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4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放下,活在当下——关于佛学的一点粗浅认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 1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了拿朋友的参赛作品、为了拿朋友出的散文集,这些都是一个借口而已。或许是因为与宣威朋友未了的情分,时隔一个多月,10月29日我第二次踏上去宣威的路途。接二连三的造访宣威朋友,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朋友们说我多虑了,这是一种放不下的表现。这次去宣威,除了五月菊这位老朋友,又结识了几位新朋友。在这些新朋友中有几位喜欢佛学的朋友,我对佛学也有一点好奇,于是我们的聊天话题也就与佛学有关。通过与他们交谈,我虽然冥顽不灵,缺少慧根,多少也学到一些皮毛。归纳起来就是六个字:放下,活在当下。      
      
    我身边一些吃斋念佛的人功利性很强,总结下来不外乎几种动机:升官发财、解除疾病、消除灾祸或者是在婚姻子嗣方面有所求,很少有人吃斋念佛是无欲无求的,甚至有些人修行是为了来生的幸福。听这几位学佛的朋友说放下,活在当下,我心里有些不解。一位朋友小k解释说昨天已经过去,明天尚未到来,人能够把握的就是眼前人,眼中景。还举个例子说,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人就是一起喝茶聊天的这几个人。听她这么一说,我也就有点理解了。如果不是因为把这几个人看得很重要,大千世界,在千万人中,为什么只有我们几个人在此刻能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对我们长长的一生来说,今天坐在一起喝茶聊天的人,明天就各奔西东,将来是否有机会坐在一起还是未知的。就算下次有缘聚会,心情是不是还像今天一样愉快?想得多了,自然容易多愁善感,连此刻的美好都被破坏了。对此刻的我们来说,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就是最美好的事情了。
      
    人类的贪心是与生俱来的,这个贪不仅限于对物质财富的占有,还包括对感情的占有和支配。一些人在别人看起来已经衣食无忧甚至有了上亿的身家,他们对自己拥有的财富还是不满足。想方设法赚取更多的钱财,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健康和牺牲别人的利益。这些人到临终的时候,财富再多也带不走,他们是否会觉得他们拼了一生得到的这些财富很没有意义?在生死这个问题上,穷人与富人才算是真正的平等:每个人都是赤条条的来,又赤条条的去了。都说人有七情六欲,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拥有高级的智商和情感,也就注定比一般的动物要承受更多的与欲望和情感有关的折磨。一个人有着健全的家庭,但是他(她)就是觉得不满足。老是想着寻觅一份婚姻之外的感情来弥补婚姻生活的平淡与乏味,就算遇到那个让自己心动的人,也不会满足于“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事实上,这样的男女通常都舍不下已经组建的家庭去追求婚姻之外的感情,于是烦恼由此产生,甚至裂痕越拉越大,这种感情上的贪欲注定只能以失败收场。对这些人而言,与其自寻烦恼,不如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做好手里的每一件事,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
      
    10月29日晚,我们几个人在一个朋友家继续关于佛学的讨论。就是在这里,我有幸与这位朋友的哥哥——一位佛门中人面对面交谈。在谈话的同时,我注意观察这位师傅的言行。这位师傅面容慈祥、气色也很好。解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时言语不多,声音平缓,三言两语就点到实质上。一位朋友请教这位师傅:为什么说空就是色,色就是空?这位师傅没有正面回答,只是举例说:“你看到水中的月亮,若你以为是真实的,你能把它捞起来吗?”我理解这里的“色”不是指美色,它指的是世间万物的表象。世间万物都是有颜色的,佛家也就以色来代替世间万物,这是一种小我。“空”是泛指宇宙的大与深邃,它还可以理解为一种包容与接纳。佛家修炼就是要认识事物的本原,探求和感知小我,认识大我也就是整个宇宙,最终实现小我与大我的平衡与统一。就以水中月来说,如果你没想到捞起来据为己有,你还可以欣赏到它的美丽和光亮,若是你试图去打捞它,平静的水面被打破了,这水里的月亮也就不见了。由这个话题,我们又谈到看风景与拍照的问题,我说我外出旅游喜欢拍摄风景。几位喜欢佛学的朋友说他们不喜欢拍照,他们喜欢用自己的肉眼去观察和感受眼前的景物。他们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自己以前太专注于拍照了,无暇欣赏更多的景色。作为一个拍照的人,我看到的是镜头里面的风景,不仅视野比较狭小,而且影响了自己与自然风景的全心投入与交流。我以为自己用镜头将风景带回家了,其实,我在不知不觉间错过了更多美好的精致。
      
    在世俗人眼里,出家人受到清规戒律的制约,肯定比俗人活得累。事实上,出家人与世俗人相比,反而少了一些拘束。比如,这位师傅在和我们说话时,很自然的将鞋脱了,以一种很放松的姿势或靠、或坐在沙发上。我们几个俗人是肯定做不出来的,因为我们顾虑到个人形象和礼貌问题,即使想采取这种姿势也不敢真正去做,虽然这是一抬足就可以做到的小事。都说佛门中人的戒律多,其实世俗的人用来约束自己的东西又何尝少了?我以为清规戒律对佛门中人是一种束缚,这位师傅却说这些清规戒律不是用来束缚人的,是用来减轻人的负担的。比如不杀生,因为这个,就省了带刀的麻烦。朋友小k接着说不妄言就可以不必花更多的时间来圆谎......佛门中人要求戒色,小k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老和尚和一位小和尚要过河,一位女施主也要过河。老和尚看女施主过河不方便,弯下腰将女施主抱过河。过了河,小和尚忍不住问老和尚:“不是说出家人不近女色吗?您怎么还主动抱那位女施主过河?”老和尚说“我都放下了,你怎么还没有放下?”就在我们聊天的那个夜晚,气温渐渐有些低了。上文提到的那位朋友(主人)看到小k衣服单薄,像大哥哥一样很自然的给小k找来一件厚衣服御寒。这是很小的一件事情,我却从这件小事里看到了温暖和关怀,这是一种超越男女私情的兄弟姐妹情谊。
      
