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3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彝山二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3-28 0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连绵起伏、蜿蜒曲折的千里彝山如一条受惊的巨蟒,在这里腾空跃起,便有了这巍峨挺拔的洛漠扎峰。洛漠扎峰是老虎出没的地方的意思。传说,远古时代,彝人的祖先爬出葫芦以后,就在这老虎出没的地方撵山狩猎,男人磨平了脚掌,踢秃了脚尖,脚趾不长指甲,女人被倒钩刺挂得胸脯上伤痕累累,娃崽为找不到奶头而整日整夜哭泣,娃崽的哭声割得大人们耳根发疼,他们感到,有必要换一种方式生活。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痛苦思考,他们决定定居下来,又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艰难寻找,他们来到洛漠扎峰山脚,搭起了窝棚,盖起了垛木房。男人的弓箭换成了弯刀,女人的麂哨换成了梭子。这就是最早的洛漠寨。男人们的弯刀砍出了一坡又一坡的苦荞花香,女人们的梭子织出了一匹又一匹的粗白麻布。苦荞花香和粗白麻布吸引了那些还在深山里和野兽赛跑的弟兄,他们背着猎物来换苦荞和麻布,山外的汉人也挑着盐巴来换熊胆和麝香,寨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有人还学着汉人的样子,盖起了土木结构的闪片房,洛漠寨不知不觉成了洛漠镇。


                      鸡  头

  两扇古老厚重的门板紧咬在一起,关得严丝合缝。

  门前挤了许多人。浓浓的夜雾,裹了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但人们分明看到,那座年代久远的古大门,正盛气凌人地贴在自己的鼻尖前。于是每个人脚杆很直,脖子缩得尽量短。凉阴阴的浓雾,争相钻进麻布衣裳。在身上舔,立时起一身鸡皮癞。清鼻涕沾在木木的唇上,怕弄出声不敢擤,用袖子横着一揩,袖子上滑腻腻的粘物,冰凉地糊在脸上。

  “喔喔——”公鸡拽弯了脖子歇斯底里,高亢悠长的声音撕开了天边的黑幕,露出一抹亮光,亮光慢慢溶化了浓浓的夜雾。古漆斑驳伤痕累累的大门赫然扑进人们的眼帘。人们的脸色愈加恭敬。

  “格——咕——!”厚实沉重的红椿树古大门,在坚涩苍老的声音里缓缓打开。

  红眼、白眉、皓首,一个和大门一样古老的老者步出大门。

  人们僵直的脚老弯一软:“扑通”,膝头硬硬抵在潮湿冰凉的地上。“老祖——”,每个人都这样喊,但没有声音,只是麻木的嘴唇嚅了嚅——那两个字卡在了喉咙里。

  老祖一笑,点点头。雪白的扫帚眉下,那一对红眼珠左右一动,每个人都感到有电光从脸上掠过,一激灵,停止了哆嗦,刮骨的寒意顿然消逝。

  嗖,嗖,寒风并没有停。老祖的一头长发高高扬起,又飘飘落下。在人们的记忆里,老祖至少有三十多年没剃头了。老祖辈份太高。同辈人早死光了,小辈不能动老辈的头,老祖的头便无法剃了。几十年来,都是头发长得行走不便,老祖才自己用砍柴刀剁去一截。

  老祖一任长发飘飘扬扬,径直走到枣红马跟前,左脚踏上马镫,右手按在马背上,回首向众人一望。“老祖——!”不知谁先喊了一声,“老祖——”“老祖——”“老祖——”……卡在喉咙里的那两个字终于吐了出来,心胸为之一畅。

  老祖又是微微一笑。又点点头。

  “老祖,快回呀,我们等着您撕鸡头呢!”

