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823|回复: 9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倾尽所有的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29 20: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秋实 于 2017-12-4 22:21 编辑

  前天上午,遵领导所嘱去会计家取资料。

  不过几公里之遥,加上深秋时节的阳光分外明媚,甚是喜人,便特意骑了辆电动车,优哉游哉地沐浴着暖阳。殊料到那儿一看,哇呀,好多凭证啊,小毛驴根本没办法带走,后悔自己考虑不周,犹豫着是否回来换车过去?会计她爸特别热心,自告奋勇说那还不如他也骑辆车,帮我一起将资料带到单位,方便又省时,我自是求之不得。

  老人闻听自己能帮上小忙,很是兴奋,努力地将资料往自己的车兜里塞,尽量给我减负。那辆电动车,旧得不成样子,一望而知已经服役多年,磨损得几乎看不清原色,可是车身非常干净,没丁点灰尘,不锈钢的支架依然锃亮照人。

  望着已经谢顶、穿着朴素、看上去极其憨厚的老人,内心油然而生感动,诚如会计所言,她爸是一位非常随和、极其勤劳的长辈,今儿得以印证。上小桥时,老人下车推行,询问其是否因为电瓶不太好?老人家笑吟吟地否定,电瓶倒还好,就是离合器老旧了,这一款电动车年代久远早已停产,零件根本没地方配,所以只能将就着用。我随口一说,“那何不换一辆新车?现在的电动车也不贵。”老人家依然笑容可掬,“不了不了,不买了,外孙长大了不需要再接送,家里还有自行车,骑不了就换自行车吧,还能锻炼身体,挺好的。”

  霎时间,万般感慨,这是多么节俭的老人,一切为了孩子,孩子的需求最重要。联想到会计去年买车、今年买房,车是宝马,房是排屋,动辄几十万、二百多万,而她父母亲,住的只是简陋的二层老楼房,几经修缮依然难掩破败,看上去有些寒酸,却倾尽财力资助女儿,一掏就是几万、几十万,自己竟然舍不得淘汰一辆骑了十多年的破旧电动车,令人唏嘘。我明白,并非会计夫妻想要啃老,而是父辈主动援助,一直以来大包大揽,下厨房、接送外孙,负担家中一切日常开销,形成了惯例,从不曾想过子女反哺,从没意识到应该由子女担责。照实说,俩老凭退休工资完全可以生活无忧,悠闲而滋润,但他们甘为后勤部长,让女儿、女婿、外孙吃现成的,吃完嘴巴一抹就可以回自己的小家,还隔三岔五去女儿家帮忙打扫、洗涮,省吃俭用下来的余钱基本化费在了二代、三代身上,且乐此不疲。

  记得去年,会计筹划换车时,我极力怂恿她买一辆国产品牌的自动档。我真心觉得车车不过只是代步工具而已,他们又不必跑长途开远路,何必买宝马?可会计说,家里老人说了,要买就买好一些,至少安全,钱不够老人凑。过了些天,旧车被置换,高大上的新车闪亮登场。今年10月份,会计买房,原以为改善型的她应该仅限于升级户型、换大面积,可令众人大跌眼镜的是,居然下单了开发区的排屋,期房,虽有点偏远,但规划中的生活配套、周边绿化、交通出行都相当不错,折后优惠价1.2万元/平,总价241万。谁都清楚,会计家并非特别富足、殷实,小夫妻俩都只是普通的工薪族,经济压力并不小,可双方父母再度介入,各赞助60万,再按揭一部分,轻轻松松就将排屋买下来了。

  我对会计直言,你真的特别有福气啊,父母、公婆心甘情愿地倾尽所有帮衬你们,言外之意,必须要珍惜,趁长辈还不是特别老,还不需要子女时时照看时,一定得厚待老人。会计笑道,是呢,多亏老人全力以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而且双方老人保持了高度一致,认同一步到位,要买就买好的,我们不想买好的都不太乐意啊。

