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81|回复: 6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金秋】散文:碧水黄叶何处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17 2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达清 于 2017-11-15 09:58 编辑

  秋雨连绵季节,我变得敏感如秋虫。比如我会突然理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深刻意境,比如我打着雨伞踽踽而行遇到某个高粱杆老人会偶然想起孟老头。

  孟老头个子奇高,就像谷子地里野生的一株红高粱。他的脸型极像抗日名将薛岳,步子间距很大不像75岁那样子。和他见面那几次,他几乎没笑过,但言语间总是很温情。我母亲私下说,老孟有力气,矿区有很多重体力活都少不了他。但饭量极大,一顿饭差不多得六个或八个大馒头。都七十多了,饭量也没少。我当时正在啃母亲特意为我卤制的猪蹄,吃着说话就囤积了一些屁。见到我女朋友才放出来,她没有皱眉头,只是笑得露出白白的小肚子。我不好意思就夸了她,说她尿尿的声音很悦耳。她笑眯眯的,冷不防就敲了下我的脑袋,然后瞪着我说,你看你的龅牙,真丑。

  孟老头和我母亲都住在一个矿区,以前并不来往。后来我大学毕业到法院当了法官之后,去看我母亲的人就多了。孟老头也是其中之一。他也不买什么东西,不像别人总会拎点稀罕东西笼络感情。

  我父母是煤矿退休职工,退休工资不多但月月有。父亲患肺癌去世之后,母亲独自在矿区开了一块地,大约有二分那样子。种点小葱韭菜水萝卜什么的。自己吃不完总喜欢给远近邻居送点。年岁大了,她种那点地就是一个排遣寂寞的方式。老孟到了地里不惜力,帮我母亲修整菜地。有时候带点蔬菜种子,有时候带点鸡粪,有时候拎几桶水育苗。我母亲说,老孟挺待见人的,怎么说死就死了呢,他还答应帮我建个温棚呢,钢筋都买好了。

  孟老头不是矿区工人,但他两个儿子都是。来矿区之后并不闲着,那么大年纪也能赚不少钱,赚到钱回去缴给儿媳妇。煤炭渐渐滞销,矿区的钱越来越不好赚,这样一来,他的饭量大就成为儿媳妇们不断说出来的闲话。他在没有找我母亲之前,矿区的一些老干部老职工们支持他打官司,不能这么天天忍饥挨饿。母亲说,他实在没办法了,才想打官司要赡养费。

  我那时候刚分配到区法院民庭,是全院唯一的本科法官,但职位只是助理审判员。那时候,法院的法官们有三分之二是军官退役后安置的,剩下的有很少几个是法学大中专学历,有一部分是来法院过渡一下的闲人。而且,那时候法院的立案、审判和执行并不像现在那么明确各司其职,而是谁接案谁受理并且保证案件顺利执行。

  我那时候毕竟年轻,接住孟老头的案子之后,庭长和副庭长都支持我独任审判,按照简易程序走,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小额经济纠纷、离婚案件和赡养案件等都符合简易程序,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后来我才明白,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一些看上去是非曲直明显的案件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甚至不可避免会让一些老法官们嗤嗤发笑。

  签发传票之后,确定了开庭时间,我抽空回去看了母亲。母亲看着我啃猪蹄子,犹犹豫豫说,能不能调解处理一下,老孟家那俩儿子很气人,可他们生活也糟糕,儿女上学也要吃饭。我说,我上门做过工作,该说的话都说了,就是不拿钱,没办法。那天走时候,看母亲很忧郁,我说我保证解决问题,放心吧。

  开庭那天,老孟到了,但他的两个儿子没到。在当下,可以当庭审理缺席判决。但那时候审理和执行是挂钩的,尤其是赡养案件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评估,缺席判决符合法律规定但对当事人是极其不利的。给庭长汇报之后,庭长马上申请了拘传令、警车和法警,他交代法警拘传必须上拷,让那些没良心羔子知道知道啥后果。

