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64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屈原:汨罗江畔的浪漫孤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22 0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剑鸿
  
  一
  
  余光中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作为“蓝墨水上游”的汨罗江,到底什么样,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未走近她,就像我从未走近世间其他许多事物一样。但我想,千百年来,她婀娜多姿的身段、妩媚清丽的面容,一定见证了两岸无数粉墙村舍的坍塌,绿柳红桃的凋零,洗尽了无数历史过客的风华。如今,蜿蜒的江水依然,但它曾经映照的一切,都如梦中流影镜里繁花,消逝在昼夜不息千古不变的浪涛声里。我没有到过汨罗江而我记住了汨罗江,是因为一个名字给了我光亮为我插上了翅膀。
  
  这个名字,叫屈原。
  
  两千多年以前,美丽的汨罗江畔,曾经有一个孤独的身影在这里踟蹰徘徊。这个孤独的身影,从喧嚣的郢都走来,从勾心斗角的人群走来。他心向故都,却无可回头,丑陋的人性损害了他,恶毒的诋毁驱逐了他。他也许厌倦了尘世的污浊,受不了家国被蹂躏的哀伤,更承载不了满心蒙受的尘垢。因为他太爱洁净,太渴望世界呈现一派美好清明,然而,世界给他的回应却是乱而浑浊的景象。所以他悲愤交加,喃喃自语,披发独行,内心翻腾,他想着澄澈的江水一定能将一切污浊荡涤,想着宁葬鱼腹也比苟活尘世更有意义。于是,他身怀白沙,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江心,走向了自我的终结和梦想的救赎。他不会想到,绿波荡漾的汨罗江在泛过一阵涟漪之后,这个涟漪会在人间震荡几千年,令后世生出无限景仰和怀念,并以端午节的形式留住他的情怀,以粽子的模样镌刻他的节操。
  
  我经常想,或许从本质意义来说,每个灵魂都是浪漫而孤独的,都深自期待一方属于自己的诗意栖居之所,自觉不自觉地勾勒着一番美轮美奂的世界图景。西方的柏拉图、马克思如此,中国的孔子、屈原也是如此,平凡的万千生灵莫不如此。然而,理想之国的神灯总是高悬于梦想的额顶,诗意的栖居也总如雾霭飘渺难觅。经历过繁复的庸常生活、习惯了失望的人们会选择放弃这种追寻,随波逐流,求得尘世身心的暂时安定,却也总有一些孤高者痴恋美好的心中图景,不愿屈就现实而做出相反的抉择,宁以肉身的速朽换得灵魂的纯净,延续神圣的梦想之火。人们称这种行为为诗性的自杀,或者哲学性的自杀。也许在我们这个时代,这已是一个遥远到陌生、陌生到缥缈的话题。为个体的尊严、为家国的沦陷、为衰败的文化、为高贵的理想而殉身,是英雄时代的事业,苟且时代的哀吟。当一个诗性的生命深深锲入他所在时代最艰难的困惑,那么,壮烈的死亡将成为对一个时代难题最深刻的呼应。
  
  二
  
  在屈原的身影隐没于碧绿的汨罗江之前,埋头阡陌之间的人们一定留心过他,所以史书会有“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记载。但一心劳作的人们,不会理解这个被憔悴枯槁的皮囊包裹的内心是什么景象,也无暇去深究这种景象和自己的时代有什么瓜葛,和田间地头的活计有什么牵涉。只有江畔闲逸的渔夫认出了屈原,好奇地发问,你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会来到这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呢?屈原说,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这是一个响彻历史的告白,是一个孤独者和世界的绝离之语,是一个人与整个世界失去联系时的哀鸣。经此告白,千载之后的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孤独行吟的失意者,而且仰望到了一种洁身自好的痴迷和精神的高度。由此高度,我们似乎看到,在这个世相纷乱的人间,横亘着一道泾渭分明的醉和醒,浊和清之界,这条界线就像东非大峡谷一样,标志着鸿蒙初期岩浆的挣扎和痛苦,预示着人类心灵的清流必将循着这条界限奔涌向前,去找寻属于这个族群存在的最高意义。深刻的渔父似乎并不认同屈原的见解,他反驳屈原说,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而自令见放为?”
  
