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27|回复: 6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出书那点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4-6 1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段时期内(解放以后到改革开放吧?),出书是一件很神秘的事,导向正确且艺术水平高,才能出版,而且出版必须是官方认定的。所以,那个时候图书种类少且枯燥,感觉与当时人们穿的一色的蓝裤子绿上衣一样。当时拥有(或者看过)一本非革命的书,比拥有一条色彩斑斓的裙子还珍贵,而出书的作家,比饥饿年代的厨师都高贵。

    就像满大街呈现的千奇百怪的穿着,现在,图书市场也具有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出书,也如同春天的燕子,轻飘飘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没什么,市场经济嘛。文化虽然特殊,但承载文化的东西就是产品,是产品就应该归于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图书出版正在向它应有的样子回归,没什么大惊小怪。

    问题是有一些人总喜欢把出书的人分个三六九等,如果把出版的书以艺术质量和精神内涵分出三六九等,也还应该,本来出了书就是供大家玩味的嘛。但是有人津津乐道于用出版方式把书和人一起分出三六九等,约稿出书且稿酬很高为一等,约稿并版权分成为二等,投稿采纳为三等……自费出书为八等,直到自费印的无版权无书号的为九等,这就不应该了,显然,在他们的脑子里还揣着图书禁锢时期的思维,因为在他们心中,永远打着“官方认可”的烙印。

    为什么不能以出版方式判定一本书的优劣呢?我们不妨沿着中国出版史进行一些探究。

    中国的出版史应该早于文字。出版是为了交流(记事也是为了交流),那么远古岩画就是最早的出版物,那个时候也没有官方认可,都是自费(个人劳动)出版,这些自费出版物的优劣只能以留不留得下为唯一判断标准,留下的都是极品,哪管是谁用什么方式出版的,大自然就是它们的图书馆,国家就是它们的保安,谁要敢像孔乙己那样窃取,直接进监狱。

    有了文字,出版进入一个小高潮,起初也是自费,谁有精力谁出版,你喜欢骨头就在骨头上刻、喜欢石头就在石头上刻、喜欢闻竹子的味道就在竹片上刻,刻完就算出版了,爱咋咋地。不久,出版开始分化,有钱人开始雇人刻字,中国开始有了出版业。竹子是最初的出版业的主要材料。有了出版业,出版物就不是孤本了,因为有钱人刻出一版后,可以雇别人进行复刻。官方是最有钱的,当然就成为出版的主要力量,但官方是有私心的,它只出版有利于其统治、有利于教化民众的出版物,并且可以雇佣大量的人复刻,发行量自然就大。自费出版物再好,发行量也高不到哪去,都是真金白银,个人谁舍得花那么多钱?好东西也许就这样被排挤掉了,与出版方式根本无关。如同1970年代的样板戏,有没有比样板戏好的东西?肯定多了去了,但没人投资给你拍电影。

    后来有了笔和墨,有钱人就用缣帛写,写了就算出版了。鉴于缣帛携带方便,出版迅速且价格昂贵的特点,直接就把没钱人的出版欲望毁灭了。这也是技术进步的原因。试想春秋战国时期,无论你的思想多好,治国理念多先进,你在竹简上刻字,人家在锦帛上用笔一挥而就,几个小时就承进到诸侯国王那去了,等你吭哧吭哧用了两年刻完,可能国都被人灭掉了,献给谁去?不是你的出版物不好,是技术进步把你封杀了。

    秦朝以前,出版业还是很活跃的,官刻私刻雇人刻以及别人觉得好自己复刻的,各显其能,读者才管你是怎么出版的,优劣自在人心。这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可见端倪。就是因为出版物百花齐放,官方认为好的,百姓并不一定认同,而官方认为不好的,百姓却可能奉若珍宝。好坏完全由市场来鉴定,这还了得?我一个皇帝,正带着大伙往前奔呢,一回头,人都跟诸子百家跑了!闹了半天,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破书,居然能动摇大秦的核心价值观!于是,动用行政手段和国家机器限制出版物自嬴政始。这是统治阶级的意识觉醒,自此,中国的出版业从无序、自愿进入到有序、监督阶段,并延续到至今。我们现在视为经典的诸子百家的书,当初可能都是自费出版的呢。

