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60|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何毓松《汉语十大优势》的点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8-12 19: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8-8-12 20:07 编辑

  一、使用人口最多

  全世界6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现已查明的语言有5651种。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印地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俄语、法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等。

  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16亿人使用汉语,占世界总人口的25%。 联合国新公布的六大语言是: 1 英语,2 汉语,3 德语,4 法语,5 俄语,6 西班牙语。


——使用多就算优势?这是哪门子的道理?照这标准,英语就是第二有优势的?德语是第二有优势的?实际上,汉字尚好,至于汉语,北方各地方言使劲听还能听个差不多,南方的,比如广东话,福建话,上海话,客家话……谁敢说不是汉语,可是异地的人都听得懂吗?我国在努力推广普通话,但方言仍会长期存在,在普通话完全推广到每一个人之前,谁也不敢说汉语比其他语言更有优势。

  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汉语是相对收敛、稳定的语言。这使祖先智慧与文明得以传承与发展。现在的中国学生,可以琅琅上口地读2000年前的诗人屈原的楚词。 英语是发散易变、不稳定的语言。英文400年前才统一了拼写,英语毕业生读300前莎士比亚的原著仍困难重重。

——惭愧,我不是学生,是老师。中财论坛的会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师或老师出身,请问:有几个敢声明可以“琅琅上口”地读楚辞?至少我不敢。离了注释,许多字音都不敢叫准。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稳定”的语言,所有的语言都在发展之中,比如汉语,每年都会有大量新词出现,近年来,比如“放鸽子”“打酱油”“给力”“吃瓜群众”……等词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内涵和外延。而古代很重要的关于马的几十年词几乎完全淡出人们的生活,比如骝,骓等。我不知道本科的“英语毕业生”读莎翁原著怎样,我这个中专生离了词典肯定读不下来,但还不至于“困难重重”。

  三、汉字用字少,组词力强,信息量大

  现在,英语词汇量已突破100万,普通人一辈子也记不完。据《》统计,英语每年还有1——2万新词产生。而英语的新词汇与原有词汇关联很小,上百万的英语单词就是这样出来的。

  而汉语,不必造新字,仅靠现有汉字组新词即可。而所有英语词汇和新词都可用3500个汉字来组词表达。 汉字组词能力太强大,还可触类旁通,记忆量大减。著名学者季羡林说:“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

  在英语国家,没有20000个字别想读报,没有30000字别想读《时代》周刊。大学毕业10年的职业人士一般要懂80000字。 而我国汉字扫盲标准是1500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3500汉字,搞科研没问题。至于读书看报小学毕业就能做到。一般人2000汉字看书写字都能搞定。

  英语是从字母到单词,只有一次组合,而汉语从笔画到汉字到单词,是两次组合。如果英语是1.0版本,汉语就是2.0版本。汉语比英语多了一次组合,所以可以用比字母更简洁的笔画组合出更准确更丰富的词语,且需要掌握的汉字量比英语词汇少的多。

  如果汉语再算是成语,那就又多了一次组合,成语表达的意思,往往英语需要一两句话才能表示清楚。如果考虑到成语,汉语就是2.5版本

  ——英语词汇量多少咱且不管,汉语光一本《简易成语词典》就收成语四万多。普通的《现代汉语词典》6.5万条,《辞海》收词12.7万。当然,这比起100万英语单词还是少了许多。我们知道,除单音节词外,单个汉字是无法清楚表义的,所以这里也以“词”来论多少。但实际上,绝大多数词,都不是生活中常用的。就如成语虽有数万条,我们一般掌握的也不过千百个。英语,据说丘吉尔是有史以来掌握单词最多的人,也不过12万多。谁规定“职业人士”要懂8万的?那几乎就是天才了。我不相信理工科大学生掌握3500常用“字”就能“搞科研”,就如幼儿园小孩子,光“认字”是没用的,更要掌握大量的词汇。我们一般说掌握3500常用字就能读书看报,这没错,但这是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外国人,如果只认这些字,而不懂得背后数以万计的常用词,比如“关心”和“开心”的区别,实际一点儿用处没有。


  我不知道季羡林是否说过什么60秒5秒之类的话,如果有,可能也是夸张。不信哪位高手给我举个例子,看哪句英语60秒用汉语5秒就能搞定?


