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667|回复: 1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寻找:一场永不磨灭的灾难性记忆--笨小暖《埃玛大街的浮桥》解析(代回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 0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手记]之一
寻找:一场永不磨灭的灾难性记忆
--笨小暖《埃玛大街的浮桥》解析(代回复)

       
梁星钧


  天大。地大。人心最大;你大。我大。母亲最大。
                     --题记
       
  小暖以她贯有的大散文模式,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亲情忆旧长文。我们边读边感,边感边记,这个结果出乎意外:她特在意每个人的评点,都很感动。一天,我发现她在我的点评意见之后附加批注,大叹其“入心入骨”,特别感动,她最后甚至说,我不在乎钱财,也不在乎吃住,宁肯天天守着这些文字,直至终老。读罢她的这些言语,我再次被触动,也很惊愕,真没想到,她对文字如此痴执,也没想到,她对亲情这么敏感,这激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加之文友执意约请我和他作交流,故我立志再读,重新读,望能有些新的发现,找出文后面的一点蛛丝马迹。
       
  我先简缩一下文章内容(以下文中的我指作者本人)。
       
  提起埃玛大街,它因英租界的建筑而得名,该建筑又因埃玛大教堂而骄傲。浮桥是通往它们的必经地。不过这些都是常人眼里的概念了。而我心中的埃玛大桥,它是我心中的一片红柳,它弥盖了我孤寂时的荒凉与辛楚,它可照见“另类我”的幻梦,干脆这么说吧,埃玛大街浮桥几乎贯穿了我的整个生命,竟连那里海水的咸味也都成了茶的清香。可是后来浮桥神出鬼没地架上了亮晶晶的铁轨,它由木桥改为铁桥,最后完全消失,这些都是我始料未及的。
       
  一次随母亲到浮桥。母亲颤抖地拉着我的手,她眼里布满迷茫和忧伤。这是因她受了祖母大声训斥,遭受误解,而且这样的事一次又一次。眼见母亲这样孤苦无助,我视线里的浮桥开始剧烈摇晃起来……,我开始哄慰母亲(我3岁始就会哄母亲了),我拉着她那颤抖的手,使劲摇晃她那瘦弱耸动的肩,一又一遍地劝说,别哭,妈妈,你别哭!母亲泪流满面,浑身颤抖,发不出声。我停下来,目光凝滞,定格在一堵半屋高的墙上。此刻四周已静,我的胸口发紧,耳朵发麻,我强忍住泪,寸步不离,紧跟母亲,呆呆地凝视她,生怕她会丢失,或丢下我。这时墙上开始出现幻影:尽是一些混乱模糊影子,还有母亲身影。可是母亲仍在出神发呆,若有所思,她因受气而过度悲愤,连拉我的手都是一紧一松的。我紧紧抓住她,生怕她跌入翻滚的海浪中……
       
  在外婆家寄养时,一天早上,我疾奔浮桥边的5路车站牌处,在那长久痴望,等候母亲,渴望过往的人群里会走出她。走前我拒绝外婆为我梳长头发。可是母亲始终没有出现。人来人往,没见母亲走来,也没闻到她的丝丝气息。我自己梳头发,可是越心焦就越是梳不开。我用母亲教的手法编辫子,可又怕抬手之间错过母亲的到来了,这样急了也老是弄不好,我快要急出眼泪了--要是这时妈妈在该多好!
       
  那早在埃玛大街溪桥的西餐厅喝牛奶。没顾外婆冷冷看我一眼,我边喝换来的热豆浆,边心里想母亲:或许母亲走下5路车后没见到我,然后就依依地走开了。
       
  为了保护德式建筑的火车站,木质结构的摇晃的浮桥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老铁桥”。为了想看这座拥有290年悠久历史的旧浮桥,我拚命找老照片,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越找不到我越想找,因那上面有我母亲,还有外婆和我在内的全家福。记得那是一个大风弥漫的初春下午,水涌桥抖,海风“呜呜”作响的大背景,我几番想挣脱外婆拉我的手,好让母亲拉我,然而母亲这时却正在逗初生不久而人见人爱的漂亮的小表妹。
       
  我没找到这张旧影就叹气。唉,我的埃玛大桥,你就是我故乡一切的缩影,永被我背走了!这时灾难性的幻想再次在我眼里出现:不想离开亲人母亲,怕她挣脱我的手而跃入海水。浮桥是我惟一与亲人相交的凭证啊!谁叫自己过早地离开城市呢?
       