    但图书的好坏并没有因为有序、监督就按出版方式分出三六九等了,检验好坏的唯一标准仍然是市场。技术进步带来了出版业的发展和繁荣,这体现在汉代蔡伦纸张的发明和宋代毕昇活字印刷的发明带来的出版变革上——出版业完全商业化,呈现官刻、私刻、坊刻三足鼎立局面,这个“刻”不是往竹简上刻字的“刻”,而是往泥块、铅块上刻活字的“刻”。官刻自不必说,相当于国有企业,它只负责印刷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书——这也没什么,书籍的巨大作用从秦始皇开始就知道了,国家要维护统一意志和思想大同就必须占领书籍市场的主战场。而坊刻是出版商的雏形,是完全市场化的,以挣钱为目的。所以坊刻的书籍也许比官刻的书籍更畅销、影响更大并不足为奇,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为证。另外,坊刻还兼具收费出书之功能,私人想出书,出版商又觉得销售不畅,或者著作者也没想销售给大众,掏钱印刷即可(类似现在没有书号的自费出版物)。私刻具有公益性,我有钱,想兼济天下,把自己的思想或自己崇拜之人的言论著述自费出版,或用自家的印刷厂印刷出版,自怡把玩,或送亲朋好友,没准就万古流芳了,比如王阳明的《传习录》。许多宗教经书也多由此出,有些甚至大怡天下了。官刻只能覆盖发行量,而私刻和坊刻必须由读者说了算,绝无官刻就好私刻坊刻就不好之说。《红楼梦》是不是私刻不知道,但起初绝非官刻——自费书盖绝古今,比比皆是,胜于约稿给稿酬的多如牛毛。

    明代以后,出版方式基本定型,无非官、私、坊三种,改变的只是技术,以及官方监管的模式和力度(这方面本篇不论)。油印技术的发明,使私刻方式得以快速发展,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学校、企事业单位仍然采用油印,刻蜡纸,用油墨滚子印刷——这种事我干过很多。后来有了打字机,进而有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油印更是轻而易举。制版方面,从活字制版发展到影印制版再到今天的CTP和数字化印刷制版技术,大大减少了人工量,缩短了制版时间,极大地降低了印刷成本。技术的进步、印刷成本的降低以及人们经济能力的改善,使出书已成庸常之事,自洽者有之,分享者有之,传家者有之,利益者有之,显耀者有之,济人者有之,渡人者有之,颂歌者有之,责任者有之……无非有个初心,谁又敢保证以哪一种方式出版的书就好呢?历代都有禁书,隔代可能就是奇书,和公费自费有什么关系?我早年看过的《第二次握手》《一双绣花鞋》等等,居然是手抄本,能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把出版的视角放宽一些看,现在的自媒体、网络文章又何尝不是出版物?自媒体平台、网络平台(比如中财论坛)又何尝不是出版公司?技术的进步,让出版变换了形式,不但极大地降低了出版成本,而且也极大地降低了出版门槛,这无疑打开了所谓“出版”的形式拘泥和思维定式,只要不违反官方监督的底线,人人都是出版者。优秀不优秀,更是完全由市场说了算。我家书架上摆着《诛仙》全套,虽然我没翻过哪怕一页,但这部来自网络的著作却是孩子那代人的最爱。另外,诸如《鬼吹灯》《雪中悍刀行》《盗墓笔记》《琅琊榜》等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你能因为它们当初的出版方式的“下贱”而归之于九等之列吗?

    还得说价值——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这个谁也说了不算,市场说了算,这也不是今天的市场就完全说了算的,优劣可能会在未来的市场见分晓,君不见,现在有些自媒体的网红,那个火呀,让那些正正经经大牌播音员都分外眼红——自费出书,没准与自媒体网红有异曲同工之效。关键是你想出书,就出书,关键是有胆量和有自信等待检验,否则,连检验的机会都没有,《浮生六记》就是很好的例证。

    书这个特殊商品,还真不是由官印决定呢。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3-4-6 10:17 | 只看该作者
看题目以为是揭露现实,内容却是编撰历史。
也许是《出书前传》吧,静待下册。
3#
 楼主| 发表于 2023-4-6 11:02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4-6 10:17
看题目以为是揭露现实,内容却是编撰历史。
也许是《出书前传》吧,静待下册。

没有下册。有感于淡淡不如风天天痛批自费出书者的“谬论”,同时看到善洁用同志出书后怡然自得的欢喜,就从出版的沿革,为出书者正名——无非是想说,一克金子也叫金子,一吨烂铁也叫烂铁,哪管你用什么方式、以多少数量呈现。出书如此,做人也如此。是不是呢?
4#
发表于 2023-4-6 11:5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没有天天批。
第二,自费出书的不可耻,可耻的是他们拿自费出书来送人,来营销,来炒作,有的老头还给孙女孙子看——不让孩子看经典,让他们看你的破烂,呵呵。
你出的东西要么创造价值,要么自娱如乐别拿出来污了别人的眼珠。二者都没有,则是三观不正。

点评

天天天天你就天天怎么滴吧  发表于 2023-4-17 20:11
蛋蛋啊,为人要讲究哈,忠厚点好。嘴是用来说话的,但动不动打着直率来喷水,那不好。咱不同意的,可以闭嘴,但没必要非得让人家不高兴,你说是吧。当然我也没那么高修行,不然就不批评你的,有人说学会闭嘴是要....  发表于 2023-4-8 19:43
“天天”只能说明你如此行径的频繁,亏你还是卖字的。  发表于 2023-4-7 11:16
5#
 楼主| 发表于 2023-4-6 12:29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3-4-6 11:52
第一,没有天天批。
第二,自费出书的不可耻,可耻的是他们拿自费出书来送人,来营销,来炒作,有的老头还 ...