  英语也不是从字母直接组合成单词,尤其是多音节词及衍生词,大都源于拉丁文,也有部分源于希腊文,也是有着历史文化内涵的,完全不是简简单单由字母组成的“两次组合”的文字。写这文章者,不是出于偏见,就是出于对外文的无知。

  四、汉语海纳百川,可以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白话文以双音词为主。文言文的标点符号太少,不足以满足表达的需要,白话文的标点符齐全,足以满足表达思维的需求。文言文的短句较多,语句的结构简单,白话文的长句与附号成份较多,语句的结构比文言文要复杂得多,从而大大地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与逻辑性。

  白话文的优点,大多是接受了西方语言的启示。从文言文到白话文,堪称是一个革命性的转折。这个转折说明: 汉语海纳百川,可以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试问,西方文字也可以象汉语一样,以虚怀若谷的胸怀去接受汉语理念中的精华吗?

  ——先说一句无知的话,啥叫“文言文的标点符号太少”?文言文根本就没有标点符号啊!标点符号是近代语言学家们从西方引进的结果,而且引进后极大程度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和准确性。


  汉语接受西方语言文化,西方语言文化同样也接受汉语的影响;西方文字接受汉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当然标点除外。而且“西方”也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只欧洲各语种间也互相影响,因地域关系,影响可能比汉语更大。

  五、说文解字,暗藏天机

  洪迈的《夷坚志补》中有一个测字的故事: 宋徽宗写了一个“问”字让宫中的人去找谢石测字,谢石在“问”字旁批了几句话,密封好,吩咐那人到家后才能拆封。宋徽宗拆开一看,上面写着:“左为君,右为君,圣人万岁。”于是就封了谢一个官。有个道士听说后,也写了一个“问”字找谢石去测。谢石说“门虽大,只有一口。”道士愕然。原来他所住的道观,只有他一个道士。但道士仍不服气,另写一“器”字,请别人再去测。谢石说:“人口空多,皆在户外。”道士这下大为叹服。

  清人梁绍壬的《两般秋雨随笔》中说讲了这样一则离奇故事。是说崇祯末年,国事日非,崇祯皇帝意识到自己江河日下,心里非常不安,便派一内臣微服私访。内臣遇到一个测字先生,便写了一个“友”字让他测“国事”。“不好,反贼已出头了”,测字先生说,“因为反字出头为友”。内臣急忙改口说: “不是朋友的友,是有无的有”。测字先生说: “此字更是不祥,因为有字是大明之大少一捺,大明之明少一日合成,大明已去其一半矣。”

  内臣慌了,连忙改口说: “不是这个有,是子午卯酉之酉”。测字者不慌不忙地说: “完了完了,全让你说白了……天子为至尊,尊为酉字少头缺脚,现至尊已斩头截脚,还有至尊吗?”…… 还有一个版本,是说皇帝自己问的,最后上吊自杀了。

  测字的历史久远,其中流传着许多离奇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往往蕴藏着许多发人深省的道理。这两个故事说明的道理之一,是汉语的内涵极为丰富,丰富的程度令常人难以想象,丰富的神采只能用暗藏天机来形容之。

  ——拿文字游戏当优势,还“蕴藏哲理”,我也是醉了。西方也有文字游戏,举个例子:《爱丽斯漫游奇境》中,老鼠说,它有一个很长的、悲哀的故事(tale),可是爱丽斯就觉得奇怪:你的尾巴(tail)确实很长,可是为什么说它是悲哀的呢?这里就用了谐音。还有,那只素甲鱼说它们上课(lesson)的时候是第一天上十节,第二天上九节,然后依次类推,因为上课(lesson)就是要递减(lesson)的嘛!这里运用了歧义。任何一个文化内涵丰富的语种,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不独汉语。

  六、汉语发音科学,思维速度快

  汉语发音响亮,语调铿锵,富于变化,具有音乐之美,汉语讲平仄,分阴阳上去,还有轻声,还有变调。诗词歌赋,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音韵和谐,富有音乐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

  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7倍。研究表明,普通人发一个声音约需1/4秒,汉语思维速度比英语快。