  我对浮桥的幻想是灾难性的:因母亲离开了,她是亲人里第一个离开的。对此我越是模糊暗淡这场记忆,就越怀念。浮桥的影子越是模糊,也越是想靠近它。
       
  寻找浮桥旧影残痕。我都闻到它时代变迁的气息了!它是外婆碗里的隔夜荼,虽咸却有茉莉花的清香。
       
  照片注定找不到了。注目埃玛大街,面对新的钢桥,再无法找回从前了,这给了我错乱和迷离。我的记忆在脑子里反复盘旋交织,我永在搜寻凡和母亲有关,留下母亲印迹的所有角落,尤其那个灾难性的幻觉场面。我只有这样,才能减除失却亲人母亲后的一点痛楚自责:痛楚我过早地离开母亲和家,自责自己未亲手照料她却离去,连为她做一点点事的机会也没能把握住!我只好用所有的回忆片断来替代,来塞满我的人生步履。面对失去历历亲人,我无法不喊出:有就是幸福啊!
       
  我千遍万遍地找旧照片。我找得都快要发疯了,也极不耐烦了,我见什么都发脾气,所见的一切都不顺眼。可是找到了吗?没有。尽管我还永不甘心,但浮桥已彻底消失了。旧照片永远找不到了。大街浮桥的一切永被我带走了。伴我风风雨雨,艰难地漫步了人生十几年,刻烙在我心瓣上十几年,它是长在我心头上的一片红柳。
       
  生活是布满迷茫和艰辛的。面对压力和命运无助,我茫然无措,忧郁焦虑;面对片片新境,我的恋旧渐浓--这时外婆的房子也消失了,我的视线一片模糊。
       
  这是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意图已明显了。上周末的晚上,我在家里几乎是大声喊出的,她通篇写的只有三字--想母亲。我仿佛为自己的这个发现而惊喜,自己沉寂已久的心仿佛也开始活跃起来,但一面又紧躁不安,心想这样庞大的内容被我肢解离出,恐怕是见筯不见血的,甚至连主筯也没抽出,再说还有那么多的熟知目光,我很想得到求证了,而这一点,我是无法问及她本人的,因我不想直击她的伤痛(但我这样写出或许恰恰违了自己初衷),后想问问别人,也放弃了。我开始给自己找安慰,好歹我三读其文,查阅所有点评,综合自己认知,只能提取到这程度;再说我的这章解析成败与她的永不磨灭的伤苦之比又算什么。
       
  下面我们看看她的文体布排。
       
  (1)宏大叙事结构。其入笔视界高,以阔大的胸襟视野,站在人生社会高度,展开对埃玛大街浮桥全景式的扫描。文章基本呈横扫式,囊括式,合围式。全文七个部分可概为五个情节单元:谈起浮桥、走向浮桥、游玩(等候)浮桥、找寻浮桥和浮桥消失。
       
  文章就是通过这些侧面,展开对文本的陈述。最后以未找到,落下永久遗恨,变为一遍又一遍回顾,来抵缓痛楚和自责结束。这种结构也似片羽式,伞状,而紧紧聚焦攒射至核心点--亲情母亲和幼年以来的迷惘。而写母亲又留下了无尽的悬念:受祖母训斥而孤苦无助,攥孩子的手都是一紧一松,表现了母亲的无比悲愤。但受训的原因呢?作者没说。如知这个原因或许会释然些,但幼小的她是不知道的,后来不知,也许是不想陷入难堪,或许是顾不上,或许甚有难言之隐。总之我们不便知道也勿须知道了。该文呈现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实到虚的梯次结构,回环交织结构,具有大散文的特质。
       
  (2)迂回含蓄表情。正如王九龄概括的“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写的是埃玛大街浮桥,找的是老照片,萦绕的是灾难性幻影,迷茫的是童真,交替出现的是新旧时代出现的“物证”,而这一切的背后,根子在于亲情,在于浓而化不开的思念母亲。这种迂回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要由四个片断来体现:一是初次走向浮桥时,是伴母亲;二是在大桥上游玩时,是等母亲;三是寻找浮桥时,是想母亲;四是最后浮桥消失时,是忆母亲。而且这种迂回还在于,表达的间接性,她没有直接呼唤,喊出,竟然用了万字篇幅,采用环境、历史、幻觉、咏叹式长调的低缓语言等多种形式,把这一浓密情感深深隐埋。采用了艺术的高手法--委婉曲笔法。而且在意蕴指向上,也呈现了复式多重,具有了较宽的思想性。不失为一篇优秀的大散文。
       
  我后来大胆猜测过,她这种迂回表达,不愿直说,除了上面讲的艺术性外,还有一点就是不愿直碰这个伤痛。这在她后来反复咏叹埃玛大街的其它文章里,也可见一斑。她总是间接和委婉的,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正如梅林分析那样,她那份伤,也许还来自她的从小不被重视,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境遇,使她从小有了深沉思考,有了惊人的记忆力,有了独特的声乐细胞,有了超强的观察力敏感性,这些,构成了她热爱艺术、醉心艺术,敏感音乐,敏感情感的重要条件。
       
