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57|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村往事(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8-1-21 1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18-1-22 18:01 编辑

       乡村往事(七)
          木桶

                                                                                                                            梁正虎

      我的父亲是一个木匠。记得那时候,他将十几片松木薄板,用推刨仔细地溜好缝子,拼装在一起,用铁箍拢住,再用几片锯成弧形的木板做上一个底,就是一个木桶了。这种木桶的直径大约在六十厘米到一米不等,高度大约在一米二三左右。

      这样的木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这儿的庄稼人家家都有。秋末冬初,压酸菜的时间到了,我们搬出干得快要散架的木桶,拉出去泡在村前的河水里,下面堵上几块石头,因为河水不太大,木桶不会被河水冲走。有人早晚去翻转自家的木桶,必然挨个儿把所有泡在那儿的木桶翻转一下,没有人要求这么做,但这是顺便的事,大家都乐意这样做。这样泡上几日,就把木桶立在岸上,舀满水,好多地方还在漏水,这是自然的,不要紧,早晚抽空再去舀满。这么过上几天,木板充分湿透澎涨,缝隙严了,基本再无渗漏。这时候,木桶就能使唤了,能压菜了。

      择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祖母颠着小脚,张罗着喊上邻居婶子,她们说笑着,将案板支在暧暖的阳光下,开始压菜。她们先是洗菜,然后认真地将包包菜切成小方块。在压菜之前,祖母先在木桶底部铺上几片包包菜叶子,然后开始放切好的菜,放上一层,再撒一把青盐,这样菜一层盐一层,叠加在木桶里。木桶差不多满了的时候,在上面盖几片包菜叶子,找来一块洗净的平板儿石头,压在上面,盖好桶盖,这样菜就压好了。要是讲究一些,包菜里还搀了辣椒、芹菜,在日子的抚慰下,静候发酵。不几日,菜在木桶中奇妙地发酵出酸爽利口的腌泡菜,这样的酸菜,丰富了农家人一年的餐桌。

      家乡人腌菜往往都会满满一大桶,一直吃过漫长的冬季,甚至还要延伸到春季。那时候,家家生活条件都不是太好,一年到头吃不到多少肉食,冬季不见新鲜蔬菜。早上做一锅洋芋搅团,用清油呛上酸菜,放点葱花,感觉是香、脆、爽。咯噌咯噌,一家人吃得风卷残云,碗底朝天。要是在酸菜中放上些粉条、猪肉,那更是锦上添花,是一次享受了。

    那时候,乡村里除了压酸菜的大木桶外,和我们生活息息相传关的就是抬水用的小木桶了。每当我们放学回来,放下书包,第一个任务就是去泉上抬水。泉在村边的树林里,离我们家大概有三四百米的距离。在家里,我是老小,人们叫垫窝子。因为小,个子矮,抬水时,我自然就在前面,姐姐在后面,那个草绳绾的桶系子总是靠近姐姐的那边。后来,姐姐出嫁了,离开她的日子与岁月,形影单只的我无人抬水了。事实上,我也十三四岁了,能独自一人挑起水桶了,起初是挑大半桶水,后来渐渐加满。我就学着货郎担的走势,叽儿叽儿地穿行在抬水的路上。我发现我有了一些应有的担当,成为了一个小男子汉,村里有一句俗语叫“娃子不吃十年的闲饭”,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当然,有时候忍不住有一种奢望,要是我也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我也能体味一下在后面抬水的滋味,也可以爱怜地将桶系子悄悄移到自己的胸前。

    挑水吃的日子持续了好多年,时日久了,或者不小心将木桶碰碰磕磕一下,小木桶底部的板缝里就漏起水来,一路上斑斑点点。遇到这种情况,不用我操心,父亲找一点锯未或者布条,叮叮咣咣捣塞一番,木桶竟也不再渗漏了。木桶象极了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沧桑憔悴,每一片木板都浸透着岁月的味道,生活的味道。

      我家压酸菜的大木桶还在,它彻底闲置了起来,就连盛一些秕谷子烂芝麻的必要都没有了,我们把它丢弃在柴堆上,任风吹日晒。但我终就不忍心将它拆散成一堆木板,它象一个赋闲在家的老人。它已深深植入我的血脉,映照出不老的日月,更盛满了浓浓的乡愁。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41#
 楼主| 发表于 2018-5-7 21:39 | 只看该作者
墨雨my 发表于 2018-5-7 08:29
脆爽的日子,就是踏实的日子。字里行间,是一份成长的骄傲与自豪!拜读!

谢谢墨雨老连续阅读点评乡村往事,抬举村夫,辛苦您了,问候!
40#
发表于 2018-5-7 08:29 | 只看该作者
脆爽的日子,就是踏实的日子。字里行间,是一份成长的骄傲与自豪!拜读!
3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22:21 | 只看该作者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18-1-25 09:33
来读老师佳作,欣赏点赞!

谢谢风鈴老师来读,辛苦了,问候。
38#
发表于 2018-1-25 09:33 | 只看该作者
来读老师佳作,欣赏点赞!
3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08: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满仓老师加分支持,抬举了,问好!
3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0:36 | 只看该作者
朱竹 发表于 2018-1-24 10:26
最后一段感人至深!前面的记叙简洁明白饱满!赞一个!

谢谢朱老师的点评,辛苦了,问好!
35#
发表于 2018-1-24 10:26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段感人至深!前面的记叙简洁明白饱满!赞一个!
3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09:31 | 只看该作者
MLMC 发表于 2018-1-23 17:43
一只木桶,从制作、备料的经过,反复处理,以至家人压咸菜等经过和方法等等。
木桶与当时的生活密切相关、 ...

谢谢满仓老师阅读点评,辛苦了,祝腊八节快乐!
33#
发表于 2018-1-23 17:43 | 只看该作者
一只木桶,从制作、备料的经过,反复处理,以至家人压咸菜等经过和方法等等。
木桶与当时的生活密切相关、体现出当时生活的贫苦与落后。欣赏!
3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1:45 | 只看该作者
青青湖边草 发表于 2018-1-23 11:05
老物件融入了真实的情感

谢谢青青老师来访,辛苦了,问好!
31#
发表于 2018-1-23 11:05 | 只看该作者
老物件融入了真实的情感
3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0:34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8-1-23 09:20
梁老师好,一个系列,进行深入挖掘,观察视角独特,并能融入生活场景,读来很是亲切。学习欣赏。祝好!

问好刘老师,谢谢阅读点评,请多指教。
2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0:32 | 只看该作者
河西村夫 发表于 2018-1-21 20:18
一楼复杂,云馨老师翻山越岭来了,村夫感激。
谢谢云馨老师的点评,还请老师指教指教,问候!

原来那位一楼被删除了,现在一楼是小草,别误会。
28#
发表于 2018-1-23 09:20 | 只看该作者
梁老师好,一个系列,进行深入挖掘,观察视角独特,并能融入生活场景,读来很是亲切。学习欣赏。祝好!
2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19:28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18-1-22 18:07
抬着木桶,晃晃悠悠的走过乡村小道的已去而不返,但那些烙刻在心底的记忆却依旧鲜活而难忘,吃着酸菜的 ...

谢谢于老师重新修改编辑,前面湘江往北老师建议删去倒数二三段,我删去了。有您们的指教,村夫高兴,是村夫的福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10 11:22 , Processed in 0.15363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