征求下联,颇费周折。

        我是北方人,离东莞十万八千里。零三年去过一次广州,跟风一样,去的快,离的更快。一直想再去一次,却没有机会。这次看到景区征集对联,一时倒激起了研究的兴趣。因为那观音山的美和那楹联的神秘,一个是天上的佛,一个是地上的景,我都愿意接近,留在心里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补偿了。

        其实人的愿望多了,总有一些实现不了的梦。就像中国地大物博,也总有去不了的地方。但去不了我们还可以听,还可以想,在诗情画意的深处感受祖国的壮美,在祥和美景的世界里体会锦绣河山,把愿望和祝福留在梦里,也未免不是另一种美好。

        然而这美好总惦记在心,难免叫人心驰神往。魂牵梦萦的时候多了,亏得网络的先进,随手捻来,竟是一张张醉人的美景。看那观音山,蓝色的天空,苍翠的山岭,映入眼帘的是无穷无尽的绿。那绿,绿的青翠,绿的耀眼;那天,蓝的深邃,蓝的舒展。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山谷清幽,云雾缭绕,遮天蔽日的绿林深处总透露出一股悠然仙气,像是人间,又非人间。就在这是非又非是梦非梦的人间仙境里,一尊高大的观世音菩萨圣像雄踞观音山顶,端坐在须弥莲座之上。头戴宝冠,身着天衣,肩披帔帛,胸饰璎珞,左手持净瓶,右手结无畏金刚印,目光炯炯,为天下祈福,普度众生。原来我们凡人爱美,那至尊的菩萨也爱美。这仙风道骨配上这梦幻般的美景,让山有了声,让水有了情,让绿在苍翠欲滴里,让景在美妙绝伦中,孕育出无穷的魅力。

        为此我又要为自己感到遗憾了,因为不能亲自到菩萨的跟前去朝拜而哀怨可惜。看到圣像前游人如织,真让人羡慕。他们不但还了愿,还能向着菩萨面对面地跪拜。人生的难事,生活的艰辛,瞬间化为乌有了。

        我也想去还愿,有一天登上观音山,沐浴美景,叩响佛门。当着菩萨的面,了结自己的心愿,让跌宕起伏的一生归于平静。在参拜的佛里,观音菩萨是最受人们尊敬的一位。心里不顺了,俗世缠身了,就想念一句:阿弥陀佛,但所求的一定是观音菩萨。她可以随了你的要求,还了你的愿望,让你在茫然若失的世界里得到做人的圆满。我想每一个去观音山的人,一定是带着虔诚的心灵,那是被菩萨感化的心灵,在拜佛洗礼之后,得到佛祖的保佑,从而返回人间,行善做人。

        中国太大了,各具特色的景致数不胜数。有纯粹的美景,也有因佛事而举世闻名的圣地,现在算上这观音山,天下又多了一处秘境。我想此生一定要去一次,带着尘世的纷扰,带上虔诚的心灵,一起在佛的世界里去洗涤。磕头的同时,也让那梵音超度自己的灵魂,化解留在人世的罪。登上观音山,跟菩萨来一次虔诚的亲近;站在耀佛岭,接受佛光的圣辉;去普渡溪,听一听那颤颤的靡音;到感恩湖,沐浴苍天的洗礼;来回音壁,了却尘世的遗恨。还有那佛光路、佛缘道、洗心瀑、吟风亭,每一处都是我跟红尘的夙愿未了,跟佛的缘分未尽。所以一定要去一次,一定要身心相敬,拜佛求经。况且那观音山也在等着我,佛也在等着我,让我了结自己所有的心愿,对着大悲殿默念《心经》。佛啊!请收留我的灵魂到你那里去,在净化心灵的同时也净化我的肉身;让我干净的来,干净的去,对得起今生,亦对得起来世。

        可是,这宏图的心愿未了,眼前又呈现了一个。“观音山上观山水”,我该如何对出邹先生的下联,以完成自己的心愿,从而向佛祖表明我的心迹。我愿意皈依我佛,从此一心向善;我愿意用佛的慈悲感化自己,从此好好做人。然而说得再好,这美妙的下联又该从何而来?只恨自己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如何能从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字里挖得一句佳句出来?配得上观音山的碧翠云天?配得上菩萨的慈悲恩典?思来想去实在是一件难事。

        但心里总有靡靡之音在敲击,就像木鱼的颤声叩响那梵门,在我心灵上动荡着,震撼着。我仿佛正跪在菩萨脚下,聆听佛的教诲;又仿佛面对着恒河,拜倒在菩提树下,佛祖正对着我讲经说法。那靡音像一溪清泉从我的心上流过,像天籁之音荡涤我的心灵,抚慰我的灵魂;让我感觉到了佛的光辉,佛的伟大,普天之下,唯有我佛慈悲。

