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56|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获奖小小说什么样?看看《愤怒的石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9-2-26 0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楠 于 2019-2-26 11:17 编辑

愤怒的石头
  
  于《小说月刊》2013年第11期,第七届小小说金麻雀获奖作品
  
  文/周海亮

  
  日本老人重回村子,只为赎罪。
  
  老人已经很老,两个人将他搀扶,仍然东倒西歪。可是他头脑清醒。他说他得为七十年前犯下的罪过道歉,他求村里人将他宽恕。即使不宽恕,也没有关系。他说,你们应该记恨,再说我都是要死的人了。
  
  老人身患绝症,活不过半年。这也是他终于决定来到村子的理由。
  
  村人带他进山,那里,静卧着36个坟头。坟头长满枯草,静默并且颓败。那曾经是36条鲜活的生命。
  
  他们全都是兵。村人告诉老人,其实最开始,他们全都是庄户人……你们打过来,他们才丢下锄头,扛起枪……他们只打了一次仗,全军覆没……你们却连一个伤员都没有……那不是打仗,那是送死……
  
  老人说,对不起。不过,这里似乎少了一座坟。
  
  村人说,36个游击队员,一个不少。
  
  老人说,我说的不是游击队员,而是一个男孩。十六七岁,光头,跛一只脚。死于1940年,被射杀。
  
  村人说,我不知道您说的男孩。
  
  老人说,这不能怪你……因为你们一直对阵亡的战士更尊敬……他那么小,不可能有儿女,爹娘也早已去世,你们将他忘记,正常……可是我无法将他忘记……他让我恐惧,让我每时每刻,都想赎罪……
  
  ……我们子弹上膛,全副武装。我们需要对付的是山那边的中国军队,而不是手无寸铁的百姓。最起码,那一天,那时候,我们没有射杀任何一个中国百姓的打算。我们面前是一座石桥,桥面很窄,桥中央,站着一位十六七岁的男孩。我们早就看到了他,他裸着上身,穿着松松垮垮的裤子,他绝不可能藏有任何可以攻击我们的武器。我们的队伍往前,我想他会让开,如以前那些百姓一样,退到桥边,脸避向一侧,或者蹲下来,两腿颤抖,两手抱头。可是他没有。有人喊,让开!他看着我们,嘴角突然勾起,似笑非笑,似怒非怒。我们继续往前,他站在桥的中央,瘦小的身体如同铁塔一般结实。有人再喊,让开!他突然伸开手,我看到他的手心里,有一块小小的石头。他将石头抛起,接住,猛地砸向我们。石头轻飘飘的,离我们很远,便落到地上。有人向他瞄准,我看到他的胸口,多出一个冒烟的小洞。他脚步踉跄,却没有倒下。他弯腰,拣起第二块石头,又一次狠狠地砸向我们,于是他的小腹上,也多出一个冒烟的洞。他一连朝我们扔出三块石头才倒在地上,他身中七枪。三块石头,仅有一块掷进我们的队伍。石头恰好落上我的头盔,“轰”一声巨响,就像在耳边,放响一颗炸弹。那一刻我恐惧到极点。我身经百战,我射杀过很多中国士兵,我被很多中国士兵瞄着打,然而这以前,我从未有过恐惧。我的恐惧全因了这个男孩,他表情镇定,手无寸铁,面对我们的枪口,他竟将随处可见的石头,当成攻击我们的武器……并且,攻击我们的时候,他是那样认真,那样郑重,似乎他的手里不是石头,而是手榴弹……他身中七枪,最后一枪,是我打的……我不想开枪,可是我恐惧……
  
  ……从那天起,我便陷入到无边的恐惧之中。我总是想起砸在我头盔上的石头,那一声巨响,几乎将我的耳朵震聋。我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我的手指,总是警惕地扣上扳机。我开始想赎罪,每时每刻都想——向那个男孩赎罪,向被我们射杀的中国百姓赎罪,向被我们打死的中国士兵赎罪。你相信吗?那时战争还没有结束,可是我已经想到赎罪了。那时我们捷报频传,可是我已经想到赎罪了。是这样,打赢,打输,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与我有关系的只剩下,赎罪。可是我还是战士,尽管我恐惧,尽管我想赎罪,可是我还得打仗。你能明白这样的感觉吗?我一边将子弹残忍地射进中国士兵的身体,一边想着给他赎罪,给战争赎罪。你能理解这样的感觉吗?生不如死。你能理解吗?
  
  老人看着村人,流下眼泪。
  
  你真的不知道那个男孩?老人说,十六七岁,光头,跛一只脚。
  
  我真不知道。村人说,我既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也从没有人告诉过我。
  
  那么,老人说,我想在这里为他建一个墓碑,可以吗?
  
