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213|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杂感:长城幽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6 1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站在古老的长城上,我想到最多的是始皇帝和中国的百姓。远处,奥运口号在制高点处“飘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身边,主席题字在秋风中闪耀:不到长城非好汉!八达岭长城,它承载了炎黄子孙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国最可歌泣的民族精神。那蜿蜒的铁血城脉,灰一色,在崇山峻岭的包围中,没有任何的色彩添加,如若一只腾飞的莽龙,曾几何时,成为我们国人的信仰和图腾!

  在中国的历史建筑和文化艺术体系中,没有哪件事的策划和实施,可与修筑长城相提并论;也没有哪个想法的成功实现,能比长城更可作为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代表而威严屹立于世。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任何文化的、宗教的、艺术的庞大影响都甚可无以比肩。就是放眼世界,长城,也不比世界七大奇迹中的任何一个逊色。这难道还不足以歌颂吗?然而,这个可以称得上雄伟的建筑,它始终纠缠着国人对中央专制集权的野蛮行径之愤恨!你或可见惯了文人墨客对长城的赞美,但我们无可否认,国人对它的感情,绝不是清一色的“和气”之声。美国号称是个讲“人权”的国家,但他们崇拜我们的长城。从大总统到小市民,他们都积极的前来“瞻仰”和吸收我们的民族精魂。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了解长城的政治“底蕴”,如果只作为中国的“国宝”——当年长城的一块旧砖,拿美国去展出,就可以轰动全美上下。这些老外争相目睹这块沉淀了千百年中国“文明”的古砖,甚至以与这块砖合影为无上荣耀。在“没有历史”但“财大气粗”的美国人面前,能享此殊荣的一块“破”砖,怕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待遇。由此,倒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奥运口号牌,要屹立于长城之上。

  10月25日,也就是这次北京之行的第二天,我终于当了一回“好汉”,登上了我心中的八达岭长城。秋风中,擦肩那些蓝眼睛、黄头发的国外游人,他们在饶有兴致地“指点江山”,胡乱拍照。我则以长城为幽思,想起了那个已经离我们非常遥远的秦朝-------一个靠强大武力与征服精神建立起来的国家,还有那个创造出“皇帝”二字的嬴政。这个时候,“暴秦”二字似乎堵住了我的喉咙。望着枫林初染的绵延山脉,景仰与澎湃并存,悲情与苍凉同在。想到嬴政因修长城在其“成长”过程中练就的一身“个性”,我突然做“杞人忧天”状,无限“愤慨”地怜悯起那些为修筑长城而死去的民夫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呜呼,伟大的长城在历史的车轮中,功耶过耶?谁能说得清楚!难道“六国”真的代表着腐朽残忍的奴隶主阶级利益,而偏偏一个秦国真的就代表着先进的地主阶级利益吗?秦国的统一天下,果真是顺应历史潮流、得百姓的民心吗?那它为什么那么短命?假如六国作为春秋后大势的“主宰”,会去修建这个鲜血和白骨堆就的长城吗?今天,终于有史学家站出来表态:“秦国绝非比六国先进,它的变法只是一套完备的对于发动战事或其他大规模活动很有效率的体制而已……”我个人在读了秦史后尤其信服这点。事实上,秦的文化与当时六国相比还是很落后的,人文精神领域甚至可说相当荒蛮。今天,无论我们是站在政治的角度,还是站在文学的角度,都不能否认佩带六国相印的苏秦,学贯鬼谷子“捭阖大道”的张仪,以及被“圯上之老人”所欣赏的张良带给我们的韬略和智慧。所以,说赢政乃“时势造就出来的英雄”或可争论,“统一”乃大势所趋,也绝非赢政一人之功。即便是他颁布过一些诸如“书同文,车同轨”的有利发展的政令,也是在当时那种客观环境下,一个皇权统治者不得不做的举措。所以,我说今人读史,必须配合时代背景,脱离当时的文化和政治氛围就会偏激。然而,始皇帝生性刻薄,孤僻暴戾的一面,绝对不容历史篡改和原谅!他统治下的中国:苛刑酷法,动辄黔首灭族,断臂弃尸,累积于市。所以有了焚书坑儒,荼毒生灵,限制人民思想和行为的自由……哀鸿遍野,到处是一片荒凉恐怖的气氛,而尤其表现在修筑长城这个庞大的工程上。也因此,作为历史第一人来刺秦的张良,博浪沙的失败,多少令后人惋惜。