  汉语普通话有20个声母39个韵母和4个声调,连乘的结果大约是3000个声音。能被利用的是2500个声音,常用的是1200个声音。所以,汉语普通话想表达1200个事物,只需1个声音,耗时1/4秒。

  英语有28个辅音(相当于汉语的声母),20个元音(相于汉语的韵母,英语的长元音和短元音真没必要搞):英语理论上有560个音节,实际使用才400个音节。英语单词需要多音节才能表意(单音节表意的单词很少),而汉语只需单字单音节就能表意,汉语33个韵母比英语的元音多,英语的辅音和元音中发音相似和费劲的比汉语声母和韵母要多。因此汉语发音也比英语更清楚更响亮。在语言的同声翻译中,往往是汉语已经说完了,英语还没有说完。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没有谁比谁更“科学”之说。如果汉语更科学,那么如此重视“科学”的西方人学起来应该很容易才对。汉语33个韵母也不对,小学生学的是24个,但其中有三拼音合并的,还有zh ch shi r,z c s 整体认读省略韵母的。严格来说,汉语有39个韵母,这且不论。世界语言中,大多数既有辅音也有元音,但还就有只有辅音没有元音的。有没有元音,或元音多少,并不能成为理由。西方字母文字普遍比汉语的译文讲得长,但这是由于汉语强大的构词能力造成的。换言之,英语学的是整个单词,一词一意;而汉语是把相对数量较少的汉字组合成含义丰富的词语,所以就短了。尤其是汉语有大量成语,俗语,谚语,甚至半文言的句子,更加减少了音节的使用,但同时也增加了学习难度。比如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如前文只会3500常用字者),基本就听不懂歌手李健的很多冷笑话究竟可笑在何处。

  七、汉字注重右脑思维,可以开发智商

  学者们指出,拼音文字主要用音码,在大脑左半球发生作用,称为单脑文字。汉字是形、音、意的综合,对大脑左右两半球同时起作用,称为复脑文字。汉字,特别是象征图形的符号,对开发右脑十分有利,声音和意义又同时开发左脑,使大脑左右半球都同时得到开发。

  根据汉字跟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来看能否用学汉语汉字的方法来纠正失读症。首先是教一位美国失读症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开始实验:在一张纸上,上面一行写英语句子,下面一行写同意思的汉语句子,要这位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这位患失读症的少年居然毫不费力便把英语句子念出来了,实验取得了成功。这样的实验在法国等国家也进行过,都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汉字正是由于其独特音,形,意特征,对大脑构成了要比拼音文字更多的刺激。应该就是这些有益的刺激,促进了汉字圈国家人群的大脑发育,从而提高了智商水平。通过对汉语汉字的学习使用,可以使人更充分、更均衡地同时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著名汉字学家安子介先生对汉字作了很多深入的研究,也注意到了这些研究成果。在实践方面,东西方都有人实验用学习汉字的方法来提高儿童的智力,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日本的石井勲博士就是其中一位。

  石井勲对汉字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现场,在实践的过程中开发出了革命性的石井式汉字教育方法。他还创办了日本汉字教育振兴会,并写出了《汉字兴国论》、《石井勲的漢字教室全9巻》、《0岁开始脑内开发》、《汉字让幼儿成为天才》、《石井式汉字教育革命-连婴幼儿都可以自然掌握的轻松学习法》等等一大批汉字教育书籍,在汉字教育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认为,汉字字形虽然看起来很复杂,可是每一个字都有有根据的字形。人们吸收知识时,眼睛要占到80%以上。用眼睛去看汉字,就是丰富知识的最快方法。

  石井勲认识到婴幼儿期才是汉字学习的最适龄期,他的汉字教学法正是针对这种现象开发出来的革命性汉字教学方法。在汉字教学方面,一般人总以为笔画数少的字会比较容易学,其实不然,笔画少的字往往由于比较抽象,对于几乎只有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反而理解不了。倒是那些笔画多的汉字,由于有具体的含义,小孩子却会觉得容易掌握。他做的一个实验是,把“九”、 “鸟”、“鸠”三个字让幼儿来记忆,看哪一个最容易记住。结果是,幼儿们最容易记住的是 “鸠”,其次是“鸟”,最后才是“九”。至于拼音文字,由于字母本来就抽象,字母组合起来的词汇更是高度抽象,对于抽象思维还没有发育好的小孩子来说,会觉得很是枯燥无味,晦涩难懂,还不如汉字来的形象直观,易于学会。

