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15|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本源认识汉语的精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4-26 0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vhq018 于 2023-4-26 09:51 编辑

    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博大在哪?精深在哪?如果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核是文字,应该没几个人反对,如果进一步说,这个内核的精髓是每个文字或每组文字所蕴含的意义,有些人就会云里雾里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汉字之所以博大精深,多由一字多音而代表不同意义,以及由本源引申出不同含义所致。比如一个“慊”字,既表示“不满”( qiàn),又表示“满意”( qiè),不念出来就可能闹笑话;比如一个“打”字,用作二声就是量词,代表“十二”,用作三声,与其他词组合,就会派生出完全不同的含义:打架和打球,打算和打工,打草稿和打比方……都是“打”,但只有中国人才能心领神会,翻译成外语,恐怕早已看不见“打”的影子了。就算组成了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场合,也会派生出完全不同的含义和意境:打成一片,是群殴呢还是和谐成一个整体了呢?外国人直接昏倒。

    但是这种一字或一词多义也常常把中国人自己绕晕,以致于在对某种文论的解析上产生歧义,离本源越来越远,并以讹传讹,出现“桃之夭夭”变成“逃之夭夭”、“无度不丈夫”变成“无毒不丈夫”、“狠毒莫过负人心”变成“狠毒莫过妇人心”、“人不为(wéi)己天诛地灭”变为“人不为(wèi)己天诛地灭”、“无尖不商”变成“无奸不商”这样意义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情况不胜枚举。当然,对于日常生活,语言文字是用来传递信息的,只要双方能听懂意思,绝无大碍,你约朋友周末一起“钩”鱼,而不是“钓”鱼,肯定是无所谓的事。而对于圣贤的微言大义来讲,如果我们还是不求甚解,以讹传讹,往小了说,你失去了一次升华自己的机会,往大了说,则是糟蹋了古人的苦心,淹没了中国智慧,将富于思辨哲理的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归于直白简单的狭隘肤浅。

    本文试图展示一种从本源认识汉字的精深的方式,如果读者对于语言内涵产生歧义,可以一带而过,因为追求语言内涵的正解不是本文的目的,展示对汉语言文字的思索方法、叩问圣贤内心的教诲才是本文的目的。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麦克·哈特著)一书中,排在前5位的穆罕默德、耶稣、释迦摩尼、孔子都是哲人,只有牛顿是科学家,但他的另一半也是哲人,可见圣贤所语对人类历史影响的重要性,弄清他们所语才能开启智慧之门。所以本文欲沿着这个通道展开思索,其中荒谬粗陋之处望读者见谅。

    凡治学者,第一要紧处是劝导人们“用功”,凡夫粗妇也知以“用点功吧”之类的训诫让孩子学业进步。都知用功,许多人却不知如何用功。用功本是两字:“用”和“功”,不知如何用功,实是不知“用”什么为“功”。用功是手段,“功用”是目的。那么“用”什么为“功”才能达到“功用”的目的呢?

    用功,是“用心做功夫”,需得有个“心”,这个心,是孟子所谓的“良知”,是《大学》所言“止于至善”的心。而“用心”,是王守仁所谓的“致良知”或者孟子所谓的“尽心”,而不是掺杂邪念的用心,否则这个功夫也达不到目标,还可能越做越远。比如在用功行孝上,要遵从内心而去发力,如果不是以良知而是以邪念(取得遗产、获得别人夸赞等等)去行“孝”,这就不是孝,而是私欲,结果你离德性就越来越远。比如“尊德性”“道问学”,尊的是心,问学的是“道”。所以用功的关键处在于用心,“正心”的心。

    心正做“功”才会真精进。这个“功”,是以“力”做“工”,“工”是“力”的落实和显现,是“工”的手段,心不正,不能致良知,则力不可能尽发,发而方向不明,作用点不准,如是则难以成“工”,如同扑人逐块的道理——有人用石头砸狮子和狗,狮子会扑向投石子的人,而狗却去追逐那石块。狮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狗发错了“力”,结果可想而知。

    致良知,才能尽心用功,才能使“用功”达成理想的功用——正心的功效。简单的“用功”,圣贤的苦心在深处。以此“用功”去用功挖掘聆听圣贤教诲,才不枉圣贤切切真意,还原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指导我们正确地生活。

    孔子教诲:“道不同,不相为谋。”真像坊间理解的“志趣不同,不能在一起共事”吗?若真是这样,孔子可就犯了一个大错误,因为他说了一句大众不可能执行的话,你的领导想发财,你想普惠大众,道不同就不能共事,连工作都不要了吗,咋活?要知道孔子因为富豪子贡出钱赎人没报销都骂子贡没德——因为子贡把道德的门槛提高了,所以孔子不可能说出这样的千千万万民众够也够不到的道德箴言。问题出在“谋”上,是后人将“谋”引申为不能共事,究其本源,此“谋”应为“出计策”之意,你不给他出主意就罢了,事还是要做的。孔子的意思是,道不同,你帮他想办法,他不会听的,白费功夫。总之是不要把精力用在无用处。

