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536|回复: 1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用一朵禅意约你入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7-7-24 10: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立红 于 2017-7-25 17:41 编辑

  
                                                   用一朵禅意约你入诗

  一

    闲暇的时候,我喜欢读诗;心乱的时候,我喜欢出去走走,看花,或听泉。一个盛夏的午后,我和先生来到万佛堂石窟。

  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一千五百年了,是东北年代最久远的石窟建筑群,开凿在大凌河北岸福山的悬崖峭壁上,是平东将军拓跋元景兴建的,用来为孝文帝祈福消灾,与云冈、龙门石窟一脉相承。景区中,有雕刻的佛像一万六千尊,现存大小洞窟十六个,四百三十余尊石刻造像。

  离得不远,也不常来。我们走进景区,感觉明显修缮了,与以前大不相同。顺着小路,来到最著名的元景造像碑前。这是堪称国宝的魏碑极品,被一个封闭的玻璃罩保护着,透过玻璃,我们看到魏碑体的文字遒劲秀丽,方圆适宜,结构严整,刻出了毛笔书写的味道,这在北魏名碑中是极为罕见的。前苏联人曾断言,长城以北不是中国领土,周恩来总理就曾以这块摩崖魏碑佐证,有力地反驳了他们的妄言。

  站在碑前,风,从远处吹,历史浩荡袭来。这伫立在福山上的魏碑,临风沐雨,看千帆竞过,早已波澜不惊,把自己过成了一个个烟霞笼罩的普通日子。小字越千年,在黑色的底框里荧荧灭灭,谁在这炎热的夏季,挥汗如雨?又是谁擎着烛火,照你刻刀凸凹飞转?拂去时间的尘埃,昨日就在眼前,却换了人间。

  无缘由地感动,只为刹那间,心弦被拨动,那些疾书与印记,那些繁华与消隐,那些虔诚与求索,那些生生死死……流转到我这里,我看到了眼前的因果,却无以名状。真正的繁华,我们从来没来得及看清,一眨眼,繁花落寞,又是一个新生。

  这里石刻的佛像多,大小不一,神态各异,佛像的发髻还保留着某种传统,与现在的佛像不同。印象最深的是在摩崖上的笑佛,那隐隐的笑,像蒙娜丽莎,好像看见了什么,又好像只是会心一笑,是痴笑人间的迷茫吗?

  总感觉佛和世俗生活疏离,高高在上,有一种深不可测的神秘。佛总是垂首低眉,安详恬然,他是来度人的,从而享受最单纯的喜悦。而佛又是威严的,不容任何人亵渎,如同一个有尊严的人保持自己的心性一样。

  这时,不知什么原因,一个小孩子在佛殿前哭闹,母亲说,再哭,佛该不高兴了,小孩子突然就怔住了,不哭也不闹。想起一个朋友讲过的真实故事,那年,他们高考结束,同学们来万佛堂玩,一个男生对着佛辱骂,说了些不中听的话,在佛像上爬来爬去,像肆意践踏。从这里回去,大家又到大凌河游泳,男生溺水而亡。

  孩子是有灵性的,他知道轻重。那个男生的一生,就这样宿命而多艰,就这样没了踪迹,淹没在广漠的尘烟中。我不信佛,也不知道有没有天人感应,但无论何时,善良都是人的本分,不轻贱别人,尊重所有,这是人的底线。

  人总会慢慢走向某个未知的结局,就像我们不知道何时生,何时死一样,这个结局与人类对自身不可预见的命运如出一辙。我们不愿意向命运低头,所以,对生命的真相孜孜以求,锲而不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理性而科学。

  走过一个又一个石窟,仿佛穿越在古今中,仿佛变成了那个举灯礼佛的人。

  在一座佛殿前,抬头望,艳阳如织,空荡荡地打量着残缺的石佛,笼不住一缕微风,几声鸟啼。俯瞰山下池塘边,那些祈福的人们就像袅袅升起的烟雾,忽隐忽现,一会儿就散尽了,无声无息,只留下断断续续冒着青烟的灰烬,证明人间的消息,留下一段偈语。突然有前世今生之感,我站在那里,有花可赏,有生命流淌,还能遇见一些人、一些事,就是领受了天大的恩宠呢。

  二

  其实,我是为这一池莲花而来。

  莲花总是和佛有数不清的缠绕。佛教经典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许多花都有香气,都柔软、干净,而莲花“华实齐生”,因此,担负起了佛教的象征使命,被视为能同时体现过去、现在、未来的花,被赋予更多内涵。

