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8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空巢”也不能“鸠占鹊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6 1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kyjgw 于 2017-1-7 23:57 编辑

“空巢”也不能“鸠占鹊巢”
黄可阳

   近年来,我国早期响应生育政策号召的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逐渐进入养老期。此时,他们的独生子女刚刚迈过而立之年,肩膀上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不能陪在父母身边成为常态。这样的现实使独生子女父母注定要经历漫长的“空巢”生活。而对于“双独”夫妻来说,双方父母养老则面临着更多挑战。
  
    面对“空巢”的挑战,一些地区开出了“鸠占鹊巢”的药方。如北京市民政局2014年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给予养老照料中心设施建设的补贴,最高补助标准为450万元。2015年又制定了《北京市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预计建设完成208个养老照料中心,覆盖近三分之二的街道乡镇。截至2015年底,已经建成154个,由他们负责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走进“空巢”代替子女照料老人。
  
    但是,本人却不认同这种“鸠占鹊巢”。其主要理由有四:一是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一家“空巢”则社会“空巢”,你家只有一个独生子女,人家也只有一个独生子女,你家的喜鹊不还巢,又怎么能指望人家的斑鸠入你巢?二是自家的子女是亲人,人家的子女是外人,外人代替不了亲人,斑鸠取代不了喜鹊。三是斑鸠入巢是要赢利收费的,一个护工一天要收几百元,靠“空巢”老人几千元的养老金根本雇不起;而喜鹊还巢则是独生子女向“空巢”老人“还债”,还养育之恩,还亲情之债,完全是无偿的。四是“空巢”老人在中国历史上只是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特有现象,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和一代老人的逐步谢世,1+2+4的家庭结构变成2+2+2,“空巢”现象就会消失,而大批兴建的养老照料中心则要成为摆设,这岂不是巨大的浪费?所以,我们认为“鸠占鹊巢”还不如“喜鹊还巢”。
  
    这种“喜鹊还巢”是有可行性的。一是“空巢”老人都是60出头,身体健康,还不需要人护理;二是他们的独生子女已经生二孩,可以四个儿孙归两巢,并请四个老人带2孙,哪里还会有“空巢”?三是老人80以后,孙子成人出巢,儿女却退休归巢,他们刚过60,身强体健,完全可以为老人养老送终;四是独生子女一代是天之骄子一代,他们的父母投资很大,是用历代抚养3个孩子的钱来抚养1个独子,这些独子成人以后理应加倍回报自己的父母;而且,1个独子用3个孩子的钱来养,其素质也必定超过历代,完全有能力照料“空巢”2老。
  
    那么,怎样才能把这种可行性变成现实性呢?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只能是将这一代独生“喜鹊”的特殊权利贯彻到底。因为,所谓独生“喜鹊”一代,就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特殊一代,他们既是能力最突出的一代,1个人用3个人的钱培养,也是承担义务最重的一代,1个人平均要承担赡养上一代2个老人的义务。但是,国家给这特殊一代的权利却只是刚刚出生时的1000元现金奖励,以后就同“非独”一样,再也没有什么特殊权利,其工资甚至比父母的养老金还低。于是,一些独生“喜鹊”就失去了履行特殊义务的动力,也没有履行特殊义务的物质基础,更没有发挥特殊能力的积极性,他们不仅没有钱归巢养老人,而且还要归巢“啃老”,由“养老族”变成了“啃老族”。为此,我们要把独生子女一代由“啃老族”变回“养老族”,把“空巢”老人变成“喜鹊还巢”,就不能再用有限的国有资金去补贴“鸠占鹊巢”,而应该用于补贴独生“喜鹊”,将特殊权利贯彻一代人的始终。
  
    首先要减少国家财政对现有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的补贴,重新审核各种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的兴建项目,没有必要的项目必须坚决砍下来;其次要在削减此项支出的基础上,建立一代独生子女专项补助资金,使他们的收入不仅高于“非独”,而且高于父母,为履行归巢赡养老人提供物质保证;再次要加强对一代独生子女的家庭道德教育,教育他们尊老爱老,常回家看看,树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就一定能够激励他们关爱“空巢”老人,从而实现“喜鹊还巢”。
  


4#
发表于 2017-2-14 08:00 | 只看该作者
论述深刻有力的文章。
3#
发表于 2017-2-14 08:00 | 只看该作者
建立一代独生子女专项补助资金,使他们的收入不仅高于“非独”,而且高于父母,为履行归巢赡养老人提供物质保证;再次要加强对一代独生子女的家庭道德教育,教育他们尊老爱老,常回家看看,树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就一定能够激励他们关爱“空巢”老人,从而实现“喜鹊还巢”。
2#
发表于 2017-1-21 20:34 | 只看该作者
同意你的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8:22 , Processed in 0.10824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