  ——什么左脑右脑思维,至今学界尚无定论。拿一个日本人的研究成果说事也不靠谱。西方也有专家认为,中国人为什么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果较西方要少,在语言学习方面花费了太多时间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个结论似乎也和那个日本人的结论一样未必正确。


  世界语言学会把世界主要语言难易程度排行,英语简易第一,汉语和俄语都是难学的代表。汉语是多义性难学,俄语是语法太复杂。试看学汉语的老外的表达能力,就知道汉语有多难学了。前文提到过什么多少汉字多少单词之类的混话,根本毫无依据。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三年级就可能阅读中等程度的书籍。而我们学3500常用字却要整个小学六年级时间。至于书写,更不用说,一个六周岁刚入学的孩子,几周时间就能掌握英语书写;汉字呢?我不知道多长时间能写3500常用字。原因就在于英语只有26个字母,而汉字偏旁却有数百个基本部件,而很多部件在不同位置做偏旁时还要变形:如手,扌;心,忄等。

  八、汉字是音形意三者完美的结合

  汉字是二维的音形意一体的信息,汉字具有平面空间(纸张)最大的的表现力,故汉字阅读起来更方便,在一瞥之间就可捕捉其特点,映射其含义,是文字的高级形式。

  英文是一维的密码信息,无表意能力,不直观性,仅是声音的符号,是文字的低级形式。

  汉字的二维性决定了其输入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要远比一维的枯燥的密码式英文更能激发人的开拓精神和施展智慧的空间。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是我们中国人的杰作,也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每个字几乎都是美的造型。

  汉语结构稳定,现在中学生还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唐诗宋词。英文就难了,太不稳定。现在的人们读沙士比亚的原著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400年前英国诗人乔叟的诗了。学GRE的时候,注意到很多韦氏字典收录的词汇竟是本世纪初的新词,如“Gargantuan”取自拉伯雷的小说。这也不奇怪,毕竟英文400年前才统一了拼写。

  ——所有的文字都是一种符号,一种单意结合的符号。如果说汉语还多一个“形”的因素,此“形”与其音义本身也没有多大关系了:如木,像树吗?目,像眼睛吗?水,像水吗?汉字发现到现在,也只是一种更加系统化的记录符号而已。与字母文字不同的只是其符号的数量实在大得惊人。这一点也正是造成汉字比其他字母文字要短的原因,这是其优点,但缺点就是学起来实在太难。

  九、汉语有利于学科交叉

  汉语可以自由组合新名词新概念以至新思想,可以容纳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冲击,无疑将发展为人类的共同语言,用这种语言来交流思想更加方便,更加丰富多彩。

  而英语却是由单个词组成,思维面极窄。比如pork这个词,在英语中代表猪肉,它和猪pig、肉meat没有任何关系而仅仅代表它们的一个联合体而已。英语中所有的联体词都是一个与其中任何一个分解词毫无关联的新符号,而它们却构成了英语词汇的主体!英语中几百万的单词就是这样来的。

  汉语的“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完全就是用与日常用语中相同的数字和“边”、“形”二字构成的,任何人都能明白,而英语的“pentagon hexagon heptagon octagon”则是来自拉丁文,和日常语言里的表述是脱节的,加大了理解难度。

  在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仅有30 000个单词,他本人能够全部掌握。所以,莎士比亚使用英语单词的熟练程度是后人根本无法达到的。但是,到了丘吉尔时代,英语已经拥有近百万个单词了。而到现在,英语是近500万的单词!

  汉语能够将英语中联体词汇分解的功能,非常有用,它使所需要记忆的词汇大大地减少;不仅如此,它还能够将词汇在人们头脑中的位置整理得清清楚楚。

  英语这个软肋,现在已开始显现出来了,说个例子:中国的物理学专家可以凭借他在中学时代的化学知识通读化学专家的论文,反之亦然;而英美的不同行业的专家要交流他们的学术成果,则是对牛弹琴!凭这个优势,汉语就有资格成为世界语。

  人类目前面临着知识爆炸的问题。英语等用字母表示的文字必然由于被迫创造出数不清的,又长又没有关联性的单词而变得难于掌握和使用,最终被人抛弃。汉语将最终成全球惟一语言!

