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16|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漫说颠倒黑白的作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2-1 1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漫说颠倒黑白的作家    
                   
                                              lqm407



  基于文学创作的固有特点,作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创造他自认好或坏的艺术形象,也可以站在自家的立场上用文学的方式来改变历史或者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我认为:一方面作家有着用艺术手段感染读者、明辨事理、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特殊能力,另一方面作家也有着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数黑论黄的特殊权利。

  这个观点,是前不久我翻看那套《人民文学》时所产生的。因为爱好文学,我攒有一套从创刊到“文革”前期停刊,再从“文革”后期复刊到改革开放前夕的《人民文学》。《人民文学》过去是中国最高级别的文学刊物,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水平,是中国文学的象牙之塔,所以我一直喜欢它,也一直收藏着它。

  然而,随着对文学认识的加深,我渐渐不喜欢它了。不仅不喜欢,而且在阅读其文章时不禁产生着可笑、可悲、可叹、可怜的感觉。当然,现在我还时常翻阅它,翻阅的目的却是为了思考与它相关的一些事情。读着它,我会想起一段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历史,我的思绪也会随之流淌到深远的地方去。

  现在我才惊奇地发现,在那套《人民文学》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名叫“文学”的东西中,竟然没有几篇是真实反映现实生活与历史事实的作品。虽然,那时也大喊大叫要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但更大的声音却是文学为政治服务。解放后,各种运动不断头,文学也被绑在运动的战车上驰骋于政治的战场。《人民文学》从它出生的第一天起就为土改、镇反、抗美援朝运动、反胡风、反右、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食堂制、四清等运动摇旗呐喊。“文革”后期复刊后,它又不遗余力地为“文革”、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农业学大寨及个人崇拜、造神运动推波助澜。三十年时间,它一直充当着国家级政治鼓吹手的作用。

  如果文学为政治服务,那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是必然的。

  你说那些作品源于生活,忠于生活吗?根本没有。现在,以上列举的那些运动绝大部分被否定了,有的是灾难,有的是浩劫,有的是瞎胡闹,有的是扩大化,但在当时那么多的文学作品中,竟然没有一篇曾经质疑或反映过各种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没有一篇真实地描写过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情况。甚至在三年大灾害时期,饿死了那么多人,但所有的文学作品中都是莺歌燕舞,鲜花盛开,一派繁荣兴旺的天堂景象。那时候,出现了一篇叫《除夕》的短篇小说,只写了除夕晚上几个社员到队长家借钱过年的事,就被一群人抓住不放,说是丑化社会主义,给共产党脸上抹黑,被批了个不亦乐乎。反右前,王蒙写了篇《组织部来的年轻人》,刘宾雁写了篇《在桥梁工地上》,就被批了又批,作者都被打成右派分子。

  作家们也真够可怜的。虽然人家要你深入工农兵,真实地反映生活,但真实的情况你一点也不能写,你只能老老实实地为政治服务,只能在人家的指挥棒下面胡编乱造;在高于生活的幌子下,只能“塑造”符合形势需要的人物形象和一片光明完美无缺的社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作家除了颠倒黑白之外,哪里敢有什么独立意识与创作激情。

  我总觉得,人们对往事的了解,主要凭借史书和文学作品。史书也是作家写的,不一定完全可靠,但大体上却是真实的。文学作品则可以是无中生有的“塑造”,如果作家丧失良心或立场有误的话,那造成的后果是很为严重,很为恶劣的。它会影响广大读者的分辨能力,形成他们的定势思维与固定认识,并深陷彀中难以自醒。

  比如,在宣传与文学作品的强大影响之下,没有亲身经历的读者就不相信有几千万人饿死的事实,不相信有那么多的老百姓被整治得死去活来(直到现在都不相信)。大家只是相信解放后“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只是相信抗日战争是八路军、新四军用“三战”(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和小米加步枪打胜的;只是相信国民党蒋介石不抵抗日本,一贯卖国,一件好事也没有干,被打倒是活该的……

  当然,我这样说,一些搞文学创作的人是不会心服口服的。他们会认为:文学创作毕竟是编造或者塑造形象的事情,以作家自己的理念进行创作,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符合文学创作特点的事情。况且,古今中外哪一部文学作品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哪一部文学作品不是来自于作者的主观意识?