  这些与我无关,我只喜欢这绵延在佛前的莲,淡淡的粉,不带一丝轻佻,不妖娆惑人,那么纯洁,那么素净,片叶不沾身,天然就散发出仙子之气。

  站在池边,眼前就是莲花的场,静静地,一枝枝莲花亭亭地跃出水面,不忧亦不惧,于田田的叶子之上,高挑而洁净。花骨朵儿饱满丰盈,粉红色,如同豆蔻女儿心,面对喜欢的人,一瓣瓣打开,藕花深处,浅浅笑意,回首嗅青梅的娇。一边深情款款地开,一边依依不舍地落,就像自然给莲疏花,以保证果实圆满。

  莲花朵朵,似敲响了前世之门,宛若来自天堂的清音,连浅水处的小石子,仿佛都有佛性,会背《莲花经》似的。

  这池莲花的背景是土褐色或金色的佛像,肃静,垂手,或坐或立。莲蓬与莲花互相映衬,花与果同时呈现。水下面,还有我们看不见的藕,丝丝相连。我不知道是佛像面对莲花而智慧生,还是莲花鲜活了千年的佛像?最不可言说之情,必将无言以对。一个个刻着历史的雕像,磨光了多少光阴的薄刃,削平了多少征战的棱角,越来越变得平和安详。

  莲花,就是一盏灯,慈悲喜舍的灯,一朵,两朵,三朵……愿我们皆为掌灯人。

  水边放生处,一个灰衣僧人和一个放生的女子垂首而立,面对鱼儿,低声超度生灵,在若有若无的诵经声中,慈怀慢慢苏醒。我不是出家人,也不笃信佛经,却莫名地喜欢缭绕的佛音,喜欢单调的诵经声,一声,一声,渐入佳境。

  此时,一池莲娇羞静美,连同水边的小蜻蜓,仿佛都入了定,提纯了心灵,持守着安宁。

  有些光阴就是用来小坐的,比如现在,我坐在石洞对面,莲花前,啜饮一杯清茶,咂吧一下,满嘴香,是醉花阴的妙,是淡定的甜。鸟鸣也不多,零星细碎,趁人不注意,就滑到沟沟坎坎上了。莲香似有似无,时光干净,一束束滴落指尖……

  想起莫名就喜欢的那首歌《七朵莲花开》,知道了为什么喜欢,在莲瞬间的娟秀间,忘却凋零的悲切,听涛涛水流的轻吟,读懂了岁月匆匆的辗转,聚与散,开与合,都有禅意。浮生花开,月静日长,岁月枕香。莲自心中生,心似莲花开,赏花的心情,心静即安,然后,一世安然。

  我愿意交付所有的澄澈,所有的花香和鸟鸣,献给那些前朝旧事的青苔,以及所有深藏不露的苍茫。我这样的中年女子,眼睛近视了,即使贴近它,也看不那么远,那么透,只能体悟一点点慈悲与善意,那些深邃的遥远,于我就是缥缈的前世,可望不可及。可触碰这石像,目见莲花开,忆及你,我的灵魂也肃敛,借着一个王朝的盛世余音,尽享自己的欢颜。

  三

  一般佛山前都有水,万佛堂也不例外,是万年前就有的大凌河。

  佛山前的水大多波涛汹涌,佛像矗立水边,大多为镇江祈福。大凌河水并不多,因为干旱,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水黄色,浑浊,没有堤坝,就那样自由奔向海洋。这条河孕育了10万年前的“鸽子洞人”,也孕育了世界第一朵花开、第一只鸟鸣。

  流淌了这么多年,它明显老了,流水日渐平缓,潺潺之声弱小,它就像饱读诗书的老者,满腹经纶,却也日薄西山。散淡的云用发梢垂钓河水,于是水便有了洁白的念想。在这晴朗的下午,白云低垂,唾手可得,它善于用压低自己抬高河水。我不知道水中有没有几块石头,被细流反复冲洗,我想用它代替我说不出的那部分内容。

  我知道,佛像在大凌河面前是小字辈,它只看到了千年的河流变迁。这些年,大凌河已经没有了脾气,甚至快没有了内容,这个江湖已经不能称其为江湖。那些曾经的恩怨无需再关注,那些鸟儿散布的小道消息,也可以被彻底删除,莲花回收了那些鼓噪与八卦。

  我无权在水边指指点点,曾经的河的美,沙知道;风的轻,石知道;这里最初的美,被大凌河里的每一条鱼看到,我没有参与,一无所知。一个无知的人是没有发言权的。

  河水依旧在流。北岸是万佛堂以及莲花池,南岸是村里的住户,人间烟火,是最温柔的力量。有人家生火做饭,有人在河边放羊,朴素、温和,同呼吸一样自然,这是寻常日子里千丝万缕的光线,如果有什么可以称得上理所当然,那一定是万物之于自然,烟火之于人间。

