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4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王阳明在吉安之——卧治庐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3-22 1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朝正德五年,即1510年,三月的庐陵,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也迎来了一位新的知县——王阳明。

  39岁的王阳明虽然是第一次当地方官,却已经历了大明官场的政治风雨,经历了人所未有的人生巨变。来到庐陵的前两年,他刚刚度过了人生最大的一场磨难和精神危机。

  磨难和危机,赋予常人的也许是颓废和玩世不恭,而给王阳明带来的,却是生命的顿悟和觉醒。在蛮荒的贵州龙场,他住过山洞,语言不通,又没有朋友,地方官故意刁难,太监刘瑾杀他之心未死。面对得失荣辱,面对生死,王阳明虽觉“百折千难”,始终没有放弃思索和追问。他在想,“圣人处此,当有何道”,如果是圣人面临这样的情况,会怎样面对呢?无数次的深夜扪心,他终于想通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圣人处在这种境地,绝不会胡思乱想,怨天尤人,而是不断强大自己。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们在滔滔俗浪中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世界和人性,懂得了“心生一切,心灭一切”的道理,懂得了只有思想和行动结合在一起才会有穿透现实的力量,这就是人生的定盘针。所谓“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桩发生在王阳明内心深处的心灵事件,被后世的人们演化为著名的“龙场顿悟”。说到底,经历过生死荣辱的王阳明,从此开始成熟了,就像一切伟大的心灵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死寂后的再生,成熟于身边几乎没有人的时候。

  心灵打开了,好像世界也打开了。在贵州,提学副使席书被他折服,不但向他请教“朱陆同异之辩”,还专门修缮了贵阳书院让他主持讲学。在朝廷,那个该死的掌印太监刘瑾也终于自食恶果,被定谋逆罪,不久之后凌迟处死。王阳明的春天来了。

  带着心灵成熟之光的王阳明,走出了山穷水恶的贵州,走向了素称文章节义之邦的庐陵。庐陵的春天,生机蓬勃,却有一系列兴利除弊的事情等着他,等着他“知行合一”的政治实践。

  第一件便是如何应对摊派到庐陵的各种苛捐杂税。当时的庐陵县隶属吉安府,全县每年要上缴各种款项折银3500两,还有很多突发的摊派任务,比如正德二年(1507),有钦差大臣按巡吉安府,定下规矩,要求府属各县进贡葛布,不产葛布的县折银上缴。王阳明到吉安的这一年,这个款项竟高达一万多两。考虑到这时庐陵县正遭受旱灾,而且疫病流行,王阳明毅然自作主张,请求知府“垂怜小民之穷苦,俯念时势之艰为,特赐宽容,悉与黜免,其有违迟等罪,止坐本职一人,即行罢归田里,以为不职之戒”,为了减轻负担,甘冒风险,挺身为民,这是解民之忧。

  第二个考验是如何预防大规模火灾。是年六月,由于干旱,庐陵城内火灾多发,其中一次大火,烧毁民房一千多间。王阳明亲赴现场,详查大面积过火而有施救不及的原因,结果发现,城内街道狭窄,房屋密集,架屋太高又没有防火墙,一起火便迅速蔓延。这说明庐陵城的规划不合理,留下了严重的火灾隐患。为此,灾后重建过程中,王阳明对城区民宅建筑作出了详细规划和具体规定,“凡南北夹道居者,各退地三尺为街;东西相接连者,每间让地二寸为巷。又间出银一钱,助边巷者为墙,以断风火。”见微知著,认真谋划,让庐陵远离了大规模火灾威胁,这是解民之难。

  第三件就是如何止讼。王阳明一上任,就发现庐陵“民风好讼”,喜欢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告状打官司。大量的民事纠纷案让地方官身心疲惫,“狱牒盈庭,不即断射”。王阳明和同僚及城里的豪绅商议后,决心从教化入手,继而建立基层民间调解组织,把纠纷解决在萌芽之中。他相信,庐陵县民是会接受的。于是,王阳明以县令的名义下了一道《告谕庐陵父老子弟》。“兴此但诉一事,不得牵连,不得过两行,每行不得过三十字”。告谕不但讲清“好讼”的危害,而且循循善诱,教化为本,还要求里老负起责任,教育乡民和睦相处,遵守乡规民约和法令,讼诉事件大大减少。

  王阳明还恢复了明初已有但名存实亡的申明亭和旌善亭。即本地做了坏事或受到法令制裁的人,在申明亭中公布其姓名和劣迹,如偷盗、不孝、奸淫等;凡做了好事、善事的,在旌善亭中公布其姓名和业绩,如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事业、见义勇为等。两亭的恢复,对良好乡风民风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化与制度建设同时并举,使庐陵这块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民风逐渐好转。

  为了维护地方安定,王阳明下令重申实行明初建立的里甲制度,强化基层治安功能。就是县城内十户为一甲,乡村以村为单位,甲里长负责辖区的民事纠纷调解,户与户之间互联互防,如遇贼盗或发生突发事故,要相互救援。来了生人,要向甲里长报告。

  王阳明任庐陵知县的时间不长,头尾算起来七个月,但治绩显著,影响深远。因为他“为政不事威刑,唯以开导人心为本”,教化民众,传播学说,一批庐陵儒士成了他的门生,出现了“家孔孟而人阳明”的局面。他的朋友湛若水在王阳明的《墓志铭》中写到,王阳明在庐陵“卧治六月”。这六个月,让庐陵人永远记住了这位知县,所以在庐陵的土地上,至今还有阳明路、阳明书院、阳明商场、阳明学校等等。王阳明也对这方“文献之地”充满了眷恋,在十一月离开庐陵进京履职之际,面对浩荡秋风,他说:“呜呼,言有尽而意无穷,县令且行矣,吾民其听之。”




2#
发表于 2023-3-31 14:15 | 只看该作者
磨难和危机,赋予常人的也许是颓废和玩世不恭,而给王阳明带来的,却是生命的顿悟和觉醒。——所以造就了不一般
3#
 楼主| 发表于 2023-4-6 10:02 | 只看该作者
李金英 发表于 2023-3-31 14:15
磨难和危机,赋予常人的也许是颓废和玩世不恭,而给王阳明带来的,却是生命的顿悟和觉醒。——所以造就了不 ...

谢谢金英关注赏读,问好春安。
4#
发表于 2023-4-7 17:48 | 只看该作者
垂拱而治者,非圣贤不能为也,好文:victor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21:34 , Processed in 0.05243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