  确实,凭着作者的意愿进行创作,这也并不是“无产阶级作家”的发明创造。它是源远流长的。别的不说,中国古代的文学名著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你看,对“三国”这段历史的描述,比较真实的要算陈寿的《三国志》。在《三国志》中,大大小小的军阀横行天下,为争夺江山而推崇暴力战乱,施行阴谋诡计,蹂躏大好河山,蹂躏穷苦百姓。这些军阀中没有谁是正义的,也没有谁是可爱的。可是,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这段历史被改写了,有些军阀变得可爱,有些军阀变得恶劣。本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血腥、军阀最野蛮、老百姓灾难最深重、最需要作家进行谴责的时代,可在《三国演义》中却被描绘成了英雄辈出、战争精彩、故事纷呈、令人向往的时代。是《三国演义》左右了后世众多人对这段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认识。它对读者的影响比《三国志》大得多。

  再看《水浒传》。《水浒传》颠倒黑白的观点更令人叹为观止。中国历代统治者再不好,但他们基本上还是以儒教为本治国的。儒教再不好,但它鼓吹的仁、义、礼、智、信、亲、孝、廉、洁、忠、勇、温、良、恭、俭、让等大体上还是有进步意义的。可是,《水浒传》却从根本上颠复了这些理念,它竟然歌颂强盗,颂扬杀人放火抢劫奸淫以暴力作乱的“英雄”行为,甚至将谋财害命出卖人肉包子、捉到过往行人掏心下酒的反人类行为都描绘成了“英雄事迹”。因为作品的“艺术感染”,众多的读者竟然认同作者的思想,竟然将这部书捧列为“四大名著”之一,让国人重点学习。

  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深思深思……

  总之,文学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对读者思想观念进行潜移默化的重要载体。有责任感的作家应该真正做到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忠于历史事实,再在高于生活与历史的基础之上,真心实意地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塑造出既符合特定环境,又鲜明生动富有积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样的作品,即使过上千秋万代,其光辉也不会磨灭。

  可惜,这样的情况太少了,太少了;更多的却是颠倒黑白的作家与作品……





[ 本帖最后由 lqm407 于 2010-2-2 09:40 编辑 ]
33#
发表于 2010-2-8 10:06 | 只看该作者
作家的知识要基于广大人民的情怀创作,为大多数人服务好。
32#
发表于 2010-2-7 21: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qm407 于 2010-2-6 12:25 发表


  我经常这么想:鲁迅、毛泽东他们批判《水浒》没有什么,可为啥我们质疑《水浒》就会引起一些人的不平呢?其实,对待文学作品,见仁见智,也说不上谁对谁错。认识不同是常事,永远争论下去也是常事。
  我 ...


只是表达想法罢了。认识不同也许是出发角度不同吧。有人从思想角度,有人从文学角度。不是不平,讨论而已,略表浅见。发帖不息,讨论不止。如果有机会毛主席和鲁迅面谈,也想“讨论”,呵呵
4版你继续吧。。
31#
发表于 2010-2-7 20: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0-2-5 22:21 发表
四版你怎么没头像呢?微风和一水都有呢,帖图不积极,“脑袋”有问题。哈哈——看来,云先生自己帖了头像就有发言权了,4版要是帖了,你对江天的功劳可就大了:)

看你们聊水浒都那么专业,我只想到了“明朝”那会 ...


工作有进展,就看你有无好图给4版主了,我就算没功劳也有苦劳。呵呵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2: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0-2-7 10:49 发表


真抠门啊,给你拜年,反要我的红包,还可以考虑接受。
:funk:
啊反应过来了,现在给领导拜年,都得给人红包。而且领导要考虑接受。黑先生也这么说。


好,那你就准备吧,我考虑接受……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2: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0-2-6 20:58 发表


4版你说要什么风格地?我负责给你找图——要过年了,总得打扮打扮吧。(但不知云端兄是否强烈要求你向微风一样:来张真人照。请云端先生批示——这本来也不是我的工作,忽忽。)


好,那就麻烦一水给我来一张吧!选个白胡子老人像为好……
28#
发表于 2010-2-6 20: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qm407 于 2010-2-6 12:25 发表


  我经常这么想:鲁迅、毛泽东他们批判《水浒》没有什么,可为啥我们质疑《水浒》就会引起一些人的不平呢?其实,对待文学作品,见仁见智,也说不上谁对谁错。认识不同是常事,永远争论下去也是常事。
  我 ...


4版你说要什么风格地?我负责给你找图——要过年了,总得打扮打扮吧。(但不知云端兄是否强烈要求你向微风一样:来张真人照。请云端先生批示——这本来也不是我的工作,忽忽。)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2: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0-2-5 22:21 发表
四版你怎么没头像呢?微风和一水都有呢,帖图不积极,“脑袋”有问题。哈哈——看来,云先生自己帖了头像就有发言权了,4版要是帖了,你对江天的功劳可就大了:)

看你们聊水浒都那么专业,我只想到了“明朝”那会 ...


  对于《水浒》这样争论下去也好。过去,鲁迅批过《水浒》,毛泽东批过《水浒》。毛泽东批《水浒》,引起了一声政治运动。因为是政治运动,所以当时就没有敢说《水浒》的好处。现在,我们应该畅所欲言,按照自己的观点与理解来说心里话。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2: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端 于 2010-2-5 21:46 发表

“……等令人发指的行为不加批判地作为“英雄事迹”来描写,这难道是进步思想吗?”
我觉得小说的作用在于更接近现实的描写社会百态,而让读者去分析更好吧,比如吃人肉,我并不觉得那是英雄,只是觉得他们的圈子 ...


