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13|回复: 6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出书那点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4-6 1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段时期内(解放以后到改革开放吧?),出书是一件很神秘的事,导向正确且艺术水平高,才能出版,而且出版必须是官方认定的。所以,那个时候图书种类少且枯燥,感觉与当时人们穿的一色的蓝裤子绿上衣一样。当时拥有(或者看过)一本非革命的书,比拥有一条色彩斑斓的裙子还珍贵,而出书的作家,比饥饿年代的厨师都高贵。

    就像满大街呈现的千奇百怪的穿着,现在,图书市场也具有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出书,也如同春天的燕子,轻飘飘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没什么,市场经济嘛。文化虽然特殊,但承载文化的东西就是产品,是产品就应该归于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图书出版正在向它应有的样子回归,没什么大惊小怪。

    问题是有一些人总喜欢把出书的人分个三六九等,如果把出版的书以艺术质量和精神内涵分出三六九等,也还应该,本来出了书就是供大家玩味的嘛。但是有人津津乐道于用出版方式把书和人一起分出三六九等,约稿出书且稿酬很高为一等,约稿并版权分成为二等,投稿采纳为三等……自费出书为八等,直到自费印的无版权无书号的为九等,这就不应该了,显然,在他们的脑子里还揣着图书禁锢时期的思维,因为在他们心中,永远打着“官方认可”的烙印。

    为什么不能以出版方式判定一本书的优劣呢?我们不妨沿着中国出版史进行一些探究。

    中国的出版史应该早于文字。出版是为了交流(记事也是为了交流),那么远古岩画就是最早的出版物,那个时候也没有官方认可,都是自费(个人劳动)出版,这些自费出版物的优劣只能以留不留得下为唯一判断标准,留下的都是极品,哪管是谁用什么方式出版的,大自然就是它们的图书馆,国家就是它们的保安,谁要敢像孔乙己那样窃取,直接进监狱。

    有了文字,出版进入一个小高潮,起初也是自费,谁有精力谁出版,你喜欢骨头就在骨头上刻、喜欢石头就在石头上刻、喜欢闻竹子的味道就在竹片上刻,刻完就算出版了,爱咋咋地。不久,出版开始分化,有钱人开始雇人刻字,中国开始有了出版业。竹子是最初的出版业的主要材料。有了出版业,出版物就不是孤本了,因为有钱人刻出一版后,可以雇别人进行复刻。官方是最有钱的,当然就成为出版的主要力量,但官方是有私心的,它只出版有利于其统治、有利于教化民众的出版物,并且可以雇佣大量的人复刻,发行量自然就大。自费出版物再好,发行量也高不到哪去,都是真金白银,个人谁舍得花那么多钱?好东西也许就这样被排挤掉了,与出版方式根本无关。如同1970年代的样板戏,有没有比样板戏好的东西?肯定多了去了,但没人投资给你拍电影。

    后来有了笔和墨,有钱人就用缣帛写,写了就算出版了。鉴于缣帛携带方便,出版迅速且价格昂贵的特点,直接就把没钱人的出版欲望毁灭了。这也是技术进步的原因。试想春秋战国时期,无论你的思想多好,治国理念多先进,你在竹简上刻字,人家在锦帛上用笔一挥而就,几个小时就承进到诸侯国王那去了,等你吭哧吭哧用了两年刻完,可能国都被人灭掉了,献给谁去?不是你的出版物不好,是技术进步把你封杀了。

    秦朝以前,出版业还是很活跃的,官刻私刻雇人刻以及别人觉得好自己复刻的,各显其能,读者才管你是怎么出版的,优劣自在人心。这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可见端倪。就是因为出版物百花齐放,官方认为好的,百姓并不一定认同,而官方认为不好的,百姓却可能奉若珍宝。好坏完全由市场来鉴定,这还了得?我一个皇帝,正带着大伙往前奔呢,一回头,人都跟诸子百家跑了!闹了半天,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破书,居然能动摇大秦的核心价值观!于是,动用行政手段和国家机器限制出版物自嬴政始。这是统治阶级的意识觉醒,自此,中国的出版业从无序、自愿进入到有序、监督阶段,并延续到至今。我们现在视为经典的诸子百家的书,当初可能都是自费出版的呢。