  也许对一般的痴迷者,这样的劝导不啻是振聋发聩之语,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太多平凡生命的无奈,见证了无数挣扎前行的足迹,汇聚着许多沧桑心灵的低语,是人们在困顿和绝望中苦苦开拓的生存豁口和意义之路。在大多数人们看来,渔夫的思路似乎更为开阔,认识更为理性,人们也许更乐于接受“与世推移”的态度,否定“深思高举”的自我放逐。毕竟卑微的个体生命有着太多的不能承受之重。希冀默默而生于平凡世界的凡夫俗子和渔夫一样,不能理解像屈原这样浪漫而高贵的灵魂,在诗意消亡的景象中会有多么孤独和失望。所以,渔夫的话没有唤醒屈原,只是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审视历史的坐标。
  
  屈原以他悲壮的死亡,向作为后来又后死者的我们宣告,在没有尊严的世界寻找尊严,在没有爱的世界呼唤爱,在真理蒙蔽的世界寻找真理,在正义缺失的时代坚持正义,在没有意义的世界寻找意义,是何等令人绝望的事情。他照耀后世的光辉,让我不禁想起了西哲尼采的话,“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屈原的遭遇和选择,如闪电如雷鸣,划过历史的夜空,激发了一个民族的信仰之旅以及无数高贵灵魂对于美丽世界的守望。
  
  三
  
  屈原沉渊而亡的一百多年后,同样饱受摧折痛苦,但坚决选择活着的司马迁,为这个汨罗江畔的身影所感动,满怀热情地写下了他的事迹,记下了他的人生沉浮和家国命运,字里行间充满唏嘘之情。“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纵览太史公的传记文字,深情如此的并不多见,他或许从屈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许多背负着爱和梦想行走在尘世的独孤身影。所以,他才会这样将浓情凝聚笔端,在抒发自己时事之愤身世之叹的同时,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怀想。
  
  今天,当我再次捧读《离骚》、《九章》、《天问》、仍然能够为诗行间饱满的情感力量所陶醉。一个浪漫诗人跃动的灵魂,连同他的的悲怆和凄苦,一齐以充沛的意向席卷而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这些诗句,夹杂着浓郁的生命气韵,苍凉的岁月情怀,厚重的民生观照,是一首首直道而行的高歌,字字如香草美人,触动我的神经。
  
  我常想,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灵魂,才能发出这样深沉幽怨的歌唱和咏叹呢?当我们真正走近屈原,会不会和司马迁一样爽然自失呢?
  
  出身楚国贵族的屈原,在《离骚》的开篇就提及自己的身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据史家考证,屈氏和楚王原来还是本家。这个氏族从春秋到战国,曾经备受楚王荣宠,可谓长盛不衰。或许,这样一个出身给了屈原很大的自豪感。也给了屈原和楚国不一样的关系,以致于他至死不渝以楚为国,不离不弃,这种状况在春秋战国时代是难能可贵的。连太史公也“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在群雄并举、中原逐鹿、“楚材晋用”的时代,屈原完全可以像孔子、孟子,孙子、韩非子等人一样,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不愿背离这方生养他的土地,因为他对这方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爱得深沉。
  
  不仅如此,屈原似乎还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取名,“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这样的好名字是否给了屈原以无形的暗示,让他与生具有经天纬地的愿望,匡世济民的理想呢?对此,我们不得而知。
  
  四
  
  屈原的彷徨和忧愤,来自于他现实境遇的失意,来自于一种理想的破碎和幻灭。“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他,一经驱逐流放,就好像苍鹰失去翅膀,蛟龙离开深渊。或许以今日之眼光,我们可以冷静清晰地评判,屈原所在时代的乱象背后隐藏着某种必然,并因此指摘屈原没有看到时代的发展趋势,没有看到他所坚持“美政”理想实质上只能是一种乌托邦。以当时的情势而观之,张仪的口舌之辩、纵横之术,靳尚、子南、郑袖等群小的到场和掣肘,都是历史的一种巧妙安排。这种安排造就了屈原的人生悲剧,但并没有泯灭他的信念,没有消耗他力图革除弊政、不与昏聩为伍的节操,没有挫伤他忧国忧民、矢志献身于家国的决心。对家国、对理想、对价值的执着,“忍而不能舍也”,该也是一种珍贵的情怀吧。
  