        那靡音在我的心上叩击,又胜似木鱼的清脆,好像从大悲殿里传来,让我在众世所有的音域里,听到了佛的呼唤。那靡音帮我打开心灵之门,让我所有要还的愿,就在这观音山上全部实现。佛啊!我注定是你的人,今生今世,来生来世,我都要在你的靡靡之音里,做一个慈悲之人。

        啊!隔着万重山水,我听到了佛音。那佛音就在这观音山上,就在这青山绿水间缓缓流淌。那是佛注定赐给我的,让我今世得以完成;让我对于佛的虔诚在跪拜中得到倾囊相赠,以助我完成自己的救赎和心愿,从而得以圆满;让我向心灵的更深处,像那至高无上的灵魂更进一步。你听!泉水正在低唱,山谷空鸣。那是靡音的禅声,佛的呼唤;那是佛在叫我对出这一佳句,而这一佳句也正是佛赐给我的,同时也赐给这人间。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闻声泉里闻泉声

        上联以“观”为主,满足视觉的膜拜,下联唯一可以胜任的只有听,只有“闻”了。配以“观音山”取字面的意思,“闻声泉”最为接近。这样“观音山上观山水,闻声泉里闻泉声”来对应,本应叫绝,《联律通则》也显得天衣无缝。但邹先生所提出的要求,是必须要用景区的某一景点来对应,这便是此联重中之重。既要不失韵味,还要充满诗意。其实以观音山的佳境并非所难,眼花缭乱的景致里,肯定会有更妙的美景,更绝的佳句。只可惜自己不能前往,不能一探究竟,不能在那惬意的景致里搜寻令人神醉的去处,挖掘出和邹先生的上联妙对的佳句,我想这只能等某一天身临其境再细细地觅来。也或许早就有更高的人,已经摘得,也未可知。那我只有替他们高兴,为他们祝福了。

        但同时想要此句接近邹先生的要求,只能在我的下联里更改一个字了。用观音山上的景点来代替,以观,以看,以听,以闻。想来想去也只有一个“仙”字才可以配得上“观音山”。菩萨的山,肯定是仙界了。恰巧这里就有一个“仙泉瀑布”,想必是佳句的造化,菩萨的恩典。用“闻仙泉”代替“闻声泉”并不失意义,也不失韵味。“闻仙泉”似乎更能听见佛祖的梵音,菩萨的教诲,真是天造地设,天作之合的绝妙佳句。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闻仙泉里闻泉声

        你看,美景在眼前。拾阶而上,上山朝拜的是观音菩萨;登高望远,同菩萨一起观看的是美景。美景在人间,人间有美景。那么我就把这美景呈现给菩萨,把这人间的盛世呈现给佛,让佛和我们一同融入这百盛的世界,让美和天下共生。你听,梵音在耳边。这是观音山的虔诚,是菩萨送给人间的和声。这和声就在这青山绿水里,就在这美轮美奂中。一个苍翠欲滴的世界,云回雾绕,霞光普照;一个魅力无穷的世界,正潺潺有声。

        想那“龙泉飞瀑”,白龙飞跃,水雾缭绕;想那“仙泉”之水,碧水清凉,余音袅袅;想那“普渡桥上”,翠围珠绕,“怡心亭里”,人间小憩。还有那“慈云阁中”、“揽秀台上”、“佛缘道旁”、“感恩湖边”,来呀!快来呀!让我们在香火缭绕的观音院里跟菩萨一起为人间祈福。

        阿弥陀佛!我的心愿已了。在观音山上还了我的愿,在观音院里随了我的缘。在得到菩萨普度众生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听到了佛祖送给人间的福音。那福音从观音山上传来,早已传遍了祖国大地。“中国平安,平安中国。”我听见了,菩萨这样说;我听见了,佛祖也这样说。



        二
        人的一生总要做一些事,不在乎结果,而在于经历的过程和意义。就像这幅对联,它已经功德圆满,至于能否挂在观音山的城门上,那也只能看它的造化了。

        至于我呕心沥血,千辛万苦,权当是生命的磨砺。不过为了这一句下联,真的是榨干了心血熬干了泪。也正是因为榨干了心血熬干了泪,才让我幡然醒悟。这也许就是我的佛缘吧!心诚则灵,金石为开,冥冥之中总有佛音传来,叫我拜佛求经想起菩萨。“观音山上观山水”,上联有“观音”二字,下联就必须跟佛有关,然而一切跟佛有关的事都是神圣的,干净的,纤尘不染的。能体会出纤尘不染的佛来,一定是前世的因缘,今世的造化了。