  我能理解您的意思,也知道您想赎罪,可是,万一他不是我们村里的人呢?不是我们村里的人,为何把墓碑建在这里?村人说,比如他只是一个过路者,恰好遇到了你们。再比如,也许您刚才所说的,只是您的一个无比真实的梦……
  
  老人长叹一声。老人说,我倒希望现在,我正做着一个梦。一厢情愿的梦,有关一块愤怒的石头……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c9df890102e1s7.html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55#
 楼主| 发表于 2019-3-5 15:31 | 只看该作者
野芒 发表于 2019-3-5 15:17
很高兴能在这里读到这样的作品,确切说是内涵深刻,文字朴素,设计精巧的作品!
作者不露声色的讲述一个救 ...

老哥总是说自己读书少,但回帖却总是那么精准。若不是读书的话,生活给了你深厚的积淀。
54#
发表于 2019-3-5 15:17 |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能在这里读到这样的作品,确切说是内涵深刻,文字朴素,设计精巧的作品!
作者不露声色的讲述一个救赎的故事,其实恰恰是在隐藏一个需要救赎的思想!曾经让鬼子胆寒,因为自觉产生敬意的是那些因为抗争死去的人们,其中更有一个让他念念不忘的十六七岁男孩,一个年幼,但不忘临危不惧地抗争的生命,让鬼子敬畏。但却不被我们所接受,这也许是作者最用心的地方。
这样的作品获奖,恐怕只能说实至名归了。



53#
 楼主| 发表于 2019-3-5 09:52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19-2-28 16:48
呵呵,那到是。讨论讨论也好,有益提高。

老哥说得非常对!理不辩不明,讨论有益。
小说是有讽刺揭露功能的,我们揭露讽刺的现象具有典型性,却并非所有人都会有那些不良现象。不能认为批判了村民,就是全体农民甚至全民族都不好了。否则批评文章还能写吗?
讨论有益,很多人回帖并不讨论,大多数只会说好,却说不出好在哪里。理不辨不明,说不出好坏的理由,无异于不讲理。
52#
发表于 2019-2-28 16:48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9-2-28 16:30
呵呵,老哥你多虑了,小说也不是我写的。
小说是虚构,其中表现的可悲现象现实中也许没有发生,或者没有 ...

呵呵,那到是。讨论讨论也好,有益提高。
51#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16: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9-2-28 16:41 编辑
徐得荣 发表于 2019-2-28 15:54
我不同意“结尾点亮”这个观点,一个日本老兵都能“忏悔”,中国人还这么麻木,看了以后感觉很别扭。是目 ...

呵呵,老哥你多虑了,小说也不是我写的。
小说是虚构,其中表现的可悲现象现实中也许没有发生,或者没有那么严重或普遍,其作用在于警醒世人,防止可悲现象的发生。小说中的人物、地点是某村,其意就是不代表整个民族和广大农民。
如果像莫言小说那样天下一片黑暗,我认为就是问题了。
50#
发表于 2019-2-28 15: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得荣 于 2019-2-28 15:58 编辑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9-2-28 08:46
老哥觉得如何呢?您畅所欲言哈。

我不同意“结尾点亮”这个观点,一个日本老兵都能“忏悔”,中国人还这么麻木,看了以后感觉很别扭。是目前已经变强的民族病了,还是文化素质已经普遍升高的中国农民病了,如果两者都没病,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文学患病了。这样的小说也能获奖,不可理解,无言。

当然,我是以文论事,不是在和老弟你打别。一个人一个观点,这也不奇怪
49#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09:58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19-2-28 09:46
《愤怒的石头》,作者是周海亮,山东威海人,一位职业作家。中国“最受青年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世界最 ...

谢谢你的正名。
推介给我这篇文的朋友说是个业余作家。

点评

我也是从网上查到的。这么一篇获奖作品,不可能没有反响,所以网络信息可是一个新闻及时雨!  发表于 2019-2-28 10:01
48#
发表于 2019-2-28 09:46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9-2-27 17:16
人物表现是否符合艺术的真实,的确有可推敲。毕竟是业余作者的作品。

《愤怒的石头》,作者是周海亮,山东威海人,一位职业作家。中国“最受青年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世界最大苗寨“西江千户苗寨”荣誉村民,畅销书作家。
47#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09:00 | 只看该作者
fonyuan 发表于 2019-2-28 08:35
看到有人怀疑结尾,砖家再说几句
这小说,如果没有结尾,会是一篇非常普通的战争反思小说,没有结尾,就 ...

妙论也!
说那么多,也该有好为人师之嫌了。
“作者没有培养读者的义务”,但我觉得论坛或多或少有这个义务。当然,是组织的义务,导向的义务,实现还是靠大家互动。
46#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08:48 | 只看该作者
田舍郎 发表于 2019-2-27 23:38
窃以为,结尾有喧宾夺主之嫌,与大主题是妨碍的。都夸结尾好,其实结尾是毒瘤,他让整个主题都跑偏了,回 ...