  “放心,我去两天就回!”老祖灿然一笑,露出满口漆黑的牙齿,在晨曦的映照下,黑闪黑闪地发光。

  鸡头,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啃,那是彝家待客的最高礼遇。老祖是彝山专啃鸡头的人,在彝山数他年纪最大辈份最高。没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岁。问他,他总是笑而不答。六、七十岁的白发老头都要管他叫“老老”。人们从没听说老祖生过病,偌大一把年纪,还耳聪目明,瞧势头,再活一百岁也不成问题。鸡头不归他啃,谁啃?不管谁家有大小事情,都要恭请老祖到场,尊他坐上八位。鸡头一上饭桌,就由当家人给老祖作一个揖,下半跪双手捧上鸡头。老祖总是连连摆手:“不行不行,老刀不砍刺,老人不管事,我不行!”于是主人固请,老祖固辞,反复推让半天,老祖才勉强受下。接过鸡头,老祖的神情一下子庄严肃穆起来,提提袖子,理理两撇扫帚眉,才动手用鸡脚刺样的尖指甲撕鸡头。鸡头是圣物,到处藏着神的意旨。鸡舌软骨看财运,上嘴壳看财门,下嘴壳看口嘴(即是否吵架),顶盖骨最有名堂,劈成两半,左主右客,那上面能看出近期内主边客边“走不走人”(即死不死人),有无病痛、六畜顺否、有无火灾、能否出行等等许多名堂。老祖边撕边指指点点地讲解:喏,大旗舒展,可以上山(即狩猎);前仰后合,神很喜欢;右有煞气,客边有凶。噫?怎么红线不过关,主边财运不通呀!你们家没开财门吧?……老祖的四周挤了许多人,前面的睁圆眼睛,半张着嘴。清口水从嘴角流到下巴也不知道;后面的努力踮起脚尖,脖子拽得象长颈鹿,拼命往人圈里挤。说到吉祥处,大家都喜笑颜开;讲到不吉利的地方,人人都把眉头扭成“川” 字,满脸忧虑的神情。逢到老祖不能亲自到场,主人便要把鸡头、鸡脚、鸡翅膀、鸡尾巴(代表“全鸡”之意)一起送到老祖的家里,请老祖指点迷津。老祖只撕鸡头,脚、尾、翅仍让主人带回去。如果偶然有一个鸡头没让老祖啃,这将成为主人家的一块心病。

  彝山的人们常把老祖挂在嘴上:老祖说了,最近不能上山;老祖说了,最近要有火灾。老祖长,老祖短,言必称老祖。某人说一句:“要走人了。”别人便会瞪他一眼:“别开破嘴!”那人也理直气壮地把眼一瞪:“这是老祖从鸡头上看出来的。”骂的人便会马上改变态度:“真的呀?唉!不知又要轮到谁了!”老祖的话错不了,何况是从鸡头上看下来的呢?

  在嫩嫩的晨光里,老祖那灿然一笑,格外鲜亮动人,山民们木木的脸上也跟着挤出几缕僵硬的笑容,但每个人的心里仍是空空的,煞白一片茫然。老祖真是要出远门,到山外去?老祖几十年没出过彝山了,他曾说到死也不再走出彝山。前几天,来了个干部,说县上搞了个编写地方志的培训班,想专门请老祖这个“活史书”去给大家摆摆古。听说摆古,老祖一下子来了兴致,爽快地应了下来。老祖要出山的消息震惊了千里彝山,各寨子派代表连夜来到洛漠寨,要劝阻老祖,可见了老祖面,人人都怯了,没人敢开口劝阻他。眼睁睁看着老祖上了枣红马,摇摇晃晃出山去了。山民们的心全都悬了起来,跟着老祖在马背上晃啊晃……?

  老祖晕晕乎乎地被枣红马驮进了县城,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就像彝山忙忙碌碌的蚂蚁;那些帽子仰掉还看不到顶的高楼大厦投下歪歪扭扭的阴影,老祖站在斜斜的阴影里脸上不动声色,心里暗暗嘀咕城里真是他妈的日怪!大冬天的,这些城里婆娘却都光着白亮亮的大腿,只在腰间围一块巴掌宽的黑布,把磨盘似的大屁股裹得轮廓分明,扭来扭去,猪蹄叉似的鞋后跟敲得地面笃笃乱响。老祖深怪这些女人不该睛天白日的裤子也不穿就到人群里来乱挤,该有人出来管一管才是。老祖扬了扬手中光滑黑亮的百年拐杖,面对彝山的山民肃然起敬的百年拐杖,城里人竟然无人理会,行色匆匆的人们不断用诧异的目光来打量老祖,那眼神分明是彝山的男女围观刚捕获的狗熊时才会有的。老祖一下子感到针芒刺背,浑身不舒服,枯瘦的手臂一软,百年拐杖戳到了地上。老祖说他累了,不想再逛街,陪同人员便安排他住进招待所。老祖刚住下,就来了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他自我介绍说,他是一位专攻“现代派”的新潮作家,近年来走入了死胡同,写不出好作品,想返璞归真,写点乡土小说,最近才回到县城。听说县里请来了“活史书”,很高兴,想向老祖挖点素材。作家的话老祖不怎么懂,只知道作家也想听他摆古。这很好,他想。

