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跃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与大学生谈就业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1:19 | 只看该作者
大学生不能只想着进大公司
来源:人民日报 
  我发现在中国,大学生喜欢进一些比较成熟的大公司工作。他们可能觉得,进这样的公司,一切有保障,条件比较好。但在不少西方国家,许多大学生选择了创业。我认为,中国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应更具备一些创业精神

  进入2009年,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中国今年也有600万大学生要就业。面对经济不景气、工作不好找的大环境,要想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每个人都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学生时代就要思考,做好准备。

  在中国,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大学生喜欢进一些比较成熟的大公司工作。他们可能觉得,进这样的公司,一切有保障,条件比较好。但在不少西方国家,许多大学生选择了创业。我认为,中国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应更具备一些创业精神。

  此外,我也发现,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习成绩非常重要。他们认为,我比别人好就是比别人学习成绩好。可是,学习成绩好只代表一个人在学校那一段时间的表现,并不代表就业能力。所以,中国大学生应该更多地考虑一下,哪些能力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更直接地面对这个社会。

  几年前,微软就与中国教育部合作,实施了旨在培养中国大学生实践技能的“长城计划”,吸纳大学生到微软实习,并在30多所大学成立了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这些学生的就业,比那些学习成绩好但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好得多。

  就个人经验来讲,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工作了。大学刚上一个月,我就开始自学编程,然后把程序卖给教授。大三的时候,我加入一个始创公司,为小型电脑提供操作系统。我一直在创造工作机会,第一份工作就是我自己创造的,我的第二份工作不是创造工作机会,而是创造了一家企业。第三份工作就是微软。

  比尔·盖茨曾接受专访,谈到自己赏识的,是那些既有成功经验、又有失败经历的人才。这也许就是他为什么会赏识我的原因。也就是说,作为雇主,肯定愿意雇用有经验的学生,因为他可以把经验转变为企业的生产力。这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是一样的。

  当然,中国和其他国家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说,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在文化观念上可能有一点点阻碍。一些学生会有故土难离的感觉,还未接受流动性很强的社会观念。如果接受了,看哪儿有机会,就应该移动到哪儿去,而不是固守在一个地方等机会降临到头上。只要他们做好准备的话,就能找到更好的机会。

  对于一流大学来说,他们确实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质量,走向国际化的道路。对于其他的一般性大学来说,我认为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容易找到工作。我认为,今后中国的大学应在课程上进行一些改革,同时为学生增加一些培训的机会。

[ 本帖最后由 跃农 于 2009-5-5 17:51 编辑 ]
17#
发表于 2009-4-30 14:31 | 只看该作者
说的有道理  大学生不能总是吃等食了
18#
发表于 2009-5-2 10:20 | 只看该作者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我深有体会的。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5-3 10: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水禅心 于 2009-4-30 14:31 发表
说的有道理  大学生不能总是吃等食了
观念变,天地新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5-3 10: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冯顺志 于 2009-5-2 10:20 发表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我深有体会的。
大学生就业难找现实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变,必须要自谋出路。
21#
发表于 2009-5-3 12:05 | 只看该作者
再学习,提读。问好!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10: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09-5-3 12:05 发表
再学习,提读。问好!
23#
发表于 2009-5-5 19:21 | 只看该作者
很实用,帖近社会的现实,欣赏,问好你,佩服你一直都很坚持和努力!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11: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5-5 19:21 发表
很实用,帖近社会的现实,欣赏,问好你,佩服你一直都很坚持和努力!
是朋友们的鼓励使人有了坚持和努力的动力。谢谢!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6:45 | 只看该作者
去年全国中职生就业率超过95%  
  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589.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64.24万人,平均就业率达95.77%。

  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三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为480.15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81%;技工学校毕业生数为109.00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61%。

这应该引起大学办学者和大学生的重视和思考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17:54 | 只看该作者
农大校长:大学生到基层是"炼金"非"镀金"


  我们中国农业大学培养的是精英之才。精英之才和基层之路是什么关系?有一句话叫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无论是最杰出的科学家,还是教授,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需要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基层之路。今天的基层之路与20、30、50年前有很多不同,今天的情况下应该重新认识大学生基层之路。我们同学无论做怎样的职业选择,都要明确:到基层去,不是“镀金”,而是“炼金”。

  就我们国家来看,未来的精英都要从当代大学生当中产生,这些人没有在基层锻炼是不行的。我们到农村去,帮助农村,发展农村,服务农村,是好的,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我们在做基层工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年轻的一辈了解我们的基层,培养感情,磨炼意志,经历考验,只有这样,以后才能担当大任。

  无论你出于什么样的动因和目的,只要你在基层工作两三年之后,你会发现,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基层之路不仅是学子们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各行各业人才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

  不要把基层仅仅理解为农村。走基层之路,会获得更广阔的舞台,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好地报效我们的国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 02:17 , Processed in 0.04944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