  法警开着警车回来,带着老孟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都带着手铐。看那样子,都似乎吓坏了,没想到会是这个样子。我看老孟呼一下站起来,嘴角抽动,但什么也没说,又坐下了。

  庭长以前是炮兵团副团长,说话不客气但都在法律规定之内。他把四个手铐放在审判台上,而且把枪套里的配枪也解下来放在手铐边上,说开庭吧。

  现在看,这些措施毫无必要,但当时效果很好。既定程序走完,写了调解书。我写的调解书给她们几个人念过之后,都哆哆嗦嗦说同意并哆哆嗦嗦按了指印。我写的调解书并没有说给多少钱,而是把每个月的米面油以及换季节的棉衣单衣和电费水费定量,足够老孟吃饱穿暖。逢年过节,肉食果品也定量。患病住院该怎么分摊,都说的很明白。我问过老孟是不是要出去旅游,老孟低着头摆手,就算了。

  职场的人都会明白,办好一件事首先是有成就感,或许那也算是证明了自身价值。至于维护法律尊严之类的,都是场面上的话。但后来我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是法律可以解决的。后来我听到崔健先生欢畅急促的摇滚歌曲《解决》,当时就泪流满面。

  忙完一段案件,和女朋友回矿区看母亲。告诉母亲,又挽回了几个婚姻。母亲却说,老孟昨天上吊死了。

  我放下猪蹄子问为什么,女朋友也停下筷子等母亲说话。

  母亲说,老孟来找过我,他大概不敢去找你。他的儿子儿媳从法院回来之后干脆不给吃的了,他的铺盖也被撂到大街上。

  我说,为啥不找我?可以强制执行的!

  母亲说,老孟说生养他们只盼着他们日子会好起来,谁想到会弄成这种样子,还要强制执行,这不符合他心愿,他不想执行儿子们。

  我顿时没了胃口,看着外面的秋雨无忧无虑地下,我突然想拔出枪来但我发现我没有配枪。女朋友拉住我的手,看看母亲看看我,无话说。

  母亲说,我当时没觉得老孟会寻短见,只觉得他心里有疙瘩,我给他二百块钱他不要,他走时候还笑了笑。早知道这样,我会找人看着他,熬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又不是干不动了,摆个小摊卖点瓜果蔬菜,自己养活自己不也很好嘛。

  我后来明白,在某种时候,法律是软弱无力的。有很多事情并非因为我有深厚的法律素养就能够明白的,生活有太多时候是毫无逻辑的,某种神圣的轨迹或许也是不存在的。而当时,老孟回不到生活的炎夏,又不忍走向父子情感的凛冬,让心死在秋雨里就决绝不已。这不是合法的,也不是非法的,但它存在,让我龅牙更加丑陋。

  即使多年以后,我仍不断露出龅牙,比如我遭遇了一首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以为是某个唐代大师写的。老婆啃着苹果说,这是万恶的慈禧太后写的,别惊讶,你看你龅牙又露出来了。

  我说,什么?就她?老婆点头。

  窗外秋雨连绵,沟渠下自成蹊。它让我放下喷喷香的卤猪蹄发个1990年的呆,让我有突然的碧水黄叶何处是之惆怅,或许风雨如晦让我敏感吧,说不清楚。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6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17:39 | 只看该作者
说来说起,写散文就是写心里话,读者能看出真善美,不假装不假设就很好
6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10:33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7-10-27 17:08
老马写过《海马歌舞厅》,也是有文学缘的。现在走进了自己真正的爱好。他说的倒是实话,值得借鉴。
现在 ...

都是玩,都是小欢喜,能泰然处之的基本写不好
62#
发表于 2017-10-27 17:08 |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17-10-27 12:24
马未都说,我不会和你谈汝窑瓷器,你是外行。不要说谈,我多看你一眼,那就是我的失败。内行去和外行掰扯 ...

