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67|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人的脆弱与敏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24 1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人敏感与脆弱



  学生留言问我:文学是不是让人脆弱,对您来说,文学意味着什么。

  我的第一感觉,她,应当是自己脆弱了。想了想也就回复:文学,是与自己内心的交流探讨。使快乐沉甸,使痛苦释然。

  类似问题,平时也略略想过。只是她提出一问,我也才有机会整理一二。我觉得――喜欢文学,包括喜欢读者与写者,差不多都会有一个特点,不是脆弱,是“敏感”。

  敏感的反面是麻木,甚至中间的平常、平淡,也无法从感知到文字,或者由文字到感知。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只有林黛玉会伤感,还要葬花,还要写葬花吟。黛玉是个极敏感的人,实际上是曹雪芹敏感。

  鲁迅在给人的信中说“古人看到月缺花残就会流泪,我不会的”。这并不能说他不敏感,只不过他的敏感点不在这里。类似阿Q的人千千万,类似孔乙己的人千千万,类似祥林嫂、闰土、范爱农、华老拴的人又何止千千万。人们也就从他们面前走过来,又走过去了。我们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正常。而在鲁迅却敏感的察觉到了。

  这让我想起安徒生里的那上公主。她是公主,十几层被子下面,放一颗豌豆,她还是被硌的睡不着。所以,她才是真正的公主。类似这样的情形,由古至今,从中看外,差不多也都是一样的。譬如我们的李杜屈原,譬如莎氏陀氏。再如孔子孟子,再如苏格拉底柏拉图。

  好似我们看到,弄文的人多难过。他们的日子难过,心里也快乐远远少于痛苦。有的被打压,被杀了,有的自杀了。疯了傻了也并不少见,或者,文人多病算是长态。――我想,这位学生差不多是联想到类似情境。有时,也真的好似文人脆弱。

  我还是说,这就是敏感。也如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大多数人麻木又平常的在那里,并没有什么反应。即使有了些病毒了,还是浑然无碍,还是和光同尘。照常乐乐呵呵,该干嘛干嘛去。而这些敏感者不行,有一两个微粒过来,眼睛还没看到,鼻子就开始打喷嚏。身体就觉得冷,又要发烧,又要出汗。还要痛苦的呻吟,心里充满恐惧的大叫:病毒来了,病毒来了――大约也就是这样情况吧。

  对于这种敏感的意义,我个人认为可以分做两方面。积极方面,确实能提醒人们警醒,以“引起疗救”;消极方面,也可能就是在杞人忧天,恐天下不乱。我们也就知道,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往往不被当局所喜欢。因为,你总是在说现在是“病毒,病苦”的事情,也就是在否定当前的美好。所以,也就往往被当政者看作是病毒。于是,文者的痛苦一是来源来自己的内心敏感与恐慌,又来自外界的鄙薄与打压。他的命运悲情也就可知。

  那么,文者如此心态又是如何造成的?我想是因为其求全责备的完美追求。

  世间有完美的东西吗?其实,“完美”本身这个概念就是有问题的。其实一物一人一事各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同样一个东西,对于你来说是对的,对于他来说可能就是错的。在这个时间地点里是对的,在另一个时间地点里可能就是错的。有没有一件对于所有感受者,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完美”的呢?应当没有。因为,我们每个个体不同,时空角度也在不停转换,所以也就不可能有什么万能的完美吧。譬如一堆牛粪,对于行路人,种田人,对于苍蝇、鲜花,对于环卫,或牛本身都会有不同的态度解释。钻石也一样。

  而文人,他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敏感且偏执的坚信着自己的完美。他们认为“这个”是丑陋的,“那个”才是好的。等真正得到了“那个”以后,才发现“那个”也有丑陋的方面。那么“哪个”才是最好的呢?他们坚信着肯定有个更完善,最美丽的东西在,只是自己还没有得到。于是就会不停的责备于现实,不停的追求于将来。这些都根源于他们的敏感。也正是敏感于现实中的丑陋与痛苦,所以才往往追慕于理想中的美丽与幸福。

  有句话叫做“宁做痛苦的人,不做幸福的猪”。不是文人喜欢痛苦,而是他觉得自己的痛苦是值得的,起码有人的尊严,高贵,有着追求理想的权力。

  人性中有永不知足的特性。这正如车灯一打开,总是照亮车子前面的地方。等车子开到那个地方,车灯又照在更前面。也许正是因为世界无限,所以人心无限。人的追求也是多样又多维的,这很难简单的定义为好,或者坏。反正人类也就这么一直发展过来了,也会一直的这样发展下去。好像弄文的人往往偏执于一种纯净完美,这可能与文字本身的不现实性有关。

  比如,我们说“圆”这个字。必然是溜圆,没有一点坑瘪;我们说方,必然是四方四正不能有半点歪斜。再比如我们说花,那就是花的香美之类。而生活的现实中,这都是不存在的。有花瓣也就会有茎叶,还会沾连有粪土。文字往往就是不现实的提取了自己一厢情愿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确实值得追慕的,追逐不得,得而不满的痛苦也就随之而来。多关注现实的人,往往不喜欢弄文;文人也多于现实相忤。我想,这是个根源性的原因。

  那么,文学到底还会有什么用?