  (3)低徊咏叹语调。文章语调是低吟浅叹,轻缓柔长的低婉句式。作者正是用这种低缓长调,来延缓自己的喘息和呼吸,来抵消和减轻自己的伤感和痛苦。全文虽然长达万言,却明晰清新自然,超凡脱俗,读来毫无累赘和重复感。
       
  全文通过史料、印记、对比、幻想,回映的穿插及吟咏,增强了散文的宽度和历史厚重感。我们知道,宽度才是衡量散文质量的标准。宽度不仅是细节的把握和书写,更多的是揭示现象背后的发现。作者一贯倡导突破和超拔,实际就是一种发现。这篇文章有了较好体现。面对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宏阔角度,需要传承中外先进文化,把主题寓意深广的问题解决好。而这篇,它无疑具有远见和前瞻性。
       
  拙评之所以称“灾难性记忆”,是指该记忆终已泛滥扩散弥漫。之所以取“不磨灭”,是刻骨的铭记永恒。埃玛大街浮桥,这几个触人的字,它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一点一滴,都会触人心惊,都会伤人感怀。这是令人恐惧的不可触摸。是毁灭性的灾难性幻觉悲剧。
       
(2010,3,28-31   老宅-清江河)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8: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eng167 于 2010-4-7 08:54 发表
  星钧好!没有迟到的友情。你的回复,令我感动。昨晚已经看到,但要去上课,所以到现在回你。
  首先,我理解你。你给小暖的回复,我也看了,知道你想给小暖热降温。这是对小暖的尊重和爱护。你想得做得远比我 ...


  谢谢。
112#
发表于 2010-4-7 17:38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提读!
111#
发表于 2010-4-7 08:54 | 只看该作者
  星钧好!没有迟到的友情。你的回复,令我感动。昨晚已经看到,但要去上课,所以到现在回你。
  首先,我理解你。你给小暖的回复,我也看了,知道你想给小暖热降温。这是对小暖的尊重和爱护。你想得做得远比我好。当以兄长视你,——跟年龄无关。
  其次,我钦佩你。同样的原因,——你比我要冷静。我写评,但凭感觉,而感觉很调皮,回回都要骗我一下。你写评,能深思熟虑,站在理论的高度,作全面的考量。你对小暖文章写作特色的分析,让我很受启发,回头再去读小暖文,觉得容易多了。有了你的帮助,我爬过了一座高山。
  其三,我赞同你。小暖文章的主题,细想一下,还是你说得对。虽然她在文中明确地说了她想所有的亲人,但是那不能证明什么。她着力写的就是母亲牵她过浮桥的情景,还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去渲染,去映衬,去阐发,那一幕就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她在其他文章中也写了对母亲的思念。母亲对小暖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我也开始想自己的母亲了。
  只说三点了。再说,怕又带不住。问好!


[ 本帖最后由 geng167 于 2010-4-7 14:08 编辑 ]
110#
发表于 2010-4-7 07:51 | 只看该作者
提读和欣赏,共同交流和感悟。
109#
发表于 2010-4-6 17: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0-4-6 17:22 发表


  最后再回梅林的评。同样,谅解我的迟回失礼。
  真的,读之我很感动,不只一次感动。不凭别的,只凭左一个星钧右一个星钧累起不下十个这点我就特别感动,觉得被信任的亲切感。实说,当时你那么提出我给写 ...


————
读着星均的回复,暖感动得眼前模糊,无法张开。带着这深厚的友爱和动力,暖深深铭记着。
108#
发表于 2010-4-6 17: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0-4-6 16:55 发表


--最后回小暖的这则评含以后的评。首先迟回了请谅解。

  中午回去者饭时我把回的内容写在纸上,但此刻我只简省说大意了。一来说这段小暖的帖很火爆,是你文章精彩深厚博大引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好效果好气氛 ...


————
不迟,星均辛苦了!暖所做的一切微不足道,并且有待于提高和进步的探索。点评一事,我觉得星均的几则点评很有重点,取之高亮,暖还要多向星均学习的,在此再次重申:能在这里与大家相遇,是暖无上的幸运和幸福。暖会更努力,不遗余力。星均多助,辛苦了!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17: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eng167 于 2010-4-1 11:41 发表
  今天上午注定很精彩。做早饭时读完星钧的这篇评论,一股激情就开始在心底涌动。掉转头去看窗外,——在被激情冲撞时,我时常会这样。——一我看到,雾气正从山谷升起,有了弥漫群山的态势。赶紧处理好一切杂事, ...