  水如众生端坐,众生皆有诗音。

  来到这一脉水系,赏这一山佛像、一池荷花、一袭流水,感觉自己是轻的,悄无声息的轻,面对如此庞大,如此虚空,我完全失去了主张,把控不了。那些原以为很重要的事都变得无足轻重,看得多了,定会让我这样的凡俗之人有点胸怀和静气。我没有勇气大声说话,我的话语迟缓,我说出的话一点分量都没有,都不如一滴细雨、一叶葱绿,不如这袅袅炊烟,我只能忍受安静,安于安静,这样的我能穿越过去的无情,所有饱含热泪的委屈、所有莫须有的惆怅、所有世人的误解,只管打马过来,我承受得起。

  不语是最深的情,世俗是最美的诗。

  我还想的是宽宥,可一时又不知道宽宥什么,只觉得人世间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原谅的,真实的是,大自然哪里需要我们原谅,云山苍苍,江水泱泱,那是自然的本义,我们好好安顿自己的心灵,才是王道。

  “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我一直认为,拜佛不是匍匐在地,满腹功利地求,也不是烧香许愿,阿谀奉承式地颂,而是心中有悟,常思己过;心中有善,施与他人,过好烟火日子,求得灵魂的安宁。诗意是纯真,是朴素,是美丽;禅意是包容,是仁厚,是宽慈,而莲花两者兼备,提醒我们对心的觉察。盈盈一水间,分得一丝清凉,就有了生活的意义。

  与其说,先人为我们造佛修庙,倒不如说,他们给后人建造了一脉谱系不断的心灵驿站,供后人休憩、思索。

  在此片刻而已,一生已近,我自欣然。



以下图片来自于我市摄影家宋东风作品,谢谢宋老师

3.jpg (244.36 KB, 下载次数: 1212)

3.jpg

2.jpg (267.12 KB, 下载次数: 1248)

2.jpg

1.jpg (305.34 KB, 下载次数: 1253)

1.jpg

4.jpg (378.53 KB, 下载次数: 1225)

4.jpg

评分

21

查看全部评分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20:06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17-9-4 18:24
图文并茂,看来立红不虚此行,且有感有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触与理解……

谢谢于版来读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20:05 | 只看该作者
shengshengbuxi 发表于 2017-9-4 14:39
拜读好文,欣赏好景。

谢谢新朋友来读,最近开学很忙,回复迟了,抱歉
120#
发表于 2017-9-4 18:24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看来立红不虚此行,且有感有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触与理解……
119#
发表于 2017-9-4 14:39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好文,欣赏好景。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15:47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7-29 14:58
写得真好。题目极好,富有诗意。字写的灵透,安静,字里行间有一种安静之美。仿若看到一个身影慢在佛像前、 ...

谢谢青衫来读!
不晚,不晚,谢谢留评
117#
发表于 2017-7-29 14:58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题目极好,富有诗意。字写的灵透,安静,字里行间有一种安静之美。仿若看到一个身影慢在佛像前、莲花边漫步沉思。
来迟了,抱歉。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11:05 | 只看该作者
红秋叶 发表于 2017-7-28 23:02
石窟渗进的是人文精神,莲花或许更靠近佛的思想。面对古迹有所思有所想,这是一次重新思考世界秩序的时间。 ...

谢谢秋叶来读!对佛教没有什么高深理解,读这类书也少,只是个人感悟而已
115#
发表于 2017-7-28 23:02 | 只看该作者
石窟渗进的是人文精神,莲花或许更靠近佛的思想。面对古迹有所思有所想,这是一次重新思考世界秩序的时间。问好。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7-7-28 12:19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7-27 19:53
红姐姐,这篇字,阔朗,通透,温慈,柔婉而明亮。
构章的严整自然、历史钩沉的精当和框架清晰、遣词成句的 ...