  英语的科技词汇往往很长,非专业人士就难以掌握。例如肺尘病(矽肺病),英语单词的结构是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一共有45个英文字母。

  而汉字中的肺尘病,三个汉字就可以表达清楚了: 尘是很细的灰尘,肺和病是指患病的部位,即使不是医学专业的,没看过相关词汇解释,我们也能推测出这个中文词的大概意思。

  ——这个基本是毫无道理的胡说八道。汉语利于“学科交叉”,其他语言不利于?没有其他任何一种语言文字影响了“学科交叉”,而以英语为主的印欧语系的国家,恰恰是“学科交叉”做得最好的。英语科技词汇长,就像汉语科技词汇短似的。越专业的词汇就越长,这是由于符合整体数量的稀少决定的。我说过,全世界几十万种蜥蜴,要给它们分别命名,英语只有增加字母个数。而汉语除了增加字母个数外还有另一个方法:使用生僻字(如此别说3500个,5000个也不够用了)。举一个独特超长的尘肺病来说明问题毫无意义。因为所有的文字都符合符号学的基本原理:如果不增加符号的数量,就只有重复符号的频率,此外,难道还有其他方法?尘肺病为什么汉语这么短?又为什么用字这么简单?只因为它已经变成了“常用词”,而一旦由专业名词变成常用词,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采用缩写等方法改变其长度及难度。比如,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语简写成Aids,汉语则简译为艾滋病,两者在使用上完全符合这一基本原理,没有谁比谁更“优越”之说。

  十、汉语最具文学性

  ——这个就不多说了。那个破诗我见过,也不知道是不是莎翁的,但想来应该不是,主要理由是其用词太“现代”,莎翁的英语就像鲁迅的白话文,虽叫白话文,但其中还是有些文言词的。而且该诗也不符合前文说的读莎翁作品“困难重重”的标准。以我不过4000多的单词量,居然全认识,如果真是莎翁的,那我就太牛了。


  拿各种不同的文体翻译,或者说叫“重新创作”一首诗,完全没有意义。我虽学识短浅,但也读过一些英文诗。如果把我们《诗经》或《唐诗三百首》中的随便一首翻译成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诗歌形式,也是可以弄出很多种类型的。(如前文说的乔叟太莎士比亚),正如该文作者引的这些东西一样。


  诗歌是全世界的语言,任何一种成熟的语言中都有自己的诗歌表现形式。如英语诗歌中,有四句一小节,1、4句押韵,2、3句押韵的。也有全节押韵同的,有前几句同韵尾句换韵的——这段说得不够专业,只是自己读来的感觉,肯定要叫方家笑话了——这都是汉语诗歌中没有的,但这并不能说明英语如何“最具文学性”,汉语就不“具文学性”,只是不同语言的不同特点罢了。


  ——为免得有人故意曲解,或寻章摘句,把我说成崇洋媚外之流。在此特意做个总结:我的观点是,语言只是一种用于交流的工具——注意,是工具;而文字则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当然,由于历史原因,这种符号中已经带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不同的语言文字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并没有优劣之分。英语成为世界使用国家最多的语言,是因为英国早期在全球开辟殖民地的缘故;汉语成语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只是由于我们的祖先太能繁殖的原因。哪个都不值得骄傲。


  汉语永远不会成为世界唯一的语言,同样,英语也不会,任何一种语言都不会。最大的可能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各种语言互相交流、融合,最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各成体系却可以互相交流的“综合性语言”。而这,还只是在精英阶层,至于中下层的民众,连同一语言中的方言都消失不了,何况要“唯一”了。


  近年来,带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鼓吹汉字的“优越性”,似乎成了一种风尚,许多人为证明这一点,不惜前后矛盾,更不惜四处搜罗相关的“证据”。甚至有人说,汉字与字母文字不同,是具有“信息能量”的载体。就如道家的符咒一样,上面画三个钩,中间写一排“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底下镇以一个“罡”字,就可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甚至降妖除怪……你信吗?那么不妨在家里放了一本《新华字典》,里面可不只3500常用字,甚至多达上万个汉字,一般你会的不会的字都用,那么其中散发的能量,定叫你百事顺遂,万事如意了……