  这分明就是上赶着将子女往蜜罐中泡的节奏。

  反观周遭,此类父母比比皆是。自己可以省吃俭用,但绝对不愿亏欠子女,自己的就是子女的,有条件最好,没条件的,咬紧牙关也要创造条件,为子女当拉拉队、当后勤保障,为子女贡献所有的爱,哪怕那些爱已经沉重得让人难以招架。令人感叹不已的还有,一些父母特别容易心虚,总觉得自己能力不够,给子女的远不如别人,心中有愧,于是加倍对子女好。而有些子女显然见多不怪,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模式,根本没觉得什么不妥,心安理得安之若素。就像我们的会计,她其实也孝顺,也心疼父母的付出,也再三让父母学会享受,无果,父母接受不了,没办法潇洒。或许是一直以来顺水推舟地接纳着父母长辈狂轰烂炸一般的宠爱,习惯成自然,一旦没了父母铺天盖地的爱,自己便显得手足无措(曾立志一家三口单独开灶,自己学下厨,热情高涨,但不到半月就难以为继,不了了之,之后依然每天蹭饭),缺乏独立与担当。

  会计坦言,两边老人都一心一意厚待子女,等他们年老体弱需要依靠、需要照顾、需要子女陪护时,我们也丝毫不会推却,承担起该有的责任,否则于心不安,也非为人之道。

  如此,甚好。但是,我隐隐担心,就他们小夫妻俩的能力,又能照顾了老人多少?

  为了最大限度地爱孩子,为父母者宁愿以失去自我的代价、或者以自虐的方式,其实并不足取,某种程度上说,那往往也是一种错爱。子女得之泰然,潜意识中会认定父辈打拼、节俭下来的财富就是自己的,得之应当,失之不当。于是,现实中有太多缺乏感恩之心的年轻人,啃老、倚老,拈轻怕重不思进取,当父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模式发生偏差时,常常为时已晚,徒叹无奈。

  面对鞠躬尽瘁的父母,我们常常被感动,感动之余,也在深思,如此爱的模式,究竟是真爱还是溺爱?父母倾尽全力资助子女,自己几乎一无所有,希望保障子女一生衣食无忧,可真能有保障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缺乏了创造性,沉湎于安乐享受,等、靠、要,终有坐吃山空那一天,岂不是更恐怖?人的某些能力往往逼上梁山后才能爆发出来,人的感恩之心也需要在岁月的打磨后慢慢累积,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感受不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艰辛,哪里能深切体味“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此言屡遭诟病,但不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又怎能感知人生中不只是甜蜜,也会有苦难,也需遭遇挫折,温室里的花朵终难迎霜傲雪,那么,培养孩子搏击风雨的能力,或许更重要。

  私以为,倾尽所有的爱,培养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的孩子,引导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孩子凭籍自己的真本事去改善生活质量,去追求有内涵的品质生活,那才是人生大蠃家,当父母的,也才可以真正放下心来,后顾无忧。一味地赋予全方位的爱,累死的是长辈,惜乎,实非上策。



评分

10

查看全部评分

8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22:21 | 只看该作者
茶画人生 发表于 2017-12-5 21:57
可怜天下父母心,爱自己的孩子胜过爱自己!

然也——可怜天下父母心,爱孩子胜过爱自己!
很开心新朋友来访并雅评,问候冬安哦
8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22:19 | 只看该作者
闫广慧 发表于 2017-12-5 21:30
我可不胜酒力,下次一定改正,叫你秋实了。

这就对了嘛
既然不胜酒力,那就不罚酒啦。改喝茶吧,香茗一杯,正好伴你夜深读书,岂非得意
80#
发表于 2017-12-5 21:57 | 只看该作者
可怜天下父母心,爱自己的孩子胜过爱自己!
79#
发表于 2017-12-5 21:30 | 只看该作者
闫广慧 发表于 2017-12-5 20:33
您太客气了,喜欢老师的文章有深度。以后多多交流!

我可不胜酒力,下次一定改正,叫你秋实了。
7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20:59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17-12-5 19:50
是哦,代代传承着,父母永远是付出的一代,子女永远是享受的一代。只有当子女自己升级为父母,重操父母旧 ...

啊呀,我还是不太习惯,不称呼老师就心中忐忑了呢
难道,就称呼满仓文友
怎么就觉得我太不尊重人了呀
77#
发表于 2017-12-5 20:33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17-12-5 19:39
广慧言之有理——“长辈爱护晚辈本无可厚非,但过度的溺爱会使年轻人失去进取的动力”,这正是问题的关键 ...

您太客气了,喜欢老师的文章有深度。以后多多交流!