  作家把老祖请到家里,并亲自下厨露了两手,花花绿绿的菜摆了一桌子,看得老祖平生第一次眼睛发花。他们边看电视边吃饭,作家专拣着鸡腿鸡脯往老祖的碗里夹,鸡头却一直搁在菜碗里,掀去掀来也没夹给老祖。电视里,一个漂亮得一塌糊涂的女人,正面对一块花哩糊哨的挂图大口马牙地预测明天的天气说明天有雨。那样一块尿布模样的东西就能预卜未来?老祖睁大眼睛困惑不已。奇怪的是,作家对这种毫无根据的信口雌黄竟然也信了,他对七、八岁的儿子说:“冬冬,明天有雨,上学别忘了带雨伞。”老祖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作家终于夹起了鸡头,老祖急忙扬起筷子,正想照例客套“老刀不砍刺”,却见作家将鸡头往儿子碗里一扔,说:“小孩子牙齿好,啃这个大骨头吧。”老祖一下子愣在那里,扬起的筷子僵了半天才放下。作家的小儿子将鸡头骨嚼得格格吱吱碎响,老祖的心随着鸡头骨的碎响声阵阵颤抖,就好象在嚼老祖的心,眼睛忍不住直往那破碎的鸡头上打量,老祖凭着丰富的经验和鹰一样锐利的眼睛,他发现鸡头天窗明净,火塘透亮,明天根本不会下雨。鸡头管三天,羊膀管七天,三天之内都不会下雨。老祖的两撇扫帚眉耸了耸,嘴角一弯,一丝轻蔑的笑意爬上老祖皱巴巴的脸上。

  回到招待所,老祖总感到心里堵得慌,自己在彝山撕了一辈子鸡头,今天却眼睁睁瞅着别人把鸡头当作耗子头嚼。不过,那个愚蠢的作家竟相信明天有雨,又使他心里有些快意。软咪塌稀的弹簧床始终不如家里的硬板床好睡,老祖翻了半夜的煎饼才迷迷糊糊睡去,梦见自己还在彝山撕鸡头。早上起来,天空睛朗,老祖自负地笑了:今天看愚蠢作家的洋相了。就在老祖捉摸着该摆什么古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天上乌云滚滚,接着就下起了雨。老祖心里一沉,脸上就起了一层灰,脸也拉长了许多。文化馆的人来看望他时,他脸色阴沉地要求:马上回洛漠寨。大家都愣了,不是说好要摆古的吗?怎么才来就要走?老祖很固执,执意要走,县长赶来也没留住他,只好派人冒雨把他送回洛漠寨。

  谁也弄不懂这是为了啥,只道是他人老了脾气古怪。

  老祖回到洛漠寨脸色很难看,把那两扇厚重的古大门一关,谁也不理就径直走进自己的房间躺了下来。家里人问他,只是摇头。
第二天,老祖没下床,端到床边的饭一口没动,大家才意识到:老祖病了。

  老祖也居然会病?没人敢相信。

  山民们抱着鸡提着蛋,像蚂蚁搬家一样挤着来看望老祖,问长问短。老祖什么也不说,大睁着一双失神的红眼睛,直直地看着漆黑的楼楞。

  山民们第一次发现:老祖老了。
老祖在床上躺了六天,变得神志不清。他痛苦地扭动着身子,含混不清地呢喃道:“头……头……鸡头……”

  人们面面相觑,谁也弄不懂老祖要说什么。

  第七天,老祖意外地清醒过来。他深深舒了口气,叹息一声:“真累!”接着用狐疑的眼光,把屋子里的人都审视了一遍,又昏了过去。并且再也没有醒来。

  老祖终于死了,死后眼睛没闭。亲戚朋友轮流用热手掌从他的脑门向眼睛抹下来,一遍又一遍地祷告:老祖祖,我们很好,你安心去吧,只是不要走得离我们太远。但老祖那双平时很少有人敢正视的红眼睛。还是大大地瞪着……?

 
                      洋  狗

  “狗日的扎土,咋就发啦?”面对拔地而起的一幢两楼一底钢筋混泥土洋房,小镇的人们一下子,眼珠全错位了。

  扎土嘴巴咧到耳巴根,一遍又一遍地给人们传带把烟。两颗把门大金牙,映着两轮亮闪亮闪的白太阳,刺得人们的眼睛花了又花,凭空生出许多敬畏感来,带着谦恭的微笑,点头哈腰接过带把烟。心里却恨恨地骂道:杂种!