    但图书的好坏并没有因为有序、监督就按出版方式分出三六九等了,检验好坏的唯一标准仍然是市场。技术进步带来了出版业的发展和繁荣,这体现在汉代蔡伦纸张的发明和宋代毕昇活字印刷的发明带来的出版变革上——出版业完全商业化,呈现官刻、私刻、坊刻三足鼎立局面,这个“刻”不是往竹简上刻字的“刻”,而是往泥块、铅块上刻活字的“刻”。官刻自不必说,相当于国有企业,它只负责印刷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书——这也没什么,书籍的巨大作用从秦始皇开始就知道了,国家要维护统一意志和思想大同就必须占领书籍市场的主战场。而坊刻是出版商的雏形,是完全市场化的,以挣钱为目的。所以坊刻的书籍也许比官刻的书籍更畅销、影响更大并不足为奇,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为证。另外,坊刻还兼具收费出书之功能,私人想出书,出版商又觉得销售不畅,或者著作者也没想销售给大众,掏钱印刷即可(类似现在没有书号的自费出版物)。私刻具有公益性,我有钱,想兼济天下,把自己的思想或自己崇拜之人的言论著述自费出版,或用自家的印刷厂印刷出版,自怡把玩,或送亲朋好友,没准就万古流芳了,比如王阳明的《传习录》。许多宗教经书也多由此出,有些甚至大怡天下了。官刻只能覆盖发行量,而私刻和坊刻必须由读者说了算,绝无官刻就好私刻坊刻就不好之说。《红楼梦》是不是私刻不知道,但起初绝非官刻——自费书盖绝古今,比比皆是,胜于约稿给稿酬的多如牛毛。

    明代以后,出版方式基本定型,无非官、私、坊三种,改变的只是技术,以及官方监管的模式和力度(这方面本篇不论)。油印技术的发明,使私刻方式得以快速发展,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学校、企事业单位仍然采用油印,刻蜡纸,用油墨滚子印刷——这种事我干过很多。后来有了打字机,进而有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油印更是轻而易举。制版方面,从活字制版发展到影印制版再到今天的CTP和数字化印刷制版技术,大大减少了人工量,缩短了制版时间,极大地降低了印刷成本。技术的进步、印刷成本的降低以及人们经济能力的改善,使出书已成庸常之事,自洽者有之,分享者有之,传家者有之,利益者有之,显耀者有之,济人者有之,渡人者有之,颂歌者有之,责任者有之……无非有个初心,谁又敢保证以哪一种方式出版的书就好呢?历代都有禁书,隔代可能就是奇书,和公费自费有什么关系?我早年看过的《第二次握手》《一双绣花鞋》等等,居然是手抄本,能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把出版的视角放宽一些看,现在的自媒体、网络文章又何尝不是出版物?自媒体平台、网络平台(比如中财论坛)又何尝不是出版公司?技术的进步,让出版变换了形式,不但极大地降低了出版成本,而且也极大地降低了出版门槛,这无疑打开了所谓“出版”的形式拘泥和思维定式,只要不违反官方监督的底线,人人都是出版者。优秀不优秀,更是完全由市场说了算。我家书架上摆着《诛仙》全套,虽然我没翻过哪怕一页,但这部来自网络的著作却是孩子那代人的最爱。另外,诸如《鬼吹灯》《雪中悍刀行》《盗墓笔记》《琅琊榜》等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你能因为它们当初的出版方式的“下贱”而归之于九等之列吗?

    还得说价值——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这个谁也说了不算,市场说了算,这也不是今天的市场就完全说了算的,优劣可能会在未来的市场见分晓,君不见,现在有些自媒体的网红,那个火呀,让那些正正经经大牌播音员都分外眼红——自费出书,没准与自媒体网红有异曲同工之效。关键是你想出书,就出书,关键是有胆量和有自信等待检验,否则,连检验的机会都没有,《浮生六记》就是很好的例证。

    书这个特殊商品,还真不是由官印决定呢。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64#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10:48 | 只看该作者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23-4-24 09:27
还是不看好自费出书。对出版社来说,自费出书是其创收的手段。管你什么书,只要不违反出版政策,给钱就行 ...

“虚名还是有一些的啊”——这话比较客观,有人图虚名并且图到了,也是作为他本人的收获,至于这种收获值不值得,又是公婆各理之事了。
现在的社会,务虚与务实同样重要。
63#
发表于 2023-4-24 09:29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3-4-13 09:52
现在比较实在的是自费印书。大约三千,跟出版物一样,不过没有书号。
就是给自己留个纪念。
要是出一本 ...

劳己伤财,自费出书就是。——同意如风的观点。
62#
发表于 2023-4-24 09:27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23-4-11 10:00
雪白先生所说“四费”,前三费(费精力,费时间,费纸张)公费出书也一样,唯“费钱”是自费出书所独有。 ...