        说到这里,我必须声明一点。我所说的佛,所悟到的法,也只是自己的心得体会。毕竟才疏学浅,我的认识也是简单的,粗俗的,肯定会有很多不足不周不到之处。那我也只能阿弥陀佛,求佛祖原谅,望大家理解了。

        从两个方面来说,先说文学方面。说到文学它却是圆满的,仅仅苏轼的一句“依仗听江声”,就完全可以表达我对出下联的意境了。诗言其志,文言其心,有些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观音山上观山水”,从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饱览群山,欣赏风景,感受自然。一说到感受,我们人类不但可以眼观六路,还可以耳听八方。闻其声,嗅其味,观其貌,触其心,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用感官,用身体,用五脏六腑,去感受每一道风景,去聆听每一种声音。

        人是万灵之长,人类的祖先就是从大自然中走出来的,骨子里对于山山水水本身就有无限地亲近。即使进化到了今天,身体的细胞里依然还保留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然而这种热爱和向往,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却成了一种奢望,一种唯美,一种返璞归真的理想罢了。城市的发展早已让我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生活的快节奏也让我们疲惫不堪。但那山山水水里的一草一木,风雨世界里的晨晨昏昏,总是在召唤着我们。干净,透明,清新,秀丽,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就像色香味俱全的花花世界一样,诱惑着我们总想去接近。

        唐朝诗人王维,到了晚年,放弃浮沉,隐居在终南山辋川别墅里。面对着青山绿水,面对着大好河山,在晨辉暮云,晓月晚风的时候,写下了《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样的诗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我想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进入到那种忘我的境界;只有情真意切,才能从看到听,从听到闻,从闻到醉,从醉到狂,最后再到那种无我的境界。真的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笑看风云,舍我其谁了!可见这听的魅力之伟大,闻的意义之深广,热爱之心之诚恳,醉意朦胧之美妙,不得不叫人羡慕而心驰神往了。

        这是文学方面,再来说说佛法。

        我们看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这里的“观”有两层意思。一是菩萨眼里的看,就跟我们凡人一样,看风景,看花草树木,看青山绿水,看蓝天白云。但是这里的看除了欣赏以外,它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那就是感受,包容,接纳,融入,把山山水水大好河山纳进自己的胸怀,融入自己的生命里。然而这里要接纳的要融入的却不是我们一般的凡人,而是功德无量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菩萨的感受,包容,接纳,融入,那也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体会出来的。就像我们常常挂在嘴上的爱一样,我们的爱,是爱钱爱色,爱权爱势,爱耍威风,爱逞能。而菩萨的爱那才是真正的爱,是博大无私的爱,是普度众生的爱,是救苦救难的爱,是让世间众生平等,让世界繁荣昌盛,让万物生生不息的爱。祈祷天下太平,保佑万世平安。正是因为菩萨的爱如此博大,所以才会有我们这么多的信众,善男子善女人,传经唱诵,弘扬佛法。

        单单就上联而言,这些意思就已经完全包含在内了。“观音山上观山水”,那是菩萨在观音山上讲经说法,普度众生。也正是因为菩萨在这里,我们凡人才跟随菩萨来到这里,焚香祷告,听闻佛的真言,感悟佛法无边。但是听闻佛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心灵净化自我修行的过程,是大彻大悟脱胎换骨的过程。读过佛经的人都会知道,经文开头总有阿难那一声“如是我闻”,仅仅一个“闻”字就已经让人醍醐灌顶了。

        所以,四圣界里的第一界,声闻界,便是对凡人踏入佛门的第一个要求。以听佛音,以求佛法,以正佛心,从而度化自己,到达般若的彼岸。就像观音菩萨在山上观山水一样,菩萨是在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可我们凡人到此,难道无动于衷,只顾着游山玩水,欣赏美景吗?这似乎有点不成体统。尽管我们还是凡人,还没有听闻佛法,还没有闻佛道,修佛心,归佛门,还依然只是一个凡夫俗子。但是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有色声香味触法,有六根,有六识。这样我们就可以去听,去闻,去认知,去感受。认知佛法的真谛,感受无上正等正觉之微妙,在净化心灵的同时皈依佛门,修成正果。《大方广佛华严经》里有言:“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佛所说的如来,其实就是如其本来的究竟清净之含义。但如何能究竟清净,如何能尘埃不染,如何能让佛法潺潺传来?从这观音山上流向人间,流向尘世,流向众生?这就需要我们以虔诚,以真挚,以纯洁,以神圣,以求佛礼佛拜佛祈佛之干净清净之心走进观音山。去寻找,去倾听,去受想行识,去究竟涅槃。然而当我们真的走进观音山,走进青山绿水之中,我们又能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感受到什么呢?