还是“初心”的问题。自费出书用于送人也分多种情况,有些是寻求“众乐乐”,有些是当做礼物——如同自己制作的圣诞卡——礼轻情意重,有些是诚恳寻求指教,有些是自认为知己,也有些是为了炫耀或者自戴光环,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炫耀或者自戴光环者,如风该批,我也不屑。其他,我还是多一分敬意。人家是送给你的,又不是卖给你的,何况,人家卖,买不买的决定权在自己。
“有的老头还给孙女孙子看”——我感觉这是自家的事,应该属于亲情交流的范畴。我岳父自己出了一本“自传”(没花钱,他儿子给他出的),我不但花很多时间帮他修改、排版,而且还认真读了,比读四大名著还认真,因为我真想了解他的经历以及那种经历下的时代背景,这省去了许多与他面对面交流了解的时间,我觉得值。如果作者有“妄想症”,以为自己的东西好的不得了,非逼着儿孙读,那另当别论。
至于污不污眼睛,还是那句话,市场是检验优劣的唯一标准——作者说了不算,单体的个人也说了不算。而价值,与自费和公费并无直接关系。
说如风“天天批”,只是找个写作本文的由头。知道如风不会介意,才如此恣意戏谑,绝无丝毫“恶意”。;P
6#
发表于 2023-4-6 18:44 | 只看该作者
18兄的观点基本赞成,但所引述的历史情况则大多是想当然,没有实证。
竹简上的字是写上的,尚没有刻字于其上的发现。
甲骨文钟鼎文才是刻上的。
甲骨文和钟鼎文都有其记录历史的功能,与出版无关。诸子百家早期也都是述而不作,真正有意识创作已是战国时期。古人给天子或诸侯上书,也大多是竹简,帛书是珍贵的,不是常用的,更与出版扯不上关系。
泥封是起保密作用的,不是为传播。
汉晋之纸张,只能抄写,复相量很少,而且纸也贵得离谱。
唐代有雕版印刷,但内容无外乎经典,儒家的和佛家的。直到清朝,抄书还是主要传播方式。
明朝有正式出版物了,根本原因不是印刷技术提高了,而是纸便宜了。纸便宜到印话本或传奇普通人也买得起。否则如三国演义这样大部头的书,放在宋朝,没有几个买得起的。宋代的话本只能口耳相传,明清小说兴起,就是因为纸便宜了。但像小说,或八股文选编之类的,都是畅销书,一般的诗集,要想流传,还是靠抄,或者自费印刷。
红楼梦最早是程传元印的,就是一个书商。到八十年代还有抄书的情况,根本原因一是内容限制出版,二是资源被少数人把握,卖不出去的就是出版不了。
如今网络成为发表文字的园地,纸媒更是被少数人把握。但反向观之,网上火了,有了经济价值,同样会出版纸质书。
最后支持一下老兄的观点,自费出版不见得不是好作品,毛姆的第一本小说就是自费出版的。还有一些名家也是,记不住名了。非自费的垃圾也不少,比如去年名满网络的太平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
发表于 2023-4-7 09:49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初心”的问题。自费出书用于送人也分多种情况,有些是寻求“众乐乐”,有些是当做礼物——如同自己制作的圣诞卡——礼轻情意重,有些是诚恳寻求指教,有些是自认为知己,也有些是为了炫耀或者自戴光环,不能一概而论。

——你送别人礼物送好的还是送烂的?你得投其所好是吧。朋友不吃羊肉,逢年过节你来给朋友送羊肉,这是尊重朋友吗?朋友爱读书,你送一套王小波或余华的书,他得多高兴,你送去你自费出版卖不出去的书,还让他指点,他能真心喜欢?这不等于过年了给不吃羊肉的朋友送羊屎一样吗?
8#
发表于 2023-4-7 09: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23-4-7 09:53 编辑

支持!观点十分正确。淡淡流自以为发表物就高人一等的说法早就该痛批一痛。尽管我也发表过一些纸媒,但只感觉幸运而非沾沾自喜。
9#
发表于 2023-4-7 09:52 | 只看该作者
“有的老头还给孙女孙子看”——我感觉这是自家的事,应该属于亲情交流的范畴。我岳父自己出了一本“自传”(没花钱,他儿子给他出的),我不但花很多时间帮他修改、排版,而且还认真读了

——这是偷换概念。你是成年人,岳父出的书也没价值,成年女婿读了,无非是了解一下家庭历史,顺便也是尽孝的一种方式。而有些人面对的是未成年,给未成年读自己写的那些流水账,这会误导下一代,以为这就是文学作品。本来孙女能考上清华,看完了爷爷的书,最终蓝翔技巧学开拖拉机去了,如何解释?
10#
发表于 2023-4-7 0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23-4-7 09:59 编辑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3-4-7 09:52
“有的老头还给孙女孙子看”——我感觉这是自家的事,应该属于亲情交流的范畴。我岳父自己出了一本“自传” ...

