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39|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 K.初遇弗丽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2-8 1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K.为了进城堡,跟随信使巴拉巴斯离开酒店上了路,但巴拉巴斯并没进城堡,而是带着K.进了自己家,于是,K.认识了巴拉巴斯的妹妹奥尔嘉,然后借奥尔嘉外出机会,跟着去了贵宾酒店。很巧的是,K.通过酒店前台弗丽达知悉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克拉姆也在酒店里,为了达到与克拉姆面谈的目的,K.于是通过聊天,很快俘获了弗丽达芳心。

读到这里的时候,个人觉得卡夫卡此处下笔显得十分突兀,极短的时间里就让K.与弗丽达达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这在K.与酒店老板娘的谈话中可以得到印证。

其实,在另一部长篇《审判》里,银行襄理K先生去找自己的律师时,也有这样的情节,即和律师的女助理(相当于生活秘书)火热地缠绵到一起,当然,那个情节的虚构是可信的。

我的疑问是,卡夫卡的小说,一向在虚构的真实性与逻辑性上是非常严肃与严谨的,为什么对这个情节交待得如此突兀?这里特向读过《城堡》的朋友请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17:39 | 只看该作者
彼岸丛林 发表于 2021-1-12 12:48
你那是老译本,新译有高年生,就是高译就像草婴译《安娜》把长句缩短了,不知是更近原文还是咋的,反正好读 ...

对,译本非常非常重要,我有空会找别的译本读。城堡至少得读两次罢,我只读了一次,还是极不耐烦的状态下读完的。。。

关于K与弗丽达的婚姻,读完全本后我依然觉得唐突。当然,此作总体是荒诞的,大逻辑没毛病。如果有空读二遍,我会捋一捋K进城堡的时间线,因为大致上我感觉故事前后只有一个多星期。。

马原是优秀的阅读者。但可能不是优秀的作者。。。马原的见解挺好。。。
38#
发表于 2021-1-12 12:4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7#
发表于 2021-1-12 12: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6#
 楼主| 发表于 2021-1-5 14:34 | 只看该作者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21-1-5 13:23
桑版说得对,开始,卡夫卡的确走的是现实主义的路子,到了《审判》就改了调子,《审判》算是半个现实主义 ...

艺术是相通的。文学艺术,特别是小说叙事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或者说在从故事向纯小说形式的发展过程中,借鉴了其它门类比如哲学、绘画、电影、建筑的艺术特点。很多小说名词都来源于它们。小说创作方法也来源于它们。

真诚地抵达文学的真实,也许是我们共同的方向罢
35#
发表于 2021-1-5 13:23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1-1-5 11:50
关于卡夫卡,我觉得,一般人读读其短篇就行了,没事别读他的三个长篇,那不是一般人能读得了的。相较于福 ...

桑版说得对,开始,卡夫卡的确走的是现实主义的路子,到了《审判》就改了调子,《审判》算是半个现实主义。以后卡夫卡越走越深邃,越走越幽暗,越走越冰冷,越走越孤独。《地洞》里的那个小鼠其实就是卡夫卡自己,卡夫卡战战兢兢,避开世界,躲在洞穴里,抱着自己的身体听自己的心跳。外界的风吹草动,对他,都是巨浪洪波。卡夫卡就是摸着自己的神经写小说的。现代主义和另一个人有关系,他就是心理学的开创者佛洛依德。佛洛依德发明了一个词,潜意识。人的意识像一座冰山,露在外面的只是冰山的一角,其它部分都以潜意识的形式埋在水的下面。卡夫卡就是通过文学的形式把水下面的意识层面揪出来放到上面了。其实,意识流的写作也是,没有佛洛依德,可能就没有意识流写作的存在。其实,所有的文体探讨,目的只有一个,让文学无限地抵达真实。
34#
 楼主| 发表于 2021-1-5 12:21 | 只看该作者
有很多人说自己崇拜喜欢卡夫卡或卡什么

但他根本就没怎么读或根本就没读过他们的小说,却大言不惭品论他们

就像有些人根本就没成体系看过莫言小说,就批判莫言小说是三流小说一样……
33#
 楼主| 发表于 2021-1-5 12:1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卡夫卡,或者另一些著名的小说家,我们有很多爱好者喜欢,

但个人实话实说,大多数标谤自己喜欢卡夫卡或谁谁的朋友,或者说包括我们自己,大约都是些叶公之徒罢了……
32#
 楼主| 发表于 2021-1-5 12:1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读小说与写小说,我一直觉得这是两回事

读小说,世界上的经典小说,读不完,但也要尽量多地去阅读,读得越多越好

写小说,当然要从小处着手,从ABCD起步,但一般来讲,写五年小说就基本熟了,就应该知道怎么写与写什么了

不过,确实我们只是业余,但业余玩小说,也不能马虎,玩小说,还是要认真

31#
 楼主| 发表于 2021-1-5 12:15 | 只看该作者
卡夫卡的短篇,是要读的,要读的,《在流放地》写得非常牛笔,当然,莫泊桑的《在流放地》也写得相当漂亮……
30#
 楼主| 发表于 2021-1-5 12:13 | 只看该作者
K一心想进城堡,但城堡内外的人员都阻止他进入,于是K就想方设法。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融入这个体系,成为这体系里的一员,再徐图进取。

那么,K便和酒店的女招待弗丽达搞上了,成了弗丽达的未婚夫。这就好比我们有些国人,去美国,想移民,就和美国人结婚或假结婚一样,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被赶走。

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在成为土地丈量员之前,必须要有一份能糊口养家的工作,于是就去了附近的一所小学,两一一起生活