  先前的扎土,不过是个二流子。不打猎,不种地,整天游手好闲,老人看不惯,姑娘不喜欢。三十老几还娶不到媳妇,姑娘们不要他去串,他却硬要往人家姑娘房里挤。一次,被一个姑娘推下厩楼,跌在羊厩门口的石坎上,磕掉了一对门牙。他一生气就出山去了。

  不想,两三年回来。竟发了,还盖起了洋房。连那对门牙都镶成了金的。

  人们都向他打探发财的奥妙,扎土却笑而不答,莫测高深。小镇的人们越发感到扎土是个谜。

  小镇一溜过来都是垛木房。只有扎土的一幢是洋房,便分外引人注目。特别是山外的汉人,一到小镇,总要在扎土的洋房前驻足品评:阿咂咂,驴日的扎土,瞧他折腾的,怎么在洋房前面还修这样一堵照壁?这算什么建筑风格?

  扎土不管人们骂他还是称赞他,一律慨然接受,还昂着头,在小镇上洋洋得意地走过来,走过去。

  对洋房的议论渐渐少下去,扎土便感到有些寂寞,不知从哪里弄了只猫来。并说,这是只波斯猫,外国进口的。

  小镇的人们都争着来看外国猫,扎土的洋房里又热闹起来。那外国猫果然与本地土猫不一样,毛色雪白,柔软发亮,眼睛呈玻璃彩色,却晶莹透明。大概波斯猫从没见过这么多打着酒嗝的陌生面孔,惊得东躲西闪,上下跳跃,敏捷异常。扎土用一根山草绳将它拴了夹膀,也几乎被它挣脱。

  扎土说,这外国猫有许多古怪,睡觉不打呼噜,不吃耗子,却是耗子的克星,听见它的叫声,耗子就屁滚尿流,逃之夭夭。它不吃饭,专吃鱼,喝牛奶,还要天天洗澡……?

  人们听得一愣一愣的。

  以后,果然天天看到扎土骑着铃木,四处为猫弄鱼。扎土说,这猫十分讲究,不吃死鱼,只吃活鱼,吃到只剩尾巴,鱼尾还一摆一摆的,猫就特别高兴,不停地来主人身上蹭。
  
  于是,当扎土牵着套银项圈的波斯猫从小镇上走过时,人们便很尊敬地问:“吃过了吗?”“吃过了,吃过了,这外国猫真难侍候。不洗澡,它不喝牛奶;没有鱼,它就绝食。”

  “嗨呀?”婆娘媳妇们夸张地惊呼,脸上是怪怪的表情。

  扎土的一对大金牙越发的光彩四溢,跟在欢奔乱跳的波斯猫后面屁颠屁颠地去了。

  外国猫在扎土活鱼、牛奶的滋补下,越长越大,又肥又胖,街也懒得去串了,整天呼呼大睡,扎土试着硬拉它去溜街,但它赖在地上,死活不动弹。把尊贵的洋猫在大街上拖着,有伤大雅,终归不好强猫所难,只好由它睡去。吃的却还得是活鱼、牛奶一类贵族食品。吃了睡、睡了吃,有时连给它洗澡,它也赖得睁眼睛。

  圆滚滚,胖墩墩的外国猫,有狗大,却比狗胖,象猪,又比猪尊贵。小镇的人们越发惊讶于外国猫的古怪。

  有人疑心,不仅耗子见了它魂飞胆散,就是洛漠扎峰的麂子也恐怕不是它的对手。

  正好,小镇鼠患严重,一农户特来肯请扎土带猫去他家叫上几声,以借猫威,震慑群鼠。

  扎土欣然同意,就去掀猫,洋猫正沉醉在深沉的梦乡,掀去掀来不愿动弹。费好大劲才抱起来,只见嫩红的猫鼻子上,缺缺丫丫许多古怪。那农人眼尖,早看清猫鼻子上是许多细密的老鼠牙印,忍不住惊叫道:“猫鼻子咋被耗子咬啦?”

  这一喊,不要紧,一下子围了许多人。

  “什么?猫还能让耗子咬了?”

  “日怪,这真的是猫吗?”

  “扎土,可别弄错喽。”

      ……   ……?

  人们指着扎土抱着的外国猫大惑不解。

  扎土尴尬地将猫放下,那猫竟然又沉沉地睡去,呼噜打得比猪还响。

  “噫?扎土,你不是说外国猫不打呼噜吗?它这是在干啥呢?”