    另一句话被曲解得更狠:父之仇,弗与共戴天(《礼记·曲礼上》)。流行的意思是“不与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并存”,就一个天,不共存在这个天底下,去哪?显然,这句话的歧义来自两个字,一个是“戴”,一个是“天”。如果你把“戴”理解为披星戴月的“戴”,把“天”理解为蓝天白云的“天”,事情就会闹得“不与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并存”那么大,不管是什么仇、多大的仇,不问青红皂白,便准备大开杀戒,你死我活了,那么这句话就成了道德绑架——圣贤怎么会教唆人冤冤相报、没有底线呢?显然又让歪嘴和尚念错经了。我们还是在儒学中找正解。这里的“戴”应是感恩戴德的“戴”,是“遵崇、拥护”的意思,而这个“天”,则不是物象的“天”,应该是“天理”的“天”,天即理,理是良知,因为出自《礼记》,那么这个“天”又是尊崇理的“礼”,是致良知而成的“礼”,以此探究,则“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就可理解为劝诫:与父亲的仇人,只是不去尊崇或拥护一个“礼”而已,“礼”是来往之节,内心之“理”,是所谓“道”,也就是说,只是与仇者“不相为谋”,或者断绝来往,这符合儒家“中和”之道——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儒家绝没有让你跟人拼命去。这也符合今天我们的为人处世——不蛮干,依靠法律。否则,世界真成浪子江湖了,中华也成戏杀之地了。

    再来看《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人之初,性本善”符合儒家学问,“性”者,心也,人之初,“心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从字面上看,也没问题,人之初性本善嘛,当然“性相近”啦,“习”是实践,随着成长,每个人都会从事不同的职业,从善的形式自然不同,务农者以土地行善,为官者以规制行善,治学者以化育行善,从方式上看起来,行善的方式是大大不同了——习相远。“苟不教”也没什么问题,“教”是教育,“教”“育”一体,“教”是镜子,是提醒,是标杆,告诉受教育者,良知(即心性,即善性)的标准是什么,受教育者容易被哪些恶性蒙蔽良知,而“育”则是通过照镜子,发现自己的“良知”被什么蒙蔽了,要时时擦拭,以保持“善性”一尘不染,纯洁如初。那么问题来了,“苟不教”,会导致“性乃迁”吗?前面说,“善”是人本,如耳口鼻舌一样,是人固有的,结论又说“乃迁”,俨然成了住旅馆的,感觉环境不好,就一走了之,这不是前后矛盾嘛。就像太阳,沙尘暴也好、乌云密布也好,太阳只是被蒙蔽了,绝没有离开须臾。“善性”是人固有的,可能被邪恶蒙蔽,绝不会须臾离开,这是儒家的立学根本。而《三字经》是儒学的追随,所以只能说《三字经》的作者搞错了。既然立文之始就没弄对,后面不看也就无所谓了。

    诸如此类,无不把我中华悠久灿烂的文化浊混得鱼龙混杂、面目全非、自相矛盾,一些曲解甚至都成了邪恶者的“圣经”了,搬弄是非者高呼“最毒妇人心”,吃亏上当者谩骂“无奸不商”,自私自利者呐喊“人不为(wèi)己天诛地灭”,杀人越货者狂叫“无毒不丈夫”……生生把根植于儒学的何等儒雅、精深、充满哲思和东方智慧的中华文化给嚎叫成烂俗的剧本。

    一个人改变不了什么,一群人也可能做不到还中华文化清洁和一贯性,但我们至少能让自己心性纯洁一些,并具有一惯性,以“诚意”“致良知”的态度汲取中华文化的真正内涵,虽有偏颇,总无大错。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49#
发表于 2023-5-5 19:52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23-5-5 10:42
看见“未完”,不知该怎样回复雪白,待续完后,再行回复。

没写完,望18版原谅!是个大话题,还是独立成章吧。——被人骂?那也不管啦。
48#
 楼主| 发表于 2023-5-5 10:42 | 只看该作者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23-5-5 07:36
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是纯逻辑思维。比如数学几何学就是纯逻辑思维。难怪古希腊的雅典哲学院的面前明文规定 ...

看见“未完”,不知该怎样回复雪白,待续完后,再行回复。
47#
发表于 2023-5-5 07:36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23-5-4 10:30
雪白先生的论断很有见地。有一点与雪白商议:哲学是对本质的追问,从这个意义上讲,儒家由天看人,进一步 ...