我们要树立“民族自豪感”,不在于这样或那样自夸自大的意淫,更不要像历史上的德日或今天的美国一样,认为自己的民族或自己民族的东西才是最优秀的,而是要努力奋发,在各方面创造出伟大的成绩,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人类做出贡献,如袁隆平,如屠呦呦,他们的超级稻、青蒿素,才真正是“最优秀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6#
发表于 2018-8-16 20:24 | 只看该作者
汉语本来就是最伟大的语言,问好
25#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12:41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8-14 11:23
首先,我分享那文是欠考虑的,毕竟我自己不完全同意文中的说法。
其二,其实只是个玩笑,对语言或文化的 ...

一座小草舍,三千大海水……
24#
发表于 2018-8-14 11:23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8-8-14 11:06
这段话好,恬淡平和,如同近日连绵的秋雨,天立马就不那么热了
这段话,足见先生才德,以及宰相般的肚 ...

首先,我分享那文是欠考虑的,毕竟我自己不完全同意文中的说法。
其二,其实只是个玩笑,对语言或文化的看法提不到人品的高度。你和我对谬误都有点沉不住气了,这是文人的毛病。
第三,就当是练练笔吧,呵呵。多动脑筋,可以让我们晚一点去领老年痴呆证。
23#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11:11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8-8-14 09:09
粗略看了一下,赶脚如空码这些字的时候,底气还是很足的。东北的高梁好像不很种了,大米倒是很贵的。

一看你就不了解东北,高粱还在种,只是已经没有当年的品格了。西北有民歌:五谷里的那个田苗子,顶数高粱高……那是过去,现在是矮化的,不过一米左右,至少蒙不住余占敖和那谁他奶奶了……
22#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11:08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8-8-14 07:01
老舍挖的坑,没想到如空这么快就跳进来了!

没坑没坑,老兄别把人想象得那么心机。非但不是坑,甚至可能是铺了一条路,上成有红毯也未可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11:06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8-13 14:25
四段红字言及“人品”,问题严重了,看来我非“敛容正告”一番,就难下这烧得通红的火焰山。
首先,何作 ...

这段话好,恬淡平和,如同近日连绵的秋雨,天立马就不那么热了
这段话,足见先生才德,以及宰相般的肚量……;P
我用红字,是为了区分原文和我的点评,并无他意。有时批判伪经时引文会用蓝字,都是起分别作用。
但对我意仍有误解(但愿不是曲解)。我对汉语怎么可能有“恨意”呢?我既没有认为其没有优势,所以也就没有恨铁不成钢一说。我一再强调,语言文字是工具。就如打字的键盘,打字慢是自己的事,没理由恨键盘。
反之,我也不会怎样去爱我们的语言文字,爱的乃是其背后的文化。当然我也爱西方的文化——无论东西,这些文化都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不会抬高西方文化,也不会抬高东方文化,如此而已。
20#
发表于 2018-8-14 09:09 | 只看该作者
粗略看了一下,赶脚如空码这些字的时候,底气还是很足的。东北的高梁好像不很种了,大米倒是很贵的。
19#
发表于 2018-8-14 07:01 | 只看该作者
老舍挖的坑,没想到如空这么快就跳进来了!
18#
发表于 2018-8-13 14:25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8-8-13 11:27
哈哈哈哈……
不知道草舍先生笑的是啥,我笑的则是自己预见的准确性(但这和周易无关),因为草舍先 ...