你才是强词夺理。给孙女看有什么不对?既便缺少文学价值,至少也增进了了解。再说看一看就对小孩子毒害了吗?照你这样说,只要读过经典,就一定能写出经典来了?大多是囫囵吞枣,了解个故事情节罢了。别人送你书,又没问你要钱,至于这样吗?书好歹是纸,至少还有回收价值。

点评

梦儿一杠他,蛋蛋晚上得多喝半杯子酒。你真是投其所好啊,终于让他逮着说话的因由了。  发表于 2023-4-8 19:46
11#
发表于 2023-4-7 09:59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23-4-7 09:57
你才是强词夺理。给孙女看有什么不对?既便缺少文学价值,至少也增进了了解。再说看一看就对小孩子毒害了 ...

感觉你就像是读自费书长大的孩纸。
以前一直觉得你幼稚,昨天才发现你是重口味。
能和一个心智不全的大舌头扯起来没完没了,我太羡慕你的闲心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23-4-7 10:37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3-4-6 18:44
18兄的观点基本赞成,但所引述的历史情况则大多是想当然,没有实证。
竹简上的字是写上的,尚没有刻字于其 ...

本文主要阐述观点,所以观点认同,则与如空无大歧义——即使观点不同,也无妨,正好交流,就像本文形成过程也是因为与淡淡不如风多次在其文中对自费出书的相关论点有感而发。
至于出版的沿革,因以史为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并不奇怪,就像有人以为“三皇五帝”只是传说一样,各有各的证据。而且,如空的质疑态度值得称赞——我也常常质疑。比如竹简刻字,在毛笔及墨发明以前,总是比往甲骨上刻字更容易一些,古人又不傻,唐孔颖达所谓“古者未有纸笔,则以削刻字,至汉虽有纸笔,仍有书刀,是古之遗法也”,现在有人认为他犯了竹简刻字的错误,对于考古,有两条主要路径:一是物证——以实物发现证明某事物的存在,二是文证——以更古的出土文字阐述证明某事件的真实性。两种都好,也各有其弊,前者可能被造假所累,后者可能被臆想所累。比如,古代“殉葬”制度,到底是不是用活人陪葬的制度?考古有发现,但发现也只是“死人”,怎么证明葬时是活人呢?只能靠古文字描述。
关于一些“文字”是否属于出版,又属于不同观点了,我文章中有阐述——我认为那是更广义的出版,个人观点而已。
另外,我文中好像没出现“泥封”相关论述。
如空回复中已经阐述了自己很多观点,很好,虽有不同,但观点碰撞才能产生新的火花——谢谢。
13#
 楼主| 发表于 2023-4-7 10:54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3-4-7 09:49
还是“初心”的问题。自费出书用于送人也分多种情况,有些是寻求“众乐乐”,有些是当做礼物——如同自己制 ...

如风这个观点我部分赞同。送错了对象相当于拍马屁拍到马腿上。关于送礼,也分情况,一是你认为礼物好别人也认为好,二是你认为礼物好别人认为不好,三是你故意送坏礼物想埋汰别人而别人却认为好,四是你故意送坏礼物想埋汰别人而别人知道你是想埋汰他。滴二、四种情况是如风要批的,应该,但我觉得第二种情况可以原谅,毕竟初心是好的。第三种情况比较特殊,类似“吃肉吃腻了的皇帝罚罪犯吃肉以示惩戒”的故事,属意外之喜。若是第一种情况,为什么要批?
14#
 楼主| 发表于 2023-4-7 10:56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23-4-7 09:51
支持!观点十分正确。淡淡流自以为发表物就高人一等的说法早就该痛批一痛。尽管我也发表过一些纸媒,但只感 ...

梦儿居然出现了,并且一如从前那样直爽,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23-4-7 10:59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3-4-7 09:52
“有的老头还给孙女孙子看”——我感觉这是自家的事,应该属于亲情交流的范畴。我岳父自己出了一本“自传” ...

如风的执拗在于,你认定自费出的书就一定不好——我都为此写了一篇文章了,竟然一点没动摇你的执拗,看来文章写失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1 19:44 , Processed in 0.19797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