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阳 于 2017-6-9 09:14 编辑
张继科曾经说自己是一个不找任何客观理由的运动员,输球的时候,输了就是输了。可是,不找客观原因,就代表这些因素不存在吗?
14年小球换大球之后,17年赢来了又一次换球,这次,有接缝的红双喜,变成了无缝的尼塔库。换球的影响有多大?马琳、郭跃都败在了换球上。那么,换球之后,团队和运动员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当然不是随口说说把球板的厚度从41换成41.5这么简单,这个0.5的调整,那是科研团队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得出的数据。当然,这个科研不是任何人都有的待遇,这仅仅针对夺冠重点培养对象。这个,就有点儿像高中的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差距,只不过,高中的这个班级差距,是通过考试鉴定的,而在高大上的国家队,这个培养对象的确认,标准有点儿成迷。大概,总教练的意志为转移吧。
毕竟我们看到的是,作为男乒最接近双满贯的运动员张继科,赛前一个月,带了他十年的教练员被调去了女队,给他换了一名二队的教练员(这里对刘国正指导没有偏见,只是单纯陈述客观事实);赛前训练,要自己申请左手陪练;一个脚伤,半年没治好,好不容易请来了专业康复师,还是一个人康复全队的,没康复出结果,就离职了。
下面说说被大众和键盘侠诟病的综艺,2016年8月就从20日开始算吧,至今一共10个月的时间,综艺录制包括帮总教练代言的手机去站台加起来用了15天,那么其他的时间呢?再说说与吃瓜群众们无关的综艺收入,运动员自留的只有15%,其他的,全部上交给国家,这是有明文规定的。而且,运动员是不能自主接活动的呀,当然,更不能自主不接。
至于活动为什么都让他一个人接了,我想,原因有几方面。一是,其他人热度低,接了被媒体无视,落到吃瓜群众这里,约等于没接。二是,活动和厂商,那也是要看热度选人的呀,所以,只有他。三是,前文提到,他不是夺冠重点培养对象,所以放出去创收,也没什么影响。
下面说回张继科,提到他,我想用坦坦荡荡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他有担当,14年著名的挡板事件,挡板上印着的红双喜声名鹊起,国际乒联忙着享受突如其来的热度,队友因此得到了全媒体的同情关注,唯有他,因为总教练的一句,“耻辱”,被国内媒体黑到昏天地暗。彼时,没人关注到,踢了挡板的他是主力层唯一没有4年一次的亚运会单打资格的人,也是当年队里唯一的大满贯。莫名丢失的资格,就这样被一次挡板事件掩盖了。当年口诛笔伐的键盘侠们,有人注意到这点吗?此后,他自己也绝口不提那次亚运资格。
踢了就是踢了。没了就是没了。16年,世乒赛世界杯双冠,他是当之无愧的奥运阵容。尽管出征之前,他几乎处于腰部骨折状态。(本条信息来源于李玉刚微博,是他就诊时医生提到的)他依旧一金一银收入囊中。17年无锡亚锦赛,他是奥运阵容里唯一一个拿到牌的,如果说他不争气,那么亚锦赛32强,16强们,怎么不见键盘侠来喷?他们是隐形人?还是个说不得的小宝宝?当然,从来不能要求看客们一碗水端平。
然而改球,这个给运动员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球的飞行线路、击球落点的变化、器材的调整、打法的变化,等等,背后都需要大量的科研和精力投入。但是,不是重点培养对象,这些,就统统没有了,只能靠个人。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呢,毕竟不是神。作为粉丝,张继科在我眼里是个奇迹,我不想说他是不是到了职业生涯的末期,他也许会败在球台上,但是我不能接受的是,他败在背后的这些龌龊里。
杜塞归来,键盘侠们期待的门庭冷落并没有出现,粉丝依然只为张继科而来,这次是如此,可是粉丝又能陪伴多久呢?每天背负着这些负能量,再阳光的人,也难以长期承受这种压抑吧。以他的状态,人气真的就是他的底气,不然,看看奥运之后退役的霞姐吧。
换球了,输球了,然后呢?难得一见的胖球IP,能延续多久呢?
先开个坑,后续待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