四段红字言及“人品”,问题严重了,看来我非“敛容正告”一番,就难下这烧得通红的火焰山。
首先,何作者那篇文我并非全盘肯定,若是以那文来划线站队,我的人品也是可疑的,至少是不坚定的。
其次,反对汉语有优势是不是就是人品低劣呢?且不论反对其优势,略举几个全盘否定汉语的例子:1918年钱玄同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中提出:“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被称为民族脊梁的鲁迅说: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倘若不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去死。文人政治家瞿秋白甚至说:“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茅坑。”
钱玄同、瞿秋白、鲁迅这三位的人品如何?水兄的人品与他们几可比肩。而我作为汉语的拥趸,人品如何?水兄不妨也用伎俩“暗示”一番,哈哈。暗示,可是比腹诽更明目张胆的罪行啊!顺便说,我不介意你用“伎俩”这个词。
第三,关于“恨意”,这个词如果您认为有感情色彩的区别,请允许我也取其中性。汉语有云,“恨之切,爱之深”,你爱汉语吗?爱用,但是恨它没有优势,恨铁不成钢。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如果你对汉语的态度发自内心的冷漠和不屑,那我一定会质疑你的人品了。我这个解释如何?这个解释使我坦然领受你不得不说的这句话,“不得不说,草舍先生对汉语的运用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我一点也不自豪。文人的笔如同武夫的刀,自古对待挥笔如刀、泼墨如箭的文人,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砍头。
我不喜欢烧火,就不用红字强化自己的情绪了。

点评

你“碍”得含蓄,他“碍”得疯狂。你有斧子。  发表于 2018-8-13 20:35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1: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8-8-13 13:21 编辑

下面复制一段关于“汉字有能量场”文章中的一段,看看人们怎样神话汉字的:
汉字听命于生命的呼唤、心灵的的调遣

  ㈠读者、作者通过文字相互呼唤

  汉字如此神奇,有场性,有能量,由此也生出一种怪脾气,不肯轻意听命于人,不肯任人摆布只愿听从生命的呼唤,听从心灵的调遣。那种视语言文字为工具、为奴仆,企图通过口耳目手的外部操作,强令语言文字排列组合的做法,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我们认为,文字听从生命的呼唤,听从心灵的调遣,应是双方向的:
  1、在形成文字场(文字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的过程中,“綴文者情动而辞发”,“为情而造文”,是作者呼唤文字,呼唤读者。情感发动,文字便来应征。情感流向一旦确定,文字大军便会“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了。有时一字语从潜意识蹦出,闹得人心潮呼啸翻腾,这是文字呼唤作者。则说不清谁呼唤谁,文字入心,心入文字,写作进入佳境,心与文字共徘徊,文字与心同激荡,字随意转,意伴字动。
  2、在阅读场形成过程中,作者的心灵(隐藏于文字场中)呼唤读者,吸引读者走进文字场——作者的心理思维场。读者走进文字场,深情地呼唤文字,呼唤作者,用心灵的感悟与作者对话。读者在文章意境中徜徉,耳目心神与文字场中的人、事、物、景、义、理、情、志相亲相谋相融,即所谓“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见其心”,通过“深识鉴奥”,达到“欢然内怿”。作者与读者通过文字场,两个心理思维场叠合相交、磨合运动,其内景轰轰烈烈,蔚为壮观。作者与读者,直觉与理解,情感与认识,意识与无意识,或相互吸纳,或相互排斥,或相互撞击,在读者心理宇宙里爆炸、闪电,释放能量,引起读者心理宇宙中表象的高速高效运动——心理结构的调整运动。
  我们称由阅读行为引起的心理调整(或加强,或重组)运动状态为文字阅读场态。文字阅读场态因读者的经历、教养、个性、气质、习惯、审美趣味、动机需要等不同而千差万别。

  ㈡神秘的魔力存在于心理宇宙之中

  人们读书,一面是书本上僵死不动的文字,一面是发光的眼球与发声的嘴巴,中间是一尺左右的空间,一字字、一行行、一页页地移动,好象全是物理的机械运动。
  但是,读着读着,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跳了,更有甚者,想死的活了,活的却要死了(受文字刺激而自杀),一个文字场闹得人要死要活。有人猜想,这一尺多的空间里一定有个神秘的东西(实际是一种场)存在,这“场”内一定有个神秘的魔力存在,要不,那“场”力一定在字里行间,但却看不见,摸不着,令人费解。是的,人们阅读时的确有个神秘的场存在,这个场就叫“阅读场”;阅读场内也确实有个神秘的魔力存在着。
  但我们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文字阅读场不是空间物理场,而是一种心理感应场。阅读场中的魔力也不是物理机械力,而是一种心理感应力。它们不存在于物理空间,而是在心理空间——心理宇宙内存在着,运动着,变化着。作者物化于文字场中的心理能量,读者只有用心理能量去迎接、去撞击,才能被激活。不明白这一点,我们的文字阅读怕是要南辕北辙了。
——其实阅读感应,西方文学欣赏中叫“娱情作用”,没有任何神秘,可是到了这篇文章里,就是汉字特有的“神秘能量场”了。难道读外文的作品 就没有这种感觉了吗?无知可笑,还当成神秘!


