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93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谈谈京剧的艺术价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6 1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几年前一则京剧入中小学教材看似很平常的消息,没想到在互联网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抛开引入样板戏是否合适的争论不谈,对传统京剧艺术价值的看法,也在网民中形成了壁垒分明的阵营。

      当年徽班进京并扎根下来,既逢天时地利也仰人和。1790年,曾经在京城盛极一时的秦腔被清廷禁演已五个年头了,“都中人士,喜听新声”。当浙闽总督伍拉纳为给乾隆皇帝八十寿辰祝寿,带了当时在南方颇负盛名的由高朗亭领班的安庆徽戏班“三庆班”入京时,历史给了京剧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京剧不是从小到大,从简到繁,独立孕育诞生的,而是从其它地方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一开始就站在很高的起点上,以徽汉同台,皮黄并用为开端,继承和发展了徽剧、汉剧和昆剧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吸取梆子、高腔以至各种地方小戏的优秀剧目、音乐和表演艺术来丰富和发展自己,集中戏曲艺术优秀传统于一身,兼容并包,化而用之,很快就在京城红极一时,继而成了风糜全国的剧种。

       众所周知,昆剧曾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个堪称“国剧” 的剧种,独领风骚几百年,其艺术价值之高早有定评,但继它之后而崛起的京剧的艺术水平却超过了它。京剧不但继承了昆剧的精华,也大大扩展了艺术表现力。昆剧那种“水磨腔” 过于柔媚,其细腻婉转的特点对表达那种高亢激昂的内容有所局限。而京剧吸收了大量北方戏曲的因素,能把那种慷慨苍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京剧这种刚柔并济的特点使它能轻而易举地表现人类生活和情感的无限领域,在这个方面也超过了其它剧种。昆剧以曲笛托腔,既费力气,和腔又欠婉转。而京剧改用京胡托腔后,音调从容婉转表现力大增。

        “京剧过时了,是一种垂死的艺术”,这大概是反对者附合之声最多的说法。其实“艺术之树常青”,从来没有过时不过时之分,能说古希腊雕塑、莎士比亚戏剧过时了吗?唐诗宋词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化入我们的潜意识,以致于我们张口说话也须臾不离。京剧不是博物馆的藏品,不是只供历史和学术研究的古董,也不仅仅是作为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物,而是生机勃勃值得发扬光大的国宝。京剧艺术之博大精深,她所能反映和表现的人类情感和审美意味的广度和深度,是如今的流行音乐也有所不及的。两百年来的千锤百炼,在融合众多剧种精华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大批极富表现力和美感的曲调,无论是刻画人类情感还是带给我们韵味十足的审美享受,都是独特又极富魅力的。当她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趋于高潮之际,其运腔之细腻和激越同样能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京剧这类板腔体戏曲音乐与西方交响乐很相似,她那些极具动力和美感的基本曲调,在不断变化和创新中能穷尽人类最深刻的情感而令人心旌摇曳陶醉其中,其表现力与西方歌剧不分轩轾。美国当代著名戏剧权威罗伯特.科恩在谈到京剧时说:“中国戏曲讲故事的传统、雄壮的音乐、壮观的视觉和杂技表演使观众能够真正领略世界上最扣人心弦、最宏伟华丽的一种戏剧艺术”。

      有些人看不起京剧中大量的打击乐,视之为噪音。其实京剧中的打击乐是为了表演的需要(比如京剧有很多武戏的成份等),而且打击乐多并不能成为音乐落后的理由。且不论非洲鼓乐那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就是在西方现代音乐大师如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梅西昂等手里,打击乐成了他们许多重要音乐作品的主角,而弦乐等则退及次要地位甚至不用。有些人认为京剧中唱腔和曲牌的程式化特点缺乏艺术价值,其实程式化并不妨碍表演中根据需要灵活处理,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乐剧就有很多所谓的“主导动机”(每个重要的人和事及物品就用一段固定的旋律短片来代表),而他作品中最动人心弦的音乐往往就是由若干个“主导动机” 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达到的。