  我经常这么想:鲁迅、毛泽东他们批判《水浒》没有什么,可为啥我们质疑《水浒》就会引起一些人的不平呢?其实,对待文学作品,见仁见智,也说不上谁对谁错。认识不同是常事,永远争论下去也是常事。
  我没有放头像,以后考虑放个吧!一水那个很美。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2: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端 于 2010-2-5 21:39 发表


说到文革,我比较没有发言权,家中长辈有当过红小兵的可能他们当时也是小,凑热闹但没害人,现在讲给我也没有什么愤怒,倒是觉得是个谨小慎微的时代。不过像我家人那样都是穷苦人,倒是没什么担心的。有人说人人 ...


说的是。这个观点我支持。现实情况与文学作品描写的反差是很大的。文学作品理想的成份太多了。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2: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0-2-5 10:29 发表
四版新春快乐。辈个新年,特次申请不要红包。


如要红包,那就不接受你的拜年了。当然,你送红包可以考虑接受。哈哈!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2: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0-2-4 19:47 发表

支持,欣赏。


谢谢支持。
22#
发表于 2010-2-5 22:21 | 只看该作者
四版你怎么没头像呢?微风和一水都有呢,帖图不积极,“脑袋”有问题。哈哈——看来,云先生自己帖了头像就有发言权了,4版要是帖了,你对江天的功劳可就大了:)

看你们聊水浒都那么专业,我只想到了“明朝”那会儿民间时兴的纸牌,当时叫“马吊”,也就是现在的麻将。有意思的是,每张马吊上都画有水浒人物,这个足以说明在民间的影响。徽州纸牌上的“王英”即矮脚虎王英的遗迹。因为明末风靡玩“马吊”,士大夫们昏天暗地,把正事都给荒废了。所以,明亡后,吴梅村作绥寇纪略说,明之亡是亡于“马吊”。
21#
发表于 2010-2-5 21: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qm407 于 2010-2-4 19:10 发表


  先生说的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问题了。这两者要分开来说。《水浒》的艺术性是很高超的。但将杀人、放火、吃人肉、卖人肉包子、掏吃人心等令人发指的行为不加批判地作为“英雄事迹”来描写,这难道是 ...

“……等令人发指的行为不加批判地作为“英雄事迹”来描写,这难道是进步思想吗?”
我觉得小说的作用在于更接近现实的描写社会百态,而让读者去分析更好吧,比如吃人肉,我并不觉得那是英雄,只是觉得他们的圈子良莠不齐。现在有人自比孙二娘,多半是当作笑谈。
当然主线主题思想需要作者加以引导。这就像黑雪提到的积极观点。
水浒人物代表的是许多阶层,该不是刻画整体中国农民的,倒是鲁迅刻画的更深刻,甚至让我有点无法接受。呵呵。

四版你怎么没头像呢?微风和一水都有呢,帖图不积极,“脑袋”有问题。哈哈
20#
发表于 2010-2-5 21: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qm407 于 2010-2-4 19:01 发表


  感谢云端的阅读跟帖。
  我说的是:解放后我们绝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是为政治服务的。这政治在当时来说主要表现在各种运动方面。运动当然有积极意义的,更有浩劫之类的,如果作家没有独立的创作意识,那就只 ...


说到文革,我比较没有发言权,家中长辈有当过红小兵的可能他们当时也是小,凑热闹但没害人,现在讲给我也没有什么愤怒,倒是觉得是个谨小慎微的时代。不过像我家人那样都是穷苦人,倒是没什么担心的。有人说人人自危,或许也是。据老师讲当时上厕所读报纸念出一段反革命的文字,却被隔壁断章取义举报批斗去了。我想那样背景下,即便国民党遗留的忠诚军人也未必坚守自己的团队呢,老蒋跑了,部下投诚的还不是一样很多?作为军事的政治的人物一样“识时务”,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也不见得有多么厉害吧。
生存是最基本需要,没办法。记得我问过几个普通人,假如日本军队进来了,不杀你,你们会不会抗日?他们的答案是,不。谁给钱就谁好。这是很真实的也很广泛的心理。说到这里,其实意识的理想化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
19#
发表于 2010-2-4 19: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10-2-1 15:34 发表
欣赏4版的新作。
是啊,文人有时就是跟时代节拍写作,跟得太紧,往往不顾事实。
不过,文革时期的写作我想大部分人都会犯同样的毛病,也不全是颠倒黑白,也有的是迫于形势,形成那样的一种文风,为突出主题而夸大, ...

支持,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13:56 , Processed in 0.18962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