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443|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与大学生谈就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9-4-17 1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报道:到2008年底,全国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达500万人,有些媒体报道的数字更是高达760万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

  大学生就业难、就不了业的原因非常复杂,影响就业的因素很多——专业、性别、经验、职位、待遇、地域等等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在这众多的因素中,有些是客观的,就像我们的父母、性别、姓氏、年龄等等一样,自己本身无法选择。但也有主观方面的,比如心态、职业期待、待遇要求等等。大学生就业难、就不了业,并不是因为大学生完全过剩、绝对多余造成的。因为现实的矛盾最能说明问题:一方面是数百万的大学生待字闺中,就不了业,另一方面却是不少企业、不少岗位虚位以待,招不到合适的人。

  有一期电视节目《小崔会客·我努力您帮忙:大学生就业》中介绍: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的女生,毕业快一年了仍然没有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她先后去过百度、西门子公司、法国兴业银行、荷兰银行、花旗银行等四十多个企业求职,可至今仍然不知道花落谁家,仍然在四处奔波。

  为什么这么多地方就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呢,是什么原因?当小崔问她有何特长时,她坦言自己没有什么特长。

  我们从上面的这个案例中不难看出她就不了业的原因——心理预期太高,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太大了。许多大学生就不了业,原因可能千差万别,但不能正视自己、不了解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太高,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评价过高却是主要的原因。

  针对这种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给出了一个极好的药方:“有一些岗位看上去好像没有技术含量,也没有什么管理含量。但是你去了以后,很可能把这个行业技术行含量搞得很高,也可能让它现代化了,也带去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你可能把一个看上去没有技术含量的行业,变成了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变成很现代的企业都有可能。”

  对此,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也有类似的观点:其实岗位现在是非常多的,关键是大学生要转变一种观点。严琦还说:如果说悟性特别好,可能半年,最多一年就可以走上比较重要的岗位,她所有的管理团队都是从最基层做起来的,她自己是从基层做起来的,她的秘书也是从基层做起来的。

  小崔在现场作了一个调查,问愿意到陶然居最基层打工的人举手,只有两名大学生表示愿意。针对这一情况,纽哈斯教育咨询公司求职培训机构代表宋昊先生说:其实我觉得这还有一个观念的问题,在我们整个社会中,我们对一个大学生未来的走向,可能是存在择业中自我的偏见和社会偏见。大家可能认为餐饮业不是理想中的一个所谓的行业,但你想想无论是麦当劳或是肯德基,它们也是餐饮业。在这里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到当麦当劳,到肯德基去当北京的某一个西单大店的店长,举手的同学会有多少呢?

  这可谓一语中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在基层建功立业的例子是非常多的:

  曾创下杀鸡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名厨董顺翔,能在短短80秒钟之内将活鸡杀死,去尽鸡毛,剥离白肉,做出一盘清炒鸡。有一个叫冯三峰的小伙子,他可以把拉面拉得细到从一根针眼里穿过20根,他的拉面一碗卖1000美元,他的拉面大多都卖给了国外元首级的人!售货员张秉贵面对80多种糖果,不管顾客称哪种、称多少,他都能做到称糖“一抓准”、心算“一口清”。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基层照样可以做得出类拔萃,照样可以做得闪闪发光。大学生如果能够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基层去,勤学习,善钻研,多思考,勤积累,照样可以成为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的行家里手,照样可以成就事业,实现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必须要明白一点,企业招聘员工是让员工去做事的,是创造价值的,不是当摆设,不是买花瓶。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必须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企业能为自己带来什么?二是自己能为企业创造什么?需要是双向的,选择是双向的,是两情相悦的事,而不是一厢情愿的事。特别是在人多岗位少的情况下,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更是如此。大学生只要能将自己和企业放在天平的两端称一称,就不难搞清楚自己的份量。如果准确了解了自己,也许会很快找到自己的岗位,找到合适的工作,做出意想不到的大事业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17:54 | 只看该作者
农大校长:大学生到基层是"炼金"非"镀金"