      其实,欣赏京剧如同欣赏西方古典音乐一样,在开始时也是不太习惯难以领悟的。但只要放下成见,多多聆听,它回馈给你的丰富的艺术享受是难以言传的。二十世纪上半叶京剧艺术风靡神州大地,她那令无数爱好者沉醉其中的影响力,是我们今天年轻的一代所无法想象的。梅兰芳访美是当时中美文化交流的一桩大事,可谓盛况空前;而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则盛赞京剧是屹立于世界三大戏剧艺术体系之一的典范,他在其中发现了探寻心灵世界、情感世界所需要的一套崭新陌生的表演体系,借其传达自然的神奇,宇宙的幽深,生命的莫测,人心的真实,使西方戏剧走向一种全新的综合。当年就是那些西化派的代表人物如胡适先生,即使受西方艺术的影响而在理论上贬低京剧,也被京剧唱腔那隽永的魅力弄得神魂颠倒而无法忘怀。

       多年前,哲学家叶秀山还在文章中感叹在京剧领域我们还缺乏大演员和大评论家,可喜的是今日梨园已是大家辈出,像张火丁、李胜素、于魁智和孟广禄等已堪称名角。但京剧的振兴应该是全方位的,一个诺大的剧种目前搞创作的专业人员全国廖廖无几,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在京剧与大众间架起桥梁普及知识的工作非常缺乏,在中小城市根本就没有观剧的机会,这与德国几乎每个城镇都有歌剧院和经常演出有天壤之别。中国目前的京剧事业似乎全靠艺术家和散兵游勇式的票友在支撑,此等状况下要谈振兴国剧又何其难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1#
发表于 2019-5-6 14:00 | 只看该作者
楚云婷 发表于 2019-5-6 13:44
问好老乡!能找到网页地址的链接吗?想看看。

云兄,我可真不记得到底是哪一期了,应该是11月到1月之间的12期中的一期,一个搞艺术的小伙子,不然你一期一期地找找看?
20#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13:44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5-6 12:11
记得上次看《非诚勿扰》,一个小伙子因为喜欢京剧,而将京剧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很棒。
国粹的艺术价值, ...

问好老乡!能找到网页地址的链接吗?想看看。
19#
发表于 2019-5-6 12:12 | 只看该作者
问候云兄。好久不见。
   .
18#
发表于 2019-5-6 12:11 | 只看该作者
记得上次看《非诚勿扰》,一个小伙子因为喜欢京剧,而将京剧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很棒。
国粹的艺术价值,更需要年轻一代的深省与发扬。
17#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12:06 | 只看该作者
                                                 是戏迷?还是怨妇?
                                                          文/楚云婷

      俺在凯迪发了《京剧能够振兴吗?》一帖,论坛里可是责难声一片,尤其是胡丽娘怒不可遏,赐文《京剧已死》予以痛斥,称拙文“极具党报神韵”。

      仔细拜读了狐狸的大作,在她深情地叨絮了一番京剧大师们给她带来的无限迷醉之际,陡然断言京剧在大陆已经死了,京剧演员们都只是些“勤奋”而无成果之辈,尤其是对大陆在49年后禁止跷功痛心疾首、怨气冲天。

      狐狸对样板戏的否定当然言之有理,俺绝对无意为样板戏招魂。但对跷功一度遭禁,狐狸未免牢骚太甚,弄得好象大陆的京剧就此彻底完蛋了似的。跷是什么?就是在传统京剧中由扮演某些女性角色的演员使用的道具,用以模仿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的缠足。它在京剧中也只供花旦、武旦和刀马旦使用。演员练这种功夫,几乎把脚趾脚掌垂直绑在跷上,其痛苦和对身体的催残可想而知,旧时踩跷的艺人生活上不便之一,就是在市面上买不到合脚的鞋穿。当然,跷功也有一些用处,它能使演员看上去身材更修长、动作更自如,还能在武打中保护脚背和脚踝。

      1952年用行政手段废除跷功当然是不妥的,但摒弃跷功改革京剧那可是从上个世纪初就开始了。1909年被誉为“通天教主”的王瑶卿(“四大名旦”全是他的弟子),率先在京剧《儿女英雄传》中摒弃踩跷,扮演了历来须踩跷表演的十三妹这个角色。王瑶卿此举逐步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许多其他演员的仿效。此举也并未导致京剧的衰落,从1914年到1928年反而是京剧的全盛时期。

      这让我想起曾主要活跃于17、18世纪意大利正歌剧中的阉人歌手,由于他们既有男童的音域,又有成人的威力与能量,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后来不也消失了吗?难道现在我们为了追求那点好处,又重新叫人挥刀自宫不成?

