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00|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逗比事】有“志”青年的一二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5-9-11 14: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曹国魂 于 2015-9-12 17:31 编辑

                                                        

                                                                                       一
  
  2010年,接村支书的口谕,和原来的老校长合起来写本村志书。不知何时小小的一个西北边陲小城市兴起了地方志。大到市区县及其各行政单位,小到一个行政村。退休的,在职的,只要是有些文化的老人都纷纷加入这支浩浩荡荡的写志队伍。我没接到区一级志办的通知,村支书的命令欣然答应。说干就干,和退休在家的老校长,我骑摩托捎着他,冒着三伏天的炎热,跑遍了全村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里,询问解放后村子里的渠系、地名、沿革、建制……等等一系列的知识。随后在学校的一间小屋里翻阅了村里保留的所有的档案和文件,查阅了1949年来村里的人口、土地数量变更数据。三天里我和老校长每天抽两包烟,老校长和我是亲戚,笑哈哈滴说,小曹啊,我都戒烟好几十年了,这不,三天跟着你心里急,烟瘾又大了。
  
  我只能嘿嘿一笑,中午我让他到我家吃饭,他愣是不肯,回他小舅子家里了。我们就这样找资料找了一个月,接着开始写。老校长说我忙于农事,自己先写,写好了我修改,输在电脑打印。
  
  半年时间,老校长和我会晤,拿着五六章写好的稿子让我修改。说真的,对志书我很陌生,就像一个木匠不一定会做任何家具。我请了在博物馆工作过的堂兄看,堂兄甚是欢喜,说写得好,尔后,我一字没改还给了老校长。
  
  一年过去了,老校长写了十二章,从建制沿革到农业,稿纸三百多页9万多字,我拿着他沉甸甸的,心里悠然产生了一种敬仰,对老校长的哪种敬业和对文字的刻苦精神的敬畏。于是,我开始一边往电脑里输入,一边帮助他修改里面的病句和错别字。老校长继续写,我在乡下给他查阅一些资料。
  
  一年多晃眼又过去,我花了四个多月的闲余时间,用两台电脑(我和老婆)把村志基本输入完了,尽管是草稿,但我们输出了很大的代价。
  
  时间到了2012年春,村支书问我村志咋写下了,区志办王主任问呢。我说,老校长写了十七章,最近住院了,病着,我把十七章都输到电脑里了。没过多久,村里一位在区上当官的打电话取村志的电子档。我问老校长,老校长说,给他。
  
  拿就拿去吧,自己又没复印机,专家还的参阅纸质的版本。
  
  就这样一年又过去了村支书也再没提及此事。
  
  2013年春,村支书又问此事,我说,还有几章没输入完,我以为不写了。其实,我一直在等待村上给些报酬,我悄悄问村主任:村志草稿完了,村上能给我两千元元,完了再给些。村主任半天了没吭声,半天从牙缝里挤出一句:支书说,谁给钱写谁,完了给你们一些报酬。我说,能给八千吗?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最多三千。我当时晕乎乎的。这不是逗比事吗?
  
  事后我问老校长,老校长说,他拿着国家工资,无所谓……我彻底晕了。
  
  2014年春换届选举,村支书落选,书记带着全村75万元的玉米制种款不知下落,村志成了一个令人作呕的残羹剩饭。但我还是侥幸这本志书没出版,尽管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否则换来村民的白眼和谩骂不说,纪检委还会找上我谈话,还以为我受了村支书多达恩惠。
  
                                                                      
  
  2012年春,又接到镇党委书记的指示,书写镇志。这回党委名正言顺给我们编辑们颁发了聘任书。
  
  编辑暂定为八个人,除了我一介平民,其余七个人,他们曾经不是地级就是县级干部,是本地德高望重的二线名人志士。鉴于老干部,他们分工较少,最多的写两章。我在编辑当中不仅身居卑微,而且年纪最小,担当第一章《建制沿革》,第二章《地理位置》,第三章《民族人口》,第十一章《村镇建设》,第十四章《艺文丛录》和《概述》等六章的写作重任。在分工的时候总编一再重复,说我文笔好,年纪最小,理应担当重任。惯于爱面子,而且有了村志的写作经历,也没推辞,默许了这项任务。
  
  时间缓缓而过,走村串户,先是找资料。镇上派了两个从学校抽调而来专为村志查阅资料的老师。一年过去了,第一次给他打电话,约他去区统计局和档案局查阅解放后本地的一些人口、地域名的变更数据。一早上东奔西跑,只在统计局找了一小部分资料,陪我而去找资料的老师有些不耐烦,好像不情愿似地,语言极其生硬。也罢,回来之后我和妻子去了档案局查阅了剩余部分的资料。后来才知道这个老师是某小学校长,难怪那么傲气,对我而言,一个老农民在他面前指手画脚,他觉得很是没有颜面。写到各村简介那一部分,全镇二七个村,我特地制作了一个书写各村简介的模版以文档的形式下发给镇上的负责人手里。结果好几个村的文书在给我QQ留言,骂骂咧咧。而且发了的文档根本不符合我的要求,最可恨的的是,三四个村的简介一字没改的相互抄袭发给了我。一气之下,我把情况反映给了负责镇志编纂的镇领导那里,领导下发文件,要求各村文书重新编写。二次发过来的各村简介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不是寥寥几笔就是离题太远,东拉西扯,南腔北调与我想要的文字相差甚远。无奈,我只得自己根据知道的情况和搜集的资料完善这些次品。
  
  去年秋天正值秋收,玉米收获。接到镇上通知,要我把稿子拿上去,主编要通稿。家里的玉米地上还雇佣这着十多个人员,我能脱身?切,干脆不接电话,装个聋子。第三天我去镇上把稿子递交上去,让主编审核。审核的结果不言而喻,毛病最多。要我四章(原本六章,鉴于我的情况,又聘请一位写《村镇建设》,主编写《概述》)最少写十八万字。
  
  把稿子拿回来数了又数,才十五六万,怎么办?
  
