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敏感与脆弱
学生留言问我:文学是不是让人脆弱,对您来说,文学意味着什么。
我的第一感觉,她,应当是自己脆弱了。想了想也就回复:文学,是与自己内心的交流探讨。使快乐沉甸,使痛苦释然。
类似问题,平时也略略想过。只是她提出一问,我也才有机会整理一二。我觉得――喜欢文学,包括喜欢读者与写者,差不多都会有一个特点,不是脆弱,是“敏感”。
敏感的反面是麻木,甚至中间的平常、平淡,也无法从感知到文字,或者由文字到感知。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只有林黛玉会伤感,还要葬花,还要写葬花吟。黛玉是个极敏感的人,实际上是曹雪芹敏感。
鲁迅在给人的信中说“古人看到月缺花残就会流泪,我不会的”。这并不能说他不敏感,只不过他的敏感点不在这里。类似阿Q的人千千万,类似孔乙己的人千千万,类似祥林嫂、闰土、范爱农、华老拴的人又何止千千万。人们也就从他们面前走过来,又走过去了。我们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正常。而在鲁迅却敏感的察觉到了。
这让我想起安徒生里的那上公主。她是公主,十几层被子下面,放一颗豌豆,她还是被硌的睡不着。所以,她才是真正的公主。类似这样的情形,由古至今,从中看外,差不多也都是一样的。譬如我们的李杜屈原,譬如莎氏陀氏。再如孔子孟子,再如苏格拉底柏拉图。
好似我们看到,弄文的人多难过。他们的日子难过,心里也快乐远远少于痛苦。有的被打压,被杀了,有的自杀了。疯了傻了也并不少见,或者,文人多病算是长态。――我想,这位学生差不多是联想到类似情境。有时,也真的好似文人脆弱。
我还是说,这就是敏感。也如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大多数人麻木又平常的在那里,并没有什么反应。即使有了些病毒了,还是浑然无碍,还是和光同尘。照常乐乐呵呵,该干嘛干嘛去。而这些敏感者不行,有一两个微粒过来,眼睛还没看到,鼻子就开始打喷嚏。身体就觉得冷,又要发烧,又要出汗。还要痛苦的呻吟,心里充满恐惧的大叫:病毒来了,病毒来了――大约也就是这样情况吧。
对于这种敏感的意义,我个人认为可以分做两方面。积极方面,确实能提醒人们警醒,以“引起疗救”;消极方面,也可能就是在杞人忧天,恐天下不乱。我们也就知道,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往往不被当局所喜欢。因为,你总是在说现在是“病毒,病苦”的事情,也就是在否定当前的美好。所以,也就往往被当政者看作是病毒。于是,文者的痛苦一是来源来自己的内心敏感与恐慌,又来自外界的鄙薄与打压。他的命运悲情也就可知。
那么,文者如此心态又是如何造成的?我想是因为其求全责备的完美追求。
世间有完美的东西吗?其实,“完美”本身这个概念就是有问题的。其实一物一人一事各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同样一个东西,对于你来说是对的,对于他来说可能就是错的。在这个时间地点里是对的,在另一个时间地点里可能就是错的。有没有一件对于所有感受者,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完美”的呢?应当没有。因为,我们每个个体不同,时空角度也在不停转换,所以也就不可能有什么万能的完美吧。譬如一堆牛粪,对于行路人,种田人,对于苍蝇、鲜花,对于环卫,或牛本身都会有不同的态度解释。钻石也一样。
而文人,他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敏感且偏执的坚信着自己的完美。他们认为“这个”是丑陋的,“那个”才是好的。等真正得到了“那个”以后,才发现“那个”也有丑陋的方面。那么“哪个”才是最好的呢?他们坚信着肯定有个更完善,最美丽的东西在,只是自己还没有得到。于是就会不停的责备于现实,不停的追求于将来。这些都根源于他们的敏感。也正是敏感于现实中的丑陋与痛苦,所以才往往追慕于理想中的美丽与幸福。
有句话叫做“宁做痛苦的人,不做幸福的猪”。不是文人喜欢痛苦,而是他觉得自己的痛苦是值得的,起码有人的尊严,高贵,有着追求理想的权力。
人性中有永不知足的特性。这正如车灯一打开,总是照亮车子前面的地方。等车子开到那个地方,车灯又照在更前面。也许正是因为世界无限,所以人心无限。人的追求也是多样又多维的,这很难简单的定义为好,或者坏。反正人类也就这么一直发展过来了,也会一直的这样发展下去。好像弄文的人往往偏执于一种纯净完美,这可能与文字本身的不现实性有关。
比如,我们说“圆”这个字。必然是溜圆,没有一点坑瘪;我们说方,必然是四方四正不能有半点歪斜。再比如我们说花,那就是花的香美之类。而生活的现实中,这都是不存在的。有花瓣也就会有茎叶,还会沾连有粪土。文字往往就是不现实的提取了自己一厢情愿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确实值得追慕的,追逐不得,得而不满的痛苦也就随之而来。多关注现实的人,往往不喜欢弄文;文人也多于现实相忤。我想,这是个根源性的原因。
那么,文学到底还会有什么用?
当然有用。存在即合理,这句话也是合理的。文学当然也是合理的。我认为,只因为文字与文人相互作用,使弄文爱文者比其他人等更为敏感于这个世界。于是,使他的感知的触角更为纤妙。使他比一般人更多的感觉时空的多个维度,包括:现实的,过往的,将来的。存在的,还有不存在的。更多的看到了丑陋,也就是更多的理解了美丽;更多的感知到了脆弱,也就是更多的理解了坚强;更多的感觉到孤独,其实也渴求更大的狂欢;感知到更多的痛苦,其实是心里向往着更多的幸福。文人的人没有不同,文人的心却更多了色彩滋味。――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生百年,文人倒是赚了。
[ 本帖最后由 yangyizhuo 于 2013-11-24 11:1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