点评

广慧啊,论才学您远在我之上哦,之前曾有约定,互不称呼老师,直呼其名为妥。我已经按此执行,您怎么可以单方面毁约呢?哈哈,罚酒三杯!  发表于 2017-12-5 20:57
7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19:50 | 只看该作者
MLMC 发表于 2017-12-5 18:57
这也是中国古来的传统、风俗、习惯。一辈一辈,但是这么言传身教——传下来的,一代一代都能学会!哈哈。
...

是哦,代代传承着,父母永远是付出的一代,子女永远是享受的一代。只有当子女自己升级为父母,重操父母旧业,才发现那种爱深入髓髓,根深蒂固,短时间内难以改观。
再一次感谢满仓老师大驾光临并雅评

点评

【秋实文友客气。大家都一样。【您客气就不好意思了!哈哈,【建议,还是称呼文友好。【不必称呼老师!祝好!  发表于 2017-12-5 20:17
7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19:42 | 只看该作者
MLMC 发表于 2017-12-5 18:53
问好!
欣赏秋实文友的杂文。作品通过身边熟悉的人们,父母包办儿女的许多事情,物质、金钱等等。引发一些 ...

感谢满仓老师精心点评并鼓励,感动……
私以为,当今不少父母的育儿模式,更多的只是溺爱而不是真爱,爱容易成害,那就得不偿失了。
问好满仓老师,您精神可嘉,给您点赞!
7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19:39 | 只看该作者
闫广慧 发表于 2017-12-5 02:02
长辈爱护晚辈本无可厚非,但过度的溺爱会使年轻人失去进取的动力。记得一个去日本观光旅游的人回到国内,有 ...

广慧言之有理——“长辈爱护晚辈本无可厚非,但过度的溺爱会使年轻人失去进取的动力”,这正是问题的关键。
这一点上,外国人比中国人更懂得爱的方式。去过几次境外,经济型车车随处可见,很少能看豪车,大陆人不屑为之的车型,诸如昌河、吉利、长安、雪佛兰……竟然是老外多见的代步工具,让人叹为观止。
这就是教育理念、消费理念的迥异,这一点上,老外开明得多得多。
问好博学的广慧,向你致敬
73#
发表于 2017-12-5 18:57 | 只看该作者
这也是中国古来的传统、风俗、习惯。一辈一辈,但是这么言传身教——传下来的,一代一代都能学会!哈哈。
比如,美国人 ,就完全不是这样,人家各辈人,都相对比较独立!
大致都是自食其力。人家也是——那样的传统、习惯!

祝好!
72#
发表于 2017-12-5 18: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7-12-5 18:54 编辑

问好!
欣赏秋实文友的杂文。作品通过身边熟悉的人们,父母包办儿女的许多事情,物质、金钱等等。引发一些列思考、点评、论证。所思、所感,很有道理。文章充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观点!赞一个!
比如下面一段——
面对鞠躬尽瘁的父母,我们常常被感动,感动之余,也在深思,如此爱的模式,究竟是真爱还是溺爱?父母倾尽全力资助子女,自己几乎一无所有,希望保障子女一生衣食无忧,可真能有保障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缺乏了创造性,沉湎于安乐享受,等、靠、要,终有坐吃山空那一天,岂不是更恐怖?人的某些能力往往逼上梁山后才能爆发出来,人的感恩之心也需要在岁月的打磨后慢慢累积,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感受不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艰辛,哪里能深切体味“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71#
发表于 2017-12-5 02:02 | 只看该作者
长辈爱护晚辈本无可厚非,但过度的溺爱会使年轻人失去进取的动力。记得一个去日本观光旅游的人回到国内,有人问他对日本人的印象,那人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大街上跑着的汽车,开普通经济型车的都是年轻人,恰恰上档次的舒适车型则是上年纪人开的,这个我们一个启示,在日本没有啃老族,也没有护犊老牛。一切都是打拼来赢取。我想这就民族基因的差异吧。
7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19:48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17-12-4 07:17
世上很多人就如会计一样,嘴上和心里都是坚定地回报老人。
可到时候反哺的心有,也许反哺的钱也有,但行动 ...

如风老师此点评精准
然也,嘴上、心里都有感恩之意,但往往只能停留于纸上谈兵,原因复杂。其实,被宠坏了缺乏行动能力也是一大因素。
69#
发表于 2017-12-4 07:17 | 只看该作者
世上很多人就如会计一样,嘴上和心里都是坚定地回报老人。
可到时候反哺的心有,也许反哺的钱也有,但行动却不及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10:03 , Processed in 0.06340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