  有了,主编说,艺文丛录这一章不限,可以多吸纳一些本地的文章。其一,不在本地的作者写本地的文章,可以收录其文章。其二,在本地的作者可以收录其作品。为了给这些文友们写作本地的素材,我特地找了我做老板的小学同学让他在资金上支持我一把,远在兰州出差的同学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我组织了市区作协的一帮文友赴约本镇,参观了本地名胜古迹,让他们尽情书写本地的特色,文友们兴致很高。
  
  于是乎,我把所有的来稿筛选了一遍,择取了篇幅较长的一些散文诗歌加了进去。算是把主编的要求满足了。
  
  前不久,在三次通稿中,主编要我把一些名气较小的,比如区作协会员一类作者的作品取缔,要换成在省内外做大官者的作品。无论他们是诗歌、散文或是其他题材的都行。说是一本志书就是这些有名望的人士支撑着。
  
  一切遵行就是。主编和镇领导罗列了几乎三十多个本地在省内外做官者的名单,让镇党委书记尽快联系。等了一月之久,我去镇上找书记,书记拿出名单,名单上用红笔标出了这些高官的电话和现有作品的名称。领导把名单和部分作品交给我。作品是一摞书籍和书画作品。名单上还有一部分是答应有作品,要我和这些官员们联系。又过了半月,我一一给这些高官打电话,不想而知,他们不接陌生人的电话。于是,我一一发信息。二十多人只有年纪较大的几个回复了我,说自己年老了,也没有文字一类的东西,就免了。其余的官员们杳无消息。顺着网络信息,我用他们的电话加了他们的QQ和微信,特地留言到:尊敬的领导,本人是镇志编纂编辑,特意向您约稿,无论是文字的还是书画作品都欢迎。
  
  一月过去了,主编催着要稿子,这些官员们的作品没有下落。顿时,我觉得委屈。自卑的怨气一股脑的往上爬,满满的占据着我原本写志书的激情和初衷,有的是无奈的后悔。后悔当初接纳了这么让人费心的任务。看看其他的编辑,他们找资料多容易,打个电话,市区有关在档案局和统计局的人员屁颠屁颠的给找去。而我,连一个专职的资料员都使不得,我算什么东西。三年来我进城开通稿会、找资料的车费,打电话的电话费,打印稿件(一次打印四百多页)的打印费,一笔不小的开支。每次拿着打印费的票据和电话费票据去负责人那里报销,每次就说没钱。我悻悻地把这些票据塞进口袋,寻找下次机会。
  
  但我不知道下次机会在哪里。
  
  反正,我是有“志”青年,不怕等。

  2015年9月11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9#
发表于 2015-9-30 16:29 | 只看该作者
我晕。刚劝完曹版不志,偶这就也被镇里安排志了……
28#
发表于 2015-9-28 18:4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只能叹息了
27#
发表于 2015-9-26 09:33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村、镇也去写志,本身就是那些所谓的领导者的一种个人行为,所以这事很难做。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08:48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5-9-13 21:26
果然有“志”,有志写“志”,功德一件,付出丢丢代价也是应该的。好好等吧……

哈哈哈,不等还能咋样!
25#
发表于 2015-9-13 21:26 | 只看该作者
果然有“志”,有志写“志”,功德一件,付出丢丢代价也是应该的。好好等吧……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12:47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9-12 17:46
领导从来就是鞭打快驴,还信奉:小小的驴,大大的劲,不吃草儿,多拉粪儿。

只叫驴儿跑,不给驴儿草!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12:46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9-12 19:33
这篇最深沉,逗得最苦……

谢谢如空,真的很苦!
22#
发表于 2015-9-12 19:33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最深沉,逗得最苦……
21#
发表于 2015-9-12 17: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5-9-12 17:48 编辑

领导从来就是鞭打快驴,还信奉:小小的驴,大大的劲,不吃草儿,多拉粪儿。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9-12 17:21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9-12 15:43
另,曹版可将标题稍改一下,将【逗比事】标志列前以便于辩别。。

改了,就在刚刚!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9-12 17:21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9-12 15:41
反正,我是有“志”青年,不怕等。

还等啊!

呵呵,逗比,逗得就是等待!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9-12 17:20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9-12 10:17
欢迎曹版!
占个座先,随后来读!

呵呵,谢谢来访!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9-12 17:20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5-9-12 12:00
像村志镇志这些玩意基本上是自己写自己看,作者和读者人数仿佛,实际上,有个三五百字就可以了,多了也是粉 ...

河西文化历史悠久,镇志80万字!
16#
发表于 2015-9-12 15:43 | 只看该作者
另,曹版可将标题稍改一下,将【逗比事】标志列前以便于辩别。。
15#
发表于 2015-9-12 15:41 | 只看该作者
反正,我是有“志”青年,不怕等。

还等啊!
要志是吧,拿钱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12:40 , Processed in 0.14165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