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82|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04【投稿】苏轼的彷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20 1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8-11-3 19:23 编辑

苏轼的彷徨


        先看一则消息:纽约当地时间919日(2018年),苏轼墨迹《功甫帖》以822.9万美元(约合5036万元人民币)于纽约苏富比“中国古代字画精品”拍卖会上成交。

        很抱歉引用了许多阿拉伯数字,然而在人世间这个阿赌物却很能说明一些问题的,就是苏轼苏东坡是深受大家喜爱的。《功甫贴》的字数并不多(加上日期一共120个字,其中一个字还用一个点代替,收藏印章12),就更见苏轼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了!

        苏轼最有名的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几乎家喻户晓。细读他的词作,你会发现,苏东坡是彷徨的。《水调歌头》的上阕不长,抄在下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让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和他的辋川别墅,别墅以前是宋之问的,他能买下它说明王维是富足的,他在辋川的生活是惬意的。

        王维的仕途一帆风顺,不像苏轼大起大落,苏轼风光的时候做过礼部尚书,响当当的部级干部,又因“乌台诗案”做起了黄州团练使,小小的副股级,干部能升能降是一件好事情,但对苏轼来讲,只因政见的不同而受贬谪,在他的内心中是很难承受的。王维在厌烦了朝廷政客之间的勾心斗角,看清了政客之间的相斗的目的,突然之间过起了“大隐于朝”的生活,除了上朝的时候处理一些政务,其它时间都闲居于辋川和几个好友笑谈于朗月之下。

        王维的“大隐”是实实在在的,付诸于行动,是享受性的,据说辋川的风景很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对于半隐的生活,王维是满意的。朝野的喧闹和辋川的寂静,对比明显,心灵在某种程度上获得的安慰更多。

       而苏轼却和他完全不同!虽然他在贬谪后,曾经也在彷徨:“我欲乘风归去”,到乌有之乡去,摆脱现实中纷繁复杂的政务观点,但是他又很担心,怕不能适应过于清淡的生活,真是“又恐群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认为“出世”固然是一种可以获得内心更多平静的生活方式,但是“入世”才是他实现抱负的根本,隐居山林又何尝不是“在人间”?他认为最美不过人世间。他在《念奴娇》中说的很明白:“江山如画,有多少英雄豪杰”,他要做的是豪杰,怎么可能“出世”而不“入世”呢?他是中正独立的,既不盲目地信任新党(王安石一党)也不拜倒于旧党(司马光一党),不论那个党派有过失,他都上书指出,陈以利弊,所以他不容于两党。他是现实的浪漫主义者,所以他才可以想入非非,但他又是清醒着的,他非常明白人世间没有完美无缺的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政治上遇到点风浪在他还能算作什么大事呢?他在《定风波》中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观向上的有“奋厉有当世志”的他面对政治风波也只有迎难而上了。

        他鄙视“出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做什么神仙!“入世”的他也绝不和理想不想投的人同流合污(此处不论政见的对错),他只用“微冷”(《定风波》)两个字,就把所有的不幸抛在脑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是何等的气魄!在风雨中走来,看到绚丽的彩虹,在苏轼的眼里,辋川的美似乎显得有些暗淡。


26#
发表于 2018-12-21 1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18-12-21 11:02 编辑

此标题重点在”彷徨“二字,作者采用的体裁是夹叙夹议。手法是引用对比。我个人非常欣赏作者角度的选择,写得好,必须站得高。高到一定段位,必然精彩绝伦。可惜,有些本末倒置,几乎是大过了不析。如此一来,王维这个陪衬成了真正的陪衬。
25#
发表于 2018-12-2 20:0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哦。
24#
发表于 2018-12-2 20:00 | 只看该作者
缶和罄都是打击乐器,难怪写出的文章,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23#
发表于 2018-11-23 16:52 | 只看该作者
苏轼的笔墨真值钱,那是对他价值的最大认可。
2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12:49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8-10-31 10:18
来关注,等一会来细读。问好。

问好,感谢关注!
21#
发表于 2018-10-31 10:18 | 只看该作者
来关注,等一会来细读。问好。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21:47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8-10-25 16:32
语言调皮,富有个性和思想,妥妥的一篇杂文。但我以为苏轼并非鄙视“出世”,而是他总是不得上级要领,不懂 ...

苏轼是中正之人,只为皇帝负责,不为党派牵马坠蹬。他去世后,谥号为“文”可见一斑,可以说他忠正不阿。
19#
发表于 2018-10-25 16:32 | 只看该作者
语言调皮,富有个性和思想,妥妥的一篇杂文。但我以为苏轼并非鄙视“出世”,而是他总是不得上级要领,不懂得臣服与“自醒”啊。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18:53 | 只看该作者
彩虹 发表于 2018-10-24 11:30
人们都道苏轼的豁达,洒脱,是的,他也是内心有痛苦与挣扎的,一篇苏轼的彷徨,让我们对苏轼又有了另外的认 ...

感谢阅读,苏轼大起大落在于他的正,不随风飘摇,他的名在于他的心胸开阔。
17#
发表于 2018-10-24 11:30 | 只看该作者
人们都道苏轼的豁达,洒脱,是的,他也是内心有痛苦与挣扎的,一篇苏轼的彷徨,让我们对苏轼又有了另外的认识。
16#
发表于 2018-10-23 19:21 | 只看该作者
缶罄 发表于 2018-10-23 18:37
问好轻尘,感谢支持置顶!

好文字一定支持!学习精彩!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8:37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轻尘,感谢支持置顶!
14#
发表于 2018-10-22 20:03 | 只看该作者
缶罄 发表于 2018-10-22 09:41
共同努力,相互学习,问好!

:victory:学习老师精彩!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5:49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8-10-22 14:15
这彷徨里有太多的孤独,感觉如苏某这样的大文豪挺矛盾的,至少从文中表达能够品味得到。

苏东坡作为一代文豪、政治家,他的内心是丰富的。我发现越是内心丰富的人,言语越少,越孤独,因为他是用脑去看待世界,而不是用嘴巴去了解世界的。
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5 04:05 , Processed in 0.05651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