2009.3.2
16#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12:04 | 只看该作者
      很早的时候,我还不大懂京剧。有一次我偶然从电视上看到京剧《小宴》,那个饰演吕布的小生虽用小嗓在唱,但他高亢的声音和气势,把吕布的刚愎自负和万丈毫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当时就想,京剧的表现能力还是很厉害的。

      京剧是中国戏曲里最富有表现力的,从微妙细腻缠绵的心曲到慷慨激越的情怀,从优美到壮美,它都能自如地表现。现在有些人追捧昆曲,形成一股昆曲热,虽然京剧从昆曲里吸收了大量的元素,但昆曲的表现力却远逊于京剧,到了十八世纪中叶,昆曲已衰落得很厉害了,在戏园和茶馆听戏的人一听昆曲上场,就纷纷利用这段时间上厕所,能想象昆曲的水磨腔能表现吕布那种豪情吗?京剧在晚清、民国和建囯初都处在欣欣向荣的阶段,它的突然衰落是人为的中断,是政治造成的。

      京剧最关健的问题还是表演的艺术水平问题。这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演员自身的艺术水平,听多了过去那些京剧大师的演唱,你会觉得像梅、尚、程、荀和张君秋、余叔岩、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和叶盛兰这些人,就是放在今天,他们就是不想火都难。张君秋八十多岁了,登台唱了一段《诗文会》中的《喜盈盈》,那音色、那韵味,现在都无人能企及。另一方面是编剧和音乐创作问题,不说解放前那些经典剧目艺术上的高妙,就是五、六十年代的新编剧目尚有《望江亭》、《西厢记》、《刘兰芝》、《状元媒》、《杨门女将》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剧目,其中的唱段仍广为流传。反观今日那些所谓大制作,即使评了大奖,又有几人记得,几人传唱?几人爱听?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3-6 21:14 | 只看该作者
剑鸿 发表于 2019-1-18 13:07
兄的妙文,在此一读。

剑鸿应多写写京剧的文章,振臂高呼一下!
14#
发表于 2019-1-18 13:07 | 只看该作者
兄的妙文,在此一读。
13#
发表于 2019-1-18 12:01 | 只看该作者
京剧艺术的发扬光大,其实也不仅仅局限于舞台之上,更要全面开花,才能绽放异彩。
12#
发表于 2019-1-18 12:00 | 只看该作者
楚云婷 发表于 2019-1-18 01:18
读过《伶人往事》,京剧在晚清、民国和建囯初都处在欣欣向荣的阶段,它的突然衰落是人为的中断,是政治造 ...

对,那是主观,客观原因也有很多。
11#
发表于 2019-1-18 10:15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沈从文看梅兰芳的京剧,真是别有噫趣。再联想梅之韵事,真是大舍大得,悲欣交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01:18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1-17 15:11
昆曲与京剧,都属于慢生活的艺术。如今的快节奏,对于昆曲与京剧艺术的传承,都是一种考验。
据说慈禧太后 ...

读过《伶人往事》,京剧在晚清、民国和建囯初都处在欣欣向荣的阶段,它的突然衰落是人为的中断,是政治造成的。
9#
发表于 2019-1-17 15:11 | 只看该作者
昆曲与京剧,都属于慢生活的艺术。如今的快节奏,对于昆曲与京剧艺术的传承,都是一种考验。
据说慈禧太后酷爱京剧,是京剧成为国粹的至尊推手。她的政治理念,很多都来源于京剧。
至于京剧的衰落,读章怡和的《《伶人往事》,或许,会找到一些答案。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22:41 | 只看该作者
任逍遥km 发表于 2019-1-16 22:36
昆曲的代表曲是牡丹亭,京剧的代表曲是不是锁麟郎。

《锁麟郎》只是京剧程派的代表曲目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3 01:07 , Processed in 0.12223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