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194|回复: 1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爱上国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11 19: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灯芯草 于 2017-8-13 07:52 编辑

                          爱上国粹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免,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

  随着月琴、二胡那柔美婉转的旋律徐徐展开,京剧《贵妃醉酒》雍容华美的唱段如揭云拨雾般呼之欲出,这是京剧梅派大师梅兰芳先生的经典唱腔,是梅先生倾其毕生心血精心雕琢的代表作之一。这段美轮美奂、脍炙人口的传世唱腔,让无数国粹爱好者为之痴迷倾倒,引众多京腔京韵酷爱者们效仿和传播,历经百年经久不衰。

  这就是梅派艺术的巨大魅力,更是国粹京剧艺术的巨大魅力。

  爱上国粹,纯属偶然。从小就酷爱唱歌的我,时常在家里扯着嗓子一首接一首地胡唱,无论民歌小调、山歌野曲,还是流行音乐、电影插曲,都是我口中永不消停的最爱。

  那个年代流行手抄本,还记得有这么一件趣事,我从同学那里借来了一本厚厚的手抄歌曲,当时抄的还是简谱,可谓是相当难得珍贵。我躺在床上,一条腿高高地支在另一条腿上,如斜躺在一条小小的木船,皎洁的月光洒在褶皱如荡漾碧波的床单上,我一只手枕在头下,另一手举着手抄歌集,轻摇双腿,时而莺声漫语,时而高歌咏叹。

  妈在一旁缝补,弟在一旁玩耍,他比我小上三岁,十岁出头的年级,个头却比我高出很多,我全然忘却了他俩的存在,没完没了地大声唱着。

  或许是自己太过陶醉其中,因而并没有在意一旁听者的感受,不知何时惹恼了我弟,他大吼一声:“别唱了!”

  虽然我比他大上几岁,但自持自己是个女孩儿你得让着我点,我毫无惧怕地大声回敬:“就唱!就唱!”。如此唱得更欢更响。

“再唱我把歌本给你撕了啊!”弟暴怒。

  “你敢!”

  话音刚落,弟猛地扑将过来,刷刷刷三下五除二,歌集如雪花般满屋飘散,我气急败坏地跳下床,四下寻找合手的“武器”,门后正竖着一把晾衣杆,我操起家伙就要扎他,被一旁手疾眼快的妈及时夺下:“唱!唱!你倒是能唱个周全的调调啊,东一喉咙西一嗓子的,唱得人脑袋痛!这都唱了两个时辰了,该消停会儿了吧!”

  二比一,弟撕了我的歌本,妈却向着弟说话,这分明是重男轻女,没法活了啊!我跳回床上,哐当一头仰倒,小船不见了,月光不见了,碧波也不见了。我蹬着双腿在床板上踢打嚎啕,从幻梦一下跌落到现实。这就是我如歌的童年。

  除了唱歌,我还会扯上一两句样板戏,那时候样板戏十分流行,我最喜欢的就是《白毛女》中喜儿和她爹对唱的那个唱段:人家的闺女有花儿戴,爹爹钱少难买来,红头绳扯上整二尺,亲手与儿扎起来。曲调欢快流畅、喜气洋洋。虽然只懵懂的唱出点儿貌似的腔调,但我学唱时却如喜儿般欢喜雀跃。歌声不由飘向窗外,以致隔壁如我般大小年级的邻居,在多年以后与我偶遇竟还能记起此事,欣喜地问我:“你现在还唱京剧不?”

  甚是汗颜,时隔多年我才知道,样板戏还不能算传统意义上的京剧。

  对于传统京剧,最初我是反感和抵触的,那拖沓的唱段、繁琐的装束、夸张的扮相、虚拟的场景,都让我无法接受和喜爱这个所谓的国粹,如我这般映像者一定为数众多。
  
  直至一个偶然,电视上飘出悦耳动听的京韵曲调《贵妃醉酒》,是由歌手李玉刚改良过的京歌,那华丽的音色、动听的旋律、娇媚的姿态,一下就催生了我多年前埋下的种子,上网一搜:“贵妃醉酒”,竟然出现不同版本的唱段,李玉刚、梅兰芳,这两人唱的又有什么不同吗?

  这一时引发的好奇,竟揭开了我对京剧艺术的认知和迷恋。京剧并不是我们普通人以为的那种呆板、城府的艺术门类,它是积淀了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瑰宝,是炎黄子孙代代相传的血脉至亲,更是留给世界百媚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起初我不知深浅学的就是这段《贵妃醉酒》,全然不知其学唱难度之大,韵味之难以掌控,对京剧完全陌生的我,只以为如学歌一般易如反掌。

  时间一长,我便结识了一些京剧爱好者网友,在他们的指点下,我才知道京剧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京剧的前身原是徽剧,1790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门类众多,流派纷呈,讲究拜师传承的艺术形式,现今中国的京剧舞台,有着许多京剧世家,他们一代又一代将京剧流派的精髓传承下去,不断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剧目,使其得以发扬光大。

  京剧表演有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依据剧目中人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又派生出许多不同的行当,尤其人物性格特征的表现,有了生、旦、净、末、丑几个重要行当的区分,这些行当都各有各的特征,单从装束、配饰及脸部化妆,就能分门别类地初步判断出这个人物的主要特性和社会地位。像旦角儿是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又细分为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而生行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又细分为老生、小生、红生及娃娃生等等,不胜枚举。