  我们中国农业大学培养的是精英之才。精英之才和基层之路是什么关系?有一句话叫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无论是最杰出的科学家,还是教授,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需要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基层之路。今天的基层之路与20、30、50年前有很多不同,今天的情况下应该重新认识大学生基层之路。我们同学无论做怎样的职业选择,都要明确:到基层去,不是“镀金”,而是“炼金”。

  就我们国家来看,未来的精英都要从当代大学生当中产生,这些人没有在基层锻炼是不行的。我们到农村去,帮助农村,发展农村,服务农村,是好的,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我们在做基层工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年轻的一辈了解我们的基层,培养感情,磨炼意志,经历考验,只有这样,以后才能担当大任。

  无论你出于什么样的动因和目的,只要你在基层工作两三年之后,你会发现,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基层之路不仅是学子们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各行各业人才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

  不要把基层仅仅理解为农村。走基层之路,会获得更广阔的舞台,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好地报效我们的国家。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6:45 | 只看该作者
去年全国中职生就业率超过95%  
  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589.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64.24万人,平均就业率达95.77%。

  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三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为480.15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81%;技工学校毕业生数为109.00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61%。

这应该引起大学办学者和大学生的重视和思考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11: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5-5 19:21 发表
很实用,帖近社会的现实,欣赏,问好你,佩服你一直都很坚持和努力!
是朋友们的鼓励使人有了坚持和努力的动力。谢谢!
22#
发表于 2009-5-5 19:21 | 只看该作者
很实用,帖近社会的现实,欣赏,问好你,佩服你一直都很坚持和努力!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10: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09-5-3 12:05 发表
再学习,提读。问好!
20#
发表于 2009-5-3 12:05 | 只看该作者
再学习,提读。问好!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5-3 10: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冯顺志 于 2009-5-2 10:20 发表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我深有体会的。
大学生就业难找现实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变,必须要自谋出路。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5-3 10: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水禅心 于 2009-4-30 14:31 发表
说的有道理  大学生不能总是吃等食了
观念变,天地新
17#
发表于 2009-5-2 10:20 | 只看该作者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我深有体会的。
16#
发表于 2009-4-30 14:31 | 只看该作者
说的有道理  大学生不能总是吃等食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1:19 | 只看该作者
大学生不能只想着进大公司
来源:人民日报 
  我发现在中国,大学生喜欢进一些比较成熟的大公司工作。他们可能觉得,进这样的公司,一切有保障,条件比较好。但在不少西方国家,许多大学生选择了创业。我认为,中国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应更具备一些创业精神

  进入2009年,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中国今年也有600万大学生要就业。面对经济不景气、工作不好找的大环境,要想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每个人都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学生时代就要思考,做好准备。

  在中国,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大学生喜欢进一些比较成熟的大公司工作。他们可能觉得,进这样的公司,一切有保障,条件比较好。但在不少西方国家,许多大学生选择了创业。我认为,中国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应更具备一些创业精神。

  此外,我也发现,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习成绩非常重要。他们认为,我比别人好就是比别人学习成绩好。可是,学习成绩好只代表一个人在学校那一段时间的表现,并不代表就业能力。所以,中国大学生应该更多地考虑一下,哪些能力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更直接地面对这个社会。

  几年前,微软就与中国教育部合作,实施了旨在培养中国大学生实践技能的“长城计划”,吸纳大学生到微软实习,并在30多所大学成立了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这些学生的就业,比那些学习成绩好但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好得多。

  就个人经验来讲,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工作了。大学刚上一个月,我就开始自学编程,然后把程序卖给教授。大三的时候,我加入一个始创公司,为小型电脑提供操作系统。我一直在创造工作机会,第一份工作就是我自己创造的,我的第二份工作不是创造工作机会,而是创造了一家企业。第三份工作就是微软。