且加个镇宅符,借汉字的能量驱逐各种妖魔鬼怪。
上面三个对号称“符头”,代表三清。下面的“罡”字,及交叉符号称“符尾”,代表发布命令。中间部分为“符身”,是符的主要部分。不过据说,符之所以会起作用,靠的可不是“汉字的能量”,乃是借此沟通、役使神鬼,是借他们的力量起作用的。些微末技,窃为正人君子者们所不取;P;P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1:29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8-8-13 10:09
如空一出手,全盘否定了。

18兄也在曲解我的意思。我从来没有曲解过汉语的优势,也没否认过汉语的劣势。我的观点是:语言这东西各有优缺点,但没有“优越”和“低劣”之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1:27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8-8-12 23:28
哈哈哈哈……
不知道水兄几点钟看到那篇文的,发出不到六个半小时就亟不可待,大笔诛伐了一番。反应过 ...

哈哈哈哈……
不知道草舍先生笑的是啥,我笑的则是自己预见的准确性(但这和周易无关),因为草舍先生的回复方法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好一招化骨绵掌,化功大法,斗转星移……(不知道能“顺利通读”楚辞的学生们是否都能理解这几个词的含义?不过对草舍先生当然是没问题的……)
下面再对您的回复点评一二:
不知道水兄几点钟看到那篇文的,发出不到六个半小时就亟不可待,——先说时间,且断定我“急不可待”,以证明我本人对这话题的敏感性,以及性格的急躁
大笔诛伐了一番。——不静下心来讨论问题,反而“口诛笔伐”,这人品,就不细说喽……
反应过激了,给人的感觉似乎容不得有人说汉语好似的。——别人“感觉”未必如此,但“给人感觉”这话就强迫别人这样“感觉”了。说到底还是我的人品问题:容不得有人说汉语好。
美中不足的是,你批评汉文依然用的是汉文,不知这种不科学的、带有民族自卑感的文字,能充分表达你的恨意否?——用汉文批判汉文,就如吃着娘的奶骂娘,这人品……
虽然分享,但我并不完全认同那篇文,也就无意争讼了。——你“急不可待”“口诛笔伐”“恨意”“民族自卑”“不科学”,但我却“无意争讼”——两相比较,人品的高下立判。
不得不说,草舍先生对汉语的运用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甚至连3500常用字之外的“亟”都运用自如。
一切早在我预料之中,所以在文末特意强调,但结果并没有改变。
“这种不科学的、带有民族自卑感的文字”是你强加给我的,我文中从来没有这样的字样。我更没有“恨意”,仍是你强加给我的,我只有对这种虚伪“民族自尊感”的可悲和可怜,但不觉得有多可恨。我更没有说汉语不好,同样也没说英语好——认识3500常用字者应该都能读懂我的意思。
不引论据,进行问题的争论,只转弯抹角暗示人品的瑕疵,正是您的一贯伎俩(哈哈,汉语这么难,还有感情色彩的区别吗?抱歉,这词我取中性含义,如果不恰当,则是学问不及的缘故),读过短短的回复,思过半矣。

点评

他“碍”你。  发表于 2018-8-13 13:31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1:14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8-8-12 22:28
结合我成长旅途里的一些认识小小聊几句。
小学时代有很多孩子在语文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上存在障碍,他们 ...

当然是极难的,和俄语都是极难的语种——学习难,掌握难。但难的同时表达可能也更细致。有人统计过,光“红”含义 就有数十种表达方法,但英语不足十种。缺点在某些情况会转化成优点,反之亦然。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1:13 | 只看该作者
rsjby 发表于 2018-8-12 21:16
语言的产生、存在、传播,各有其理,各有优势。只要存在,就是合理。谁比谁好,仿佛是个伪命题。

没错,但许多人偏爱在伪命题上作文章,以提高“民族优越感”,这点,我倒觉得和德纳粹、日军国主义的“民族优越性”略有相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19:36 , Processed in 0.20385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