    本来计划10月30日上午从宣威坐车去曲靖看望一位住院的朋友,因为不好辜负宣威朋友们的热情,在宣威停留的时间就长了。那天吃过中午饭已经是下午一点多钟,老公打电话说孩子的爷爷住院了,催我回家照顾孩子。没时间去看朋友,心里非常内疚和懊恼,于是给朋友打电话解释。由于是多年的朋友了,她比较理解我,说不用去看她了,家里事情要紧,何况她第二天就要出院了。她越是这么说,我心里就越是难受。刚开始上路时,心情很糟糕,想起朋友说的:放下,活在当下几个字,心里渐渐变得释然了。

2011年11月1日



[ 本帖最后由 陀螺 于 2011-11-1 15:0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11-1 10:30 | 只看该作者
看望孩子他爷爷的女人是好媳妇。尊重所有有真信仰的人。真正的信仰都是压制欲念,弘扬善良的。人人都善了,社会才会真正好。
3#
发表于 2011-11-1 10:34 | 只看该作者
世界的喧闹都为了欲念而已,活在当下,寻找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尽管孤独,但的确值得追求。
4#
发表于 2011-11-1 15:17 | 只看该作者
放下,活在当下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文章很有启迪,可以帮我们驱除烦恼。
佛就是空,空就是色,色就是空有道理。可以在深层次论述佛,与儒、道一起论述更好。
5#
发表于 2011-11-1 16:58 | 只看该作者
放下,就是没真正放下
6#
发表于 2011-11-1 20:27 | 只看该作者
佛法无边这句话我现在深有体会,一个人独处还行,一到人群里就不行了,这就是佛祖之所以是佛祖的缘故吧。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09: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海凹 于 2011-11-1 10:30 发表
看望孩子他爷爷的女人是好媳妇。尊重所有有真信仰的人。真正的信仰都是压制欲念,弘扬善良的。人人都善了,社会才会真正好。

说到信仰真是惭愧,我是个没有什么信仰的人,尤其是对宗教和某种思想的虔诚。在我心里,凡是对我解除思想和情感上的困惑有用的东西,我都拿过来,不管它属于宗教还是哲学。“真正的信仰都是压制欲念,弘扬善良的。”——海娃这句话说得太好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09: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海凹 于 2011-11-1 10:34 发表
世界的喧闹都为了欲念而已,活在当下,寻找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尽管孤独,但的确值得追求。

如果真正的放下了欲念,与天地融为一体,人的孤独感或许就不存在了吧?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09: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1-11-1 15:17 发表
放下,活在当下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文章很有启迪,可以帮我们驱除烦恼。
佛就是空,空就是色,色就是空有道理。可以在深层次论述佛,与儒、道一起论述更好。

张奇这个提议很有意思,在中国的寺庙里常常是儒、释、道共存的,看起来有点不伦不类,却也是几种宗教的融合吧,这也算是一种中国特色。在这篇文章里,我对佛家的东西都没有弄明白,就不敢再涉猎其他宗教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09: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1-11-1 16:58 发表
放下,就是没真正放下

说得很对!说放下的人往往是没有放下的人。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和一位参悟佛学的朋友说我要写这样一篇文章。他说:“如果真正放下了,就不必写了。”我说:“我只有写出来,才能放下。”境界的高低,真是一目了然。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09: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江言语 于 2011-11-1 20:27 发表
佛法无边这句话我现在深有体会,一个人独处还行,一到人群里就不行了,这就是佛祖之所以是佛祖的缘故吧。

佛教中有顿悟和渐悟两个派别,怎么说都没离开一个“悟”,也许是先生的机缘未到吧。
12#
发表于 2011-11-2 09: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1-11-2 09:23 发表

如果真正的放下了欲念,与天地融为一体,人的孤独感或许就不存在了吧?


应该就是。
13#
发表于 2011-11-2 20:52 | 只看该作者
陀螺果然有佛性,一念方动,已种善根,勤加修行,三年小成,五年大成,就连我老人家也要望尘莫及了。
色空是佛家重要的理论,或者说是佛家认识论的基础。
孙悟空名悟空,自然比悟能、悟净高出许多档次。打破顽空须悟空。
对于色空,我们既要认识到色即是空,又要认识到幻有的存在。由于是译自梵文,就不能以汉语字面来理解,但又由于佛教的汉化,汉语更丰富了其内含。
举例说一下吧:我们看到桌子,说他是桌子,这即是“色”,但其实质是木头,这既是“空”。如果我们看到桌子是木头,这即是“色”,其实质是木纤维,这既是“空”。我们看到木纤维亦是“色”,其实质是木细胞,这即是“空”。就算我们看到原子,仍是色,其实质是原子核和电子……
不知陀螺可弄清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7 20:31 , Processed in 0.05635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