  比尔·盖茨曾接受专访,谈到自己赏识的,是那些既有成功经验、又有失败经历的人才。这也许就是他为什么会赏识我的原因。也就是说,作为雇主,肯定愿意雇用有经验的学生,因为他可以把经验转变为企业的生产力。这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是一样的。

  当然,中国和其他国家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说,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在文化观念上可能有一点点阻碍。一些学生会有故土难离的感觉,还未接受流动性很强的社会观念。如果接受了,看哪儿有机会,就应该移动到哪儿去,而不是固守在一个地方等机会降临到头上。只要他们做好准备的话,就能找到更好的机会。

  对于一流大学来说,他们确实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质量,走向国际化的道路。对于其他的一般性大学来说,我认为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容易找到工作。我认为,今后中国的大学应在课程上进行一些改革,同时为学生增加一些培训的机会。

[ 本帖最后由 跃农 于 2009-5-5 17:51 编辑 ]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09:56 | 只看该作者
清华校长的忠告

姚平

  清华大学校长曾给毕业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未来的世界是,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现在是讲究成绩的时代,公司,企业,政府,需要的是有能力且能与企业方向共同发展的人,而不是一味努力但却南辕北辙的人,自己适合那些行业,那些职业,有很多东西是先天决定的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不是总以自己的弱点对抗,一个人才能出人投地。方向不对,在努力,在辛苦,你也很难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能力比知识重要,知识在一个人的构架里只是表现的东西,就相当于有些人可以在答卷上回答如何管理企业,如何解决棘手的问题,如何当好市长等等,但是在现实面前,他们却显得毫无头绪,不知所错。他们的知识只是知识,而不能演化为能力,更不能通过能力来发掘他们的潜力。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研究能力的模型,从能力的角度观察应聘着能否胜任岗位。当然,高能力不能和高绩效直接挂钩,能力的发挥也是在一定的机制环境,工作内容与职责之内的,没有这些平台和环境,再高的能力也只能被尘封。
   健康比成绩重要,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进入一个工作单位,就预示着新的竞争赛,新的起跑线,没有健康的身心如何应对变换莫测的市场环境和人生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和人生变革,如何应付工作压力和个人成就欲的矛盾,而且在现代社会,拥有强健的身体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健康的身心越来越被提上日程,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承受痛苦与折磨,缓解压力与抑郁,这些都将成为工薪族乃至学生们常常面对的问题,为了防止英年早逝,过劳死,还要多注意一下身体和心里的健康投资吧
   生活比文凭重要,当这个社会看重文凭的时候,假文凭就成为一种产业,即使是有能力的人,也不得不弄个文凭,给自己脸上贴点金。比起生活,文凭还重要吗?很多人找女友或者男友,把学历当作指标之一,既希望对方能够给他(她)伴侣的温暖与浪漫,又希望他(她)知识丰富,学历相当或更高,在事业上蒸蒸日上。我想说,你找的是伴侣,不是合作伙伴,更不是同事,生活就是生活,这个人适合你,即使你是博士,他(她)斗大的字不识一个,那也无所谓,适合就是和谐融洽,人比文凭更重要。很多成功人士在回头的时候都说自己太关注工作和事业了,最遗憾的是没有好好陪陪父母,爱人、孩子、往往还伤心落泪,何必呢,早意识到这些,多给生活一些空间和时间安就可以了。
    情商比智商重要,在新的世纪,情商将成为成功领导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9.11事件中,在许多员工和自己的亲人因恐怖袭击丧生的时刻,某公司CEO让自己镇定下来,把遭受痛苦的员工们召集到一起,说:我们今天不用上班,就在这里一起缅怀我们的亲人,并一一慰问他们和亲属。在那个充满阴云的星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了自己和他的员工,让他们承受了悲痛,并把悲痛转化为努力工作的热情,在许多企业经营亏损的情况下,他们公司的营业额却成倍上涨,这就是情商领导的力量,是融合了自我情绪控制,高度忍耐,高度人际责任感的艺术。
要成为卓越的成功者,不一定智商高才可以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果你的情商高,懂得如何去发掘自己身边的资源,甚至利用有限的资源扩展新的天地,滚雪球似的积累自己的资源,那你也将走向卓越。
摘自《青春派》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09: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谷 于 2009-4-25 16:41 发表
大学生就业难确实是个社会的大问题,进来学习跃农老师的好文好观点。问好!
都在为大学生就业支招
12#
发表于 2009-4-25 16:41 | 只看该作者
大学生就业难确实是个社会的大问题,进来学习跃农老师的好文好观点。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1:52 | 只看该作者
“努力让每位毕业生都能就业”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举办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77个用人单位提供了300多个职位。
  
