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664|回复: 1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难以拾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20 1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7-5-23 15:05 编辑

  我看到自己坐在那里,像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周围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连同坐在对面的朋友。他兴致勃勃地讲着什么,我看着他,又像是看着别处,间或应和,保持着某种节奏,继而与他碰杯,像是在为某个话题的认同举行一种简单仪式。他与我一桌之隔,共享啤酒菜肴音乐空气和一些杂七杂八的话题,某一刻,我却觉得他有些遥远,明明就在眼前,却又倏忽离去,明明他在近处,却在瞬间成了背景,像是被什么东西隐隐隔开了。

  同样被隔开的,还有一旁的家人。大家围桌而坐,女人们自顾吃菜照顾孩子,间或评论菜的味道,谈些自己喜欢的话题;孩子们就着饮料一口一口吃菜,偶尔歪头相视一笑,继而把自己埋进美食里,连嘴角的汤汁都懒得擦。

  我的目光在屋子里飘移,每一次眨眼或是动一下身子拿起又放下筷子,都会让注意力发生片刻的偏移,好像唯有这样,才会缓解酒精对大脑的浸洇,以保持某种清醒。

  音箱里传出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秋日私语》,清脆的琴音给夏日带来一丝清凉。音乐在屋内流淌,一下一下漫过脚面、木制桌椅、墙围、半圆形木制柜台、立式冰箱,一直到屋顶,再回转下来。屋顶装饰着田园风格的木格子,木格子上悬挂着绿色塑料藤蔓。它们以共同的假象制造了一种氛围,关乎田园,关乎草木,关乎陶醉,关乎微熏的风。

  当音乐再次漫过脚面开始新一轮循环时,我把杯子斟满,顺着酒沫的升腾,发现了对面桌下那双脚。那是一双女人的脚,穿着一双青色皮鞋,鞋子上映出自然的光泽,并不晃眼,显示出某种质地。左脚自然前伸平放,右腿后曲,脚尖自然点地,脚后跟从鞋子里脱出来,一副悠闲慵懒的样子。她穿一身休闲衣裤,颜色和样式都不是太起眼,与鞋子配一起却显得很搭。她长相清丽,面色白皙,说不上漂亮,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对面坐着的应该是他男朋友,戴一副金丝框眼镜,短发,显得帅气干练。他们的年龄应该不到三十,既有着年轻人的活力,又有着成年人的成熟稳重。

  那对青年男女靠墙而坐,侧对着我们,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恰到好处,既可以偶尔看见对方的一举一动,又不至于因距离太近而让眼睛余光的相接显得尴尬。

  服务员端上来一盘凉拌豆油皮,说菜齐了。女人们各自夹了一点,说味道还不错,让我们吃菜,别光喝酒。孩子们不感兴趣,趁妈妈们不注意,悄悄将饮料倒满杯,呵呵而笑。朋友扫了一眼,不为所动,嗯了一声,接着说刚才的话题。我继续听着,像一个虔诚的听众。在那一刻,我与桌子上的餐具没有任何两样,同样是安静地接收盛放。盛放主菜品的钵子放在桌子中间,外壁黑漆漆的,像是对我们的话题不感兴趣,

  音乐继续在流淌,像是尽力从嘈杂的人声中争得一席之地,以凸显自己的韵律。那个叫理查德克莱德曼的外国男子如果亲临现场,一定会被店里的气氛惊讶到张口结舌。

  这是一家叫重庆鸡公煲的特色小吃店,店主是一对年轻的东北夫妻。女的人长得漂亮,面若冰霜,像个冰美人。她怀了孩子,大腹便便,负责记账收钱,给客人拿啤酒饮料。男的高大帅气,负责后厨。等到后边忙完了,客人吃得差不多了,穿着背心短裤趿着拖鞋晃到门外,倚着那棵法桐树燃起一支烟美美地吸起,并向离开的顾客道一声慢走。