  “嘻——,日怪日怪,猫比人古怪?”一个少妇放肆的笑声。

  扎土无地自容,照着外国猫就是狠狠一脚,“哇——呜——!”一声惨叫,叫声分明是正宗的猫声气。

  扎土由于波斯猫给他丢了面子,好一段时间象瘟鸡一样耷拉着脑袋,小镇的人们都以为扎土就这样蔫了,婆娘媳妇们把扎土作为笑料添油加醋地反复褒贬,又一个跟着一个蒙着嘴巴,笑得花枝招展。

  就在女人们把扎土议论得一丝不挂的时候,扎土又从山外弄了条狗回来。这不是一般的普通狗,而是条洋狗,据扎土说是德国良种狼狗。高脚大棒的,象小牛犊,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叫起来,声如洪钟,鼻腔共鸣很好,浑厚深沉的声音极有震慑力。这洋种狗,可比波斯猫好喂多了,不挑食,无论是猪肉、牛肉、羊肉,只要是新鲜的,它都吃。扎土也喂得刁,他接受养猫的教训,不让狗吃得太饱,随时保持饥饿状态。完成一组规定的动作,奖赏一块骨头;把小镇上的某个路人追得面如土色,奖赏一条精肉;若是把女人的百褶裙咬起转她个晕头转向,奖赏精肉三条。于是,大洋狗对追赶女人乐此不彼,小镇上也就随时听得见婆娘媳妇们夸张的惊叫声。小镇的人们对扎土敬畏有加,生怕他的大洋狗来开自己的玩笑。

  先前对扎土的波斯猫嘲笑最多的多比,经常被大洋狗追得五官变形,脚后跟翻筋。有一天,实在气愤不过,多比照着追来的大洋狗一脚踹去,结果,大洋狗衔住多比的脚杆,顺势一甩,把多比摔了个扎扎实实,眼冒金花。扎土脸色一变,心想,坏了,闯祸了,不想,多比爬起来,一颠一拐地过来,咧着嘴,笑得比哭还难看:“哎哟,扎土,你这狗日的狗还真厉害。”

  小镇的人们更加惧怕大洋狗了。只要大洋狗从瘦长的街道上雄赳赳地跑过,小镇的土狗也都夹着尾巴,远远避开。由于大洋狗的雄风,小镇上的娃崽们的哭声也都收敛了许多。

  忽一日,来了几辆警车,把扎土一铐,关进囚车,鸣着警笛走了。警察说,扎土出山去这两年没干好事,专在瑞丽至昆明的“黑色走廊”里替人贩运毒品,最近,他的几个同伙落网了,把他也供了出来。洋房属非法所得财产,贴了封条。人们慨叹不已:狗日的,我就说他富得日怪。

  大洋狗却不知主人已身陷囹圄,照常在小镇上调戏妇女。这还了得,反了你?扎土都下狱了,你这瘟狗还在这里欺压百姓。大洋狗成了千夫所指。

  多比第一个跳出来不服气,这一久他已被这洋种狗追得人不人,鬼不鬼,日子比旧社会还难过。现在,他要出掉这口窝囊气——追狗。多比倒提着火枪,一副鬼子进村的模样,追了半天,才将大洋狗撂翻,狗肉美美饱餐了几顿。狗皮加工成狗皮领褂。多比穿着狗皮领褂神气活现地从小镇上走过,逢人就讲这狗皮领褂的妙用:一可保暖,二可医治风湿病,三还可以驱鬼避邪。人们听得点头哈腰的。

  多比穿着狗皮领褂从小镇瘦长的街道上走过,威风绝不亚于当初的大洋狗。人们的眼光一碰到狗皮领褂,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把你的头硬往下按,狗们更是怕这狗皮领褂胜过洋种狗。远远嗅到气息就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嘴里还呜呜不已,既不情愿,又很无奈。

  深秋的一天,太阳出奇的大,正当多比唾沫横飞地向人们讲狗皮领褂如何驱妖避邪时,“汪——”的一声,腿肚子上挨了一嘴,回头一看,一条本地土狗早已一溜烟跑远了。腿肚子生疼生疼,低头一看,咬得好狠,殷红的血正汩汩地往外涌……?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8#
发表于 2004-3-30 21:20 | 只看该作者
这说的就是我们彝族山寨的事,有反思,有思考,有生活,亲切,厚实。
7#
发表于 2004-3-30 09:21 | 只看该作者
喜欢看这样的小说,异域特色,学习
6#
 楼主| 发表于 2004-3-30 01:0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三里娃、龙侠、心语及一楠等诸位仁兄的抬爱!
5#
发表于 2004-3-29 12:03 | 只看该作者
很生活很厚实的一个东东!:)
4#
发表于 2004-3-28 17:53 | 只看该作者
风土人情,生活气息浓。
3#
发表于 2004-3-28 16:23 | 只看该作者
没细看,但觉不错。
2#
发表于 2004-3-28 09:39 | 只看该作者
地域风情,一览无余!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3 07:23 , Processed in 0.25472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