  最后再回梅林的评。同样,谅解我的迟回失礼。
  真的,读之我很感动,不只一次感动。不凭别的,只凭左一个星钧右一个星钧累起不下十个这点我就特别感动,觉得被信任的亲切感。实说,当时你那么提出我给写篇述评我就想,评已评了,文章又那么长,理解起来障碍大大有的,对我无疑是个考验,我当时无心理准备,但想好了以后读多了,累一下感性认识,给个自以为还勉强的评论,甚至我题目都有了。真没想到,在你面前我推不掉:既为她那么好的文章所感动和吸引,也为你的“固执”和考验,真的于我是挑战了,我当时想的是我不怕失败的,反正早习惯了。
  评出之后梅林真是个热心且有心人。真为了这个还反回去读作品,然后又来对照,是真正的研究,其实这时我也是心慌的,有点像考试--我以前考试多,被考怕了。当然我的解答似有几分大胆,在成文本想省去所谓发现字眼,但我想当晚确立后又映证的我还是要坚持。
  但之后我肯定同样会觉得自己太省了,明明洋洋万言我怎么浓缩为三个字,在回答永生评里我也阐明,只是想找个大文的心力爆发点;同时我又用自己的心态作了对比,我在写类似的文章中同样涉及多,是不是一件事呢?回答是否定的。所以我承受自己的偏激,尽管我从长文的主体情节部分借以证明我的理由的成立性。
  梅林这样解剖文章,多重论证,四方求证的精神是可嘉的,确实是不简单。我从你的古文底子,解析能力,特别是心理透析也确实不凡。如此这样,我们应该是有些收获和体悟的,我认为还是基本达到了浅层次的交流目的。意义在我眼里不小。我乐于这样做,感谢梅林。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0-4-6 17:27 编辑 ]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16: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4-1 08:52 发表
寻找:一场永不磨灭的灾难性记忆 :当我悉读完这一切字迹,禁不住感到活在人间那躯体的重量几乎消失了,确切说 ,人生所有漫延过了的重量都消失了。我变得很轻很轻,能够飞翔起来了。在星均的解读中,暖重新抚整那如 ...


--最后回小暖的这则评含以后的评。首先迟回了请谅解。

  中午回去者饭时我把回的内容写在纸上,但此刻我只简省说大意了。一来说这段小暖的帖很火爆,是你文章精彩深厚博大引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好效果好气氛好局面。二来说小暖等版主近来很辛苦,三番五次,不厌其烦给大家细致入微点评提读推介探讨交流,显示了可贵的敬业与友爱精神,值得我等敬佩并为之感动,举例说如看到她博克里称自己省了一些别的事而精力集中到这里当义编,我闻之更感动。三是说我迟回了是想降点温,冷却一下,版主们辛苦了也可放松一下,我也顺此建议,点评不一定全重复,分别说点不同意见则可,尤克楠老师那样针对问题说话会更有效,因为我们的共同“敌人”是描写对象。
  我就用这个简单回复回小暖不知满意否?你的写在文字里,我们评在文字里。一切都将结束,新的开始又将到来,是不?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0-4-6 17:30 编辑 ]
105#
发表于 2010-4-6 07:47 | 只看该作者
近期精彩作品提读。
104#
发表于 2010-4-6 01:02 | 只看该作者
将一篇洋洋洒洒的大散文,读透了,真的不易。慧眼识珠,选出了精华之处,更加不易。
想母亲。为这三个字喝彩!
我深信,这样的赏评功力,已趋于成熟的高度,更无几人可及。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00: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川媚 于 2010-4-4 21:48 发表
学习,解读精确,让人颇受启发。但其文章本身之美感是丰富的,无法言传。

谢谢。是的,无法言传,只有意会。我们各自意会。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00: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eng167 于 2010-4-4 16:09 发表
星钧当隐士了?问好!


  梅林这两天放假我上网少。还没回你。最后再说。谢谢你!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00: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0-4-4 09:59 发表
对暖的文章,说真的除了由衷地感叹和赞美,不敢有任何妄评的企图,而星钧的这段,却能全面透彻地解读暖通过大桥的画面呈现给读者视觉和影像的震撼,实属难得且珍贵,不多说了,欣赏完后郑重的感谢。
问好星钧。

 
  谢风铃读得细。肯定支持令人鼓舞。你多才多艺,在那边经营得好,给我们提供了休闲的好场所。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00: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10-4-4 09:47 发表
文友们点评得都很精彩。

容若雨对小暖的美文与星钧的评只是静默的学习与体会。


  谢若雨,你很辛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1 07:13 , Processed in 0.06226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