  小店离我住的小区很近。爱人孩子喜欢来这家吃,偶尔换换口味儿。

  那对青年男女比我们来得早,我们坐下等餐的时候,他们已经吃上了。等我们的菜品上来时,他们已经吃完一轮,叫来服务员,点上一两样青菜宽粉之类的,把煲提回去二次加工。等餐的空档,男的取出一支烟,把烟带过滤嘴一端放在茶水里微浸,用嘴吹一下,取出火机啪嗒燃起,吸了一口,烟雾升腾中,一片迷离。他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女人安静地坐着,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却也没有哪怕一丝的不自在,一切自然的像一副油画。桌下,她的右脚依然如前所状。男的吸了一会儿烟,端起酒杯干掉,复又满上。黄色的酒液在杯里升腾,继而归于平静。女人从小盘子里取出几颗盐渍花生,两颗放到男人面前,一颗自己剥开,慢慢地吃,花生壳顺手扔进桌下的垃圾桶,吃完后,取一张餐巾纸擦了擦嘴和手,扔进垃圾桶。她在做这些的时候,男的不为所动,像是什么也没有看见,又像是什么都看见了。他安静地吸烟,右肘支在桌子上,像是在想着什么,又像是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没有发生,时间像是停顿了,又像是随着升腾的烟雾慢慢飘散,向着某个隐形的彼岸。

  那一刻,看着她们的样子,我恍惚看到了自己,看到自己坐在那里,看到自己随着升腾的烟雾散去。我心里蓦然一沉,瞬间像是落入无限的深渊,有眼泪想要涌出来。

  朋友递给我一支烟,说,怎么啦,情绪好像不高呢?我接过烟,说,没事。继而燃起,深深吸了一口,把自己埋进烟雾里,不可自拔。

  朋友说,看过吴秀波演的电视剧吗?《请你原谅我》,吴秀波这老小子演技真是绝了。我说,看过。

  ……

  是的,看过,或许仅止步于看过。

  一转眼,时间过去了五年。熟悉的陌生的,既熟悉又陌生的,轮回转换,按照某种节奏和轨迹。我时而看着自己,时而看着别处,试图将这种看当成一种习惯或是路径。在这个过程中间,我试着拾捡某些东西,将其归位。

  在那次吃饭之后,我曾写下一篇文章,试图还原当时的场景,看看自己当时到底看到了什么,结果失败了。我迷失了自己,我将那次关于迷失的记述取名为《时间的纹理》。

  五年之后,我再次顺着原路返回,试着完成那次未毕之履。我用了两个早晨的时间去唤醒自己,唤醒那些原本的存在,其时未果。

  悲哀如此。我劝解自己,或许自己错了,或许有些东西本不必拾捡,放下就是了。可关键是,我不知道自己该放下什么,如同不知道那天晚上自己到底看到了什么,可是我确定自己必然看到了什么,否则,自己不会如此黯然神伤,那种东西隐隐埋在腹部,像一枚黑色的种子。

  在这个初夏,我又去那家小店吃饭,门外的法桐粗壮了许多,冠盖如野。我仍然坐在当初的位子。朋友没来,只有自己一家人。

  陌生的女老板笑吟吟地和爱人打着招呼,像是早就熟悉了。爱人点好餐坐下,悄声说感觉和以前不太一样了。据说原来的老板夫妇去了北京发展……他们的孩子该有四五岁了吧。柜台后面,女老板正低头记着什么,恍惚之中,五年前那个面若冰霜的女子走出来,取了瓶啤酒,启开,放到桌子上,没有一句慢用,留下一个臃肿的背影。

  西墙上架起一台电视机,里面正播放着宋小宝演的小品。等餐的顾客有的玩儿手机,有的有一搭无一搭地看电视,时而发出会意的笑声。

  那个外国男人的琴声不见了,像是那对东北夫妻把原本不该属于这里的东西全部带走。服务员把做好的鸡公煲端上来,说了声慢用,转身离去。我照例打开啤酒倒了一杯,一个人慢饮。对面靠墙的那张桌子空荡荡的,像是在等待某人的到来。恍惚中,耳边响起那句熟悉的台词: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



评分

10

查看全部评分

94#
发表于 2017-5-25 12:35 | 只看该作者

嗯,好吧,希望很快就能看到你雅致的文字。
93#
发表于 2017-5-25 11:27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7-5-25 11:06
米粒特色评论。正经话,感冒好没?水井我稍候细赏。



哈哈,欢迎指导。

谢谢问候,还没好,慢慢来!
92#
发表于 2017-5-25 11:24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5-24 21:09
学习也不用隐居呀。我们也都在学习,就在这里一面学,一面写。

学好了再来哈……
91#
发表于 2017-5-25 11:06 | 只看该作者
MLMC 发表于 2017-5-25 11:03
平素的语言,素常的场景,平凡的食客,

却表现了——独特的发现。

米粒特色评论。正经话,感冒好没?水井我稍候细赏。
90#
发表于 2017-5-25 11:03 | 只看该作者

平素的语言,素常的场景,平凡的食客,

却表现了——独特的发现。

——足够新颖!