恩和最近忙,所以一直没见身影,担心着你的身体,你吃的那么少,就像昨天,看见孩子半夜3点发朋友圈,那一定是一夜没睡的,这段时间他忙,我知道,但看到还是心疼。和心疼恩和一样……多多注意身体,虽然年轻,但健康是积累起来的,每一天好的积累,别累坏了,很担心的,有时间要健身哦。
恩和把所有美好的字和祝福都送给了红姐姐,我照单全收,够贪婪呢!因为是恩和倾心以赠的,我必须全部都收下,虽然,很多地方红姐写的,并没有恩和评得那么好,我就当是激励红姐姐好好写吧!
“一滴水的谦卑,正是一个海洋的怀负。”这话说得太美了!心怀海洋的人定会有一滴水的慈悲,虽然还达不到那个境界,但我有了方向,对于前行的人,方向比什么都重要啊。
过去也去过很多寺院,道观,还去过法门寺,瞻仰过珍贵的佛的舍利子,但那个时候生活的阅历浅,还汲汲于名利,很难静下心来想这些信仰啊,教义啊什么的,所以,很多时候都无感,只是感动于那些烟火造成的朦胧感,就像信仰一样,似有还无。这次去万佛堂,因为有莲花,有佛像,就感觉自己离他们很近,不是空间距离的近,而是心理上的近,这和年龄渐长有关,对一些事看得明白了,就多了些谅解和宽怀。对禅意理解还很肤浅,不要紧,我有认识就好,总比什么也不知道不思考强,你看,我就是这样宽恕自己。
最近给论坛的海树写个诗评,因为喜欢他的诗,有大情怀,所以,读了很多他的诗,有一句话记忆犹新,他说,他要“努力跳出小我,跳出自我按摩”的范围,我觉得这就是写字人的方向,关注大境界,大情怀,才能有宽的视野和抱负。恩和也是不遗余力鼓励红姐,那就努力吧,继续在路上
不说谢谢了,恩和是论坛很多人的贵人,包括红姐。:hug::hug:

点评

嗯,听红姐的,会好好锻炼,保证作息时间。谢谢姐姐惦记。安。  发表于 2017-7-28 19:42
姐姐自己才是自己的真贵人呢。这个,恩和保证。谢谢红姐和恩和说这么多这么好。夏安。  发表于 2017-7-28 19:41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21:17 | 只看该作者
甄小竹 发表于 2017-7-27 19:38
我是新疆的,老师!

哦,真好,新疆我去过,云馨姐也是新疆的啊
112#
发表于 2017-7-27 19: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7-7-27 19:57 编辑

红姐姐,这篇字,阔朗,通透,温慈,柔婉而明亮。
构章的严整自然、历史钩沉的精当和框架清晰、遣词成句的精准诗意,几乎时时都见惊艳的词句(是真的惊艳哦),都还不是恩和最击节的。这些是姐姐早就自成一格的拥有。
恩和最喜欢和敬重,甚至深深为您自己高兴的,是姐姐有独立、真实而清晰的生命视角,和仿佛从来没被时光消磨些许的于人于世的纯真激情,和温慈明亮的心怀。
如此,才见古老碑刻起孩童般的感动感叹,见佛像有切身的信仰思辨;才写莲如家亲旧友,热爱莲花而爱到了恭敬如礼佛。
到最后看见的是:一个不曾皈依宗教的人,有着一颗天真天然的慈意柔心,对一生每时每刻所遇所经所见,郑重相待:以容敬相惜,以深喜予懂,宽看历史迁变,坦然迎受自己心内心外的真实。当山水众生都是佛,不吝赞叹。
一滴水的谦卑,正是一个海洋的怀负。
一颗心的阳光,是一个人给人间世最深的信赖和最好的赠礼。
这篇字的好,是一个人心怀的美好哦。
喜欢并敬重这样书写的人。而纯粹郑重的心质,自有幸福吉祥回馈,那是恩和送不了的。唯以喜敬,当祝福。
红姐,字,好。清婉明媚朗阔的好;姐姐好,如莲的好。        
爱这个姐姐。O(∩_∩)O哈哈~:hug:夏安。

点评

太晚了,明天回复,恩和,晚安  发表于 2017-7-27 21:42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11#
发表于 2017-7-27 19:38 | 只看该作者
甄小竹 发表于 2017-7-24 12:35
来读李老师的散文,读之如沐清风,也随着老师唯美的叙述走入景中。读老师笔下的佛,想起那年走过敦煌的千佛 ...

我是新疆的,老师!
110#
发表于 2017-7-27 17:37 | 只看该作者
立红此篇注定是获奖的,祝贺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7-7-27 09:26 | 只看该作者
河西村夫 发表于 2017-7-27 08:17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一介村夫,孤陋寡闻,能读老师这样的文章,感悟人生,实乃幸事!

您过谦了,您的文字乡土朴实,也是立红学习的榜样
108#
发表于 2017-7-27 09:02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7-27 07:49
谢谢玉环的郑重!谢谢玉环的认可,早晨好!

立红老师早上好!

点评

祝玉环笔丰思健!  发表于 2017-7-27 09: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30 00:21 , Processed in 0.06036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