  古老的长城令我的幽思冥想在无限延伸。百姓,秦时的百姓,他们的民族性格又是怎样?虽然长城已经成为符号,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或只作为经典的回顾,除却观瞻,客观上或者已经徒为一种存在。可是,无论怎样,我们无法忘却那些砖石土垣、木柴僵落筑起的军事屏障提供给我们的“苍凉”记忆。也许你会觉得我思维的苛刻,但我确实无法阻止自己去联想长城下的民族性格。是的,我的注意力回避不了对“文明”和“荒远”的思忖:那些贫瘠的性格麻木,他们对当权者的忍耐,即使“他”的存在不得百姓的民心,只要不把他们害得太苦,老百姓是不会打破那种固有的君臣局面。历史上很多时候,政府与百姓之间就是这样的关系。这就是人民的性格,有一定的“惰性”。然,果真如此吗?当这个政府对人民的压榨越来越严酷时,理所当然的应验了这样一句古训: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以秦为例,当陈胜吴广等戍边队伍开到大泽乡时,你能说农民起义对“民心治国”没有教育意义吗?“万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与秦始皇一起听风而去的,还有长城下那些千百万默默无名的民夫工匠。人们不会忘掉一个叫孟姜的女子,她曾经的哭喊,无论后世是否以讹作编,但她所贡献给你的千古绝唱终究是以长城为背景的。

  漫漫秋风,我立影于脚下夯实的秦砖之上,或以一种胜利的姿势在告诉世界:长城,我来过,并为你记下一笔,应该算个一时的“好汉”。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一水 于 2008-11-21 18:00 编辑 ]
47#
发表于 2008-11-22 11:3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图片看不见了,几天前看到的。与我的想象有点出入,看你文字还以为是个饱读诗书的老学究!呵呵。
46#
发表于 2008-11-20 21:13 | 只看该作者
看到美女了。嘿嘿!
4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21: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08-11-20 20:23 发表
一水版的长城感悟所思深广,有些观点很尖锐,欣赏。


问好楼兰。谢谢你的阅读。
44#
发表于 2008-11-20 20:23 | 只看该作者
一水版的长城感悟所思深广,有些观点很尖锐,欣赏。
43#
发表于 2008-11-20 19:27 | 只看该作者
提读。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8: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qm407 于 2008-11-19 09:25 发表
  一水这么漂亮哇!
  前些天我一直打不开这个图像,很是着急。点那个红×,出现的却是乱码。这回一打就开了,不知是怎么回事?今天打微风文章的那个红×,出现的又是乱码……一水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吗?


微风那个图我也打不开,估计是他复制过来的图片。要是上传过来的应该就不会出现那个情况了。
41#
发表于 2008-11-19 09:25 | 只看该作者
  一水这么漂亮哇!
  前些天我一直打不开这个图像,很是着急。点那个红×,出现的却是乱码。这回一打就开了,不知是怎么回事?今天打微风文章的那个红×,出现的又是乱码……一水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吗?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21: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画玄子 于 2008-11-18 21:02 发表
大姐,你的古文好厉害,问好,很阳刚的文字


问好画玄子,感谢你的支持。
39#
发表于 2008-11-18 21:02 | 只看该作者
大姐,你的古文好厉害,问好,很阳刚的文字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20:38 | 只看该作者
一并谢过海凹、梁老师、霍老师的跟帖支持。

问候大家。

[ 本帖最后由 一水 于 2008-11-19 18:00 编辑 ]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20: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08-11-17 21:43 发表
拜读!
也许秦之所以胜利,正是之所以失败的缘由。
读罢《古风》,有晚唐遗风。


如空过奖。
36#
发表于 2008-11-18 18:19 | 只看该作者
  文思雄辩,大气磅礴。
  一水原来好年轻哟!想我2006年底上长城,急上急下,毫无收获。憾事。
35#
发表于 2008-11-18 12: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08-11-16 18:01 发表
试着发一张与主题相关的片片。能成功的话,就博江天文友一笑了

780


  哦!看到了,真的感到好亲切的一水 :loveliness: :loveliness: !微笑着看,收藏了。呵呵
34#
发表于 2008-11-18 09:06 | 只看该作者
统治者的“伟大”象征,如现今矗立在上海的金茂大厦、东方明珠,不都是靠民工修建,富人享用吗?谁敢说那些大家伙修建时没有民工殉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9 20:05 , Processed in 0.20514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