还是不看好自费出书。对出版社来说,自费出书是其创收的手段。管你什么书,只要不违反出版政策,给钱就行了。很难想象这种书有什么价值,很难想象这种书会走向市场接受读者的检验。它在印刷成书的第一关口就被卡死了。实体书的境遇很难让一本自费书参与竞争的。自费书备受冷落,自费出书的人伤财又伤神,还能图什么呢?当然,虚名还是有一些的啊。
61#
发表于 2023-4-17 1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善洁用 于 2023-4-17 17:25 编辑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4-17 16:49
但是代表了个人的立场观点,想象一下马寅初的后人会不会认可这样调侃。
举个不当的例子,我们崇敬的毛主 ...

当然,在严肃场合是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不准确调侃。
万世景仰的毛主席,众所周知他老人家是开国领袖,宽宏大量,虚怀若谷,丰功伟绩,完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马寅初相对来说,名气无疑要小得太多太多了,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是何人,更别说他的理论了,别说是我,就是很多人偶尔出现点小偏差很正常。因为都不是考古的,或者是学历史的。即便是语言大师吕叔湘,也承认有些字他一时也不认识。

60#
发表于 2023-4-17 1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3-4-17 16:52 编辑
善洁用 发表于 2023-4-17 16:27
呵呵,回复蛮快的,真敬业!
我又补充了。调侃,不是考古,不是严肃的辩论,不是郑重的宣言。:han ...

但是代表了个人的立场观点,想象一下马寅初的后人会不会认可这样调侃。
举个不当的例子,我们崇敬的毛主席,是不能调侃的。所以我说不可不慎。

59#
发表于 2023-4-17 16:27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4-17 16:19
就像我在您的《我为什么出书》文后回复一样,并不一概反对出书。
只是网上的说法需要经过独立思考和判断 ...

呵呵,回复蛮快的,真敬业!
我又补充了。调侃,不是考古,不是严肃的辩论,不是郑重的宣言。:)
58#
发表于 2023-4-17 16: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3-4-17 16:25 编辑
善洁用 发表于 2023-4-17 16:06
没想到草版挺认真的。
当时只是为了调侃一下,用了网上的一点说法,没深入考证马寅初的历史渊源。
我 ...

就像我在您的《我为什么出书》文后回复一样,并不一概反对出书。
只是网上的说法需要经过独立思考和判断,一旦引用那就是自己的观点了,至少自己是赞成的,可也要文责自负的。
这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一方面,打酱油的只想白拿酱油,不想付钱(代价),怎么可能?
57#
发表于 2023-4-17 16: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善洁用 于 2023-4-17 16:30 编辑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4-9 10:06
不要混淆视听吧。
马寅初最小的孩子生于1926年,他提出《新人口论》是1953年。
对历史人物应该历史看待 ...

没想到草版挺认真的。
当时只是为了调侃一下,用了网上的一点说法,没深入考证马寅初的历史渊源。但我相信毛主席时代的大决策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正确的,但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尽管毛主席他老人家没一点私心,并且让全国顶级专家们深入科学论证过。
草版联想蛮丰富的,不愧是写作高手!:victory:我的书和我的经历有关,和历史没多大关系,一个正直的人有点社会责任感没错吧。
56#
 楼主| 发表于 2023-4-17 14:24 | 只看该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发表于 2023-4-17 11:18
书这个特殊商品,还真不是由官印决定呢。很有道理,很想出本书!!

期待张老师的佳作汇集成书。
55#
发表于 2023-4-17 11:18 | 只看该作者
书这个特殊商品,还真不是由官印决定呢。很有道理,很想出本书!!
54#
 楼主| 发表于 2023-4-17 09:47 | 只看该作者
陆成兵 发表于 2023-4-15 12:42
抬杠的文友比较多,我就不杠了。平常我与别人交谈,也不喜欢抬杠,别人的观点,我不同意,我就不说话,让他 ...

先生的这种心态很好,我努力朝这个方向走,但经常还是忍不住。
53#
发表于 2023-4-15 12:42 | 只看该作者
抬杠的文友比较多,我就不杠了。平常我与别人交谈,也不喜欢抬杠,别人的观点,我不同意,我就不说话,让他们说,走自己的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也想出一本书。拜读学习了!
52#
 楼主| 发表于 2023-4-13 13:35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3-4-13 13:28
这话说的,有暗讽之意啊——细品,就是明讽。
多亏我没学过易经,否则我也会语重心长地说,要留口德哟。

                                      
51#
发表于 2023-4-13 13:28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23-4-13 12:59
“不是我的风格,是杂文风格,是正义的风格”——这也是如风一贯的做法:即如风是“标准”,凡不符合如风 ...

这话说的,有暗讽之意啊——细品,就是明讽。
多亏我没学过易经,否则我也会语重心长地说,要留口德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4:45 , Processed in 0.05678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