  每个行当都有不同的流派,同为旦角儿,有着著名的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他们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给世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艺术形象和精美唱腔。生行等其他流派就更是丰富繁多,行当、流派、唱腔艺术的不同特征纷繁复杂,一言难以概之。

  由最初的《贵妃醉酒》,我很快就发现并接触到别的流派,像刘姥姥闯进了大观园,京剧艺术的丰富多彩,让我的兴致一发而不可收。

  正因为这份懵懂,我如初生牛犊一般学了这段又学那段,在朋友的引荐下,和她一同来到了专门学唱京剧的网络课堂,这里都是一些喜好京剧的业余爱好者,见有人上去学唱,我也不知天高地厚般跃跃欲试。上去唱了一段,有人给我发了消息,我这才知道京剧可不是像通俗歌儿那么简单易学,它对行腔走板之严苛,咬字吐韵之讲究,远非常人之耐心所能承受。

  恰因为京剧这般的难学难精,才更增加了国粹艺术爱好者的狂热和痴迷,它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让爱好者几十年如一日的陶醉其中,甚至早已移居海外的人士,每年都不远万里数次回国观看各种演出,参加京剧爱好者之间的登台交流,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京剧票友。

  说到票友,不是什么人都能担当得起这个称呼的,首先你得爱好,然后托人拜师,这才能唱得有模有样、有板有眼,其次也考验你的经济能力,你得定制自己的服装,次一点你得有这份闲钱常租用服装,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服饰,这可不能乱来,再者是租用乐队,好一点的乐队和琴师都有很大的价格差异,这直接影响到你的唱腔发挥,还有就是化妆师,那一身笨重繁琐的行头和勾脸描眉的讲究,可不是你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最后就是各地爱好者来去相互交流,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或许这也是京剧艺术至今还矗立在高雅殿堂,始终不能为常人所喜闻乐见的原因之一吧。

  尽管如此,却并不妨碍如我般二半吊子爱好者对京剧的喜好,我们不求登台示人,不求名师高徒,不求虚荣雅名,只为这一份对国粹的独恋,就足够我们在茶余饭后独享这美妙的韵律、妩媚的行腔,春闺梦、凤还巢、空城计、二进宫......

                                  





评分

9

查看全部评分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9 11:15 | 只看该作者
木林 发表于 2017-12-28 10:46
我也喜欢京剧,只是没有那么痴迷,自然更不会唱了,学习了!问好!

谢谢木木来访,试着学几句看看,你肯定会喜欢上的。
100#
发表于 2017-12-28 10:46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喜欢京剧,只是没有那么痴迷,自然更不会唱了,学习了!问好!
99#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20:51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7-8-14 13:44
十二段前几段我都喜欢。京剧常识普及多了点!

对于稍微专业点的东西都显得很枯燥,如果有人给我介绍桥牌我肯定一点都看不进去。我这只介绍了个皮毛,否则这篇文章就失去了意义,我去数数十二段是从哪里开始的。
98#
发表于 2017-8-14 13:44 | 只看该作者
十二段前几段我都喜欢。京剧常识普及多了点!
97#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1: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来访!
96#
发表于 2017-8-13 21:38 | 只看该作者
图片好妩媚呢
95#
发表于 2017-8-13 21:29 | 只看该作者
灯芯草 发表于 2017-8-13 21:28
嘻嘻,好有成就感,不错不错,还是年轻人厉害,多谢啦!累半天了,你休息会儿。

不客气!一点也不累啊。
94#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21:28 | 只看该作者

嘻嘻,好有成就感,不错不错,还是年轻人厉害,多谢啦!累半天了,你休息会儿。
93#
发表于 2017-8-13 21:26 | 只看该作者
灯芯草 发表于 2017-8-13 21:17
姹紫嫣红   再听听看

现在对了。
92#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21:23 | 只看该作者
·紫葵· 发表于 2017-8-13 21:19
可听到的是流行音乐,不是《姹紫嫣红》啊~

你再听听看,不是告诉我。
91#
发表于 2017-8-13 21:21 | 只看该作者
灯芯草 发表于 2017-8-13 21:20
刚看了你的介绍,原来你是小女生啊,难得难得!现在年轻人喜欢昆曲的不少。

被你这么一夸,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90#
 楼主| 发表于 2017-8-13 21:20 | 只看该作者
·紫葵· 发表于 2017-8-13 21:17
嗯。不知道这个节目会不会坚持做下去。

刚看了你的介绍,原来你是小女生啊,难得难得!现在年轻人喜欢昆曲的不少。
89#
发表于 2017-8-13 21:19 | 只看该作者
灯芯草 发表于 2017-8-13 21:17
姹紫嫣红   噢耶!学会了,多谢啦!

可听到的是流行音乐,不是《姹紫嫣红》啊~
88#
发表于 2017-8-13 21:17 | 只看该作者
灯芯草 发表于 2017-8-13 21:15
看了一部分,有空再回看一下,增加点戏曲知识。

嗯。不知道这个节目会不会坚持做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3 06:55 , Processed in 0.16794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