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664|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偶把遮蔽在水底里的一兵拽出水面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5 1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读敬一兵的《物语》思索……



  我读《物语》,认认真真地读了三遍,每次读后的感悟都不同。因为它有足够的内涵和底蕴,促使我很自觉地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审美,而且阅读理解一直呈递进状态中。这无疑就是好文章的魅力。
  
  用简单遮蔽复杂的魅力
  在混沌的人类世界里,人们想过得简单些还是容易的,但能真正做到从简单中享受精简的却是非常不容易的,那是一种境界,需要有能力抵达这种境界方可。《物语》的第一自然段很简单,只有三两句话,第一次读时,仅视为开篇的过度滑笔;第二次读,感觉其中含有小说语境的味道,但又分明不是小说,而是把“她”推在了这个文本前首,目的在引荐读者注意,本文将要叙述的与这个“她”有密切的关系;第三次阅读后,我才真正捕捉到作者在他简单的“过度滑笔”里,不但完成了向读者介绍了“她”的存在和状态,更重要的是深藏了玄之又玄的“别情”,那就是——“这不是我的印象。”作者把自己对“她”的直观,简单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又用同样简单的“这不是我的印象”来遮蔽自己复杂的心境。细细品读“这不是我的印象”,自然品出了这一只有七字的短句,其实包含了三种意境——这不是她给我的印象;这不是我对她的印象;这是“我”与“她”之间含有肯定与否定的双向性。

  这时,我读到了作者遮蔽在文中的真情,也读到了作者对读者的坦然,他用自己的叙述技巧在遮蔽自己情感外溢的同时,其实也明明白白地告诉了读者——我并不是在写那个“她”,我真正要写的是存于我内心世界里的某些意识,只是用“她”作为一种写意的具象,来烘托散文叙述不能不重视的一个现实环节——在场性;并且为后面的“与她同样孤独的我,忍不住要从头到尾阅读货物,即便那货物,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纽扣,我也不由自主就把它当成一个人来思念”这一“物语”铺展的需要,设下了一个坚实的伏笔。也就在此时,我才真正明白作者题立为“物语”的用心和遮蔽自我的高技。

  
  深藏立题里的遮蔽魅力
  何为物语?“物语”原本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是由口头说唱起缘转为文学作品的故事或杂谈,如著名的《源氏物语》。物语文学早期分有两个流派,即是创作物语与和歌物语,创作物语纯属虚构,具有传奇色彩,和歌物语大多是客观叙事和历史记述;物语脱胎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和艺术的完整性,也仅仅是一种向独立故事过渡的文学形式。作者把“物语”用于作为一个以叙述人与物之间存有默契话语权为主体的文本的文题,让“物语”的身份融于物也有话语权的叙述里,可见其蕴涵和蓄积的国外文学知识的厚实,是足以使其具有沾手而用的应用能力和具有深邃的借立题写意,借写意或展示或遮蔽的高超艺技。这足以令我联想到作者的另一篇让我难以忘怀的写意散文——《脑袋里的蚂蚁》。脑袋里的蚂蚁,多么令人赋予想象的立题,人的思维又何尝不是像蚂蚁那样“沿寻一种来路不明的甜丝丝的气味”在搜索想要截取的目标啊。作者在整个文本里,只是用蚂蚁写意,隐喻陈述现实社会里的“低层民生”;成熟地借用“细腻和精微,是通向细节的两条路,或者也可以说成是细节用自己的细胞材料,铺垫了细腻和精微要走的路”这样的“文本评析术语”铺垫写意,再次呈示“低层民生”的艰难与坚毅。

  由此可见,写作者的心胸宽厚和思想创新,才是构成文题厚重蕴藏量和能否闪烁出深藏于立题里的遮蔽魅力的奠基石。敬一兵能做到在写意中如此遮蔽与明示的混淆设布,熟识其中分工的重轻比例,不是一般散文作家能把握的,这需要作家具有多层面的生活经验,需要作家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厚实的写作创作经验,还需要具有一种深潜于常理下的哲理作为铺垫,从而在展示文本的文字魅力背后,凝集了散文的张力,沉淀了真正的文字精神与文字价值。

  
  享受从简洁里透射出美的内涵
  在赏析敬一兵的散文语言时,我总能感受到是一种享受。因为总能享受到从简洁里透射出美的内涵,从极其简易的语言里,能感受到有一股暗潜的穿透力,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文章特有的质感和魅力,招引我去感受那些情景,去联想作者的写作意境,会有一种穿透柔和地重温作者在写作场里的种种情景,让我的视野和视角都具有相当真切的映照效果。

  比如,《物语》中,一句“在我的瞳孔里,她就像一条冬眠的蛇,一丝不动,很容易被别人忽略,或者被花花绿绿的鞋垫,大大小小的刷子,粗细不等的绳索,还有五花八门的刀具和梳子纽扣取而代之”,把一个不爱说话的“她”写得惟妙惟肖,活脱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然而,“这样说来,雕像或者冬眠的蛇,只是她聆听货物说话的一种姿势,是她努力走近货物的一种表示”一下就锁定了“她”与货物的情感,从简洁的言语里透射出来的美的内涵,使文本处处呈现潜有浓浓的“意识涌动”,让我想象作者为什么会选择“物语”借“她”来陈述写意的同时,激活了我的阅读欲,很自觉地想走进作者的创作现场,与作者重温创作情愫。