  前不久,北京市首场大型教师专场招聘会举行。今年北京面向大学毕业生的中小学教师岗位达3000个,近期还将推进2000个社区岗位的招聘……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北京、大连等地调动学校、社会、企业和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整合各方资源 尽力提供岗位

  今年,北京高校毕业生达到21万人,创历年最高。大连高校毕业生6.6万人,本地和外地来大连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将增加8%。

  北京市年初下发通知,提出15条政策措施。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赵凤桐针对就业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统筹协调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大连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当成一项重要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和民生工程。大连市市长夏德仁介绍说,今年3月,大连市政府专门下发通知,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到全市就业政策体系中,提出了7方面46项措施,充分发挥政策的组合效应。

  北京市教委2009年全年计划组织各类双选招聘会70场以上,招聘单位4000家以上,提供6万余个岗位,其中举办京外单位招聘会5场。同时全力改善大学生就业服务环境,常设大学生就业市场招聘摊位增至100个。

  “针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努力让每个有就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都能有岗位。”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表示。

  创新工作方法 做好就业服务

  除了不断提高场地招聘会的数量和质量,北京、大连还在毕业生工作中创新方法,做好就业服务。

  北京市积极利用网上双选会,全年计划举办网上双选招聘会5场以上,招聘职位10000个以上。实现与各省、市、自治区毕业生服务机构网站链接,为高校和毕业生提供方便。

  没有工作经验,是应届毕业生面临的一道就业门槛。从2006年开始,大连市财政提供1.8亿元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以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为依托,搭建毕业生实践锻炼和企业选人用人的服务平台。

  软件高科技企业——大连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介绍说:“过去4年,东软集团从实习平台吸收1万多名大学生就业,今年还将选录2000多名毕业生。”截至目前,大连共建立144家毕业生见习基地,吸纳见习生5200余人,见习期满留用2989人。

  与此同时,北京、大连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北京市启动以“创业从创意开始”为主题的创意文化节活动,推动创意成果向市场的转化。大连市2007年出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管理办法,每年设立1000万元创业资金,推出小额担保贷款、奖励性补贴等优惠政策。

  引导基层就业 提供就业规划

  程莉,上海女孩,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研究生期间,她深入汶川等重灾区做入户问卷调查。要毕业了,她参加了四川省选调生考试,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今年毕业后她将到汶川县工作。像她这样的毕业生,在北京、大连等地高校越来越多。

  北京、大连下大力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引导工作,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

  北京市依托“人民网”和校园、社会媒体,宣传政策措施和基层就业典型,形成到基层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创编话剧等形式,推出一批在基层创业的毕业生典型。开展以帮助学生了解基层、认识基层为主题的红色“1+1”主题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党团组织与基层单位共建,熟悉北京市情、民情。

  以往,大连每年到县乡就业的毕业生只占全市接受毕业生总量的2%。2006年,大连市开始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一个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通过“公开招考、统一选派”的方式,选派了1892名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上工作。

  北京、大连还积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规划。发动广大辅导员开展一对一的辅导,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压力和存在问题,做好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 人民日报 》(倪光辉 王金海 2009年4月17日11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6 12:16 , Processed in 0.08414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