        正如“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在哪里才能闻其道,懂其法,明其理,知其意呢?四圣界里的第一界声闻界,其实就已经明确指示了。需要我们身体力行用耳朵去听,情真意切用心去感受,可是听什么呢?那当然就是佛法了。听闻佛法,感受真谛。当我们听见了佛法,闻到了佛音,接下来便是缘觉界。用心去感悟,感悟佛法,达到修成正果的境界。这样才能进入到广施恩德的菩萨界,从而功德无量,最后再进入到无上至高的一层,佛界,达到圆满。悟到这里,我突然大彻大悟。因为观音山上能用耳朵听见的,能接纳入心的,能感同身受的,不正是那仙泉瀑布里的潺潺之声吗?而那潺潺之声不正是干净的,纯洁的,尘埃无染的。而尘埃无染的不正是那佛音吗?它纯洁无瑕,清澈干净,正如佛所说的“究竟清净”。而究竟清净的仙泉之声,不就是佛的真言,佛法的真谛吗?

        所以我对出的下联“闻仙泉里闻泉声”,完全是佛的语言。尽管从音律上有些牵强,让人质疑,认为平仄相拗不合规矩。可是平仄相拗不合规矩又有什么关系呢?当你读起来“观音山上观山水,闻仙泉里闻泉声。”难道不觉得它朗朗上口吗?李白的《静夜思》不是也一样不合规矩;崔颢的《黄鹤楼》不是也一样不合规矩;就连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甚至有点不伦不类。然而这些却都是流传千古的绝唱,凌驾于一切桂冠之上。我们写诗作文,不就是要求有意境,要求读起来朗朗上口吗?平仄只是一种规矩,不是绳索。当你从华美的乐章深入到它的意境里去,“观音山上观山水,闻仙泉里闻泉声。”你难道没有听到佛的声音吗?你难道没有感受到佛法的真谛吗?它正如潺潺的仙泉之水,正源源不断地向你涌来。

        世上本来就有一种美,残缺之美。老子说:“大成若缺,其利不弊。”越是完美的东西,越是有缺陷,正因为有缺陷,它的作用才会经久不衰。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语言只是一个载体,一种媒介,其意义才是深邃的。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里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诗言志,能深入体会出这“志”才是最珍贵的。正如观音山,不谈佛,何称观音山?不闻佛法,何谈普度众生?

        维纳斯之美之所以称奇,就是因为少了两只胳膊,才会让人浮想联翩。我们不必去强求某一件事非得按规矩做,只要不失其意义,有想象的空间和价值,它就是完美的,无缺的,弥足珍贵的。我们也没有必要给自己套上一副枷锁,把自己走进胡同里。“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知道这句话的人,理解这句话的人,懂得这句话的人,做起事来,才会行云流水,才会事半功倍,才会俱往开来,才会名垂不朽!世界上有那么多遗憾之美,最后都成了经典,我想这个肯定也是。我确信。

        突然有一种使命感,就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开经偈所言:“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话说出来好像有点大了,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但是,我是真的悟出了佛法,领悟到了真谛。既然悟到了,我就得把它说出来,我觉得这是我的任务。我听到了佛音,理解了邹先生这副对联的意义,悟出了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我就有责任有义务去完成,而且也应该也必须去完成。从那余音袅袅的仙泉之声里把佛想说的话说出来,从那如梦似幻的景致里把菩萨的慈悲求出来。然后跟着佛,跟着菩萨一起祈祷天下万民,祝福芸芸众生。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祝福千秋万世之伟业,永世太平。





2#
发表于 2021-9-17 19:26 | 只看该作者
去的快,离的更快。
去得快,离得更快。
3#
发表于 2021-9-17 19:30 | 只看该作者
名词前面用“的”,(“的”后面跟名词)比如:我的老师
动词前面用“地”,(“地”后面跟动词)比如:开心地跳起来
形容词前面用“得”,(“得”后面跟形容词)比如:长得非常漂亮
4#
发表于 2021-9-19 16:09 |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一篇“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闻仙泉里闻泉声”,对仗平仄讲解,顿使人感觉老师功力深厚,细致耐心,佛性甚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7 02:00 , Processed in 0.05748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