  《物语》整个文本归类在写意与写实之间。作者选择了用意识流的元素做直觉叙述的铺垫,意在通过这种叙述技巧,用一个具体的对象来遮蔽作者意识的漂浮。说是意识流的,它有具体的对象;说是写实的,又分明是用潜在的意识涌动,制控叙述生活里的意象,代替直抒作者思想的尺度和力度,这样使文章更具有散文艺术的真实性,这就是与纯意识流散文的最大区别,也就是说作者是在用意识元素涌动的潜流把自己深藏起来,虽然思想依然在明处,但表面是安静的,漂浮在上的仅是浅浅淡淡的情绪,其实作者把自己藏得更深了。

  我很喜欢《物语》的结束语——“与人、与物、乃至与一个物语结缘,不过如此吧。”在这简洁的结尾语里,我捕捉到,并也享受到了敬一兵的写意散文里所闪烁出来的文字灵魂,激活我的阅读思维,滋润了我的阅读视野,激发我在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都处于极度疲惫的实情下,还是匆匆忙忙地摘录自己在阅读思索中滋生的肤浅的感悟与感慨。
  
  说句题外话。我很欣赏敬一兵所坚持的散文创作原则:“我一直信奉的原则就是,看同样的事物,一定要看出与别人不同的内容,否则还写什么散文呢。”其实,寻觅新的发现,拓展想象空间,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应具备的基本功夫呢。



[ 本帖最后由 峻毅 于 2010-7-5 11:15 编辑 ]
53#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22: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7-18 20:57 发表
再读美文,问好朋友1

刚刚读了你的《青豆角,黄豆角》,很有意境,不只是美,还有魂。
52#
发表于 2010-7-18 20:57 | 只看该作者
再读美文,问好朋友1
51#
 楼主| 发表于 2010-7-18 18: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茌山石 于 2010-7-7 12:37 发表
厚重文字,春节后曾去德州,和高版聊到您的文字,都说您是真才女,拜读。

有你们阅读才是我的幸运。虽然平时交流不多,但能拥有你们这些文友,真是福:)
50#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00: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7-7 08:29 发表
她确实用眼睛把我的衣服剥完了,嘿嘿~~

哈哈,敬老大,偶就当是你给予偶最有份量的肯定了呢:))
49#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00:25 | 只看该作者
问候若雨、若荷、闲情逸致、房版,谢谢你们的谬赞,我权且当之为对我的鼓励。
48#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00: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川媚 于 2010-7-8 20:18 发表
学习了,问好二位。楼主原来是美女。
呵呵,川媚还以为我是男士吧。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00: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枫叶红晚秋 于 2010-7-8 00:51 发表
刚才读了敬一兵先生的《物语》,你这家伙的阅读视角真够“邪乎”的,怪不得敬一兵先生会说“她确实用眼睛把我的衣服剥完了。”谁能经得起你那么啊,人家潜得再怎么深也让你给拽出了水面了。像你对“物语”文题 ...
邱编好,在中财看到您,真的有点意外啊!嘿嘿,凡是我想要“拽”的,大多是铁哥们,自然敢肯定是我知道有足实的潜在力量抵达岸边的:))
46#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00: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谷 于 2010-7-6 09:54 发表
峻毅这个“拽”得好,不拉出水面怎么解析呢?敬老师的这篇〈物语〉是去年的作品了,但还是有挺深的印象的,再读这篇评,更是感慨良多。问好!

问候若谷。当时就是想啊,把一兵老大的从“潜在意识”的深层“拽”到水面上来:))
45#
发表于 2010-7-8 21: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0-7-5 11:46 发表
  1、俏皮的文题。让人看到一种鲜活。
  2、畅达的叙述。一气呵成的写让人一鼓作气读完。
  3、独特的视角。用“简”、“藏”、“美”这些词合力表达一个”遮蔽“的立论。例举论证叙述都是以简驭深的浑然一体 ...


欣赏星钧的回复。
44#
发表于 2010-7-8 20:1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问好二位。楼主原来是美女。
43#
发表于 2010-7-8 20:12 | 只看该作者
        峻姐把脉得准,解读细腻深入,别致的标题,一个“拽”字,意韵绵长。欣赏姐姐的评论文章,若雨学习并问好!
42#
发表于 2010-7-8 08: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7-7 11:01 发表
很棒的一篇评论,把敬版的此篇散文的立意,写作手法,以及包涵的散文之美剖析地很透彻,非常值得学习。以前看敬版的文章中说,他看一篇文章非常注重开头和结尾,他自己在文章中也是这样做的。此篇文章在解析敬版的文 ...
问好老朋友!
41#
发表于 2010-7-8 00:51 | 只看该作者
刚才读了敬一兵先生的《物语》,你这家伙的阅读视角真够“邪乎”的,怪不得敬一兵先生会说“她确实用眼睛把我的衣服剥完了。”谁能经得起你那么“拽”啊,人家潜得再怎么深也让你给拽出了水面了。像你对“物语”文题的挖掘,恐怕是作者在创作时都不可能想那么周密的。你真的做到了你主张的文评原则——“出评三要三不要”,你这巾帼不须眉,真让尔等堂堂大老爷们汗颜了。我还要呆两天,不知明天下午能不能找个空隙去看看你。
40#
发表于 2010-7-8 00:16 | 只看该作者
峻毅好!今天我去大院办事,听说你被借到市流动人口管理局收集创作素材去了。这活并不轻松吧,也不可能让你坐在机关就能完成的。你这身体扛得住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1 04:32 , Processed in 0.06218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