我认为前面所有的描述,都是为了结尾的批评做的根据和铺垫。
45#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08:46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19-2-28 07:02
结尾是亮点?我的天那,中国文学界也病了?

老哥觉得如何呢?您畅所欲言哈。
44#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08:45 | 只看该作者
fonyuan 发表于 2019-2-27 23:02
看到草舍推荐,砖家半夜睡不着翻看一遍。还好是五年前的作品。不至于太丢人。
这个小说还是问题一大堆的。 ...

和你的观点相同,主题有亮点,但写法上有不少可讨论的地方。
43#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08:43 | 只看该作者
冰峰雪鹰 发表于 2019-2-27 22:50
我不知道为何要借一个日本人来衬托他 的高尚。也许我狭隘了?

衬托谁高尚?                                
42#
发表于 2019-2-28 08:35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有人怀疑结尾,砖家再说几句
这小说,如果没有结尾,会是一篇非常普通的战争反思小说,没有结尾,就毫无新意,扔大街上没有任何人愿意看。这类反思战争、反对战争的小说多如牛毛,包括海明威在内的大作家笔下,长篇短篇,名著等等,这类反战小说都是一堆一堆的,数不胜数。
这篇小说大把段落描写抗战时期的一个未成家的小跛子面对强大日军的不屈抗争,身中七枪而不倒,
他手无寸铁,却用一块小石头惊醒了侵略者内心深处作为人性的最基本的良知。
我们细看文本,作者是想表达:一个未成家的小跛子,用一块小石头,站在桥中间,主动抗击侵略者。而村民怎么说的呢?其实最开始,他们全都是庄户人……你们打过来,他们才丢下锄头,扛起枪
也就是说,面对侵略,村民是被迫拿想枪。注意,是枪,不是锄头,不是石头,而是枪。枪从何来?前文讲是村民,后面接着马上笔峰一转,村人说,36个游击队员,一个不少。  
接着就讲男孩跛子如何一个站在桥中间。。。大写特写,但对“游击队员”如何战斗如何牺牲,只字不提。

我觉得这些描写大有深意。深意就是,面对侵略,村民的无知愚昧,村民千百年来形成的自我小农意识,也可以说自私自利,还是根深蒂固,没有人组织他们,没有人指派他们,或者说,没有人领导他们,他们就永远是一盘散沙,他们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大义精神,甚至没有概念(这也算为结尾埋了伏笔)

那么,经过这么多年的和平建设,人们物质文化水平都提高了,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等等这些东西,当年愚昧的村民现在也应该知道了,就算不知道,教育系统也应该教育他们知道。。。。团结才是力量,战争侵略者都开始反思开始赎罪的时候,被侵略被伤害的一方更应该明白,面对侵略,应该团结一致,奋起还击,应该像那个手无寸铁的小跛子一样。面对和平的来之不易,更应该无差别地对待为战争而死去的前人、先烈,正是那些英勇的先烈给我们带来了和平生活。认识到这一点,是最起码的人性。

可是村民怎么说呢?
我能理解您的意思,也知道您想赎罪,可是,万一他不是我们村里的人呢?不是我们村里的人,为何把墓碑建在这里?村人说,比如他只是一个过路者,恰好遇到了你们

所以,标题里的愤怒,有几层意思,一是面对侵略者,我们应该愤怒,二是,面对无知愚昧不知反抗的村民,有热血的中国人应该愤怒,三是,当侵略者都开始反思赎罪时你们现在还在营造自己的小团体计较自己的小利益,这既是侵略者角度的愤怒也是中国人自己应该有的另一种愤怒。

作者没讲村民为什么不能为小跛子立碑,只是讲了“他不是我们村里”的人,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样愚昧的传统思想在影响着这些村民,或者说,还有哪些愚昧的文化在背后影响着中华民族,作者没讲,也没必要讲,讲了就跑题了,因为标题是”愤怒”。再说讲了就容量过大,超过小小说的基本要求了。

总的来说,这个小说的主题也很清楚,结尾有亮点。但是和优秀的反战小说相比,差距还是明显的。
过于线条化的描写,是这篇小说的弱点。结尾的意外翻转,对普通读者来说,至少是思维方式上的一种考验。所以我前次评论说,对结尾的铺垫不足。小小说,不能总讲意外惊喜,也要考虑普通读者的思维能力。当然,作者没有培养读者的义务,但是一篇作品,作者读者之间要做到“互有灵犀”,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41#
发表于 2019-2-28 07:02 | 只看该作者
结尾是亮点?我的天那,中国文学界也病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4 17:03 , Processed in 0.06870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