大赞!:victory::victory:

问好!

点评

请多指导。夏安。  发表于 2017-5-25 16:40
89#
发表于 2017-5-25 1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5-25 12:00 编辑


欣赏大作!

独到的眼光,独到的思想内容。


通过记叙常见的饭店场景,

作者发现了、感到了——全新的,

别人没发现的东西,情感?怀旧思绪?

青年?过往?


昨天的自己?家人?


昨天的感觉?等等。



点评

谢谢提读。夏安。  发表于 2017-5-25 16:40
88#
发表于 2017-5-24 21:09 | 只看该作者
秋梦嫣然 发表于 2017-5-24 20:52
嫣然还是需要学习,隐居去学习了

学习也不用隐居呀。我们也都在学习,就在这里一面学,一面写。

点评

O(∩_∩)O哈哈~ 昙昙说得好。  发表于 2017-5-24 21:58
87#
发表于 2017-5-24 20:52 | 只看该作者
秋梦嫣然 发表于 2017-5-23 22:00
我也喜欢那样,原来也曾直呼其名,过后看了,又觉得有冒犯之嫌,嫣然是不是高攀了呀?

嫣然还是需要学习,隐居去学习了
86#
发表于 2017-5-24 18:55 | 只看该作者
以自己淡泊冷静的视角展开对人生细节的审视。文笔随性,洗练,很容易就抵达了某种人生况味。青衫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很厉害,值得学习。问候夏安!

点评

谢谢提读鼓励。夏安。  发表于 2017-5-25 16:39
85#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7:54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5-23 09:05
好好读了。相契无违的那些,就不说了。青衫解的全部都漂亮。O(∩_∩)O哈哈哈~
说您感兴趣的。只是恩和的 ...

恩和说得真好。
全息图:具体到文章表述方面,一段时间内内心全部信息的呈现。可以这样理解吧?
“所有事物一旦被概念,就遮蔽了存在本身的亲切性和具象化。”我理解为,在事物呈现方面少用概念,少借用现成概念或概念化的思想,而是自己去全方位专注感知,去习惯性视角的遮蔽,从而最大可能的接近存在本身的亲切性和具象化,物我一元吧。
如何进入?我第一反应是安静。然后看你说安寂,如果你不解释,我还得琢磨一番。你这样一说,我明白了。那是一种比简单的安静还要纯粹的存在吧。
你说“谁都看见了您的看见!”,即是因为当时内心的安寂吧?果然如是的话,这于自己也是一种标志性指引。即以安寂状态进入感觉记录。
“干净、纯粹,本身就是宽阔。那不是个形容,那是一个人保持心量的能力哎。”这方面和师兄和恩和还差得远。继续努力吧。
“这也就是何以说,比起一个人的全部具体生活、所有的自己以为外界评价,一个人看待世界和生命的目光眼界,更是真实的那个他。”受教了。其实在这方面师兄曾发给我一段文字,我大体能够理解,可是惯性太强大 了,人还是习惯于那个“一个人的全部具体生活、所有的自己以为外界评价”所构成的自我,也即我执吧。师兄也说过,写文字的人在这方面情况更重些。想起来,也是心有矛盾。好在有恩和指引,会少迷茫。
对于这个安寂,以前没有接触,如果真如恩和所说,是安和宽舒境地的更进一步,乃至彻底去到,那我对于师兄全部放下的迷茫会少了些。
好在恩和说书写可靠近。那我如前述对于书写与放下的矛盾心理还减弱些。我会一点一点靠近,以安静的累积。
“还有您此文的动因、心境,恩和是真的有看到哦。一霎轮空,虚无一地;悲伤由之,欣悦由之。终归千尘落静,各自安好。爱,无来无去哎。一霎生灭,痕迹即全部存在。生命与其影子,真心之外,哪里图存。”这一段我大体能懂。恩和说得真好。全部都漂亮。:lol