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是纯逻辑思维。比如数学几何学就是纯逻辑思维。难怪古希腊的雅典哲学院的面前明文规定:不会几何学者莫入。仅凭这一点,就把儒学排除在外了。当然,哲学概念,中外是有差别的,但是基本原理还是相通的。那就是,对世界的本源的终极追问。儒学的天人一体,或天人合一,本质上并没有延续哲学这一理性思脉,而是在为处理人际关系寻找依据。即(未完)
46#
发表于 2023-5-4 17:19 | 只看该作者
洛雨漁舟妙玉桌 发表于 2023-5-4 14:05
有爱“打pi”的牛皮心啊。哈😊

人多,又想打响“屁”,是方言里面的粗言。下次也不藏屁了,直接开响好了。
45#
 楼主| 发表于 2023-5-4 16:13 | 只看该作者
洛雨漁舟妙玉桌 发表于 2023-5-4 14:00
从不认为“先哲”们离我远,也不认为年龄大年龄小有太大差别,可能有“冒犯”而不自知,但在文字里我愿意 ...

认同!我一直觉得,关于思想,几千年没发展,也发展不了。因为思想的循环性,所以每个人都可参与。
44#
 楼主| 发表于 2023-5-4 16:10 | 只看该作者
张道云 发表于 2023-5-4 13:55
读了此文,方知自己孤陋寡闻。学习了。

先生谬赞了,一些心得,自娱自乐罢了。
43#
 楼主| 发表于 2023-5-4 16:07 | 只看该作者
洛雨漁舟妙玉桌 发表于 2023-5-4 13:55
这样的言语,喜欢。在文字里展现另一个真实存在的自己。

这多字里面,有人试笔有否墨时用“的”,我喜 ...

所见略同。我喜欢“中”,是因为看着舒服,简洁意切。我喜欢“正”,是因为看着它,就联想到“止于一”,这样联想,儒学精髓则集于一个字“正”——止于一则正,恰合儒家心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所谓“精一”,由精一,又贯通阳明先生的心、理合一的“精一”,便廓然。先生所论“正”之审美,更是形象意动,好!
42#
发表于 2023-5-4 14:31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3-5-4 14:24
抖音里看到 这个后,自己对了一下,果然如此。
正所谓精神文化这块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 ...

这个发现是在三年前,可不咽了一口难平的气。
41#
发表于 2023-5-4 14:24 | 只看该作者
洛雨漁舟妙玉桌 发表于 2023-5-4 13:43
你说的之中,目前我最恨当下小学生公开使用的“新华字典”,请仔细看《玩》字的解释与组词。

然再接这 ...

抖音里看到 这个后,自己对了一下,果然如此。
正所谓精神文化这块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要占领。有人说:敌人已在指挥部——不无道理。
40#
发表于 2023-5-4 14:05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5-3 15:07
没有争鸣,没有百家,也没有文学。

有爱“打pi”的牛皮心啊。哈😊

点评

是方言吗?  发表于 2023-5-4 15:43
39#
发表于 2023-5-4 14:01 | 只看该作者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3-4-27 12:40
古为今用,各取所需,与时俱进,习非成是。当然也不乏主观的指鹿为马,文化乱象非一己之力可能挽,但我们确 ...

深为赞同。               
38#
发表于 2023-5-4 14:00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23-4-26 14:22
你是看热闹不怕事大。其实草舍完全没必要退避N舍,论坛能谈并且喜欢谈先哲的人不多,草舍应该算一个。

从不认为“先哲”们离我远,也不认为年龄大年龄小有太大差别,可能有“冒犯”而不自知,但在文字里我愿意干这样的事。

文字本没有高低大小么,忽大忽小忽轻忽重的是心情,与字本身没关系。

老师您看,是不是文字告诉了我们这个理?
37#
发表于 2023-5-4 13:55 | 只看该作者
读了此文,方知自己孤陋寡闻。学习了。
36#
发表于 2023-5-4 13:55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23-4-26 14:05
我从不看抖音——我固执地认为抖音是骗人的(因为不知道为什么曾经有人让我安装抖音给他们点赞或干什么, ...

这样的言语,喜欢。在文字里展现另一个真实存在的自己。

这多字里面,有人试笔有否墨时用“的”,我喜欢用其中的“中”,更钟意的是“正”。“正”字像一朵雪花,有形的圆形范围点,无形的中心点,且有展向和展动——雪花形意的另一种高阶延伸,还有道德中的规范意味,自带能量和空间。

长长话题慢慢续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5 05:33 , Processed in 0.05600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