  当然有用。存在即合理,这句话也是合理的。文学当然也是合理的。我认为,只因为文字与文人相互作用,使弄文爱文者比其他人等更为敏感于这个世界。于是,使他的感知的触角更为纤妙。使他比一般人更多的感觉时空的多个维度,包括:现实的,过往的,将来的。存在的,还有不存在的。更多的看到了丑陋,也就是更多的理解了美丽;更多的感知到了脆弱,也就是更多的理解了坚强;更多的感觉到孤独,其实也渴求更大的狂欢;感知到更多的痛苦,其实是心里向往着更多的幸福。文人的人没有不同,文人的心却更多了色彩滋味。――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生百年,文人倒是赚了。




[ 本帖最后由 yangyizhuo 于 2013-11-24 11:10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11-24 14:41 | 只看该作者
道出了文人种种。结尾尤妙。
3#
发表于 2013-11-24 16:46 | 只看该作者
说理透彻,论证有力。
4#
发表于 2013-11-25 09:00 | 只看该作者
文学是镜子,比如红楼梦。文学是手术刀,比如丑陋的中国人。文学是望远镜,文学是子弹,文学是戏台,文学是。。。。。
5#
发表于 2013-11-25 11:37 | 只看该作者
文学是人学,掌控在人手里。
6#
发表于 2013-11-26 10:43 | 只看该作者
曾经迷恋文学。甚至曾为一篇文章而感动,哭过半天。觉得文字是圣洁的美好的温暖的。是开在心田的最高洁的花朵。然而,任何地方都不是世外桃源。其中也是江湖。
文学是部分人裸露心灵的艺术,也是部分人表演的途径。文学能拯救心灵,也能让人误入歧途。看多了文字和文字背后的人,才知道文字有时是可笑的,哪怕它再精彩,也与本人无关。那么,写或者读,都有了本质的改变。
即使是真正的文人,文人与文人不同。就像人与人的不同。现在想想,如果想让心灵轻松,钓鱼、养花、做瑜伽、紫砂壶泡茶,也都是一份简单的乐趣。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1:13 | 只看该作者
文学是裸露心灵的艺术。
欣赏这一句。当然好似艺术都有这样的特性,并非只是文学。还有,敢裸是一种自信,会裸是一种本领。当然,这与作者读者的需要都有关系。

想到,前一阵,我的一名学生写稿子,她说“我不想让人家知道我真实的想法”。
8#
发表于 2013-11-28 0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yangyizhuo 的帖子

杨老师好。你这位女学生很有意思呵。她应该是个心眼玲珑的女孩子。她写文字之前会考虑哪一种文字更有市场,更讨人喜欢,有可能成为畅销作家,(换言之就是文字中的一种商人)。这是一种文人的类型吧,尤其是当今社会。

杨老师所说“好似艺术都有这样的特性,并非只是文学。还有,敢裸是一种自信,会裸是一种本领。当然,这与作者读者的需要都有关系。”说得很深刻,受益了,问好。
9#
发表于 2013-11-28 16:20 | 只看该作者
我最喜欢看裸露心灵的文字,我也最爱看裸奔。
10#
发表于 2013-11-28 19:00 | 只看该作者
敏感!对,写作者具备的第一条件是敏感,不过成为好作者的条件应该是敏锐。敏锐意味着对事物能做出准确的合乎情理的判断。欣赏先生大作!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9 0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石上柳 的帖子

同意石老师关于“敏锐”说。有时候,读者比作者更有发言权。譬如种茶人与品茶人的关系。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9 0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时光安然 的帖子

安然老师好胆色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9 0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李明 的帖子

原来只知道巫医不分,原来与文学也是一脉。除却巫山不是云,巫的作用多多哦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9 0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南山菊 的帖子

实际上,她还是个在读大学生。是个倔强有想法的人儿吧。没什么真实阅历,正是随心愁的时节
15#
发表于 2013-11-29 09:13 | 只看该作者
她裸露的不是仅是身体,她同时裸露的是灵魂,因此男人对她下手很重。她一生都在寻寻觅觅,从异乡,到异乡。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别人总结萧红的。
因此,欣赏萧红的女性,就裸起来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17:06 , Processed in 0.05454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