  屈原也许无意成为诗人,他只是希望自己的“美政”理想得到实施,成就一番事功,让自己的家国强大,免遭凌辱。但当一切事与愿违,他从痛苦忧愤中发出的一声声呐喊,却恰恰为这个有着古老诗歌传统的国度奠定了一个里程碑。从屈原开始,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合唱”到“独唱”的新时代。楚辞独特的抒发形式,成为《诗经》之后的一种崭新形式,为这个江山美丽而灾难深重国度里的人们找到了新的情感书写渠道,也为我们的现世价值观开创了独具魅力的浪漫主义传统。
  
  清代诗人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楚国的不幸,虽然酿成了屈原的不幸,但也成就了诗人的千古大幸,成就了千百代后人的幸运,当我们检视祖先的足迹,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这个民族不缺伟大的灵魂,也不缺少对于伟大人物顶礼膜拜的精神脊梁。
  
  屈原也许无意为历史树立标杆,但他的形象却成了一道精神丰碑。从大处而言,他给我们的集体灵魂留下了诗意和想象,留下了足以炫耀的文化景观。而我更愿意去体会作为一个诗意而浪漫的灵魂,在走过俗世之际,如何才能获得一种与这个世界长久深刻的维系。每个人都在各式各样的心物交感中体认着生命的意义,即便是孤岛之上的鲁滨逊,只要相信一个全能的上帝,便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当一个时代不幸失去了与理想、传统、神圣的关联,甚至人与人之间也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关联,那这个时代也终将失去永恒的精神家园。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12-7-22 20:01 编辑 ]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08: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黄叶斌 于 2012-10-25 20:02 发表
以散文的笔触走进屈子的内心,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对此,我也是曾经写给一篇类似的文章,那是一篇评论山峡大学教授的书籍。


谢谢叶斌兄关注,问好。
18#
发表于 2012-10-25 20:02 | 只看该作者
以散文的笔触走进屈子的内心,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对此,我也是曾经写给一篇类似的文章,那是一篇评论山峡大学教授的书籍。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5: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邱俊伟 于 2012-10-19 14:59 发表
英雄总是孤单的,问候好友。


谢谢朋友来读。
16#
发表于 2012-10-19 14:59 | 只看该作者
英雄总是孤单的,问候好友。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21: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兰玲 于 2012-7-27 22:39 发表
无论人格还是才情,屈原都是值得后人怀念和敬重的。剑鸿的笔下,让我们看到了活着的屈原!


谢谢兰玲来读鼓励。
14#
发表于 2012-7-27 22:39 | 只看该作者
无论人格还是才情,屈原都是值得后人怀念和敬重的。剑鸿的笔下,让我们看到了活着的屈原!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5: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2-7-24 10:43 发表
有分量的一篇。
文章折射出作者非凡的思想与悲悯情怀。问好。


谢谢南山鼓励,握手问好。
12#
发表于 2012-7-24 10:43 | 只看该作者
有分量的一篇。
文章折射出作者非凡的思想与悲悯情怀。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0: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飞霞 于 2012-7-23 20:23 发表
你真厉害,让我佩服之极。


飞霞过奖,共同进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0: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清风一缕 于 2012-7-23 18:06 发表
从一条美丽的泪罗江写起,走进一个诗人的灵魂,写出特定时代的个人及社会的悲剧与思考,并对当前社会下 心灵的关照有了深度的延伸。文字流畅深邃。很耐读!

问好大哥!祝贺佳作连连!


很是专业的评论哦,谢谢清风鼓励。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0: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彦林 于 2012-7-23 17:13 发表
不错,欣赏。


谢谢,问好。
8#
发表于 2012-7-23 20:23 | 只看该作者
你真厉害,让我佩服之极。
7#
发表于 2012-7-23 18:06 | 只看该作者
从一条美丽的泪罗江写起,走进一个诗人的灵魂,写出特定时代的个人及社会的悲剧与思考,并对当前社会下 心灵的关照有了深度的延伸。文字流畅深邃。很耐读!

问好大哥!祝贺佳作连连!
6#
发表于 2012-7-23 17:1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6 10:58 , Processed in 0.05672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