点评

您和很多老师的写作,恩和有敬缘此。您知道的嘛。施礼喽,O(∩_∩)O哈哈~  发表于 2017-5-24 21:57
书写,确有心性回炉的效用。故而恩和才说,写作不是什么,但一个人通过写作,自己变得越来越好了。尤其是走心的书写。爱是一种能力。一个会爱自己的人,就是不用虚饰的面目活一生的人。书写呢,就是最难以就遮真心的  发表于 2017-5-24 21:56
说真的,恩和欣慰于与您师兄有相同的视角。那个安寂,就是参禅之境。只是它分层次的。所谓寂灭,不是字面的那么空枯,否则师兄不会逐之如归。真空生万有,不是比喻形容,是一种存在的描述。师兄信之才放下一切的。  发表于 2017-5-24 21:52
除了那两个词:指引、受教。那好像是给一个老先生的用的。O(∩_∩)O哈哈~  发表于 2017-5-24 21:46
青衫解的,全部都漂亮。O(∩_∩)O哈哈~  发表于 2017-5-24 21:45
84#
发表于 2017-5-24 10:32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5-23 10:20
昙昙,我没看那个剧。其实是我什么剧几乎都没看。O(∩_∩)O哈哈~不过我想如没跟看全部,青衫的那个震动, ...

恩和:感觉清晰多了。“一生唯一可做的,放我们自己生命于宽的一慈。”真好。
我想到一部电影《盗梦空间》。有时候可能是混沌的,但如果种下一颗种子,在这份混沌中,总会有意识地去关照这颗种子,天长日久,或许会有所收获。
恩和天天这么早,休息够不够呀?照顾好自己。

点评

哦,那个《盗梦空间》,还有《穆赫兰道》,都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种子,嗯,昙昙理解得好,说得好。 我早起是雷打不动的四点半。开音乐,静坐一会儿,不然就跑步机上慢跑。晚上谁的相对早些,睡眠时间还算够了了。  发表于 2017-5-24 12:36
83#
发表于 2017-5-23 22:00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5-22 15:23
好,我们都互不客气,直呼其名好了。交流也是相互的。

我也喜欢那样,原来也曾直呼其名,过后看了,又觉得有冒犯之嫌,嫣然是不是高攀了呀?

点评

哪有什么高低之别。欢迎常来常往。  发表于 2017-5-24 05:35
82#
发表于 2017-5-23 16:01 | 只看该作者
爬七楼了?等会再回来。

点评

没等来。哈哈  发表于 2017-5-24 05:34
81#
发表于 2017-5-23 12:07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5-23 10:20
昙昙,我没看那个剧。其实是我什么剧几乎都没看。O(∩_∩)O哈哈~不过我想如没跟看全部,青衫的那个震动, ...

恩和说得是。只是我向来不喜欢看电视剧,又好奇那句台词在剧中的效果,才想出这一法。
《心经》,我不懂。恩和说的这一段,于我有点难,不过对照之前恩和和青衫关于全息图的讨论,以及恩和之前说的:“所有看见,都是经过了一个极其精微的选择过程”,感觉有些明白了,又有些迷糊。
因恩和这段话,我想到最多的是卫斯理的小说,比如他有一篇中说,你看到的,不是全部,当你转过身,正在发生改变。又想到人眼的二维、三维,以及思维和世界究竟是几维……这些想也只是想,因我还有些懵懂,不过明白了一点:更多地离开人为的设定,接近自然。
“天地不仁之仁。”“像爱,无在无不在。”恩和这两句,真是宽和,恍然间似明白了许多,细细一想,却又无法言说。
或许有误,不过说与恩和,感觉安心。也谢谢恩和,肯与我说这许多。
爱恩和,信恩和,那是必然。
恩和夏安。



点评

但不妨碍我们借用。借用的,是一种视角。这个视角,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看似简单的生来死去的生命,或许有更深的背景和意义。闲说完毕。O(∩_∩)O哈哈~ 早安。  发表于 2017-5-24 06:18
心经也好,自然也好,我们有自觉靠近的意识,几乎是一生唯一可做的,放我们自己生命于宽的一慈。因为它们使用着另一套语系嘛。任我们谁,也只能到似懂非懂。因为懂本身,就是未达成。那是个只有走到,才能知道的。  发表于 2017-5-24 06:16
昙昙,“有些模糊”、“无法言说”,“恍然”,这些词本身,就已然是懂。包括联想到卫斯理,都是走在探寻那个精微过程的必然感觉哎。  发表于 2017-5-24 06: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8 12:22 , Processed in 0.14740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