老马写过《海马歌舞厅》,也是有文学缘的。现在走进了自己真正的爱好。他说的倒是实话,值得借鉴。
现在,越来越觉得文学的渊博不是我应该参与的,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投入,只是因为有点小喜欢而介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2:24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7-10-25 13:16
本来觉得是常识,个别人却没有醒觉。

马未都说,我不会和你谈汝窑瓷器,你是外行。不要说谈,我多看你一眼,那就是我的失败。内行去和外行掰扯,本身就滑稽。
60#
发表于 2017-10-25 13:16 |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17-10-25 10:50
历史长河中,正本清源历来就是奢侈品,何况一隅之波澜。让睿智归于睿智,让愚蠢永远愚蠢,这挺好的。


本来觉得是常识,个别人却没有醒觉。
5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10:50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7-10-25 07:42
文学、绘画、瓷器、书法等的艺术史,与政治史在对照,很容易发现政治与艺术的互动关系,也能够看到 ...

历史长河中,正本清源历来就是奢侈品,何况一隅之波澜。让睿智归于睿智,让愚蠢永远愚蠢,这挺好的。
58#
发表于 2017-10-25 07:42 |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17-10-24 21:31
对于一些妄言谄语,你觉得那么有兴趣?

      文学、绘画、瓷器、书法等的艺术史,与政治史在对照,很容易发现政治与艺术的互动关系,也能够看到艺术自信的优美姿态,可是论坛很多文友却醉心听从个别人的超级从属论观点,而且排除异己。这,很让人失望。
      为了清净,确实是少说为佳。
      以后随便他们吧。
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4 21:31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7-10-23 18:52
《令箭的小说,担负不起新的文化使命》(作者:西湖哥)
跟帖是希望给文友们一个思考空间,内容如下:
...

对于一些妄言谄语,你觉得那么有兴趣?
5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4 21:27 | 只看该作者
王阳 发表于 2017-10-24 16:30
读完一遍,我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
老孟的子女,是拿不出钱所以坚决不拿,还是坚决不拿,刚好又拿不出钱。 ...

:handshake
55#
发表于 2017-10-24 16:30 | 只看该作者
读完一遍,我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
老孟的子女,是拿不出钱所以坚决不拿,还是坚决不拿,刚好又拿不出钱。
老孟看起来还是有把子力气的,自己糊口应该不成问题,那么他自杀的原因,是对子女的彻底失望吗?

真是一个,灰蒙蒙的故事。
5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4 14:46 | 只看该作者
卫斯理 发表于 2017-10-23 19:23
这篇文很让人触动心弦。老孟死了,似只有死了才是唯一的解脱。可怜天下父母心。阿弥陀。加分支持。

:handshake
5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4 14:46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7-10-23 18:30
嗯。说你散文没有高潮,你也握手,就是证明
为了显示你有高潮,换个脸儿更红的图片吧

如果有可能,散文也可以不写,不写也死不了,何必难为自己
52#
发表于 2017-10-23 19:23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很让人触动心弦。老孟死了,似只有死了才是唯一的解脱。可怜天下父母心。阿弥陀。加分支持。
51#
发表于 2017-10-23 18:52 | 只看该作者
令箭 发表于 2017-10-23 18:09
写作者只有到了一定境界,才会明白什么叫惊心,仿若老司机再也不会开快车一样

《令箭的小说,担负不起新的文化使命》(作者:西湖哥)
跟帖是希望给文友们一个思考空间,内容如下:
      文学的载道与艺术,国内的,可以比较司空图和白居易的论述。毛泽东的文学艺术观,应该没有人怀疑,而鲁迅被毛泽东推崇,大家也不会对鲁迅的文学水准质疑。下面是复制的:
      1957年,在上海,罗稷南问毛泽东: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毛深思了片刻,答:“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是识大体不做声。”罗稷南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做声。(见鲁迅之子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
      近期比较火的莫言也有一句值得思考的话:文学离不开政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5 17:18 , Processed in 0.22213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