然后就是通过信使,通过追踪顶头上司克拉姆,以获得城堡的正式认可

但在这过程中,他还是无法进入城堡。这个时候,他所认识的信使巴纳巴斯的一家人,发生了一些故事,而这个故事,实际上就是巴拉巴斯一家与城堡的恩怨情仇,这个故事,从反面确证了K进入或者融入城堡的艰难。

小说实际上写了K与他的两个助手、K的未婚妻一家人、K的信使巴拉巴斯一家、K的未婚妻的女同事也是其竞争对手,这么一些人的命运。

没多少人物,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儿,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平庸甚至平淡的生活琐事

但卡夫卡在这些简单的故事里注入了大量的精神分析与心理分析

大段的人物对话与独白,大量的内心世界的陈述……
29#
 楼主| 发表于 2021-1-5 11:59 | 只看该作者
《城堡》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的

主要写了什么呢?K,一个被城堡里的官场聘用为土地测量员的人,去城堡履职,但到了城堡边上,都隐约看见城堡的轮廓了,却进不了城堡。

为什么进不了城堡?

因为城堡里的那个政治生态与社会生态,其实根本不需要K这个土地测量员,不仅官员不需要,普通村民也不需要。你去测量什么?城堡这个社会体系,本来就是黑暗的混沌的,你去丈量清楚了对谁也没好处啊?但是这个职位,或者说这个行业,却又是必须存在的,这就有了“任命”,但这种任命,只是一种形式,是没有实质意义的

K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非常忠诚地,执著地要进入城堡这个生态体系里,那么,必然就会发生各种冲突与矛盾
28#
 楼主| 发表于 2021-1-5 11:50 | 只看该作者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21-1-4 16:45
卡夫卡的短篇读过,《城堡》只读了一个开头。《城堡》太难读了,想进入一座迷宫。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在流 ...

关于卡夫卡,我觉得,一般人读读其短篇就行了,没事别读他的三个长篇,那不是一般人能读得了的。相较于福克纳、普鲁斯特、乔伊斯,卡夫卡的长篇还是好读多了哦

《城堡》确实难读,就是说,你读着读着就有一种抗拒感,这种抗拒感会越来越强烈。他的短篇《地洞》、《中国长城修建时》也是啊,并不长啊,但就是极其难读,我敢断定没有哪个读者会喜欢或者顺利、流利地读完,没有。

《审判》这部长篇比《城堡》在阅读上要容易许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阅读时有着强烈的抗拒心理?我想这大约他的“表现主义”是“走心”的,小说中有太多太多的精神分析与心理分析了,这种逻辑性或者哲学性的内容,非常枯燥,你在阅读时很容易就短路了,也就是说他本来有一条路,走着走着,他把你带“沟”里了,这条沟,就是人物的精神世界、意识世界、心理世界,这与我们传统的小说完全不同,传统小说无疑会“生动”、“形象”,白居易的诗句一样容易明白。可是卡夫卡不。

卡夫卡是不是一直都这样的呢,不是的。

一开始,卡夫卡走的路线,还是传统写实的,或者模仿前人的路子。我们如果细读他的短篇小说,你就会发现有大量的练笔性质的短文,像速写,像随笔,很自由的那种写作,比如描写景物,描摹某个场景与事件。

他的短篇,大多是写实的,或者以实写虚,大荒谬之下的小真实,细节逼真之极,想象力极其精准,他就是在生造一个“可能”的现实世界。

到了长篇,我们看《美国》,就是用了现实主义的笔调,《审判》仍然写实,但已经注入了荒诞与寓言性,而到了《城堡》,则完全形成了卡夫卡式的小说风格,或者说,《城堡》成了卡夫卡的代表性、标志性作品。太特立独行了。小说怎么可以这样写?怎么能够离经叛道背离主流写这种精神分析心理分析?

但是我们要知道,卡夫卡与弗洛伊德是同时代人,从他的长篇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卡夫卡受了弗洛伊德哲学思想的影响。卡夫卡的学习力非常强悍,犹太人嘛,大多是天才,智商高,卡夫卡很年轻就成了法学博士,换句话讲,卡夫卡的逻辑思维与哲学思维能力无疑要高出大多数小说家。所以我们无论是在《审判》还是《城堡》里,都能看到卡夫卡对于法律问题,对于社会问题对于官场与官僚体系的深入思考,甚至他的看法与观点都是相当先进的

27#
发表于 2021-1-4 16:45 | 只看该作者
卡夫卡的短篇读过,《城堡》只读了一个开头。《城堡》太难读了,想进入一座迷宫。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在流放地》和《洞穴》,也是九曲十八弯的阅读体验。我要说的是,卡夫卡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学的,卡夫卡小说呈现出的创意的一面,是无法模仿的。学也学不像。另外,卡夫卡具有很深的哲学背景,这是许多作家所没有的。尤其是中国作家。残雪学得有些模样,但残血有哲学素养。残雪的一家子都有哲学素养。她哥哥邓晓芒是学贯中西的哲学家,残雪捎点零头就比别人更容易进入卡夫卡这样的哲学作家。嗯,咱们这些初学者还是从小说的ABC开始吧。易上手,学得像。学得像,写得好!
26#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09:30 | 只看该作者
《城堡》在元旦时候读完了,

其实,发这个帖子,并非想求助谁弄明白这个情节设置,而是想引出真正爱好小说的朋友们来交流一下,而已

小说,玩小说,本来就是一项孤独的事儿,得靠自己去读去悟,谁也帮不了我们,更多其实靠的是天赋与勤奋加执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1 07:42 , Processed in 0.06757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